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2-01-01陈红霞
陈红霞
(湛江市 裕信包装印业有限公司财务部,广东 湛江 524094)
一、前言
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特别是在会计监督方面相对薄弱,存在着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等问题,影响了企业会计监督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民营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会计监督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将会计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
二、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的内容
加强会计监督能够维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及合法性,防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提供可靠支撑,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会计监督的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会计人员是民营企业会计日常管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实施会计监督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于会计人员职责及权限的监督,看其是否认真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民营企业会计监督需要就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重点考核[1],同时也需要考核其是否履行了其他会计事项相关的职责,如在开展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是否认真遵循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严格依照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操作等。二是对企业资产进行清查。企业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存货清查、固定资产清查、货币资金清查、在建工程清查、无形资产清查及应收应付账款清查等。有效的资产清查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发现自身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对问题进行处理,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如此,借助资产清查,民营企业能够理清自身的“家底”,及时发现因为保管不善出现问题的设备和物资,避免出现各种贪腐行为以及违规违纪问题。三是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民营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纠正,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另外,良好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身在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2]。
三、民营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观念认识偏差
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多是企业创始人,在创业初期,因为资金有限,一些重要岗位通常都是由其亲戚朋友负责,这样的确能够帮助企业迈过不少难关,但是当企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后,可能会因为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而影响工作的实施效果。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关注的中心都集中在业务层面,对财务工作重视不足,存在会计监督观念落后的情况,尤其是在家族式经营的企业中,更是认为没有进行必要进行会计监督,企业负责人也没有建立相应控制制度,存在着随意支配资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效果。
2.监督机制缺乏
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着会计监督机制缺乏的问题。企业负责人在进行人才选拔和聘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任人唯亲”问题,没有择优接收外部人才,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时,在企业中缺乏合理的分工[3],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过于宽泛,缺乏明确性,很容易出现过分干预会计工作或者忽视会计工作的情况,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效果。
3.人员素质不高
任人唯亲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民营企业中的财务人员都是企业负责人的亲戚或者朋友,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证上岗,专业能力差,法治观念淡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财务人员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造假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是领导怎么要求就怎么做,会计数据缺乏真实性,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
四、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的优化措施
1.转变观念认识
对于民营企业管理层而言,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认识,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认识和管理能力会对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监督的效果,减少财务风险问题,民营企业负责人应该对自身的观念认识作出转变,做到任人唯贤。同时,也应该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支撑。另外,应该在企业内部加强对于会计监督的宣传工作,营造出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够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中,在提升会计监督效果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会计监督工作的新要求[4]。
2.完善监督机制
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其本身的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此情况下,现行的会计监督制度不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针对这样的问题,民营企业管理层需要从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好会计监督机制的优化和完善,并且推动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以此来确保会计监督可以全面覆盖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做好资产清查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内部公示经济运行情况的方式,主动接受员工的监督,确保会计监督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在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应该切实做好外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应该做好信用制度建设,在经营发展中始终坚持公平竞争以及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确保不会出现违规违法行为,企业应该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好专用账户,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遵循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建设,将公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会计舞弊行为或者违规违法现象进行检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线索和证据,对违规企业进行制裁,消除企业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代理审计制度,借助服务外包等方式,利用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为主体,实施面向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切实保证会计监督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帮助民营企业找出自身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5]。
3.提高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确保民营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对会计监督问题进行解决的重要保障。从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角度,应该重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确保会计人才不仅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能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可以结合每年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定期开展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确保民营企业会计人员在从事自身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做到遵纪守法的同时,坚持原则和本心,推动会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切实保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合法性,为民营企业会计工作的高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6]。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必须立足实际,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真正认识到会计监督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会计监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转变观念认识、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及时改进会计监督中的问题,促进会计监督工作效果的提高,为企业的高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