APP下载

国家森林步道相关概念探析

2022-01-04陈信旺黄培森肖海苏郑淑娟崔永红

林业勘察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步道登山森林

夏 咛,刘 斌,陈信旺,黄培森,肖海苏,郑淑娟,崔永红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户外游憩需求逐渐多元化,许多国家的户外运动从小规模、专业化的特定群体活动,日渐发展成为全民性质的休闲娱乐方式,而户外徒步便是其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步道作为户外徒步运动的主要载体,跻身时代热门词汇,一批以“步道”为核心的新兴词汇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视野。这些词汇丰富了人们的语言文化,也带来了新的生活体验。为满足人们对户外徒步的多元化需求,我国各级有关部门通过多方探索,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文件、标准和规范,不断增加步道种类、提高步道品质、丰富步道内涵。森林步道(Forest trails)的出现更像是步道界的一股清流,细化了步道的内涵和外延,赋予了这个领域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广大徒步爱好者开拓了全新的空间。目前,要构建起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步道理论体系尚需时日,但国家森林步道(National forest trails)的提出,无疑是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步道体系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我国步道框架体系构建上的一座里程碑。

1 步道的概念由来

步道一词由来已久,它的功能和意义因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自由、平等、浓郁的学术氛围下,众多痴迷于步道研究的学者根据步道修建的环境、发挥的作用、承载的内涵、服务群体,将步道这一名词进一步细化和修饰,提出了多种与步道相关的概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步道类型和文化。健身步道、山水步道、游步道、疗养步道、空中步道、城市绿道等各具特色的步道正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户外生活。2009年,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问世开启了我国国家步道建设的先河,让步道登上了“国字号”的历史舞台。2010年5月由中国登山协会制定的《国家登山步道标准》正式出台,为宁海步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揭开了国家步道建设的序幕。受众群体的积极反馈,让建设者热情高涨,全国掀起了一股步道建设热潮。在此后的近十年,浙、晋、冀、桂、鄂、蒙、新、湘等省、自治区建成数十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总长超过2 000 km。步道的兴起也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广泛关注,他们出于环保、安全、实用、普及等因素的考虑,针对时下热门的几种步道类型,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凸显各类步道的要素和属性,并赋予它们准确的定义,以期使中国步道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至此,我国步道建设步入新的历史时代。

目前尚未有专家、学者对我国步道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完整的脉络体系。本文基于现行标准和规范,对步道相关概念进行整理(表1),并基于此,从步道环境、功能、特征等角度出发,选取几个与国家森林步道关系较为密切的概念,摘取其定义,以供参考(表2)。

表1 步道相关概念及出处

表2 与国家森林步道关系较为密切的概念和定义

2 概念解析

步道定义宽泛,它一般沿河道、溪谷、山脊、沟渠等自然或人工廊道建设,同时结合沿途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带状景观斑块走廊,为人们提供户外休闲、游憩、健身、探险、科教等活动场所,并承担信息、能量、物质等传输作用。

登山健身步道是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为保障群众登山健身活动安全而规范建设的一种主题步道,配套设施较为简约,它强调以登山的方式实现户外健身的目的,长度通常略高于绿道(Greenway),修建过程中突出安全、生态、环保等理念,对沿途景观的游览性要求较低,荒野性较绿道更浓,既适合市民参与,也适合专业或半专业登山爱好者参与。NTS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National Trails System)的简称,是指一个区域内所有登山步道的连接及其附属区域、设施的总合。其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单位——中国登山协会制定,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批准并向全国推广,是国家最权威的登山健身步道综合标准体系。凡是符合NTS建设标准的步道,一般称其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NTS对登山健身步道的线路设置、建设标准、配套设施、服务体系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提出步道选线要因山就势,尽量利用或改造原始古道、机耕道等历史性路径,不破坏沿途自然景观,注重科学健身、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

而后,为满足人们亲近森林、回归自然、享受生态的天性和渴望,绿道和森林步道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住建部门主推的绿道多建于都市或郊野,长度相对较短,由节点系统、慢行系统、绿廊系统、标识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交通衔接系统组成,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部分或全程适宜步行或骑行。它的选线需依据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拓展方向,重在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贴近自然、骑车慢行和休闲健身的场所,准入条件较低,适合大部分人群。森林步道最重要的特征是必须以森林环境为依托,其次是带状属性,常建于国家公园或森林公园内。由林业部门主推的国家森林步道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对世界国家步道发展的现状与经验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文化及时代特点提出的全新概念,同时也贯穿着新的理念。它具有长跨度、非交织、跨省等特征,要求全长60%以上路段应穿越森林旅游地,遵循安全、极简的配套理念,路面形式丰富多样,注重利用现有道路,尽量降低人为干扰,同时最大限度满足徒步爱好者的健身、猎奇、探险等需要,是挑战性最强,荒野性最浓的步道。目前,我国尚未对国家步道的定义形成统一标准,但普遍认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国家森林步道都将属于国家步道的范畴(表3)。

表3 三种步道要素对比

3 总结与讨论

国家森林步道作为一个新兴词汇出现在大众视野,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珂等认为国家森林步道应由道路系统、保障系统、服务系统、景观系统、教育系统和外围系统构成,六大系统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实行低投入、低强度的建设方式,并根据不同区域严格控制各系统的建设风貌[9]。陈鑫峰、张燕等认为国家森林步道以展现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为核心理念,凸显国家地域、疆土、景观、文化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具有自然荒野性、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10-11]。唐晖、钟永德等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串联各个高品质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纽带”和“跨越各个高敏感度自然、人文景观区域的生态廊道”是国家森林步道体系与传统景区游步道系统的本质区别和特色所在,从“低影响度开发与建设(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原则出发,生态露营地应该成为森林步道的最佳配置[12]。卞文志认为国家森林步道的建设体系庞大,过程漫长,但意义非凡。具有强烈自然荒野性和生态完整性的国家森林步道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生态、文化和美景地标,占领森林旅游产业的新高地[13]。由此可见,各专家学者都充分肯定了国家森林步道这一新兴事物对中国发展和人民幸福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一致认为步道建设要遵循低生态影响的理念,凸显国家自然生态、大地风貌和民族文化魅力。

本文在充分学习、吸收前人理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调研和具体实践,对国家森林步道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国家森林步道指穿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较好的著名山脉和典型森林,串联沿途的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遗产地和古村、古镇文化遗产地,形成的长跨度、高品质的步行廊道系统。国家森林步道的线路走向与所依托的山脉走向基本一致,遵循保持自然荒野、塑造国家形象、展现地域文化、注重人地安全、提供有限服务、单行程不闭合等规划原则,尽可能邻近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区域,将现有的古道、官道、绿道、登山道、林区道路等各类步道进行有效衔接,力求将荒野、近自然和城镇等三种环境特征呈现给徒步者,凸显国家地域景观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森林步道作为国家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服务、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共享、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4 展望

国家森林步道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展现国家风貌,体现人文关怀,追求天人合一,探求与自然高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它将成为中国特色步道体系建设的基石和里程碑,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旅游、健身、休闲、探险和娱乐导向。我国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上还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国家森林步道建成后,必将以星火燎原之势在中国乃至世界户外徒步、森林探险、森林旅游、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步道登山森林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登山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多用登山杖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一次难忘的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