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高职顶岗实习校企协同管理模式应用研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1-01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何捷

区域治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顶岗螺旋校企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何捷

一、当前校企协同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于顶岗实习存在认知偏差。校企协同管理依托学校、企业以及政府引导三方的因素存在。然而目前的顶岗实习中,企业一方仍缺位,其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并将顶岗实习与整体教学剥离,且不愿与学校开展共同培育,并视实习生为廉价劳动力。(2)有部分学校对于校企协同的认识不足。以前的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并未占据主导,这就将导致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仍沿用老思路,注重理论教学,实践却无从结合,学生岗位适应性不强较难满足企业需求。此外,一些院校受制于经费等问题,无力更新实践教学设施,从而导致校内实践实训的开展仍停留在转换场景讲理论的层面,无法起到很好地校企协同培养效果。(3)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当前在顶岗实习管理考核中存在着评价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学生明确的考核标准,并且企业参与不足,有一些院校直接将评分权利交给学校指导老师,导致考核结果片面化,其缺少了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未能达到校企共同实施管理的初衷。

二、“三重螺旋”在校企协同中的作用

(一)三重螺旋理论的提出

三重螺旋模型在1995年被Etzkowitz和Leydesdorff首次提出,并用来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的新关系。从三重螺旋理论模型的视角分析,参与构建的高校、政府和企业等相关主体必须是以共同的利益需求为纽带,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和链接。高校首先要主动转变角色和功能,衍生出一定的企业化功能;企业则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与高校建立起技术合作和人员培训的紧密关系;政府则要发挥好协调推进的作用,需积极协助企业和高校建立紧密的产教融合平台。这种相互渗透、互利共赢的关系,使得高校、政府、企业犹如一个生态圈的构成部分一样,应相互依赖、融为一体,最终建立起共生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与当前我国着力提倡“产教融合”相契合。

(二)“三重螺旋”在顶岗实习校企协同中的应用机制研究

三重螺旋强调参与者各方的紧密联系,表现为创新协同性。在充分考虑政府主导行为的前提下,初步构建了“校企四层协同云管理模式”。分别为“校企协同”“企业部门与学校二级学院协同”“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协同”以及“企业师傅、教师与学生、家长协同”这四个层面,可通过智能化云端平台开展实施各级管理。本协同管理模式不仅具备向下实施管理的特性,还满足了校企双方基于顶岗实习这一合作基础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及修正功能,较好补足了当前顶岗实习中企业缺位以及校企双方无法共同实施管理、边界不明的缺陷,协同管理的模式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也为该模式的施行提供了动力。

三、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基于“三重螺旋”校企协同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应用成效

(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顶岗实习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根据前期疫情爆发初期,以及进入常态化机制阶段,顶岗实习工作的管控也暴露出了以下问题:(1)实习安全开展难。有一些高职院校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项独立工作,并不考虑其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环节间的逻辑关系和重要联系,管理体系不成熟,易导致管理现场松散等情况。在疫情之下,对于实习只是简单叫停,而没有备用措施,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甚微。(2)实习高效管理难。疫情是一场对工作全方位展开的“大考”。然而在顶岗实习环节,部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校内管理部门并未统一在教学组织管理部门,同时也为疫情中的实施管理权威带来了困难。校企双方的管理队伍结构也不均衡,且总体不足,多为专人教师兼任,而企业方面也时常会有真空状态,也为疫情期间的顶岗实习管理带来难度。(3)实习效果反馈难。当前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多体现在自上而下的决策实施,较少实现自下而上的反馈,一线基层实际问题被掩盖,尤其是疫情中的学生安全信息掌控,同时也加重了实际执行者层面的工作负担。校企双方协同形成了阻力,进而导致校企合作的失败。除以上基本共性问题之外,也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例如考核公平性难以体现、企业配合度不高、个别学生存在疫情应激反应等。这些情况虽然并非群体行为,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开展仍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基于综上问题,应积极推进开展校企协同的动态管理模式,可有效解决问题、争取理解和多方支持,方能确保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和开展,进而助推学生就业上岗,消减疫情带来的就业负面影响。

(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顶岗实习校企协同管理模式成效分析

疫情背景下高职顶岗实习校企四层协同云管理模式顶岗实习现状评析。(1)疫情初期,校企协同良性互动,“一日一沟通”。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工商管理学院是校内最早尝试与企业开展校企协同模式的二级学院。对每个基地均配备基地管理员,实现校企信息实时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共同培育,校企深度融合。疫情期间,除了落实常规校企工作外,学院管理工作小组也与企业密切联系,做到“一日一沟通”,可确保企业理解和支持。从政策及落实层面确保了疫情之下校企协同模式的有效运行。(2)疫情中期,顶岗实习分层协同云管理,“一日一表”。在前期预案基础上,经梳理,校企四层协同云管理模式已形成工作流程。初具形态,结合经管专业及实习特性,能有效控制实习在岗人数,其确保人员安全,协同企业妥善安置暂停实习滞留学生住宿问题。应组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协同的专门工作组,实时定点指导管理跟进,每日学生按时提交电子在线表格汇总健康信息,实施“一日一表”。(3)复工复产,分层分批审批,实施信息化协同云管理。2月20日浙江省教育厅防控办印发《关于做好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学院拟定了顶岗实习学生申请分批返岗的审批流程,其利用在线收集表格的形式。前期统计复岗意愿及家长意见,参考大数据五色图动态实施云管理,再利用钉钉端的校内审批功能,并由校内指导老师审核完资质后提交审批申请后,应依照校企协同模式中四层级协同实现向上审批。最终以确认名单的形式逐一向下实施,保证名单中学生符合条件,保障学生安全。同时协同企业条线,结合云端大数据工具,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前期在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三重螺旋”理论指导基础之上,实施校企四层协同云管理模式后,整体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针对疫情常态化的新阶段,同时也对综上问题提出对策解决方案。(1)需明确各层级主体责任,开展精细化动态协同管理,确保实习安全开展。在各层级协同中,校企双方应明确责任边界及权责义务。对待顶岗实习并不能简单割裂,更应考虑顶岗实习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间的逻辑关系和重要联系。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无法因疫情防控而偏废了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的存在初衷。而应将管控重点落实在精密防控,层层深入,精细管理。(2)开展逐层协同,实施动态管理,快速高效响应。传统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中管理的单向性,结构不均衡且总体人数不足,无人落实并且无法到达最末层级,将会导致管理细节无法落实到位。在疫情下面对紧急情况无法进行即刻的处理和跟踪。“校企四层协同云管理”模式将原本无序的管理模式进行简化,需明确信息发布及管理口径,实施向下协同,确保管理指令能落实。(3)逐级向上反馈,信息及时沟通,打破校企信息壁垒。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线基层通常是问题最多、最容易出现管理真空的区域,因受制于传统的实习管理模式,实际问题往往被忽略或掩盖,尤其是在疫情发展瞬息万变的情况下,需对学生的安全信息实时掌握,单向且无序的管理显然无法胜任,这就势必催生一种向上反馈并进而指导下级协同管理工作的新形态管理机制。“校企四层协同云管理”模式在设计中明确了反馈机制,使用逐级向上反馈协同的方式。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可以充分实现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互联,校企之间原本的信息壁垒得以打破,从而双方更好参与协同,实施动态管理。(4)落实校企双元考核评价机制,打造立体化全方位考核。由于固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着校企间的信息交互壁垒,其导致顶岗实习的学生成绩呈现出片面化的特点。由学校教师成为打分评判主体,这也不利于学生实习的正向引导,更使学生对于顶岗实习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有一种可以蒙混过关的错觉。而校方承担着打分的责任,所给出的成绩也对学生能否按时毕业产生影响。不少院校教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全部给学生考核通过,同时也不利于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背离了校企共同实施管理的初衷。

疫情常态化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顶岗实习工作,不能一昧地阻拦、暂停,更应顺应发展变化。在“三重螺旋”理论指导基础之上,依托新技术、新思路,构建“校企四层协同云管理”模式,实现四个层级之间的动态协同管理,不仅能有效落实管理,还有了向上反馈的机制,可通过末端协同,并将疫情之下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节,从而可确保工作整体机制顺利运行。

猜你喜欢

顶岗螺旋校企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