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教育探讨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工作教育

黄 希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会计准则会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发展持续更新,对原本会计结构体系中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化的调整,使其可以和当前的国际发展情况相互接轨,使会计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水平更高。

1 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

1.1 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和提出对于会计教育方面采取的方式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制度推出之后,要求相关的教研组织对会计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使会计内容也能够随之而改变,这对于会计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与此同时,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的要求无法充分匹配和融合,对此,要求会计教师在其工作中能够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善并改进教学的模式,使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融合。一般来说,传统的会计教学工作中仅仅会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会计实践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和积极意义。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会计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视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等模式,使会计教学工作从多个角度来开展,让学生更快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另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教学方式的影响,还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会计教学的方式日益丰富,与此同时伴随着多媒体工具作为教学的载体,使会计教育的趣味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并且促进了教学难度的变化。

1.2 促进了教学难度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在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已经更加严格,同时对于会计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专业的会计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对于财务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较高,但是由于他们在工作中并没有从事和财务有关的具体内容,所以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在会计准则产生变化之后,实际操作环节存在极大的难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此外,新会计准则之下,教师还要对新旧内容进行细致的对比和分析,通过整理以及完善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准正确。一般来说,新会计准则中产生的变化和调整是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中对于会计方面的基本要求来执行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实际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还需要综合分析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这导致会计教育课程的难度进一步提高。

2 原本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传统的会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会计教育课堂的合理性设置能够使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更加理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足够的知识内容,使会计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但是当前在会计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了课程设置方面不合理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是会计教育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和单一,不同学校的学生并不完全相同,如果采用同样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无法保障,同时和会计教育的要求无法充分匹配[1]。

2.2 会计教育师资实力不够雄厚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对于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实际中有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正确,他们认为会计教育水平的提高只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不需要营造正确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无须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当前教师在职业教育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将教学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即便当前我国重视会计专业的教学,也逐步投资了相关方面的资源,但是会计教育工作中聘用的教师水平仍然比较局限,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无法体现出实践性作用,对于学生进行一些实践知识的讲解时,就会缺乏效果[2]。

2.3 会计教育理念方面存在问题

会计教育理念方面,很多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由教师来对学生进行讲解,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性,他们会太过于关注教师的培养,太依赖教师,而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导致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太过于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训练,但是针对会计工作来说,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践课程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参与实践工作时难度极大,无法应对一些复杂的问题。

3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教育方式

3.1 科学设计会计教学体系

会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基于课堂教学基础来展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要求基于会计课堂教学作为基础,积极创新会计教育的整体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先进和丰富。会计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内容需要涉及到企业财务体系的整个布局、企业的产品流程、财务流程以及各种工作岗位内容,使其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之间产生完美的联系,确保会计教育的内容和企业的要求相匹配[3]。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项目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模块化教学主要是一种基于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培育的模式,这种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限制,课堂中不再关注教师本身,而是由教师来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会计教育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达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完善教学配套设施,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教材相匹配,最终能够显著提高会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4]。

3.2 渗透正确的教育理念

会计教育工作中需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合理设定教育的内容,同时也要了解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情况而产生变化的,因此会计教育的理念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相对应的变革。会计专业教育和实际的操作的区别比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展会计教育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认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问题的解决方式,使会计专业的岗位对接效果更加理想,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在会计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软件操作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提高学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5]。

3.3 完善会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教育工作中,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也会对于教学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极大。对此,相关方面要求重视教师的培养,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效果更加理想。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方面对于会计人员的应用基础要求,鼓励教师积极了解先进的会计知识和内容,深入研究并且积累教学素材,改进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实践操作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会计知识在实际中的用途以及具体的会计操作方式。同时要积极改进会计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重视自我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的方法,正确落实基础知识,锁定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3.4 进一步完善会计教学建设体系

首先是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会计教材内容,根据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和目标,综合学校的专业特色来选择更加符合学校特点的会计专业教材,使其充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会计学习工作。另外,教材的选择需要形成一整套更加完善的流程,使教材的可用性水平更高,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便利条件。如果院校要自编教材,还需要明确行业的要求,对行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解,使其和职业能力需求相匹配。其次是要构建形成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体现出专业教学技能培训以及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效果,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之间构建形成良好的桥梁,促进学生的成长。校外基地的建设则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让学生更加快速地从事到会计相关工作中,达到教学的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的影响极大,在会计教育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明确新的教学思想,构建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使会计教育的整体水平更高,最终达到会计教育的相关要求和目标。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选工作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