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七十载 奋楫扬帆再出发
——青海省海西州金融业发展回顾

2022-01-01

青海金融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海西州人民银行金融业

■ 胡 冰 严 虎

(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 青海海西 81709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海西州的金融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七十个年头。七十年来,海西州金融业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紧扣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连续奋斗、继续奋进,在风风雨雨中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渐强、从简到丰、由缓及快的光辉发展历程。适值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海西金融业发展历程,对于了解全州金融业发展、研究指导海西州未来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建时期(1952~1984年):戈壁滩上的拓荒者

1952年8月,海西州第一家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都兰县支行的成立,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海西州金融业发展的序幕。

(一)履行金融管理和经营银行业务的双重职责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自上而下的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下,海西州人民银行成立之初既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积极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又作为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业的国家机关,积极行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和货币发行职能。同时,为缩小财政收支之间的不平衡,改变收支机关的脱节现象,防止金融物价波动,纾解人民困难,依据《中央金库条例》规定代理国家金库,并受总库垂直领导。

(二)机构设置与行政区划同频共振

20世纪50年代初期,海西州各级人民政权从名称、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等层面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海西州划分为东西两部,其中东部隶属海西州,西部归柴达木工委管辖。为了适应行政区划的设置、提高国家银行履职效能和促进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建设,自1955年起,海西州人民银行在海西州东西部共设立两家中心支行、9家支行和3家办事处,形成三级金融组织体系。1959年1月,与迁入大柴旦的海西州人委合署办公。海西州人民银行顺应时代的变化,于195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与中国人民银行柴达木地区中心支行合并,统称为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

(三)金融业发展在时代变迁中初见雏形

受计划经济等影响,国家银行经历了银行职能被弱化和强化的起伏,海西州金融业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在机构设立合并、业务拓展和人员扩充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主要:一是机构的设立合并。1964年成立中国农业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1965年并入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1966年成立中国建设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当年年底并入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1974年又从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分设后归属海西州财政部门管辖,其所属的基层行也多有撤并。1981年9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西分公司成立。至此,由国家银行、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海西州金融组织体系初见雏形,机构分类趋于完善;二是人员扩充。20世纪60年代初,金融从业人员出现了浮肿及衍生病等症状,金融从业人员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建打猎队,渡过难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银行学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柴达木,充实到了海西州及柴达木地区的金融队伍;三是业务拓展。海西州人民银行建立初期,搭建马背、帐房和地窝子银行,背枪骑马从事现金押运成为常态化。积极主动地去农牧民家宣讲党的政策、揽储、放贷,采用四舍五入计价法收购羊毛,最大限度地给予农牧民更多实惠。同时全州各地人民银行机构充分运用信贷、利率、汇兑、结算等经济手段,努力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帮助工矿企业和农牧民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二、改革时期(1984~2004年):培育中的柴达木枸杞

自1984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的指引下,海西州金融业步入了改革阶段。海西州国家银行职能、金融监管体制、中央银行组织机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规模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精心培育中的柴达木枸杞,为粗犷的柴达木孕育着希望、带来生机,也为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柴达木盆地的开发注入了更多的金融动能。

(一)转变职能,一行一局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时期,海西州经济社会对金融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海西州国家银行积极改革,推动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落地。1984年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与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实行两块牌子、两套核算、两套计划、合署办公,并于1986年10月正式分设,同年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青海省海西州分局,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在海西州落地生根,海西州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建立了货币信贷总量控制体制,转换了调控方式,调整系统机构设置,开始把工作重心向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方面转移。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于1995年颁布,人民银行由代理国家金库改为经理国库,接受海西州政府对国库的监督检查,但无权支配库款。1998年撤销省级分行,设立大区分行,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归属西安分行管辖。同年,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推行贷款证,加强对个人或企业跨金融机构、跨地区超负荷贷款的管理。2004年伴随总行征信局的成立,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设立征信岗,归属原货币信贷与统计科。2004年12月海西州银监分局与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分设。至此,专注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强化金融服务作用的中央银行制度在海西得以贯彻落实,一行一局的金融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二)构建中央银行为主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海西州金融运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朝着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与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分行分设,经营原由人民银行海西州人民银行承担的储蓄和工商信贷等银行业务。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的信贷计划正式纳入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建设银行成为金融系统的一大成员。1988年,中国银行格尔木办事处成立并对外营业。1991年11月,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农村信用联社和香日德信用合作社柴源分社相继成立。199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海西州四大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其间,中国农业银行海西州分行于1993年5月成立。1996年11月,农业发展银行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承担了农业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使农业银行开始作为商业银行真正从事商业性金融业务。1998年,城市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彻底脱钩。同年,海西州人民银行撤并市(县)支行。经过多年的摸索、试验,经历新建、分离、重组,基本构建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组织体系,为更好地服务和支持海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金融业务发展由手工逐渐步入半手工半自动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银行开始改变油印、珠算、手工记账等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业务形态,进而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1991年,人民银行海西州分行开始筹备科技部门。1997年7月10日,德令哈地区银行同城清算票据交接网络建成。2002年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引入了国际互联网。同时,随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发行会计记账系统、账户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报表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景气调查系统、公文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非法外联监测系统、入侵监测系统、补丁分发系统、防病毒系统等40多个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海西州金融业电子化普及率达到了50%以上,实现了金融业务操作半手工半电子化。

三、腾飞时期(2004~2012年):飘香田野的彩色藜麦

2005年以来,党的十六大、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多重推动,海西州金融业犹如飘香田野的柴达木彩色藜麦,在改革开放中顺势腾飞。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金融监管由行政强制性监管向依法审慎性监管转变,农村信用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金融微观主体不断发展,具有越来越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人民银行正式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自海西州银监局和人民银行正式分设后,金融宏观调控也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其职责可概括为: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强化金融服务。从贯彻执行货币政策方面看,主要是运用窗口指导、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工具传导货币政策,落实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从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看,逐步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体系、拓展金融稳定工作的内涵。从金融服务方面看,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取代了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提升了资金汇划周转的速度,实现了资金“零在途”,同时,为了推动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与政府的双向考核机制,建立了总行级中小微信用体系试验区和农村信用体系。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因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海西州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严重阻碍了其服务“三农”的任务。2003年起,海西州大力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协调资金,置换政府主导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帮助信用社优化资产结构,甩掉历史包袱,协调各级党政部门在开户、存款、结算等方面向农村信用社倾斜,将财政性资金和社保、住房、医疗等专项资金存放在农村信用社,并引导资金实力强的企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收益稳定的金融在农村信用社办理业务,鼓励动员个体私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公职人员到农村信用社办理业务,扶持农村信用社壮大资金实力,促进信用社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到2012年末,组建了德令哈和格尔木两家农村商业银行。

(三)金融规模因势成长

依靠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铁路建设贯通的有利时机,海西州金融业务大幅增长,金融市场逐渐扩大,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海西州,在持续完善海西州金融组织体系的同时给海西州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截至2012年末,海西州构建了以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局为监管单位,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银行业金融组织体系,机构网点达到了120家,从业人员1170人。海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51.86亿元,负债总额445.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1.9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49.46亿元,助力海西经济的突飞猛进,催生了青海经济发展的“海西模式”。

四、辉煌时期(2012至今):茁壮成长的柴达木福牛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劲东风,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西州金融业发展犹如茁壮成长的柴达木福牛,在造福于民中走向辉煌。金融改革和金融支持“三大”攻坚战成绩斐然,金融服务创新层出不穷,为海西州经济社会提供了更强大的金融动能;金融发展更加旺盛,为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历史以来最大的贡献。

(一)金融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十八大以来,海西州金融业调整新常态下金融工作新思路,聚焦改革,提升金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断夯实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现代化强州之路。这一时期,不仅推进辖区金融机构的全面改革,还积极推进人民银行内部改革,并赋予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职责,进一步弥补了金融监管的短板。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辖区金融业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向纵深发展;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外汇行政许可由单一的纸质化到纸质化与网络申报并行;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到目前为止组建了5家农村商业银行,以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积极的成效。同时为弥补金融分业监管的短板,2011年8月,海西州政府成立金融办,进一步提升治理金融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质效。

(二)金融支持“三大”攻坚战取得喜人成绩

一是防范化解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成立海西州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监测体系,先后完成负债60多亿元的青海碱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工作并优先清偿银行机构贷款、成功化解格尔木市农村商业银行xx亿元票据事件和完成青海盐湖股份有限公司债转股156.3亿元,特别是2020年以来,海西州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叠加盐湖集团破产重整及其存量贷款债转股影响,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召集海西州金融办、中国银保监会海西州监管分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达成统一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共识,提高了生态环境整治的政治站位。同时,按照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的要求,发挥好金融管理的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职责,主动加强与金融办、银保监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贯彻落实好“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十六字方针,将各类金融活动都纳入到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中,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企业的风险研判和排查力度,推动形成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的合力;二是金融支持了精准脱贫工作。建立村级“六个一”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机制、金融精准扶贫主办银行制度、金融服务三级联动机制和分级包干负责制、扶贫贷款贴息和风险防控资金,开展建档立卡及信用评定,引领海西州金融业“拧成一股绳、同下一盘棋”,始终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加大“输血”力度,重点提升“造血”功能,着力强化“防失血”成果,助力海西州脱贫攻坚战率先在全国脱贫摘帽;三是积极推进了绿色金融发展,以绿色金融示范点为抓手,通过调研对接、强化政策传导、科学整章建制、锐意谋求创新,大力推进辖区内绿色金融发展。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促进信贷结构绿色调整,对于用于水利设施、防风固沙、涉及农牧业、绿色农牧业、集约农牧业项目的扶贫再贷款申请和支农再贷款展期申请优先安排和调剂资金,全力支持地方法人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产业。格尔木市正式成为“第十一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并被命名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三)金融服务创新层出不穷

海西州金融机构积极主动担负“金融为民”的社会责任,殚精竭虑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辖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先后打造了总行级现金服务示范区、建成了总行级中小微信用体系试验区、创造了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的“七大信贷模式”、建成了乡镇级国家金库,推进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评估试点工作,金融便民惠民程度持续深入普及。截至2020年末,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POS机具9213台、ATM机具380台、其它受理终端274台;共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567个,实现了行政村级金融服务全覆盖目标任务。

(四)金融业整体发展规模持续壮大

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建成了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截至2020年末,海西州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保险业分支机构17家、证券机构1家、小额贷款公司10家和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海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93.5亿元,负债总额650.4亿元,海西州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6.8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5.9亿元。金融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七十载岁月峥嵘,薪火相传,在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海西州金融业秉承青藏高原柴达木精神,将汗水和智慧挥洒在充满希望的柴达木热土上,爬坡过坎,奋斗追梦,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纯手工到现代化的重大转变,谱写了金融为民、金融便民、金融惠民的华彩乐章。

七十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全州金融业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契机,以服务和支撑全州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创新为主线,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创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海西州人民银行金融业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履行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责的加强分析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