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历史地位
2022-01-01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何楚婷
文/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何楚婷
海陆丰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最早的农民运动之一。它的兴起、发展和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和形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国革命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产生的重大影响研究甚少。笔者重新学习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相关资料,试以多维视角对其历史地位进行探讨,以求推动海陆丰农民运动研究的深入。
一、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广东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广东是我国农民运动爆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广东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
(一)“六人农会”成立,为海陆丰地区成为广东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群众开展斗争的基本形式和依托是“农会”。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海陆丰地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就把领导中国革命的注意力聚焦到了农民身上。为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得到认可与传播,一九二一年五月,彭湃在自己家乡海丰创建了劳动者同情会和社会主义研究社,并创办《新海丰》等刊物。[1]此外,彭湃深入农村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鼓励、组织农民勇于与地主斗争。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彭湃和张妈安等六人在海陆丰成立了“六人农会”,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农民自己的革命火种,为海陆丰农民运动成为广东省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二)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和总农会成立,为海陆丰地区成为广东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创造了条件
一九二二年七月,“六人农会”的成立和随之而来所开展的为农民解决日常难题、争取减租减息等的斗争,得到了海陆丰地区广大农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广大农民参加农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十月二十五日,海丰县赤山约农会成立,五百多人参加成立大会。至一九二二年底,海丰县已有十二个约九十八个乡建立了农会,会员发展近十万人。一九二二年十月,在彭湃的带领下,农民运动的力量迅速增强。据不完全统计,海丰、陆丰两县有四千余名共产党员,农民自卫军四百余人枪,还有数以万计的农军。
为了适应形势,推动农民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一九二三年一月一日,在海丰县桥东天后宫成立了海丰总农会,使农会组织进一步扩大,机构更加健全。随后,农民运动迅速向外地扩展,除海丰、陆丰两县外,惠阳、紫金等县相继建立农会,并发展为“惠州农民联合会”(后改为广东省农会)。至一九二三年六至七月,海陆丰临近的普宁、惠阳、五华、揭阳等县又相继建立农会组织,农会力量迅速增强。此时,农会会员总数达二万六千多户、十三万多人。海陆丰广东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基本形成。
(三)海陆丰农会经受军阀陈炯明两次破坏而不散,广东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地位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海陆丰农民运动兴起后,迅速开展了减租减息、同地主阶级“粮业维持会”的斗争,深深触及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反动派视为肉中钉、眼中刺。一九二三年八月和一九二四年二月,广东军阀陈炯明两次逼迫农会解散,农民运动遭受到了严峻考验。对于这两次海陆丰农民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与影响,在一九二四年六月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第二次代表大会议案中认为:“海丰有伟大的农会组织,现虽为反动势力所压迫,但因应付得法,基础并未有损坏,实为将来东江农民运动之中心。”[2]
(四)指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工作,海陆丰广东早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一九二四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农民运动在广大农村再次掀起高潮。广东农民运动发展尤为迅猛,各地纷纷成立农会。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一九二六年一月,潮梅海陆丰办事处成立,彭湃兼主任。为使农会的力量形成燎原之势,多批有经验的干部到广东各县工作,至一九二七年三月,全办事处农会会员已达一百多万人。海陆丰农民运动已从“局部”向全省“延伸扩展”。海陆丰农民运动为广东早期农民运动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关于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地位和力量,《海陆丰苏维埃》认为:“谁不知道海丰是有名的‘小莫斯科’,是农民运动最早而且是最发达的地方。”[3]
二、海陆丰农民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锋
(一)坚持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并进
站在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最前线,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彰显了中国农民运动的急先锋地位和作用。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彭湃成立的“六人农会”就明确提出“为生存而斗争、为生活而斗争、为革命而斗争”的口号,并着手带领农民为利益和解放而奋斗。一九二三年一月,海丰县总农会宣告成立时,所颁布的《总农会纲领》明确提出:“经济的斗争与政治的斗争并进,使农民有经济斗争的训练及夺取政权的准备;农民运动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夺取政权。”[4]可见,农民运动既对讨田主,也对讨官厅,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农民求解放的要求和实质。
(二)积极开展对敌武装起义
在反抗反动派的斗争中,海陆丰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开展了三次武装起义,充分展现出了革命急先锋的英雄气概。
一九二七年四月,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东江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对敌武装斗争。四月二十六日,海丰、陆丰、紫金各县农民武装一千多人,顺利收缴了紫金县城反动派掌握的军警全部武器。与此同时,惠阳、五华、普宁等地的群众也先后举行起义。面对农民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分,并集中兵力围剿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部队与之进行了英勇斗争。
一九二七年九月,海陆丰地区农民举行了第二次起义。七日,工农讨逆军和工农群众攻占陆丰县大安镇。十日,农军攻下汕尾,十六日占领海丰,十七日,海丰、陆丰分别成立工农临时革命政府。为了准备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作长期斗争,起义军转移到了海丰、陆丰、惠阳三县。
一九二七年十月,海陆丰地区农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农军与红军配合作战,英勇反击,多次将敌击退。十一月一日收复海丰城。五日,收复陆丰县城,取得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第三次起义的成功。
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一次英勇尝试。农民起义的成功和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农民武装力量的强大。“这次暴动(第三次)开始于十月底,一开始便有极大的规模,而且在土地革命的性质上,也是空前的深入、极有组织、极有活动力量。中国革命之中,这是第一次由几万几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之口号,第一次组织工农群众的无限制政权。这一次农民暴动带着充分的革命性质,完全扫除了以前的机会主义荼毒。”[5]期后,彭湃也夸海丰的斗争,英勇无比。
(三)坚持反“围剿”斗争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壮大,引起了反动军阀的极大恐慌。反动军阀对海陆丰进行了重兵围剿,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一日,海陆丰红色区域被白色恐怖包围,农民武装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与敌人进行了流动作战。面对反动派的“围剿”,面对革命处于低潮,海陆丰人民在共产党人陈舜仪的领导下,英勇战斗,取得反“围剿”的胜利,红色区域再次扩大。当时,广东省在通告中写道:“最近海陆丰工作的恢复发展,苏维埃解放区已逐步普遍,鲜红的旗帜飘扬在海陆丰。”[6]中央《红旗》报亦肯定道:“苏维埃解放区已扩大,一日千里。”[7]由此可见,海陆丰农民运动不仅是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之一,其斗争之规模和斗争之惨烈更为全国早期农民运动所罕见。
三、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全国农民运动的榜样
一九二六年九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提到农民运动怎么办时有这样的论述:“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胜利,不然任便怎么样都算不得。全中国各地必须都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确实起了动摇,不然也算不得。”[8]这就充分肯定了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全国农民运动的榜样地位。
(一)在方法上,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深刻剖析农民现状
要想在农村发动农民参加革命,争取农民的自身解放,就必须以“平民化”的姿态深入农民。在此方面,彭湃做得非常到位,农民对他十分信任与支持。在深入农民中,彭湃根据海陆丰农民“土地自有、租赁、生产资料”等现状对海陆丰农民进行分析。一九二五年十月十八日,彭湃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三十六次大会对农民进行了不同成分的初步划分,并对农民的现状进行分析。政治上,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官府的锁链”[9],而且增加了新兴地主不义势力的恐吓。经济上,海陆丰农民深受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佃农只能通过给封建地主抬轿、养牲畜,甚至鬻妻卖儿、卖身等方式维持生计。文化上,海陆丰农民目不识丁、封建迷信、观念落后,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天命”“真命天子”和典型的“我命由天不由我”。彭湃对农民的分析,可谓是十分精确。这是做好农民运动的基本方法和必备的素养。
(二)在内容上,打破传统农民运动的局限,带领农民走革命道路
通过对农民的苦难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海陆丰农民运动也深刻意识到,农民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革命,一条便是死,如果不革命便只有死了”[10]。那农民如何革命?彭湃认为:“由历史的事实可以证明,欧洲实行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实行国民革命,工人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农民。”[11]后来彭湃又明确提出了“工农联合”的口号。他认为:军阀和资本家定会想方设法破坏农会,革命想要成功,则务必联合工人,工人革命或农民运动的单打独斗决不能取得胜利。他还强调:“我们要革命,一定要武装起来!农民必须有了武器,革命才能成功。”[12]在海丰农民运动中,最重要的口号和经验,就是工农联合万岁。
(三)在目标上,首开县级农代会,创建苏维埃红色政权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榜样地位,还表现在其运动目标上。这就是在条件成熟后,立即创建农民自己的政权组织——苏维埃政权。一九二七年海丰、陆丰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当时工农代表大会《通电》报道:“这种举动,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即使在世界上,除苏俄外,亦是第一次。”[13]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政权,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声。
关于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榜样地位,著名党史学家郭德宏教授在《为农民利益鞠躬尽瘁》一文中有明确的表述:“彭湃创立的这个(海陆丰)农民运动模式是从来没有的,立即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光辉榜样,被迅速推广至广东全省以至全国,为以后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所仿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以及国民革命的发展。”[14]
四、海陆丰农民运动是我国民主革命的火种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兴起不仅有力打击了当地反动势力,动摇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根基,其斗争经验也在不断向全国传播和推广,特别是一大批在实践斗争中培养起来的经验丰富的农运干部,他们奔赴广东全省乃至全国,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唤醒了广大农民的阶级觉悟,推动着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一)在农民运动实践中锻炼干部
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由海陆丰地区人民自己干起来的。领导“运动”的基层组织就是农会。早期农会干部又是在实践中自发产生的。他们以“战场”为课堂,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善于发动民众,积极做群众工作、英勇善战的革命火种,特别是在妇女解放和对女干部的培养问题上更为突出。如蔡素屏的成长。海丰总农会成立初,取得农民的信任与支持十分关键。为取得更多妇女对农会的认可、支持、入会,蔡素屏毅然挑起重任,把嗷嗷待哺的孩子安顿好,深入赤山开展妇女工作。除蔡素屏,还有李思贤、许怀仁等干部,也是在农民运动中得到充分锻炼后而提高的。这些同志在推动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二)在组织农民进行各类培训学习中发现干部
一九二三年,海陆丰颁布的《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明确,“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民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15]这为提高海陆丰农民的文化水平,避免当地农民因“文盲”被地主欺骗,海陆丰总农会积极发展平民教育,领导海陆丰民众开办了十多所农民学校、四所扫盲夜校,学校专门教农民算数、认字、写字,使长期以来与教育“绝缘”的五百多名农村儿童得以接受教育。海陆丰总农会通过组织农民学习培训,从中发现了吕楚卿、丘东平等革命干部,为海陆丰革命注入新的革命血液。
(三)在创办农讲所和训练班的学习与斗争中提高干部素质
随着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和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党组织联合各地农会,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了农民干部训练班。一九二四年七月,彭湃担任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思想、理论在彭湃的助推下在农讲所得到有效的传播,据学生回忆:彭湃讲课十分生动、接地气,他把自己在海陆丰搞农民运动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更好地指导了我们以后开展农民运动。一九二五年四月,海丰创办了自己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要就革命理论和农运工作实务开展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运干部,农运干部毕业后到各地开展革命。当时,为让海陆丰更多的有志青年能接受革命教育,海陆丰总农会特开设农军干部训练班,当时“学生都是青年农民,准备六个月毕业后到农村去组织训练农军的,内中百五千人,到四月十五事变时已有了九十余党员”[16]。通过创办农讲所和训练班,大批的“革命火种”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毕业后,他们到全国各地参加、发动革命,推动了海陆丰乃至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五、海陆丰农民运动是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样板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文中说:“这次东江农民大暴动后创立的苏维埃,算是中国破天荒第一次的苏维埃,新的革命政权正由东江扩大至全广东,乃至全中国!”[17]一九二八年一月三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通过的文件,再一次肯定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是当时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样板,指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丰富的材料,他的胜利,他的经验,应当充分地运用到一切农民暴动中去。”[18]笔者认为,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样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减租息,颁法案,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革命的中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实质就是土地问题。“无产阶级要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资产阶级的掠夺与压迫,解除全中国大多数的痛苦,只有实行土地革命。”[19]为此,海陆丰农民运动在对如何解决农民土地的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等思想,并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颁布了《没收土地法案》。海陆丰农民运动颁布的这一法案比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还要早一年。《没收土地法案》除了明确提出:毁灭一切土地的契约和债券,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按人力、收入等标准分配给农民和革命军士的家庭去耕种,不劳动不得地、不革命不得地。可以这么说,《没收土地法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的起点,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开展、为我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
(二)开银行,救金融,利便农民群众交易
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日,为促进苏区经济发展,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宣布:“为救济金融、利便市面交易起见,决议建设劳动银行,使工农贫民在推翻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有此借贷机关,得以从事生产,发展社会经济。”[20]为此,苏维埃政府特成立劳动银行、颁布银行《条例》、发行苏维埃纸币。通过成立劳动银行,既有效地统筹了资金,为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生产问题,促进了苏区经济发展。一九二八年二月末,在国民党的围攻下,苏维埃政府被迫撤离,劳动银行也随之结束。尽管海陆丰劳动银行存在时间短,但它却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建立的银行,是中国第一家苏维埃银行。
(三)建党校、办报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927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海陆丰的党员人数迅速增加,为加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九二八年,彭湃等人创办了第一所党校——东江党校。东江党校主要是对农民暴动和土地革命中的领导骨干进行培训。学校根据党员及海陆丰地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了教学内容和考核制度等,虽然东江党校的规模不大,存在的时间也较短,但因其内容设置科学,教学管理到位,广大党员通过学习,思想觉悟得到了极大提高,组织观念得到了极大增强。不难看出,东江党校是一所与时俱进的干部学校,为中共创建党校、经营党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此同时,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了加强宣传工作,打造海陆丰革命宣传阵地,彭湃在《陆安日报》的基础上,又创办了《红报》《出路》《工农兵》等革命报刊,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精神在广大农民中得到更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为动员海陆丰地区人民参加斗争,巩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定制度,征兵役,建立革命武装力量
如何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是摆在海陆丰农民运动领导人中的一件大事。以彭湃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清楚地知道,必须要建立起一支自律、自强、目标明确、力量凝聚、战斗力强的武装队伍。为了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一九二八年,彭湃在科学分析海陆丰地区民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颁布了《征兵条例》。该条例主张对适龄男性农民实行征兵制度,注重对工人、妇女、儿童等团体的力量进行整合,成立工人赤卫队、劳动儿童团等,把海陆丰一切能组织的力量组织起来,一切能调动的力量调动起来,这既打破了我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又为革命储备了强大的力量。这些创举,为海陆丰地区农民武装的兵源重组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当时全国各地建立农民武装提供了经验。
百年前,海陆丰农民运动犹如黑暗中的星火,在南中国大地上点燃、蔓延、燎原,“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21]。百年后,历史已翻开新篇章,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抗争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我们须从海陆丰农民运动中汲取精神与智慧,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传统,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而奋斗,才不愧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