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沿黄县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路径探索*

2022-01-01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雷豪

区域治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发展

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雷豪

唯有加速转型发展,山西才能摆脱资源型传统经济的束缚,争先进位、持续向前,向全国第一梯队进军。山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7万亿元,排全国第2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8.5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7.5%。为紧跟时代步伐,与全国一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山西在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要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这是具有山西特色的发展路径,是山西实现转型出雏型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研究山西沿黄县发展的现实意义

奋力补短板,推进新发展。正如:一个水桶能接多少水一样,取决于最短板。对山西而言,最短板便是19个沿黄县。沿黄19县曾经有15个县为国定或省定贫困县,2017年、2018年、2020年分别有4个贫困县(柳林、吉县、乡宁、夏县),5个贫困县(河曲、保德、万荣、平陆、垣曲)、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

研究山西沿黄19县的发展状况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没有沿黄19县的稳步发展,便没有山西黄河流域的整体繁荣。19县中15个曾是贫困县,发展基础不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要彻底改变贫困,需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二是没有沿黄19县的环境改善,便没有山西黄河流域的山清水秀。兴县、临县处于吕梁山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适宜种植的地方已经绿化,需要进一步养护,另外,需要绿化的、但条件不太适合地方,需要更高的种植成本和养护成本。要全面恢复吕梁山良好的生态环境,需下大功夫整治。三是没有沿黄19县的人员素质改善,便没有山西黄河流域整体素质的提升。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教育、完善卫生和体育等基础设施,不仅要加强体魄,而且要提升智力,从而提升人员素质。发展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高质量发展也必定要历经探索。对于发展基础较弱的黄河流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规而行。其次,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杀出血路。再次,找对路径、艰苦奋斗,“自古华山一条路”,要舍得下苦功夫、笨功夫。最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争取早日蹚出山西黄河流域的特色发展路径。

二、山西沿黄县发展基本情况

山西沿黄县共有19个,其中,忻州市3个(偏关、河曲、保德)、吕梁市4个(兴县、临县、柳林、石楼)、临汾市4个(永和、大宁、吉县、乡宁)、运城市8个(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为研究沿黄19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收集整理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口数等重要指标,进而梳理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地区生产总值看,沿黄19县的经济并不发达,县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5.5亿元。在19县中,只有河津市、柳林县两个县超过全省的平均值,分别为250亿元、204亿元。大宁县的地区生产总值最少,只有9.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5.5亿元、100亿元的,分别有2个县、7个县,分别占全部县的10.5%、36.8%。从第二产业看,二产强,则经济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50亿元以上的有河津市、柳林县、乡宁县、兴县、河曲县、保德县等6个,占据前列,每个县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均超过60%,分 别 为 60.6%、70.0%、74.4%、72.3%、63.2%、61.6%。其中,乡宁县的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低的是石楼县,只有2.5%。石楼县的发展方向是慎重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大力发展制造业,补上工业时代落下的步子。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只有5个县超过10亿元,包括:柳林县、乡宁县、兴县、河津市、河曲县。柳林县最多,达28.7亿元,石楼县最少,5169万元,最多的县是最少县的54倍多。可见,19县中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从常住人口数看,19县的人口在6.6万至59.8万,最多的县是临县,最少的是永和县。40万人口以上的有临县、临猗县、永济市、万荣县、河津市、芮城县等5县(市)。从人口结构看,农村人口占60%以上的有万荣县、夏县、平陆县、临县等4个县(市),属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

(一)忻州市3县经济发展状况

忻州市是黄河流经我省的第1个地级市,黄河干流从老牛湾流入,流经3个县(市),分别为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的县只有河曲县,兴县的第二产业占比达63.2%。忻州市推动能源转型建设,加快145万千瓦风电、神池渊林2×15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山西钢瑞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快培森生物新型疫苗研发生产、华邈药业中药饮片产业园项目、天致生物GMP项目建设,从而打造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

偏关县是黄河流入我省的第一县,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共辖5镇5乡,人口11.5万。偏关县坚持项目为上,培育引进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转型项目。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推进生态+旅游等新业态。

河曲县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总面积1323平方千米,共辖4镇9乡,总人口15万人。河曲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户,其中,煤炭行业12户、农副食品加工行业4户、化工行业3户、建材行业5户、装备制造行业3户、电力行业2家。产业以煤炭开采和火力发电为主,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在8%左右。

保德县总面积997.5平方千米,共辖4镇9乡,总人口16.5万人。以煤炭产业为主,第二产业较为发达,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6%。2019年,保德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其中,煤炭行业16户、建材行业3户、化工行业1户、冶金行业1户、电力行业2户。县域产业以煤炭开采为主,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95%以上。

(二)吕梁市4县经济发展状况

吕梁市是黄河流经我省的第2个地级市,黄河干流经过4个县(市),分别为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的县只有兴县,兴县的第二产业占比达72.3%。

吕梁市坚持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煤化工、白酒、铝工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多点产业支撑、多级市场承载的产业体系。推进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与此同时,加快铝镁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制造业占比持续上升。

兴县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县,为3168平方千米,辖7镇10乡,总人口29.1万人。兴县曾属国家贫困县,于2020年2月退出贫困县。后续工作主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兴县积极打造“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坚持项目为王,抓标志性变革性的项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坚持问题导向,查找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专人跟进,确保落实落细。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积极向铝镁深加工发展,接“市场”地气,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打造铝镁产业集群,提升本地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效率优先,遵循铝镁产业发展规律,把握铝镁产业发展态势,以市场化手段持续推进中润电解铝项目。

临县总面积2979平方千米,共辖13镇10乡,总人口59.8万,是沿黄19县人口最多的县。临县的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只占地区总产值的44.4%。临县大力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第一产业,拓展产业发展计划,通过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推进兔坂和青凉寺两个25兆瓦风力发电、中澳等煤层气开发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以完善197MW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为契机,发展“光伏+”产业,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配套产业。推进欧莱特特色农产品、茗玥枣芽茶加工等农产品加工。

柳林县总面积1287.29平方千米,共辖8镇7乡,总人口33.2万人。2019年,柳林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达204亿元,位居沿黄县的第2位,其中,第二产业占比达70%。2021年2月7日,召开了中共柳林县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做到“八个毫不动摇”,确保“十四五”转型开好局。

石楼县总面积1808平方千米,共辖5镇4乡,总人口11.6万人。石楼县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生产总值达108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77.4%。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只有2.5%,下一步需要加大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石楼县的工业主要是煤炭、焦炭。煤炭产业主要以介板沟煤矿、赵家沟煤矿为主。焦炭产业主要以煜隆煤气化公司为主。实施“光伏+”产业,发展种植、旅游等相关产业。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项目,提升生产能力。

(三)临汾市4县经济发展状况

临汾市是黄河流经我省的第3个地级市,黄河干流经过4个县(市),分别为永和县、大宁县、吉县、乡宁县。100亿元以上的县只有乡宁县,乡宁县的第二产业占比达74.4%。

临汾市是黄河金三角区域内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有384户规上企业,其中,煤炭业、装备制造业分别有171户、47户,占比分别为44.5%、12.2%。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立恒焦炉、晋南钢铁高炉等改造项目。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在全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基于本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机遇,确定一到两项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永和县总面积1212平方千米,共辖2镇5乡,总人口只有6.6万人,是沿黄县中人口最少的县。永和县坚持工业强县的理念,在着力建设全省能源工业“领跑县”的基础上,瞄准全省发展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慎重选择一到两项产业来培育,不断增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永和县拥有LNG液化调峰站、CNG母站、LNG加气站等天然气全产业链。非常规天然气输气能力达到38.5亿立方米。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基础依然薄弱,能源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培育不够,支撑转型的大项目、新项目不多,后续发展动能不够强劲。

大宁县总面积967平方千米,共辖2镇5乡,总人口6.7万人。主要实施“三大园区”建设。一是轻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宇良、鑫辉、治诚等中小企业加强研发、引进技术。积极承接以电子元件、光学材料加工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煤层气园区建设。支持宁扬、鸿晋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快鸿晋公司丁腈手套生产线建设。二是循环园区建设。实施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利用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吉县于2018年退出贫困县,总面积1777平方千米,共辖3镇5乡,总人口11万人。吉县主要发展煤层气、风能等能源产业。在79个行政村建起的光伏扶贫电站,不仅可以用以农民生活用电,而且可以带动就业,农民财富增收。此外,积极发展4A级景区——壶口景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提升文旅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乡宁县位于山西西南,总面积2029平方千米,共辖5镇5乡,总人口24.3万人。乡宁县是一个以能源产业为主的地方,积极推进焦煤集团毛则渠煤业、燕家河煤业的智能化改造,稳步推进国电投风力发电项目,与此同时,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发展。2019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4.4%。规模以上工业有33个(煤焦企业有31个,占总数的93.9%),主营业务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增加值105.6亿元,同比增长10.2%。可见:乡宁县依然以传统产业为主,急需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发展新动能。

(四)运城市8县经济发展状况

运城市是我省黄河流经的第4个地级市,黄河从马蹄窝流出,干流经过8个县(市),分别为河津市、万荣县、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市、平陆县、夏县、垣曲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县(市)有河津市、临猗县。其中,河津市的第二产业占比达60.6%。

运城市坚持项目为王,推进大运新能源汽车、华兆东南装配式建筑、芮城光伏二期、蓝科途锂电池隔膜等代表新兴产业的项目,支撑经济转型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与此同时,加快工业项目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展,提高工业基础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运城市形成了以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焦炭、机械、化工、食品、建材、电力、医药、纺织和服装等11个行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90%以上)为主导的多元化工业体系。运城市积极推进制造业两化融合、向智能化发展,运城市有24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有中车永济电机、南风化工、新环橡塑3家企业取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主要工业产品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铝材、金属镁、精炼铜、生铁、粗钢、钢材、铁合金、焦炭、化肥、汽车、电动机、水泥、发电量、合成洗涤剂和棉纱等在山西占有一定份额。

河津市总面积593平方千米,共辖2街道3镇4乡,总人口41.4万人。河津市的第二产业有特色,主要发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产业,基本形成以煤电铝材、煤焦钢化两大产业链条为主导,以精密铸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方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万荣县总面积1081平方千米,共辖5镇9乡,总人口45.8万人。万荣县的第二产业占比虽然不大,却是金属镁生产基地、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建筑防水之乡”。2019年,华康药业、牧原公司成功获批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混凝土外加剂协会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万荣县积极打造“新型工业县”。认真落实“龙腾虎跃”“群星灿烂”“凤还巢”三个发展计划,以培育更多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临猗县总面积1339平方千米,共辖9镇5乡,总人口59.5万人。临猗县的第二产业并不发达,其生产总值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8%。规上工业企业41户,完成工业增加值9.8亿元,占第二产业的43%,实现利税2.9亿元。临猗县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鼓励企业争取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加快培育“小升规”企业,积极孵化“五小企业”。大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应急周转到期贷款。

永济市总面积1207平方千米,共辖3街道7镇,总人口46.4万人。永济市主要发展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工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2019年,永济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孵化小微企业532家,完成“小升规”企业10家。提升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千军铝业提升了改造设备,加快凯通印染智能制造。

芮城县总面积1176平方千米,共辖9镇2乡,总人口41.2万人。芮城县的第二产业并不突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93.8亿元,第二产业只占23.6%。规上工业37户,增加值达9.48亿元,同比增长6.2%。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了5.1个百分点。芮城县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小升规”企业数达6户。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鼓励企业加强创新,鼓励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供应网络化水平。亚宝药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推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争当全身能源革命的先行者。

平陆县总面积1173平方千米,共辖6镇4乡,总人口26.8万人。平陆县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其中,复晟铝业、丰喜平陆分公司等发展态势良好。平陆县着力打造国家级铝镁合金产业基地,以复晟铝业为龙头,推进100万吨铝酸钙粉项目、120万吨氧化铝项目的建设,吸引镁铝深加工企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本地区镁铝合金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平陆县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30万千瓦光伏发电、1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

夏县总面积1352平方千米,共辖6镇5乡,总人口36.7万人。夏县的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2019年,其生产总值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5%。工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规上工业共21户,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2.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的行业有: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大,达71.3%。而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的行业有: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酒饮料制造业等,其中,金属制品业下降幅度最大,达33.3%。

垣曲县总面积1620平方千米,共辖6镇5乡,总人口24.1万人。垣曲县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2019年,其生产总值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规上工业共14户,增加值同比增长7.2%。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5%。

三、沿黄19县发展中存在问题

沿黄19县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发展基础较差、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脆弱等,与此同时,各有一些自身的不足。

(一)忻州市3县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虽然三县中,有河曲县、保德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位于19县前列,但不可忽视是:两县依然以煤炭为主,新兴产业培育不够,缺乏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转型项目,市场主体培育不足,企业的效益不高,需要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企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二)吕梁市4县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这四县相对本市的其他县而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沿黄19县中,柳林县、兴县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前列,均超100亿元。兴县积极打造铝镁材料产业园,但不可否认的是,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山西铝产业在全国中并不占优势,有氧化铝的优势,但是电解铝并不占优势,由于电价的原因,大部分的氧化铝被运至新疆、内蒙等地进行提炼。临县的新兴产业较少,“一煤独大”的结构性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楼县的工业基础更为薄弱,支撑不起当地经济的稳步发展。

(三)临汾市4县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临汾市4县中,永和县、大宁县2县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后两位。4县面临的共同问题便是发展不充分,尤其是永和县的第二产业发展极其不充分,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7%。支持4县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还不多,当地企业的技改项目较少。4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临汾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4县的创新能力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引进人才团队等方式逐步加强。4县在经济发展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我们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四)运城市8县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运城市是黄河干流流经我省最长的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的县有河津市、临猗县、永济市等3个县(市),其中,河津市最多,达250亿元,也是沿黄19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河津市经济发展较为充分,与此同时,污染防治压力较大。河津市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相应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也较为缺乏。平陆县、夏县在这8个县(市)中的发展较为滞后,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只有50亿元、58亿元,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不发达,占比分别为31.2%、16.5%。要想增强平陆县、夏县的工业实力,尤其要发展制造业,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四、沿黄19县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沿黄19县基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大多数县(市)刚刚脱贫,经济发展基础尚不牢靠。2020年,世界经济主要经济体呈负增长,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完全控制的态势下,沿黄县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八个坚持”,结合山西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14个产业集群,研究能否布局在这些县,促进当地的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一)坚持“思想扶贫”

虽然全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但是刚脱贫地区发展动力不强。从思想上要自立自强,谋划建设有内生动力的产业体系。加强对市场与政府、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脱贫与致富等的理解,加快思想转变。提升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抛弃“等靠要”,凭借不懈奋斗,或打工、或创业,开拓致富路径。加强教育扶贫力度,让农民享受高水平的教育,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成才。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教育品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想一想。增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培育、引进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干部,加强对农村人口的农业培训,以现代化的农村队伍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要健全激发农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使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加强对农业先进技术、旱作农田种植技术、农业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的宣传,整理汇总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组织先富起来的农户做经验介绍,树立农户的致富信心。

(二)坚持“系统扶贫”

系统扶贫需要部门间协作,扶贫不仅仅是扶贫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实施项目、精准管理考核,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系统扶贫需要区域间协作,东部富裕地区要帮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不仅要健全地区之间的精准对接,而且要细化到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使得人员、资金、政策形成整体合力,取得预期效果。系统扶贫需要处理好多办事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多办事是我们帮助脱贫的意愿,但这个意愿应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帮扶者的能力、政策空间等多种因素。量力而行则是从当地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基于现有资源,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将每一份资源的帮扶效益发挥到最大,切实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坚持“六新”发展

聚焦六新(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发展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主要发展以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基础设施,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 具有公益属性的创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主要着力攻克一批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新技术,突破一批占据国际前沿的新技术,转化一批支撑引领山西转型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主要打造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新装备实施创新生态培育、产业基础再造、制造服务增值、先进集群打造等工程,促进传统装备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新兴装备产业创新。新产品主要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抢占新机布局一批前沿新产品,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一批先进新产品,推动产品实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加快形成一批特色新产品。新业态主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战略,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和健康文旅等新业态。

(四)坚持智能化制造

唯有制造,才能强县。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县(市),要坚定不移发展制造业,可以考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积累资金、学得技术及管理后,再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积极申请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智能矿山建设,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加快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步伐。积极发展民营企业,激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县(市)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重点加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建设。要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当中,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精准分析市场需求,在动态的市场需求当中,提供高水平的恰如其分的供给,并且以高质量的供给不断创造新的需求。要提升产品质量,梳理质量变革的理念,以标准化、精益化推进质量持续提升,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以质量开拓市场,求得生存。

(五)坚持创新驱动自主可控

信息时代,唯创新者生。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精益求精、不断打磨、做到极致,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也可以保持有竞争力的特色制造,将制造变成一种文化,把产品变成传承独特文化的一种载体。二是“无中生有”、引进消化、集成创新,这种方式是比较困难的,高素质人才(团队)、寻求利润的资本等都有可能通过极其优惠的政策或是其他因素引进来,引进来之后,如何发挥这些创新要素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科学管理、优化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三是打造健全各类创新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推动各类科技成果产业化。

(六)坚持高水平资源配置

以全球视野,配置各类要素,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虽然19县地处内陆,但是,也要以开放的眼光,抱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参与全球贸易。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强化国际合作交流,以高度开放和对外连接的国内市场,整合全球资源和要素。实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创新劳动等市场化配置方式。建立规范、开放、透明、有韧性、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创新资本等市场化配置方式。创新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方式,创新土地等市场化配置方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则,加快技术交易平台建设,优化管理方式,创新知识、技术、管理等市场化配置方式。提升数据的提取、存储、转移和分析能力,创新数据等市场化配置方式。

(七)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

尊重15县(市)脱贫后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严格执行“四摘四不摘”政策,健全防止返贫的常态化反贫困长效机制,尤其要关注因病、因学返贫家庭。注重各类脱贫政策与资源整合,形成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显著的社会效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排头兵”,之前是“要想富、先修路”,如今是“要想富,先通信”。通信就需要有新型基础设施,让先进思想、丰富课堂进入广大农村的千万家。要通过教育培训、先进引领等方式,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黄河流域大多是欠发达地区,且是能源重工业基地,鼓励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实现“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八)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化解我省转型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必须摆脱资源依赖的思维定势,加快观念转型。面对“一煤独大”的结构性,树立经济转型。面对发展方式粗放,加快方式转型。面对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加快路径转型。坚持“创新为上”,加快动力转型。面对艰难转型的现实,加快结构转型。面对市场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不畅等,加快机制创新。为提升发展效率和效益,加快管理转型。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市场,打造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的统筹协调作用。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