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与老年综合征的相关性

2022-01-04边萌冯青青杜毓锋

实用老年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状况发生率

边萌 冯青青 杜毓锋

跌倒是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据统计,每年约有5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1],跌倒不仅可以造成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衰退,还极大地增加了医疗卫生保健负担。因此,跌倒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生率、高死亡率使得跌倒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外有很多关于跌倒的研究,但国内大多数研究对象为住院病人[2]。关于社区老人跌倒和老年综合征的系统研究还较少,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可从多维度筛查老年问题[3],是评估与预测老年人跌倒发生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CGA了解社区常见老年综合征老人跌倒现状,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从而为社区老人跌倒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太原市卫生局协助下选取GDP和人口水平居中的六大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对本次调查有一定的认知及沟通能力;(3)在社区居住时间≥1年;(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疾病终末期老年人,预期寿命<6个月;(2)严重痴呆者;(3)完全失能老年人。采取研究对象连续入组方式,纳入540例,排除中途退出及信息填写不完整的对象,共得到有效数据513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评价工具:采用山西省老年医学会制订的《老年综合评估手册》,前期已进行小样本人群预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居住环境、是否在近2年内发生跌倒等;(2)慢性病患病情况:包括患病种数、种类等;(3)常见老年综合征:包括视力状况,疼痛,动态平衡功能[采用3米起立⁃行走试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及5次起坐试验(five times sit to stand test,FTSST)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老年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估],营养风险(采用微型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衰弱(采用老年衰弱FRAIL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估),焦虑、抑郁(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失眠状况(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

1.2.2 资料收集: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各居民区进行编号,然后用随机数表法从每个社区抽取3个居民区,在每个居民区内选取30名符合标准的老年人,由经过培训的老年科医师,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据过去2年内是否发生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份录入校对,同时利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跌倒发生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及跌倒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老年人年龄60~95岁,平均(72.6±6.0)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跌倒组与非跌倒组比较,性别、年龄、患慢病种数、居住环境、疼痛程度、视力状况、营养状况、失眠状况、ADL、FTSST、TUGT以及焦虑、抑郁、衰弱、肥胖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组与非跌倒组患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单因素分析(n,%)

续表1

2.2 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如性别、年龄、是否肥胖、患慢病种数、居住环境、疼痛程度、视力状况、FTSST、ADL、营养状况、失眠状况作为自变量,以跌倒与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严重功能障碍、慢性病种数≥2、失眠状况、视力、肥胖为社区老年人发生跌倒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跌倒是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太原市≥60岁的社区老年人近2年跌倒发生率为25.1%,与一项Meta分析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一致[4]。提示太原市老年人跌倒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通过此次研究,我们了解到部分慢性病及老年综合征会影响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3.1 慢性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且随着患慢病种数的增加,跌倒风险也随之增加。高血压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脑缺血、萎缩、步态僵硬、行走不稳、肢端麻木等[5];糖尿病老年人跌倒风险指数相对较高,这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骨周转率降低、肌肉萎缩、视网膜病变等有关[6⁃7];脑梗死病人具有高功能致损率特性,发病后有60%~80%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8],且其跌倒引发骨折等后遗症的概率高于正常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和肌力下降,易发生跌倒。同时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慢性病的长期用药也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原因[9],由于本研究内容有限,未对各疾病用药做出详细分析。

3.2 常见老年综合征 本次调查显示,疼痛程度高、严重功能障碍,FTSST、TUGT、视力状况、营养状况、失眠,存在焦虑、抑郁、衰弱的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功能障碍、视力状况、睡眠状况为跌倒的独立影响因素。肌肉力量下降、平衡力差、步态异常与跌倒相关,且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导致跌倒恐惧,进一步导致跌倒的发生[10]。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走的姿势和平衡,从而影响跌倒的发生[11]。Leveille等[12]指出,由于疼痛刺激以及部分镇痛药物的使用,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对疼痛综合干预后,跌倒风险可降低。随年龄增加,ADL逐渐降低,跌倒风险也随之增加[13]。焦虑会使老年人在应对环境危害时表现出视觉搜救行为,这可能会损害运动规划,从而发生跌倒[14]。抑郁病人跌倒的风险主要与其步态异常、服用安眠药及服用抗抑郁药等有关[15]。Trevisan等[16]指出,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会加重衰老,引起肌肉萎缩、钙质流失,使跌倒风险增加。依据FRAIL定义,衰弱的主要特点是疲乏、抗阻力下降、移动能力下降、多共病、体质量减轻,这些均与跌倒风险相关[17]。周白瑜等[18]研究也表明,衰弱指数值越大,跌倒风险越大。Takada等[19]指出,失眠次数可以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可能与睡眠障碍行走步态不稳、平衡力差,服用睡眠药物,且易产生焦虑有关。有研究报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跌倒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0⁃21],但由于本次研究为提高可信度,将痴呆者除外,尚未观察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跌倒发生相关。

3.3 其他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年龄≥70岁、肥胖、空巢老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且年龄、肥胖为独立影响因素。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质疏松及代偿性骨质增生,同时从事家务劳动居多,更易发生跌倒[22]。随着年龄增长,对跌倒环境识别力下降,加之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整体意识状态、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均下降,跌倒发生率也逐渐增高[23⁃24]。也有研究指出,肥胖老人行动比较困难,平衡力差,易发生跌倒[25]。

综上,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慢病管理及定期综合评估,预测老年人跌倒发生风险并予以针对性干预,以降低跌倒发生率。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状况发生率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近10年我国啦啦操研究状况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