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育并举的小学家校社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

2022-01-02陆阳煜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小学

陆阳煜

摘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这一能力使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的,并且付诸自然实践中的。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德、智、體、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加强学生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的重要保障。同时,想要有效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三方协作,共同培养。本文将围绕基于五育并举的小学家校社合作开展劳动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家校社合作、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使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中,劳动意识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劳动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培育观念,而重在教学生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让学生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家校社合作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模式之一,是由教育者、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充分发挥各部分的职能,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三方协作中培养劳动意识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步。家庭是学生教育的主要来源,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文素养以及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培育作用;社会是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升劳动能力的主要地点。在家、校、社会协同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双方各司其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使有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方式。[1]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相互协作,在学校、家庭的协作中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可以联合家长开展家校协同共育,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讲授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家长在生活中带领学生在社会中进行简单的劳动,双方协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比如,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为学生普及具有劳动价值的教育故事,使学生对劳动产生深刻的印象;随后教师可以布置劳动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义务劳动”“清扫公共设施”等活动,并给予做得最多最好的学生相应的奖励。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完成简单的劳动,并把学生的表现反馈给教师,教师选出几名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培养劳动意识。

二、校园建设中培养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提升劳动能力的基础条件。家、校、社会作为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来源,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地。在三方协作教育中,不仅有着家长的指引,专业教师的教学,更有着社会文化建设的熏陶,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劳动精神,使学生意识到劳动的乐趣,并热爱劳动,从而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加强文化建设并开展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并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教育资源,黑板报、宣传栏等,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在校园中养成劳动精神;家长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具有劳动意义的动画;社会中加强文化建设,开展实践活动。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板报设计小能手”活动,学生们分别设计有关劳动的黑板报,在板报中写下自己的劳动计划。或者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共同参与社会劳动,在家长的以身作则中,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劳动成果被尊重的感受,有着高效的劳动教育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三、社会实践中培养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家、校、社会三方协作教育中,社会的教育有着其他方面不可取代的教育意义和教育资源,为此社会应加强对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视,通过开展具有劳动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劳动意义的文化教育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魅力。[2]社会教育是家、校、社会三方协作教育中,最具有实践教育意义的一方,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参与劳动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劳动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并感受劳动的乐趣,在乐趣中提升劳动能力。比如,在五一劳动节时,社会开展了“教育实践基地”的劳动活动,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研学之旅,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农研过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劳动的神奇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家校社通过家校联合中培养劳动意识、校园建设中培养劳动精神、社会实践中培养劳动能力等方式,是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潇淼. 学校主导作用下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J]. 新教师.2021(05):28-29.

[2]张蕊. 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三位一体见实效[J]. 中小学管理.2020(04):22-23.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小学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