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课程中的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1-01齐殿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课程

齐殿鹏 徐 超* 刘 妍*

(1.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启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时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通过教学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思想道德武装人们的头脑,形成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间的协同效应,不断提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实践中要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协同育人为理念,将实现知识传授、道德建设、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立体多元的统一到一起,以显隐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特定内涵和内容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内容导向性,其很难自动自发地引领教育的变革,而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追求并实现[3]。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也是学生个人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培养质量将影响社会的人才素质的整体水平,并直接关乎科技进步与社会创新,关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4]。高校研究生处在确立人生目标,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准确的加以引导容易导致其理想信念的缺失,功利心强,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面对不断扩大的研究生队伍,该类问题的纠正和避免显得更加的紧迫。因此,要培养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将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为重要。

1 抽丝剥茧,拔丁抽楔——剖析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难点

1.1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从导师的角色定位来看,人们往往在有意为之或不经意间存在一些认知偏差或思想误区[5]。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研究生把自己导师称为“老板”,甚至实验组内工作的教师也按级别称呼为“大老板”或“小老板”。笔者认为产生此类角色定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从以下两点进行思考:第一,个别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方向“下命令”,学生的研究方向必须是导师指定的某一课题,忽视学生本身的兴趣和意愿;第二,个别导师对学生的科研过程“不指导”,只索要数据和结果,疏于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指导。最终使老师在学生面前失掉了作为一名导师身份的存在感,更像一个老板。这种角色定位往往体现了一种利益关系,而非师生关系,甚至某种程度上将师生放在了对立关系上。这种角色定位在学生之间引起传播和扩散,诱导群体性的认知偏差和误区。而同时导师往往担任着研究生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样无论是以授课教师还是导师的角度,都为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规范其科研行为,提高其道德情操增加了难度。

1.2 研究生思政教育机制仍不够完善

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模式与大学生相差甚远,通常情况下研究生采取多对一的形式即一个导师负责多个研究生的管理,组织和培养工作。这就对导师自身能力全面性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科研活动为主题,相应的研究生课程也与其研究课题相关,公共思政课程少之又少,考核方式又多为考查。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轻视,同样也忽视了高校中开展的各项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

1.3 研究生意识形态个体差异较大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任何教育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培养对象设立的,并且针对不同的群体去实施培养方案。而要想顺利的开展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对象的群体意识是否统一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生群体其年龄及社会经验差别较大。有些大学毕业后即开始攻读研究生,有些已经具备或正在经历社会历练。这种分散的年龄区间使得其意识形态呈现离散型的特点,个体差异的明显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统一引导难度较大[6]。

1.4 研究生群体三观偏向成型难以引导

“学习期间独来独往,念完三年研究生,只认识导师和一起搞研究的几个人”——这曾经是大学研究生生活的写照[7]。由于研究生这种独特的学习模式导致其缺乏与他人的思想交流,网络往往成为其主要信息来源。同时研究生常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和研究压力,其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冲击,容易偏离正轨。相对于大学生而言研究生普遍已经成年,有更加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如若思想出现偏差较难将其修正,这无疑会为研究生的培养增加难度,培养不善将直接影响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建设。

2 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分解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化学有其学科的特殊性,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从实验室里搞化学研究的科学家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都离化学很近。化学科学家运用化学理论和知识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农民利用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正是因为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事化学工作的人或是化学专业学生们的行为是否规范,态度是否端正都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今的研究生们面临心理健康问题颇为严重,研究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枉费了父母和国家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人们普遍认为当代研究生的抗压能力较差,难以承受挫折和压力是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当代研究生心理脆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日益丰盈的物质世界的冲击下,造成三观扭曲。心中缺少担当和家国情怀,少了一份对自己小家和国家的责任感,丢了信念,便无力承受压力和挫折。此外,研究生步入社会时,其对社会回报的期望更高,很容易被社会上浮躁的氛围所影响,进而急功近利,有些还为了一己私利利用自己所学走上危害他人甚至是犯罪的道路。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其科研能力,也要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 育人了无痕——以“绿色化学工艺”课程为例探索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换,其理念以及内涵完全不同。思政课程即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校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育德有机统一的结合起来,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个人价值追求等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最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教师在上课时要始终贯穿思想价值引领的主线,凡是不利于这个目标的都要坚决改过来。此外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也更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8]。

3.1 欲树人先树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勉励广大师生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以良知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和指引,以高校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避开利益的诉求。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用扎实的学识为学生授业;用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为学生传道;带着一颗爱心和一颗热心为学生解惑,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作为研究生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拒绝强行植入,应以身作则,多行不言之教。用自己的德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行去感动学生,要多关心实验是否安全是否影响他人,少关心是否能带来经济利益;要多关心学生对课程和课题是否感兴趣,少关心是否能发高质量文章;要多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科研上存在的困难,少关心具体结果;要以爱浸染、以言感化、以身树德。同时高校教师应注重寓教于学,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境界,做到厚积薄发更好的做好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3.2 绿色化学工艺研究生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案例

绿色化学工艺“课程思政”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着力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将科学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以一种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方式将价值导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然接受,乐于接受,并将其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即内要化于心,外应展于行。本文将通过引入的5个具体实施案例进行阐述,如表1。

案例一:讲好绪论——环保,传递金山银山不如祖国绿水青山的生态环保意识。

绪论是教材的主导,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从绪论开始的。绪论通常包括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任务、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内容。绪论课可以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同时也是将本门课程内容同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的最佳时机。讲好绪论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正确树立其思想观念。

绿色化学工艺这门研究生课程从名称上来讲很符合绿色环保的主题,表面上看讲授的主要内容是环保的试剂材料和安全的工艺技术,实际上宣传的是一种人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利用绪论将这种理念传播下去作为本门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旋律最为合适。在授课时,此部分应全面引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精神,应用世界的八大污染案例,并结合大量数据、图片和视频去展现对比因为人类的活动近几十年生物多样性在减少、土地在退化、淡水资源在减少等十大危机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我们自身的生活。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我们周围的环境因为这种不限制索取在悄悄的改变,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规则意识,敦促学生从自我做起,实验中产生的实验废液和实验垃圾应严格执行学校的回收制度,提高其克己守法的规则意识。

案例二:化工过程强化工艺——节约,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

化工过程强化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极大地减小设备体积或者极大地增大设备生产能力,显著地提高能量效率,大量地减少废物排放。以此概念谈节约和浪费,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小竞赛举例与节约和浪费有关的诗词成语。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古诗词为切入点,讲资源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懂得节俭和珍惜体现的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体现的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激。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俭是一切事业的前提,勤劳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该秉承这种美德,增强时代责任感,鼓励学生从每餐的“光盘行动”开始践行节约,并号召学生让这种节俭形成一种习惯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

案例三:催化剂的特征——自律,做有高尚建全职业道德的好建设者。

尽职者无他,正己格物而已。化学反应中有两种物质最有趣就像世界上的两类人,一种是杂质,除不净,通常无害又无用;另一种就是催化剂能够帮助反应快速进行,自身又不发生变化。催化剂一直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借助仿真实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以此为契机,提出作为从事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砥砺职业操守、恪守职业本分。要像催化剂一样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做社会主义建设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建设者;像催化剂一样一心一意,在多种反应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只催化一种反应;像催化剂一样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在此可以引入屠呦呦教授一辈子只求做好一件事就是自己本职工作,最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事迹。教育学生在当今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慢下来,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不忘初心、洁身自好、干好本职工作,每件事、每个细节、每项产品力求无愧于心,让崇高的职业道德落实为掷地有声的指引行动。

案例四:绿色高分子材料——创新,树立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

这部分内容首先由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进入,人类经由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非金属材料时代到现在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时代,每一小步的发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科技进步的体现。虽然高分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和好处,但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授课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高分子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和什么影响。进而趁热打铁,播放BBC纪录片片段《塑料海洋A Plastic Ocean》,同时将学院内部分课题组研究的可植入生物降解材料等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并配合图片讲解引发学生共鸣,并不是所有的科技进步都完全是利于人类的,但改变这种局面的一定是让科技更加进步。只有用心做学问、潜心搞科研、虚心求未知、全力争创新,才能让自己更加进步,让科技更加进步,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案例五:微通道反应器——严谨,培养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学习作风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研究生思想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绿色化学工艺》这门课中所涉及到的微通道反应器是一种利用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对通道尺寸要求极高的微型反应器。授课时,借用微型反应器的这一特点,向学生(尤其是外校考入的研究生新生)宣扬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每一个选择深造读研的学生其思想和行为都是积极要求进步的,那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做事时不仅要有“规格”,还要“严格”遵守;不仅要肯下“功夫”,更要将“功夫”下到点子上。我们学校正是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作为人才培养的要求,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踏实的工大学子,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引入哈工大教授刘永坦院士的事迹鼓励学生秉承我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立志做一名有敬业、专注、精益精神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以此,将严谨二字牢牢的刻在学生心中。

案例六:污水处理技术——协作,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以污水处理技术为载体,为学生传递团队合作的价值观,树立学生的整体大局意识。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合作和配合,加深废水处理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具体操作: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每组3人分别学习掌握水中固体悬浮物、生物降解污染物、有毒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然后共同解决污水中三种污染物的移除问题。三种污染物的处理环环相扣,比如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处理要考虑是否产生新的有毒污染物,而有毒污染物处理的同时也要考虑是否产生新的固体污染物。因此,三人必须通力协作才能高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当每组结束后,剩下的学生即自发对上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并总结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促使学生从大局出发,在团队就处理方案达成一致时也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的一个表现。

接下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以本次新冠疫情为例,播放视频展示疫情期间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人想着出风头,没有人因为个人原因掉队,正是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才使得疫情很快被控制住。并引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事迹,强调正是因为这种大局意识,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大家风范才能让他不计个人安危,在最危险的时刻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做到国家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将个人利益无条件的融入到党和人民的利益中去。

4 结语

绿色化学工艺是本学院化学工艺专业一门核心的研究生课程,该课程中所推进的思政教学法体现的是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手段的有机融合,体现了高校教育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根据专业课的特点和课程目标,规划思政教学的要点和重心,并体现在具体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上。教师在课程设置时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因子和道德观念,健全除科学知识以外的教学内容如人文素养、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杜绝生硬植入政治思想教育,要将其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有机的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中,以一种无声无痕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提升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政治认知和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