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球虫病药物的合理使用
2022-01-01郝娟娟
郝娟娟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兽医临床上,球虫病是鸡常见的一种原虫性寄生虫病。球虫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或盲肠内。该病主要危害的是3~6 周龄的幼龄鸡,会造成病鸡的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是困扰养鸡业的最为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基于目前鸡的球虫病,主要是以药物的预防为主,所以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球虫的药物是充分发挥抗球虫效果的基本保证。要合理使用抗球虫药物要做到以下的几点:
1 减少球虫病的发生,要以药物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球虫的发育有两个阶段,目前用到的抗球虫药大多数是对球虫前一个生殖阶段起作用,但是在这一阶段由于鸡只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人们难以发现,当临床出现很明显的症状比如出现血痢时,球虫已从无性生殖进入有性生殖阶段,这个时候再使用抗球虫的药物效果会很不理想。所以对于鸡球虫病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以预防为主的做法。即在一定时间内在饲料中添加上抗球虫的药物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球虫病的发生与日常的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球虫病的暴发都与鸡舍内潮湿,鸡群的养殖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等饲养管理不好有密切关系,所以一定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2 正确合理使用抗球虫的药物,以防药物出现耐药性
因为经常会在饲料里面添加抗球虫的药物,虫体经常会接触药物,所以球虫很容易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在使用抗球虫药物时要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同时确保药物预防或治疗的效果,具体的措施有:
2.1 要掌握药物作用的最佳时间段
抗球虫药物作用的最佳时间段是指药物对球虫发育的第几天的作用最好。临床上使用到的抗球虫药物尽管都是对球虫起作用,但是它们的作用是时间点事不同的。比如氯羟吡啶就只有预防作用而无治疗作用,在感染后第一天使用效果好,如果已到了感染后3~4 d 再用它,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而氯苯胍就是在感染后的第3 天使用效果最好。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准确地判定球虫的发育阶段,有针对性地选用作用时间段最合适的药物来针对球虫病。
2.2 用药方法
2.2.1 轮换用药
一般一种抗球虫药物在使用了几个月后换另外一种。轮换用药的原则是两种药物是属于作用性质不同的,比如专用的抗球虫的药物中选择,但不要是同一性质的。
2.2.2 穿梭用药
选择两种药物穿插着进行使用,选择的两种药物也是要选择化学性质不同的抗球虫药来进行交替着用。
2.2.3 联合用药
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联合在一起使用的几种药物要能弥补相互的不足,扩大药物的抗虫谱。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球虫的药物两大类:仅有抗球虫作用的抗球虫药和还有其他药理作用的抗球虫药。
专用的抗球虫药又分为:①硫胺类:氨丙啉等;②聚醚类抗生素:马杜拉霉素等;③喹啉类:乙羟喹啉等;④嗪类:地克珠利等;磺胺类:磺胺喹噁啉等。
兼用的抗球虫要有:①磺胺类:磺胺二甲嘧啶等;②抗生素类:林可霉素等。在临床上使用抗球虫的药物无论是轮换用药、穿梭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在变换药物使用时一定要选择化学性质不同的或不同类型的抗球虫药使用,这样是能减少耐药性的有效的方法。
3 使用药物时要注意的
3.1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鸡感染球虫病以后,病鸡的食欲会减退,饮欲增加,那么给药途径就可通过饮水给药,来达到给药的目的。临床上在给畜禽治疗用药时一般都是混饮来完成的。
3.2 给药的剂量要合理
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控制好药物的用量,不能过小,过小会起不到预防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球虫病的发生。也不能过大,过大有可能造成鸡的中毒。另外在治疗用药时,一定要了解清楚饲养里已经添加的预防用药是哪种,治疗用药时,避免重复的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一些抗球虫药物的安全范围很小,比如马杜拉霉素在混饲时每1 000 公斤饲料,鸡5 克。如果达到6 克时就会抑制鸡的生长,达到7克时就会出现中毒。所以在使用抗球虫药物时一定要控制好药物的用量,并且混合均匀。
3.3 注意药物的休药期
现在动物的肉蛋奶中兽药的残留是全社会都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些残留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解决兽药残留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定要严格执行我国对兽药残留和休药期的规定,以此来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总之,在临床上要对鸡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尽量避免球虫病的发生,在使用抗球虫的药物时一定要选择合适合理的方法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