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字体设计教学探究
2022-01-01陈灵芝
陈灵芝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引言
步入新发展时期以来,我国科技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互联网已基本普及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传播也变得愈发便捷。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字形式表达产生了不断地扩宽与嬗变,也因而改变了字体艺术设计的形式、审美以及功能。现代因素的持续渗透使得字体设计意识、方法和视觉效应衍生出新的概念及技巧。为此,教育界需要重新审视字体设计教育,实现一次大的突破。
1 研究概述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便已进行了字体设计领域的教育教学尝试,当时该课程的名称为“手绘美术字”。由于当时电脑尚未普及,人们对字体设计方面的需求与现阶段差异巨大,字体设计教学内容以手绘美术字为主,教学重点侧重于汉字笔画结构以及字形书写方式和风格特点上[1]。随着科技的发展,手绘美术字淡出社会市场,电脑设计排版成为一大主流。由此,字体设计课程便得以广泛普及与发展。
2 数字化时代下的字体设计教学观念
2.1 创新教学思路,变更教学基本意识
在以往,字体设计教育教学普遍偏向于对字体本身笔画结构、形态特征、结构规律及书写方式方面的理性因子视觉研究。步入新时期后,若想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变革,应当能够从原有教学模式中脱离,以新的教育思路来审视字体设计教学。教育者需要由文字风格、文化属性、大众审美心理、字体设计呈现媒介以及视觉特征等方面展开新的尝试,依托于文字的符号因子和文化内涵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引导其进行创意思想表达,从而正确有效地进行视觉信息及观念传递[2]。应引导学生尝试由多元化角度入手,探寻新的字体设计表达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文字在视觉应用媒体中的潮流性、个性化及风格化展示,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大胆尝试创新设计。
2.2 调整课程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设计类学科而言,设计思维、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及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上述种种都与字体设计紧密相关,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本着力点。应将总课程的三分之一安排在基础字体设计教学方面,介绍字体发展历史,进行黑体、宋体等字体摹写等。以基础性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与发展,对字体结构、风格及设计规律有更深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可依托于笔画形态展开联想训练,以及民族传统文字形态的重构训练[3]。借此此类启发性教学内容,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感知文字艺术魅力,掌握文字形态构成原理与属性。剩余的三分之二学时需要侧重于创意设计教学方面。引入动态字体等新型字体设计形式,加强文字图形化创新设计教学。教师可依托于色彩塑造、空间构造、材料体量转换、物化视觉及光影折射等方面,展开分项创意设计方法练习。通过适当的教学规划调整,能够保障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在保障基础技能教学的同时,使字体设计教学富有浓郁的创新性。
3 数字化时代下的字体设计教学手段
3.1 优化教学课题设计,激发参与积极性
为提升教学成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文字创意为教学重点内容,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外优秀字体设计作品,以“实物+影像”的展示对班级学生的优秀课堂设计作品加以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经历阐述,使学生产生浓郁的字体设计兴趣及冲动。教师可组织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创意设计课堂,鼓励学生借助各种肌理、质感的材料展开字体制作。如以自己的名字为设计元素,进行品牌设计,或是借助字体设计来表达某种观点与志趣。巧妙的课堂设计既能提升学生的设计兴趣,又能使其形成良好的钻研精神,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成效。
3.2 引入设计赛题,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高效连接
基于近些年来设计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涌现出了各类面向大学生的艺术设计大赛,如白金创意、金铅笔及方正奖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字体设计大赛,或是将历年设计赛题引入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还可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间的高效对接,达成与社会媒体、企业间的有机联动,以公司名称字体、产品包装字体及社会品牌字体设计需求为学生的设计训练课题,给予相应的设计报酬,实现产学间的真正对接[4]。
3.3 加强网络教学建设,借鉴国际设计案例
除去课堂教学时间外,学生需要与同学和教师建立起更密切的沟通联系关系。设计领域具备一定特殊性,学生的设计灵感多是产生于课堂之外的,此时学生往往需要在第一时间与同学或是教师展开讨论,学生可借助网络在短时间获得更多设计构思评价及建议。由此,网络教学必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大延续。此外,除去汉字体系外,拉丁字母文字体系亦是字体设计中的重点,教师应当能够对国内外的文字设计发展趋向形成客观把握,为学生提供全球性的设计资源。由此,需要积极引入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教师可在课上为学生播放国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解析其设计案例,使学生实现设计方式与思维方面的全面拓展,借助国内外字体设计的对比性、融合性学习使学生的眼界与思维逐渐开阔。
4 数字化时代下的字体设计教学组织方式
4.1 巧妙融入图形创意
事实上,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都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字的本质是一种具备信息传递、记录功能的静态图形符号,应认识到其文化载体功能。文字具备显著的象形性视觉特征,由字义传达至图形化表现,文字富有极高可塑性。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字体设计与图形创意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联想能力及创造能力,为字体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展开思维发散,将汉字、拉丁字母视作是一种图形,将图形创意中的矛盾空间、正负形及同构等方法引入到字体设计中,进而萌生更多设计创意[5]。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从而形成更为巧妙的构思构图。
4.2 充分结合现代构成思维
在以往,字体设计课往往被界定在平面设计范畴内,因此整体设计思维以二维空间为主。而步入数字化时代后,需要充分认识到字体应用环境的变化,以数字化技术来拓宽字体设计展示空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设计界涌入了大量的新思维理念,在实际教学环节,需要鼓励学生实现二维设计思维向三维设计思维的转换,依托于构成设计思维,由平面、立体、色彩构成,以及空间艺术等角度探寻新的字体设计思路,以此来打破设计局限性。由此,学生便能够进行合理的字形创造及字体大小排列,科学调整字字间、字图间的组合排列,使色彩、布局、空间及疏密间呈现出高度协调性。
4.3 关注学生的个人意趣
以往的字体设计课程多以练习为主,未注重引导学生表达个人意趣。事实上,学生的个人意趣及思想品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文字书写方面。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我情绪及意向联系到文字笔画、结构中,使学生对字体艺术中所蕴含着的深刻内涵产生共鸣,使学生的字体设计作品能够获得观者的积极反响。当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走出既有思维模式,打破常规设计理念,设计出风格独特、内涵丰富、视觉冲击强烈且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形态,以此来实现个人意趣的深刻表达。这一设计教学理念与我国古代书法作品近似,书法作品的整体风格大多契合于作者的个人意趣与品格,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人意趣表达。
4.4 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媒介
步入数字化时代以来,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及推广给字体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如今,数字技术已普及于字体设计及应用领域中,运用电脑字库、计算机软件展开字体设计,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创作平台。为此,教师需要引入新技术,以数字技术来推动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字体设计作品更具规范化及精细化。教师可辅导学生展开徒手字体创作,灵活运用各式工具与方式方法,获取新的字体形态。铅笔、毛笔、马克笔等常规性工具,或是树枝、铁丝、麻绳等个性化工具,都能被用于创造文字轨迹。除去以画的形式进行字体设计外,还可灵活运用剪、印、拓或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既具备运用电脑进行字体设计的能力,又能够进行徒手创作[6]。进而帮助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技术来优化视觉效果呈现,使文字在表达信息的同时,富有更为强烈的感染力、表现力。
4.5 提升教学应用性与实践性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字体设计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其遍布于现代设计中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与功能。目前,字体设计教学已不再停留于单一的练字、造字方面,用字成为一大主流趋势。所谓练字主要侧重于了解文字结构,进行书写训练,造字训练则侧重于文字形态创造能力方面,用字更偏向于提升文字实际应用能力。现阶段,进行字体设计教学时,需要以造字及用字为教学侧重点,尤其需强化学生的用字能力。例如,以文字设计来呈现特定图形标志,为特定图形协调搭配文字,为书籍封面设计醒目的广告语及标题,设计产品名等。在这些方面,需要使文字巧妙融入整体设计中,使之呈现出更高的审美价值及视觉冲击力,这是当前的字体设计教学重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尽可能地引入更多实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有效地进行字体应用,使字体设计教学具备良好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的产生引发了一系列“设计效应”,技术性的革新使得设计界衍生出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为此,设计教育方面也应当适时进行变革,以数字化为根本趋势,探讨出具备可行性的教育改革路径。设计教学需要借鉴西方经验,但更需要注重本土中文字体研究与教学,基于我国设计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吸收到更多与时代发展步伐高度契合的设计理念与方式方法。本文主要就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字体设计教学改革展开了初步探究,由多个层面提出了几点思考,期望能够为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