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河岸带观赏类菊科资源调查
2022-01-04戚修远苏奕秋涂梦璇康艺芳
戚修远, 周 晨, 苏奕秋, 涂梦璇, 康艺芳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128)
菊科(Compositae)植物主要为草本、亚灌木和灌木,少有乔木,全球共有约1000属,2.5万~3.0万种,广布于除南北极外的各个地区,仅热带较少,中国范围内的菊科也有200余属,2000多种[1]。菊科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各类花色观赏价值较高,且种类繁多,叶型和株型也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2]。
浏阳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属于长沙市范围内的重要水系,流经区域多为城郊和农村,受到大面积的人为建设影响较小。西部上游的山地和东部下游的平原等地形导致浏阳河具有多样的滨水区域,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是优质本土植物的引种地。但目前对浏阳河区域的植物调查较少,缺乏关注和应用研究。河岸带是水陆交界处的狭长区域,常年受洪水、潮汛、干旱等影响,导致被河水浸没和裸露暴晒的时间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漫滩景观[3]。生长在河岸带上的植物对水位变化带来的影响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的当前时代,对浏阳河滨水区域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整理和挑选适宜于当地气候和各类滨水环境的野生观赏植物[4]。并将其作为本土种质资源应用到城市滨水的建设中去,以解决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出现的外来植物入侵、植物配置与河流生境不匹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更有本土特色的优质资源。本文对浏阳河干流滨水区域的选点调查,记录了部分优质野生菊科观赏植物及其特征和生长环境。通过总结分析不同种类植物的生境需求和观赏特征,提出相应的园林应用方法,为当地的野生菊科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浏阳河位于湖南省北部偏东长沙市东部,以大小溪河于浏阳市城东合流为始,自西向东,流经浏阳市、长沙县及长沙市区,至浏阳河汇入湘江为止。地理位置位于112°58′—114°15′E,27°51′—28°34′N之间,全长234.8 km,流域面积4 665 km2。浏阳河河岸带整体呈东西走向,形状狭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当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6 ℃,多年平均降水量1 601.1 mm[5]。整体气候环境与长沙市及周边市镇较为接近,干流流经山地丘陵与入河口平原地区,河岸带的地形丰富多样,生长的草本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
2 调查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分别进行秋季、冬季、春季共3次集中的植物调研。通过野外调查、拍摄照片、采集标本、收集资料与查阅文献的方法,记录总结浏阳河河岸带的观赏类菊科植物资源。
参考植物多样性观测的方法[6],从浏阳河入湘江口至大小溪河交汇处,每隔10 km设置1个样点。两侧河岸按照5 km的距离交错选点,每侧河岸14个,共计28个样点。每个样点以左右平行于河流方向各延伸50 m为界,垂直河流方向上以通行道路与河水为界,以此作为1个样带。
样带面积一般小于2000m2,在每个样带内按照一定的观赏价值选择组团,选择盖度较高形成明显斑块状组团的,花色突出在环境中十分明显的,花量多且大面积开花形成花带景观的,株型优美挺拔层次感较好的[7-8]。记录组团中菊科植物的生境情况、株高株型、茎叶花等观赏特征。
调查过程中,依据花伴侣、形色等软件进行种名的识别,调查结束后结合标本与照片,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1]、《湖南植物志》[9]、《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10]、《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衡山册)》[11]等相关文献,并请教植物分类的相应专家老师进行确认,整理出浏阳河河岸带观赏类菊科草本植物名录,然后依据参考相关文献对其观赏与应用价值进行分析[12-14]。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属组成
对浏阳河河岸带的秋季、冬季、春季3个季节调查表明,该区域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菊科草本植物共计10属15种,其中出现种类最多的分别是蒿属(Artemisia)和紫菀属(Aster),分别占总数的20%,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蒌蒿,占总数的26.2%。出现最多的生活型是多年生草本,占总数的53.3%,1~2年生与1年生分别占13.3%和33.3%。主要出现季节是秋季,冬、春季出现较少,蒌蒿与秋鼠麴草在3个季节都有出现,且分布较为广泛;艾、青蒿、紫菀等大部分植物出现于秋冬两季,春季消失(见表1)。
表1 浏阳河野生菊科观赏植物Tab.1 The wild ornamental Compositae resources in the riparian zone of Liuyang River属名种名出现季节生活型出现次数蒿属(Artemisia)艾(Artemisia argyi)秋、冬多年生5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秋、冬、春多年生16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秋、冬1年生2紫菀属(Aster)马兰(Aster indicus)冬、春多年生2山马兰(Aster lautureanus)秋、冬多年生4紫菀(Aster tataricus)秋、冬多年生4菊属(Chrysanthemum)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秋、冬多年生8鼠麴草属(Gnaphalium)秋鼠麴草(Gnaphalium hypoleucum)秋、冬、春1年生4泥胡菜属(Hemisteptia)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春1年生3小苦荬属(Ixeridium)小苦荬(Ixeridium dentatum)秋多年生1苦荬菜属(Ixeris)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秋1年生1千里光属(Senecio)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秋多年生1蒲儿根属(Sinosenecio)蒲儿根(Sinosenecio oldhamianus)春1~2年生8黄鹌菜属(Youngia)红果黄鹌菜(Youngia erythrocarpa)春1年生1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秋1~2年生1
3.2 生境
菊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浏阳河干流全段,其中下游出现的种类最为丰富,有11种,占总数的73.3%,只出现在下游的有山马兰、紫菀、泥胡菜、小苦荬、苦荬菜、红果黄鹌菜、黄鹌菜等7种,占总数的46.6%;其余位置出现的种类较少,上中下游都出现的仅有蒌蒿1种,千里光仅出现在上游,青蒿仅出现在中游,艾和蒲儿根上下游皆有出现,马兰和野菊出现于上游和中游,秋鼠麴草出现于中游和下游。
浏阳河上下游之间地形变化较大,干流上存在大量的水坝,周边村庄和城镇的人类活动也给河岸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原因导致干流的河岸带生境种类十分丰富。调查的菊科植物分布较为均匀,各类生境下皆有生长,种类最多的生境是贴近水边,占总数的53.3%;陡坡上生长的植物有山马兰、紫菀、野菊、泥胡菜、蒲儿根、红果黄鹌菜等6种;密丛中出现的有艾、蒌蒿、野菊、蒲儿根等4种;在碎石滩这类贫瘠、缺少土壤且靠近水边的环境中,艾、马兰、山马兰、秋鼠麴草等4种生长较好。蒌蒿、蒲儿根能适应的生境种类最多,而青蒿、小苦荬、苦荬菜、千里光等生长的生境类型较为单一。
记录的菊科植物以喜阳为主,无遮蔽环境下生长的种类最多,占总数的73.3%;半阴与全阴环境下的植物种类较少,其中受光照影响最小的是蒌蒿和蒲儿根。
由于湖南夏季降水集中,浏阳河流域洪涝频发,造成河水涨落幅度较大,岸边群落演替受到河水涨落影响较大。黄鹌菜、小苦荬、苦荬菜由于主要生长在城市滨河风光带,距水面高度差最大,达到了7.2 m;马兰、山马兰、千里光的距水面高度差最小,都在1 m以下;距水面高度差集中在2~3 m之间的植物出现数量最多,主要高度也集中在3 m以下。整体来看除距水面高度差最大的三种植物以外,其他菊科植物的距水面高度差分布较为均匀。
根据榔梨河道站2020年记载,浏阳河2020年夏季水位存在多个高峰,主要变化集中在6—9月的时间段内,最高水位可达37.96 m,最低水位仅有30.03 m,水位变化集中在31~35 m之间,33 m以上的水位可持续1个多月,其他季节的水位则在30~32 m之间波动。几乎所有植物在夏季都会淹没,大部分植物淹没时间可长达30 d(见表2)。
表2 观赏类菊科植物的生境Tab.2 The habitat of ornamental Compositae plants种名出现地距水高差/m光照条件位置艾碎石滩、菜地周边、密集草丛3.0无遮蔽上下游蒌蒿风光带、堤坝、菜地周边、近水边、密集草丛、荒地、密林2.7无遮蔽、全阴、半阴全段青蒿荒地1.2无遮蔽中游马兰碎石滩、菜地周边0.6无遮蔽上中游山马兰陡坡、碎石滩、近水边0.7半阴下游紫菀陡坡、近水边1.4半阴下游野菊陡坡、密集草丛、近水边1.7无遮蔽、半阴上中游秋鼠麴草碎石滩、荒地2.4无遮蔽、半阴中下游泥胡菜荒地、陡坡、近水边、堤坝1.0无遮蔽、全阴下游小苦荬风光带7.2无遮蔽下游苦荬菜风光带7.2无遮蔽下游千里光近水边0.9全阴上游蒲儿根陡坡、菜地周边、近水边、密集草丛、菜地周边3.5无遮蔽、全阴、半阴上下游红果黄鹌菜近水边、陡坡1.0全阴下游黄鹌菜风光带7.2无遮蔽下游
3.3 观赏特性
3.3.1 株型 调查记录的菊科植物高度大多集中在50~100 cm之间,也存在株高10~30 cm的低矮草本,如小苦荬、苦荬菜、黄鹌菜、秋鼠麴草等,最高的植株,如蒌蒿、青蒿等,株高可以达到150 cm。
枝干以直立纤细为主,只有蒌蒿、紫菀、秋鼠麴草等茎较粗壮,而千里光和野菊呈匍匐铺散状生长。茎枝中绿色无毛占多数,少量植株如艾、秋鼠麴草、泥胡菜、蒲儿根、千里光等存在不同形态的绒毛;就整体株型而言,大多都是单生、上部有分枝,也有如艾、蒌蒿、黄鹌菜、泥胡菜、蒲儿根、山马兰等有多个茎或少量簇生的种类(见表3)。
表3 观赏类菊科植物植株株型Tab.3 The plant types of ornamental Compositae plants种名株高/cm颜色/枝干株型艾 50~120灰色柔毛/茎适中亚灌木状/单生或少数/上部少数短分枝蒌蒿 60~150绿色/茎稍粗茎直立/单生或少数/上部少数短分枝青蒿 30~150绿色/茎纤细茎直立/单生/上部多分枝马兰 30~70 绿色/茎纤细茎直立,有匍枝/单生/有分枝山马兰 50~100绿色/茎纤细茎直立/单生或簇生/上部分枝紫菀 40~50 绿色/茎粗壮茎直立/单生/上部分枝野菊 25~100绿色/茎适中茎直立或铺散/单生/上部分枝秋鼠麴草 10~70 白色棉毛/茎粗壮茎直立/单生/上部分枝泥胡菜 30~100蛛丝状毛/茎纤细茎直立/少簇生/上部分枝小苦荬 10~50 绿色/茎纤细茎直立/单生/上部分枝苦荬菜 10~80 绿色/茎纤细茎直立/单生/上部分枝千里光200-500柔毛/茎纤细茎弯曲,攀援草本/多分枝蒲儿根 40~80 蛛丝状毛/茎纤细茎直立/单生或有时数个/不分枝红果黄鹌菜 50~100绿色/分枝纤细茎直立/单生/全茎多分枝黄鹌菜 10~100绿色/茎粗壮或细茎直立/单生或少簇生/顶端、下部分枝
3.3.2 花的观赏特性 记录的植物中1—12月都有开花植物,但花期大多集中在秋季,仅有少量可在夏季开花。泥胡菜、小苦荬、苦荬菜、红果黄鹌菜、黄鹌菜等可以在3—5月春季开花,夏季6—8月则有青蒿、马兰、山马兰、紫菀等植株,9—11月的秋季开花植物最多,有艾、蒌蒿、野菊、秋鼠麴草等,同时蒲儿根可全年开花,千里光花期可从第一年秋季延长至第二年春季。
记录的植物花型主要是小花聚集形成伞房状花序,也有如艾、蒌蒿、青蒿等形成圆锥花序的,这些花序基本都集中在植株顶端。花色以黄色系为主,也有如马兰、山马兰、紫菀等管状花黄色、舌状花蓝紫色的复色系[12],泥胡菜有紫色和红色的密集管状花。仅有舌状花呈聚集状的小苦荬、苦荬菜、红果黄鹌菜、黄鹌菜等花型较小,在野外仅近距离下可以辨识,仅管状花的泥胡菜花中等大小,远距离下可以轻易识别(见表4)。
表4 观赏类菊科植物花的观赏特性Tab.4 The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s of ornamental Compositae plants种名花期花型花色艾7—10月尖塔形圆锥花序仅管状花,红色或紫色蒌蒿7—10月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仅管状花,黄色青蒿6—9月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仅管状花,淡黄色马兰5—9月疏伞房状管状花黄色/舌状花浅紫色山马兰5—10月伞房状管状花黄色/舌状花淡蓝色紫菀7—9月复伞房状管状花黄色/舌状花蓝紫色野菊6—11月疏松的伞房状圆锥花序管状花黄色/舌状花黄色秋鼠麴草8—12月密集伞房花序管状花黄色/舌状花黄色泥胡菜3—8月疏松伞房花序仅管状花,紫色或红色小苦荬4—8月伞房状花序仅舌状花,黄色或白色苦荬菜3—6月伞房状花序仅舌状花,黄色或白色千里光8—4月复聚伞圆锥花序管状花黄色/舌状花黄色蒲儿根1—12月复伞房状花序管状花黄色/舌状花黄色红果黄鹌菜4—8月伞房圆锥花序仅舌状花,黄色黄鹌菜4—10月伞房花序仅舌状花,黄色
3.3.3 叶的观赏特性 该区域记录的菊科植物中,叶型都为互生,多数都是纸质较薄的质地,只有艾、山马兰、紫菀为厚纸质。叶片表面大多两面被毛,仅有青蒿、小苦荬、苦荬菜为光滑的叶片。该区域菊科植物叶片羽状分裂多数,而无羽状分裂的只有秋鼠麴草、紫菀、苦荬菜、蒲儿根等,其中秋鼠麴草、苦荬菜为全缘。菊科植物叶形丰富,在16种植物中,有卵形、椭圆形、披针形、匙形、条形、线形、三角形等多种叶片类型。记录的植物叶片多较为狭长偏小,且基生叶多数,野外观察时叶片大多贴近地面(见表5)。
表5 观赏类菊科植物叶的观赏特性Tab.5 The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ves of ornamental Compositae plants种名叶型叶形叶质艾叶互生椭圆形、披针形/羽状深裂或浅裂厚纸质/两面被毛蒌蒿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披针形/羽状深裂纸质或薄/下面被毛青蒿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栉齿状羽状分裂纸质/无毛马兰叶互生倒披针形、矩圆形/钝尖齿、羽状裂、全缘稍薄质/两面近无毛山马兰叶互生披针形/羽状浅裂、全缘厚或近革质/两面被毛紫菀叶互生匙形、披针形/全缘、浅齿厚纸质/两面被毛野菊叶互生卵形/羽状半裂、浅锯齿纸质/两面被毛秋鼠麴草叶互生条形、披针形/全缘纸质/两面被毛泥胡菜叶互生长椭圆形、倒披针形/羽状深裂或全裂质地薄/下面被毛小苦荬叶互生长倒披针形、椭圆形/极稀羽状分裂纸质/无毛苦荬菜叶互生线形、线状披针形/全缘纸质/无毛千里光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长三角形/浅或深齿、细裂或羽状浅裂纸质/两面被毛蒲儿根叶互生卵状圆形、卵状三角形/浅至深重齿纸质/两面被毛红果黄鹌菜叶互生倒披针形/大头羽状全裂纸质/两面被毛黄鹌菜叶互生倒披针形、椭圆形、宽线形/羽状深裂或全裂纸质/两面被毛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1) 浏阳河观赏菊科野外资源十分丰富,上下游、各类型生境下皆有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河水涨落下都有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对每年夏季汛期的水位上涨有较好的抵抗与耐受能力。其株型多样,株高集中在30~100 cm,直立单生茎多数。花期遍布全年,各个月份都有开花种类,但其中秋季开花占比最高,花色也较为丰富,除菊科主要的黄色花以外,还有蓝紫色和紫红色的色系。叶片几乎都是羽状分裂薄纸质叶,少有全缘,叶型种类繁多。记录的菊科植物茎、叶、花的类型丰富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生境条件都有合适的品种,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湿地公园和滨水景观。
(2) 菊科植物现今已大量应用于市政绿化和园林景观中,金盏菊、黄金菊、瓜叶菊、五色菊等种类繁多,甚至在乡村美化中,也可以大量见到它们的身影[15-18]。但使用的菊科大多集中在常见的园艺品种中,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往往某个城市路侧绿地看到的菊花品种,在另一个城市周边的乡村、水边的公园等地都能看到,缺乏本土风貌,不能很好的突出当地特色,对本土优质的植物资源也缺乏利用[16]。滨河区域由于存在水位涨落的特殊条件,筛选合适的植物种类就成为了一大难点。现在浏阳河城市段的滨水景观,往往是使用芦苇等常见亲水植物,过于单调均一。亲水植物景观若是缺乏合理搭配,也容易让单一物种迅速占据优势生态位并蔓延至整片区域,造成植物疯长和大面积枯萎的后果。
4.2 讨论
(1)浏阳河野生菊科植物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可以考虑合理选用其中优秀的种类作为种质资源,根据植物本身特点或是使用需求和场景,搭配挑选使用不同类型的植物。冬季千里光和蒲儿根仍可以开花,且两者都是细密的大片金色花朵,可以在冬季河滩边上营造热烈温暖的氛围;山马兰、紫菀有着金色的管状花和蓝紫色的舌状花,这几种复色系的菊科不仅较为低矮,还十分耐阴,可以在河边林下荫蔽环境中形成亮眼的点缀;同时马兰、山马兰和千里光的耐水淹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应用于贴近水边的区域;艾、蒌蒿、青蒿有特殊的香气,还可以在各类生境条件下生存,是记录植物中最为耐贫瘠、适应性最强的菊科植物,适宜于在各类不同滨水花境中作为背景;红果黄鹌菜、黄鹌菜、小苦荬、苦荬菜、秋鼠麴草都是生长迅速的低矮地被,叶片贴地密集,且都能在陡坡上生长,适合用于覆盖河漫滩的裸露地面[14,19-20]。
原生植物群落的情况也十分值得借鉴,经历多次演替之后稳定至现在的群落组合,是一种适宜于当地滨水区域的稳定结构,不容易被破坏平衡以致于形成大面积单一物种的局面。在长沙附近的江滩和河漫滩的区域,可以考虑使用本土的禾本科、蓼科耐水淹植物作为基底,搭配片植蒲儿根这类株型挺拔、花型细密的植物,形成斑块状的滨水景观,既可以达到稳定植物群落,防止泛滥生长的目的,也有较为良好的景观效果。
(2)菊花的起源与发展都在中国,如今的中国仍然是世界菊花种质资源的中心。在1600多年的菊花栽培历史中,菊花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诗词、医药、饮食、书画等等之中都有菊花的身影[21-22]。无论是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这种观赏和实用二合一的情况,还是平日里采菊、以菊喻人的文人文化,都将菊花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23]。面对浏阳河丰富的菊科资源,我们在人文方面可以加以利用和开发。
(3)通过调查与开发浏阳河漫滩的本土植物,能够促进长沙市域范围内的本土植物保护,为当地河岸带滨水设计提供本土植物配置的参考和搭配方式[24]。为了改善滨水植物配置单一性这个普遍问题,应当推动景观植物本土化、生态化,对当地野生条件下的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寻找适合本土的物种和搭配方式,并应用到设计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