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考
2022-01-01李明电
李明电
(东莞市商业学校 广东·东莞 523000)
0 引言
知识经济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其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对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今天,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经济再一次腾飞,我们应全面落实国家教育精神,切实投身教育改革,整体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的高素质人才,中职学校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尝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合理、崭新的教学模式。
1 知识经济对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
1.1 知识经济的概念
顾名思义,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其经济的主体性是脑力劳动,是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现代化包含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三个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第三个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知识经济的主要部门是教育和研发开发机构,其重要的资源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从起源上看,知识经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知识经济的定义和概念是以知识生产、知识分配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其中阐述的知识内涵是人类所创造积累的全部知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和行为的科学知识。
1.2 职业模式的新要求
要想熟悉知识经济社会对未来从业者的新要求是什么,必须深刻了解知识经济的具体职业模式。比起工业时代的职业模式,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发生了诸多本质的变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产品结构的调整到相关技术的创新,从最初的改善企业劳动组织到目前的企业兼并和重组,都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产物。柔性生产系统的悄然普及,促进了标准化生产向弹性生产模式的转化,而弹性模式多半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控制改变了传统的工人直接面对机器操作的模式,而是智能化的远程驾驭,真正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同时,服务行业也将高情感和高科技有机结合,让服务变得个性化和即时性。可以借助电子数据交换,资金转账电子化等技术,进行跨区域、国际间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让流程更简便、时间更短、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1.3 职业内容的新要求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传统的计划、财务、统计以及生产的诸多管理向综合化管理的过渡,在生产、生活和服务的全过程中贯穿着以知识内容为主体的信息流。大量实例显示,在知识经济时代,那些阻碍信息传递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被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网络化等现代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不利于柔性生产的简单生产流水线被小组项目取代。总之,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对社会职业的内容和就业的方式都构成很大的冲击。
1.4 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也产生了很多新的企业,如“得到”“喜马拉雅”付费知识提供商;新旧职业的更替的过程中,会诞生更多的复合职业、非全日制职业,导致频繁的职业转换,显著改变了传统的职业模式。这一切都给未来的劳动者提出了职业能力的新要求,更加凸显了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性。本文所指的“个人生存能力”就是文化和社会知识的积累,形成在工作和生活中高度自律并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对出现的问题有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自觉地养成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感动;遏恶扬善的正能量;形成对生命和人权尊重的道德、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和奉献的意识,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等。
2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也在千变万化,而中职教材内容却很陈旧,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与学生现代生活中触及的信息接轨,难以学以致用。
2.2 教学模式僵板
虽然有了现代课件设备,但多数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在多媒体教室讲课或在机房上机训练,没有或者很少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流于表面,学生难免产生乏味感,而且接触的知识不集中,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更谈不上把课程和知识经济的融合,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2.3 学生素质的差异
中职学生的基础不同,导致信息技术水平运用参差不齐,对于那些在初中就接触过计算机知识或者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手动操作能力,而那些较少机会和条件接触计算机的贫困家庭和偏远山区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少之甚少,增加了他们课程学习的难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讲得慢,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不愿意听讲,因为自己懂得而漫不经心,甚至找机会上网玩游戏;但教师讲得快,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跟不上、做不来,严重影响自信心。
3 知识经济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探索
3.1 遵循教学的科学性原则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及知识经济的普及,新知识、新产品层出不穷,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会千变万化,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更要保证知识的正确可靠,避免教学中发生概念、定律、原理和公式方面的错误,更不能进行违背科学体系的随意教学;教师要按照教育规律和科学性原则进行教学规划,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手段、情感与态度,以及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讲授“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时,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明白社会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加深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在讲授“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体会坚韧不拔、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总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信息的国际化带来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互联网上交汇,有些人也可能会利用他人的信息资源实施散布谣言、恶意诽谤的非法行为。
3.2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存在着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开始会对崭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好奇感,会带着兴奋的心情去学习,当接触到课程里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或难点问题时,学习兴趣就会下降。由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模式,把课程里枯燥的知识与有形的实物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增加企业和生产现场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比如讲授“计算机组成”时,可以尝试实物教学,把书本上的CPU、主板、内存等抽象的概念用有形的实物表现出来,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听得有兴趣、认得清楚,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良好效果,有条件的到计算机生产一线观摩教学。又如讲授“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搜索热门的或者自己有兴趣的话题,如“十九大”的信息、母校的信息、家乡的信息等,并可就某一专题小组学习和展示,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提升知识掌握的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3.3 深化学本理念
学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为宗旨,以学生的会学为原则,以学生的自为之学为目标,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任何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必须把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调动起来,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育方向、教学规划、课程大纲和教材进行灵活地教学,教师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掌握知识的能力。所以,如何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意识相结合,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的话题。在知识经济渗透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路径。
3.4 团队协作下的均衡发展
教育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地发展,但作为中职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学生的基础差距大,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程不陌生,而有的学生却是“一片空白”,想整体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而分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分组教学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探讨和项目式学习,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制作《春节习俗》作品时,要用到Photoshop图片处理和音视频处理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等,涉及如何设计栏目、构图等知识,还要推荐一个人去介绍作品,这样内容多、难度大的教学实践,只有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共同完成作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作品实践,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更增加了学习兴趣和激情。毋庸置疑,分组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整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非常符合知识经济的理念。
3.5 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备工具学科的属性,如果教师只是注重单一的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自然会感觉到味同嚼蜡,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而如果把信息技术知识融合到其他学科当中去,重点进行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信息技术转化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工具。例如可以将程序算法的教学与数学融合在一起,借助计算机对数学问题进行验证和解决;又如在进行Flash的运动路径过程中,教学素材可以结合物理中平抛运动的实验进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强化对学科实验的记忆,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学习工具的作用。
4 结束语
毋庸置疑,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必须往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适合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技能人才的方向去发展,必须进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探寻与知识经济融合的路径。进入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技术学科必将成为教育的核心课程,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宗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均将成为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亟待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