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产业的相关理论与发展思考
——评《音乐产业论》

2022-01-01

科学决策 2021年4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发展

李 琦

(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 陕西西安 710065)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其中,音乐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现代人类日常生活等方面意义深远。自2009年以来,经国家文化总署等机构批准,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成都以及浙江等城市成立了十余个国家级音乐产业集聚园区,为构建我国现代音乐产业集群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音乐等文化产业的政策举措,为我国音乐产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多元复杂,存在监管部门缺失、产业引导不规范以及行业恶性竞争等现象,影响到了我国音乐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此,针对上述现象,学界已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音乐产业的相关理论与发展思考的研究书籍,以期在促进音乐产业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践提升等方面提供有效参考。

《音乐产业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正式出版,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录音系副教授汪月波老师。作者基于自身在影视音乐音响和音乐电视作品评析等传媒类音乐课程的一线从教经验,对音乐产业的相关理论与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和总结。作为关于音乐产业研究的经典书籍,本书系统化梳理了近年来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路径,对音乐产业各环节的诸多概念进行了深度阐述。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对音乐产业的多个方面给出了发展建议,而且还充分结合了时代背景,对音乐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科学展望和思考总结,为读者构建出较为全面和清晰的音乐产业理论框架,这对于读者从整体上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意义深远。长期以来,有关音乐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对于音乐产业的内涵与外延、音乐产业的研究范式与结构、以及音乐产业的研究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讨论方兴未艾。面对上述焦点研究话题,作者在文中进行了专项化举例论证。有别于其他音乐产业研究书籍,作者一方面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研究经验,对音乐产业、音乐出版产业、唱片产业、数字音乐产业以及音乐与法律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对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也给出了独立性思考,整体实用性较强。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的税收和经济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国内音乐市场的繁荣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作者旨在通过对中国音乐产业的深入研究,来进一步提高我国音乐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助推中国音乐产业早日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与其他社会产业不同,大多数居民对于音乐产业的了解还停留在音乐专辑、演唱会等层面。作者在序言部分中对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定义进行了简要梳理,以期来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的讨论埋下巧妙铺垫。音乐产业,又可被称之为商业音乐,指的是通过以出售音乐及相关衍生产品所获得经济效益的行业。目前,我国音乐产业的表现形式十分多元,如音乐光碟、唱片、电子音乐版权以及举办演唱会等。圈内歌星的经济收益往往与其知名度成正比,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歌星们会经常出现许多知名综艺场合,来获得更多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因此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与娱乐事业息息相关。另外,乐坛是指所有工作与音乐业有关的事物,包括歌手和其他工作者、唱片公司及音乐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的事情;随后,作者共采用了六个章节,对音乐产业的相关理论和创新策略进行了多维度的讨论。其中第一章为音乐产业概论,作者在本章中主要对披头士与音乐产业、音乐产业的整体划分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总的来说,全文对我国音乐产业的不同类型和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划分总结,并在每个主章后加入了本章小结模块,归纳了文中的知识重点和科学总结,对于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我国音乐产业理论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产业一般可以被分为相对独立的物质形态音乐作品,这类音乐产品本身包含音乐符号的象征意义,而且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物质形态特征,例如大众较为熟悉的音像制品等。此类音乐产品被生产制作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欣赏以及收藏等需求,实现了由内而外的价值转化。相较于其他市场产品,音乐产品受市场供求规律影响较小,而更多是收到文化价值认同的制约。第二种就是以劳务形式为表征的音乐文化服务产品,它所产生的文化价值蕴含在为消费者提供的劳务实践中,并不具备特定的物质形态。例如像演唱会、活动策划、咨询公关等。此类音乐产业在各个社会服务层次中均有涉及,最大化满足了人类的精神文化建设。最后一种就是音乐生产者为其他产业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它既不是具象化的音乐产品,也不是音乐产品服务,而是以文化内涵、文化形象等方式贯穿到其他行业中,提高了对应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关于披头士乐队,其是由约翰、林戈、保罗和乔治四名成员,于1960年组成的英国传奇乐队。作为英国乃至世界音乐界中的经典乐队,披头士音乐风格来源于20世纪的摇滚乐,并在后期的发展中开拓出迷幻摇滚、流行摇滚等流派。虽然,该乐队从成立至解散仅仅只有十年的时间,但其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却足足推动了音乐文化的持续革新。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影响到了一代人的音乐审美,更是塑造了许多人的艺术情趣、服装穿着、乃至生活和价值观念等。客观的来说,披头士乐队已经不仅仅是一支乐队,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流行乐的商业模式。作为世界级偶像,披头士乐队打破了将音乐作品视为娱乐的固定思维,丰富了音乐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世界音乐产业的长足发展;书中的第二章为音乐产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作者在本章中对乐队与商业活动、音乐所有权和版权以及音乐所有权和版权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为读者普及了音乐产业中相关法律知识。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音乐权益的法律保障,为了推动音乐权益保障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培养人们养成正确的音乐法律意识。社会转型时期,音乐市场环境复杂,存在监管部门环节缺失、行业恶性竞争以及盗版侵权等不良现象,严重危害了我国音乐产业的经济与精神价值。在音乐文化进入到市场领域之后,音乐文化的发展就绕不开对资本和文化的讨论。如果音乐产业单纯地依照资本准则进行开发,那么音乐本体将丧失许多文化特性和人文内涵,音乐文化作品的精神内涵将大打折扣。而如果音乐产业完全遵照音乐文化本性,那么虽然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创新,以及人民精神文明审美的提高,但却可能落入文化体制的窠臼。作者在本章中,利用对社会热点现象、以及乐队与商业活动、音乐所有权和版权等问题的讨论,引发读者对音乐产业经济和文化本性的深度思考;书中的第三章为现场音乐产业,作者在此章中分模块,对现场音乐会的运作与推销、音乐厅与售票系统、音乐节演出、现场演出工作人员的配备、以及中国现场音乐产业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讨论,帮助读者对热度较高的现场音乐产业相关知识产生较为清晰的记忆和理解。书中的第四章为音乐出版产业,文中主要是对音乐出版系统——音乐版权的买卖、音乐出版协议与合同、音乐出版商——构建市场商业模式、中国音乐出版产业——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深度讨论。本章中作者援引了众多音乐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产业作品和版权的关系等;书中的第五章为唱片产业,作者在此章中对唱片公司、唱片厂牌、唱片公司的分工及其部门以及英国唱片产业的协会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讨论。对于大部分非音乐领域从业人员,接触最多的当属音乐唱片等音乐产品,因此作者在本章中花费了较多的篇幅和笔墨,对唱片产业的诸多细节进行了展开讨论;末章的主题为数字音乐产业,本章中主要是对数字音乐产业链角色、数字音乐版权、数字音乐盈利模式以及数字音乐的发展方向——流媒体音乐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讨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音频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知识版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数字音乐产业逐渐成为新兴的音乐竞争市场。此外,越来越多的音乐用户开始接受整版数字音乐付费的形式,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的产业规模达到580.6亿元,同比增长9.6%。并且随着我国三大音乐平台版权的互通共享,将进一步丰富国内音乐平台歌曲的整体规模,进一步实现数字音乐产业的跳跃式发展。目前,我国数字音乐规模已突破600亿元大关,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超过5.5亿人。

作为研究中国音乐产业发展路径的经典书籍,全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近年间我国音乐产业及衍生产品的发展脉络,并基于自身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和走访调研,对我国音乐产业建设发展提出了科学性策略总结。相较于其他同类研究书籍,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全书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研究层面涉及多个领域及学科。作者基于近年来国家关乎音乐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从多个层面解读了政策意义和价值,并以新时期背景为主要切入点,对我国音乐产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行了细致讨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音乐产业迎来崭新发展时期,作者以宏观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我国近十余年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法规的演变进程以及国家音乐产业的发展近况,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二是全书语言深入浅出,章节紧密,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实用性。作者共采用了六个主章节结构,对我国音乐产业的理论发展,分类业态产品以及相关要素解读等方面均给出了独立思考和深度总结。作者采用了巧妙的叙述方式和生动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官,整体可读性较强;三是全书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在文中引用了许多国内外知名案例,提高了全书的可信度和外延性。全书结合我国主要音乐产业建设的具体实践案例,重点介绍了音乐产品、音乐服务业以及数字化音乐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并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音乐产业的未来发展给出了科学预测和策略建议。此外,全书还针对每个章节设立了结语模块,围绕章节的重要知识要点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音乐产业相关话题,在拓展读者音乐产业的理论知识面的同时,引导读者对于社会音乐产业新兴现象和学术研究热点等方面展开多维度的发掘和思考。总之,全书可谓内容详实,章节紧扣,一方面可以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音乐相关从业者的阅读学习之选。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