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视域下的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2022-01-01李子涵许婷婷丁卓智徐世艳

关键词:成员科技农业

李子涵,许婷婷,丁卓智,徐世艳,郑 丹

(1.青岛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9;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时代我国国情现状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生活等提出了一系列相关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把产业兴旺摆在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首要地位[1]。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依靠“五大振兴”来推动,并强调产业作为乡村的经济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带动乡村整体发展。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的农民合作社,其所具备的组织平台作用和多功能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辅相成,以合作社为组织平台能够有效地借助科技手段支撑乡村产业振兴,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

一、文献综述

目前,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以合作社为平台借助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整合发展资源提供产业服务以及促进乡村三产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借助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产业振兴首先要做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结构性调整以及转型升级。相关研究指出,合作社是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载体[2]。根据国外农村产业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状况来看,农村产业要组织起来发展才能实现产业振兴,合作社是从事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想组织形式[3]。按照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4]。同时,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要依靠科技支撑,合作社是多元化科技运用与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从发展上看,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合作社,由于成员大多是专业农户,从事专门的农业生产活动,所以主动学习新技术、积极采纳新科技成果的热情要明显高于一般农户,同时也具备更强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创新能力[5]。再者,产业振兴的实现要借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社的品牌培育既可以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又是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需要[6]。因此,合作社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提高技术传播速度、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的作用,同时还有着自主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发展等显著特征。

(二)整合发展资源提供产业服务

农民合作社作为经济互助组织能够有效地组织农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整合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优势来集中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7]。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合作社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合作社在带动协调各有关要素均衡发展、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发挥着联结点和平台的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把成员的实际需求与相关供给、服务结合起来,形成网络化有机联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9]。在这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农业产业链起到促进作用[10]。在实际发展中,势头良好的合作社普遍具备整合各种产业发展资源、要素的能力,并且能够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农业产业链服务,能对乡村产业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从产业振兴理论概念层面研究得出,乡村产业这一概念覆盖范围较大,产业振兴不单指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而应着眼于农村三产间的融合,产业振兴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综合多元、质量更优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11]。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合作社要重点发挥出农业的多功能性,帮助成员实现农业增收[12]。关于农民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的作用研究:首先,农民合作社加强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以及深度发掘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增值空间,能够有效帮助成员提高产业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13];其次,在农产品利益联结机制中,合作社作为连接农产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重要平台,能够帮助成员提高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与市场地位[14];此外,合作社可以根据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5]。因此,合作社作为乡村产业融合的有力支撑,在稳固第一产业农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着一二三产业间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目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并且能够充分整合乡村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乡村产业间的融合发展。由于目前涉及合作社对于科技要素的整合与运用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多,因此本文将立足于现实层面,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实际案例对以合作社为平台的科技支撑产业振兴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二、合作社视域下的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

从实践来看,作为以广大农民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经济互助性组织,合作社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纽带作用,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合作社借助科技力量,在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范围越来越广。

(一)集中成员开展规范统一的技术指导

个体农户经营模式势单力薄,合作社带头人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对成员开展统一技术流程指导、统一专业技能培训,在合作社内部制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进行农产品宣传推广,使合作社成为提供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服务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对合作社而言,提高了整体农业技术水平,帮助成员进行规范化生产,提高成员组织化程度,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还加快了科学技术在成员间的传播速度,提高了传播效率,便于统一规范地应用技术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对于农户而言,提高了个体农业生产技能,保障了农产品质量,有助于提升农户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并且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使农户更好地获利增收。

在青海省西宁市甘树湾村,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种植马铃薯,以前由于农户各自独立种植经营,零星分散,导致抵御市场和自然因素等风险的能力较弱,农户自己所选择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一般,生产沿用传统保守的种植技术,科技含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一发展困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保吉栋挨家挨户地向村民普及和宣传合作社的性质、意义、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固守农田的农民们在充分了解建立合作社进行统一种植品种、生产、销售的好处之后,共同成立了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引进多个优良品种,在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系统的技术指导,帮助50多户农户实现了有效增收。

(二)整合科技资源要素推动产业升级

伴随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要素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优势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对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社要更加重视整合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科技人才、科技资金等宝贵资源,加强与龙头企业、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信息交流。实践表明,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能更好地实现农业产业资源整合,特别是科技要素整合,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自身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抚远市的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科技+仓储+服务+特色+加工+品牌”模式的大型合作联社,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资源的整合、汇集。主要包括:设施方面的整合——小到购置农机具、平整土地,大到建立自己的专家工作站、“互联网+”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智能化的培育车间和大棚等;技术资源方面的整合,例如对种植大棚二次充分利用,引进两段式超早育秧技术,阶段性地组织成员通过实地观摩和现场讲解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在整合农产品深加工资源上,通过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合作成立功能食品工程中心,进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深加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开辟技术推广和创新的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合作社时指出合作社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合作社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各地的合作社积极响应号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主要采取由政府主导逐层向基层推进的模式,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农技推广工作者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由农业从业者自发地进行自主创新,开辟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农民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农业技术的采纳接受者同时又是技术的推广传播者,自发性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当地政府为确保猕猴桃产业标准化发展制定了有关猕猴桃的十大技术要点政策方针,涵盖了从种植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猴娃桥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典型重点示范社,在理事长朱继宏的带领下创造出“合作社+西农专家+乡土专家+贫困户”的合作社发展新模式[16]。在积极响应政府“一落实+五统一”方针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创新研发能力,根据猕猴桃果园的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研发出了适合陕西当地的果园生草技术。该项技术能在果园进行人工种草或者割除不适宜的杂草,从而达到保护果园土壤、水分和果树的目的。作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土壤管理方法,合作社申请并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并在陕西的众多果园中推广开来。

(四)运用科技手段依托特色产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合作社可以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在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注重提升科技水平,实现智能化生产,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串联起来,推进三产协同发展。合作社在借助科技手段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还可以深度开发农业的休闲观光价值,不仅可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而且可以极大提高成员收入,调动成员们的生产积极性。

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托密云水库的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养蜂业和休闲观光采摘业,以养蜂为主产业,拓展第三产业,形成完整的现代化蜂业产业链。为吸引游客、增加科普宣传,合作社特别打造了授粉观光园,将蜜蜂授粉、果蔬采摘与蜂业观光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为保证蜂蜜的质量,合作社对整个养蜂生产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并联合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开发出智慧蜂业管理平台,实现了产业链动态监控分析。合作社以蜜蜂养殖产业、休闲观光旅游业为总抓手,与品牌建设、当地农业特色、文化创意等多种要素紧密联系,共生发展,打造了综合型旅游产业园区[17]。

三、合作社视域下的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服务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农民合作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等原因,合作社提供科技服务的水平较低。一是合作社对成员的组织服务仅仅局限于提供基本生产资料、初级农产品销售、简单的种植技术培训等低层次的服务上[18]。二是合作社成员受教育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成员间沟通不畅、缺乏相互协作意识,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在合作社内部成员间传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二)缺少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合作社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管理、经营和技术专业人才。从目前合作社人员构成来看,一是缺少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带头人的主体通常是当地种养大户,具有较为丰富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经验,但缺少综合管理能力,如技术创新、管理、协调等能力;二是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由于农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生活环境闭塞,其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差,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现有的技术成果;合作社成员在接受技术成果的过程中也时常遇到技术性困难,过多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存在“等、靠、要”等现象;三是合作社成员们还存在着观念保守、耕种技术陈旧,市场意识、经营理念、农技创新思维匮乏等问题。

(三)缺乏与涉农科技机构的有效联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合作社在整合产业科技资源途径方式上趋于保守,过多依赖于国家政策项目扶持和合作社带头人的社会关系等,缺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密切沟通,尚未形成自主技术研发或创新的局面。一是合作社与科研院所联系途径少、交流不畅通,导致无法定期为农户提供各种类、不同层级的农业知识技能培训;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通过合作社平台向成员转化的效率不高,在技术交流衔接方面有待增强。二是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产供销环节的合作不紧密,由于现阶段合作社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的能力有限,因此主要是依靠龙头企业实现大规模的精深加工、销售。三是各合作社之间缺少有效的联结,导致技术传播与扩散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阻碍了合作社相互之间的信息技术传播与资源共享。

(四)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科研资金投入不足

合作社缺乏农业技术创新研发资金。一是从外界因素来看,缺少国家政府层面为基层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提供支持的项目,或是财政补贴力度有待提升。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尚未完善,缺少农业保险机制以及专门提供农业保险的公司机构,合作社对于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二是从合作社自身层面来讲,合作社普遍存在着融资、银行贷款困难,资金运行不到位等问题。由于资金缺乏、缺少保障等原因导致了合作社和成员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不去开展自主创新研发工作,从而阻碍了合作社自主科技创新水平。

(五)运用科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水平较低

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第一产业向后延伸不到位,与第二产业衔接中断,即使有的合作社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但科技含量较低,导致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能达到60%,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一是合作社在完成初级生产后直接进入销售环节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成员增收较为困难。二是合作社所处的背景环境是第三产业发展滞缓的农村,不论是合作社整体还是成员个人依靠农村第三产业增收所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三是合作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新兴科学技术手段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的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支撑农村产业融合的水平较低,乡村产业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

四、合作社视域下的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农民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组织,一定要充分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将农户与合作社组织协调在一起,提高合作社的作用与功能。一是合作社内部要不断完善自身规章制度,促使成员可以按照规定的章程制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强成员对合作社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二是从合作社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考虑成员的学习能力与适应水平,在保留传统纸质宣传教育途径的同时,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对成员进行指导帮助,积极引导成员学习智能化的新手段,利用网络在线平台向成员普及国家农业政策知识,从制度层面提高成员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

(二)创新合作社在技术上与外部的联结机制

合作社自身科技实力较弱,应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其他合作社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结机制来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创新和提升。一是合作社要积极争取与当地政府农业部门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及时向成员传递科技政策信息。二是合作社要积极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聘请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将科学理论研究与农业、成员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三是合作社要加强与其他合作社的联结机制,通过联合帮助单一的合作社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借助资源共享机制扩大技术影响范围,提高合作社之间的技术协作意识,在合作社之间加快技术传播的速率。四是合作社要增进与各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特别是寻求农业科技协会、农产品产业协会的服务与协助,有助于拓宽合作社获取农业动态和产业资讯的渠道。

(三)重视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合作社要加强对产业方面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既要重视对内部成员的培养又要与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一是合作社要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建立管理高效、分工明确、结构优化、功能全面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需要培养具有领导组织能力的理事长或合作社带头人,通过具备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的理事长或带头人带动合作社得到长远发展。二是鼓励支持有返乡养老意愿的城镇退休人员进入合作社发挥余热,帮助合作社在生产供给和城市需求方面实现良好对接。城镇退休人员的加入在为合作社带来人脉资源、拓展市场的同时可以促进合作社更好地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三是通过引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合作社内建立农村电商学院,面向合作社成员加强有关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多层次需求的职业培训,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冷藏保鲜、物流运输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四是加强与国内高校的合作,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和本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鼓励涉农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四)提高合作社产业科技服务供给能力

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供给的主体之一,是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和带动力量。合作社提供的产业技术服务应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一是要加强农业生产的产前服务,借助科技力量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通过发展数字农业,建立农业信息大数据库,为农户提供实时的农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合作社在提供产中服务环节时要完善自身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科技手段发展绿色环保农业,通过引导成员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三是通过向农户普及“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和农村电商,推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为农产品拓宽销路打开市场。

(五)积极引进资金加强技术投入

合作社要多方整合资金来源,增加技术资金投入比重。一是合作社要积极地响应国家扶持“三农”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入到农业保险机制中去,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科技研发专项资金,并且合理使用资金,增加科技资金投入所占比重。二是合作社自身要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农户除了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外以技术、土地等形式入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技术的加入和土地的流转。政府要加大对合作社的农业科技专项财政补贴力度,支持合作社开展自主科技创新。三是要充分调动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企业以及社会资本等资源,引导其对合作社在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六)借助科技手段推进三产融合

合作社发展农村产业关键是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发展好,让更多的成员从农业产业链的增值部分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一是合作社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产业布局更具合理化、现代化,在横向发展上使各产业之间协调有序,纵向上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合作社要充分利用组织平台的作用带动成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借助农产品的冷冻保鲜、物流配送技术,实现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三是合作社要依托当地自然优势,带领成员们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旅游、生态医养、田园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拓展成员增收渠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开发农家乐、采摘大棚、生态观光等。四是合作社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借助融媒体手段在振兴乡村文化的同时促进产业振兴,利用微信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渠道迎合当代消费群体的喜好,加强乡村发展成果宣传,展现乡村产业特色,以此来助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成员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