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视域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2022-01-01陈曼瑜
陈曼瑜
(广东省台山市台城城西开智小学 广东·台山 529200)
作文教学是培养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思维和阅读能力的训练营。统编教材课改实施以来,学生习作教学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极大面积存在教法老旧、形式单一、资源匮乏等现状,学生兴趣索然,浑然欲睡,课堂效率普遍不高。“教师怕教,学生也怕写”是当下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在新课程视域下,如何精准把握教改方向,深入挖掘统编版教材,提升学生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作教学策略初探如下:
1 吃透教材,精准定位
统编版语文课本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结构编写,因此教师应该研读文本,准确定位目标并“分解——细化——落地”。只有吃透教材,才是大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
统编版课本在每单元都安排单元习作训练,但是,“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可以充分说明它是本套教材的一大创新。
1.1 习作例文定位要正确,使用要恰当
习作单元中的例文,老师往往把它当成了一篇略读课来讲,这样的定位是错误的。习作例文相当于平时习作课上我们给学生念的范文,是为了给学生习作时提供一定帮助的。那么,习作例文在习作课上应该如何使用呢?
习作例文的教学,可以在两个环节使用,第一是在习作指导的时候使用。用于习作例文做指导的时候,让学生开阔思路,学到许多方法;第二是学生习作完成后讲评学生的习作的时候再进行运用,如果学生的习作不到位,就可以用习作例文做例子来进行指导。习作例文要和习作一起进行,它是用来指导习作的习作例文,切不可当作略读课来教。
1.2 各板块意图定位要准确,处理要灵活
初试身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教学《太阳》一课,在学生学习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后,我就让学生进行尝试写第一题,进行小练笔,看看能否使用说明方法也写出自己身边事物的特点。《松鼠》一课重在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丰富和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说明文的语言既可以做到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做到像松鼠一样活泼,那么在教完《松鼠》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完成初试身手的第二题,布置学生对课文《白鹭》的第二至五自然段进行改写。从而体会说明性文章和叙事抒情性文章的不同风格特点。
2 情境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2.1 设置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指导课,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情境氛围是学生习作灵感的源泉,他们在情境中打开思路,写出自己的经历和真实感受。所以,笔者常在一开课的时候采用实物展示、组织活动、播放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情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如视觉、触觉、听觉,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的心爱之物》过程中,首先布置同学们把自己的心爱之物带回教室,这些心爱之物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然后让大家进行分享,放手让学生自由讲述,学生的语言和写作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
2.2 广开言路,点燃说的热情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接下来就是燃点学生说话的热情,让学生会说,会写。在这个环节,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充分地说话。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留心观察》时,在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种种不为人知的奇趣现象后,学生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这时,话匣子一转,问:“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哪些有趣发现呢?”学生纷纷抢着汇报自己平日的小发现,有关于植物类的,有关于动物类的,有关于科学小实验的。为他们归了类,并列出提纲让他们朝一定的方向说。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广了,说的内容也具体了,为下面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2.3 赏析评价,修改分享,感受成功喜悦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对自己的文章、同学的文章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佳作展示”“赏析评价”“修改分享”等环节,点拨方法,鼓励进步,指导学生取长补短,实现习作的二次修改。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多肯定优点,以赏析为主,坚持正面鼓励,使得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有不足的,指出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赏析的形式多样,有优秀作文的赏析评价,有学生自我赏析评价,生生相互赏析评价,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片段,这些都使得更多的学生在习作中得到了老师或同学的赏识与激励,使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享受到了习作成功的喜悦,更真实深刻地让他们体会和认识到自己该如何去写,愿意积极地修改完善,并不断提升实际鉴赏与修改文章的能力。
平时教师不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作品进行展示。如创设班级小报、参加竞赛投稿等,定期进行集体展示。这样,每人都能得到展示作品的机会,体会成功的感觉。
3 挖掘习作资源,加强练笔训练
新课改下的统编教材习作的资源较之传统的语文教材丰富、充沛了许多,例如在课后设置了“小练笔”这样的练习。因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灵活利用,深入挖掘其中的习作资源,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充写作的领域。
3.1 试身手——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练习写文。仿写训练一定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来进行。例如教学《腊八粥》时,先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进行阅读分析,说出这一段内容的结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仿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这样学生就觉得难度不大,有信心去仿写。
3.2 寻空白——扩写
所谓扩写就是把文章展开合理想象,将原文的句、段或一篇文章中某些内容扩容,把问题写得更加具体。如教学六年级的《穷人》一文时,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引导学生思考:在两人沉默的过程中,桑娜自己会怎样想?联系上下文,将桑娜的当时的心理活动先说出来,再写出来。
3.3 找拓展——续写
续写就是在课文内容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把故事补充下去。如教学《凡卡》,让学生续写凡卡醒来后的生活会怎样,他爷爷会收到他的来信吗?这些想象非常丰富,多种多样,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重视课外阅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4.1 重视生活积累,丰富写作题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也就是说没有生活,写作是空洞的,无味的。现在的学生圈子小,生活阅历不足,故此,教师要增加学生多样生活,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让这些印象成为习作的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环境。把观察到的或者经历过的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日子长了,学生积累的材料多了。在写作时,就下笔如有神了,就能写出原汁原味的文章来。
例如,笔者让学生写五年级上册“即景”的作文,学生除了摘抄一些作文选的即景外,写不出别的文字。为此,利用早操、大课间等不同时间段,带着学生来到校内的操场、植物园去寻找即景,感受即景。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生色不少。
4.2 重视词句积累,丰富语言材料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不能真正写出好的作文。书读多了,词汇便丰富了,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习作素材需要学生在平时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只有看得多,才能积得多。一般而言小学生没有积累语言文字的主动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监督,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资料库的储存量。统编版教材大多选取了语言精练优美,内涵丰富的文章。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将教材的好词佳句予以梳理归类,指导学生摘抄诵读;利用学生图书在班内传阅,并安排学生轮流值日推荐佳句名篇,全班诵读;指导学生阅读“江门市国学读书二期工程推荐书目”,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定期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评选,用日常积累为自己的习作添砖加瓦。讲评作文的时候,谁用上积累的新鲜的词语,用得恰当,用得多,就给予表扬奖励;同时,还会利用教材里“快乐读书吧”栏目,引导加强整本书阅读训练,每过一段时间就进行“小小积累家”“阅读之星”等的评比,让学生充满阅读积累的激情。这对学生的写作是大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视域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精准把握课改方向,深入研读、挖掘统编教材,以科学、创新的教改态度去实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