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铁企业资产管理质量的改善与提升研究

2022-01-0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盘点钢铁企业核算

王 琳

(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本溪 117000)

钢铁企业对自身的资产管理进行加强,能促进对闲置资产的合理配置,并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有助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钢铁企业更加从战略层面加强对资产管理的重视。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投入的固定资产和资金流量巨大,建造厂房、安装生产线和设备设施、购买原料、组织生产等各方面均需投入大量资金。钢铁企业的资金循环周期与资金回笼速度成正比。若某环节出现资金受阻,会影响其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良好运行,将导致资产管理趋于被动。

一、钢铁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钢铁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其资金保有量和资金流动数额巨大。钢铁企业实施高效合理的资金管理,能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良好创造。若钢铁企业缺乏妥善的资金管理,将对生产经营造成阻碍,影响资金流动,降低生产盈利,甚至引发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倒闭等。当前,部分钢铁企业资金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生产过剩,无法按时回笼资金,阻碍资金循环。钢铁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过剩,增加了库存量,无法及时回笼资金,并阻碍资金循环运转,流动资金严重不足[1]。

(2)资金管理呈现出较强的被动性,对钢铁生产盲目投入,未能灵活运用资金。钢铁企业的生产活动耗资巨大,部分钢铁企业对资金管理过程缺乏有效把控,盲目将巨额资金投入钢铁生产中,未能将资金用活,其固定资金亟待盘活。从整体上看,缺乏对资金的高效灵活使用。

(3)资金用途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克服资金危机。钢铁企业主要将资金用于钢铁生产,其资金管理难度较大,当资金问题出现时,钢铁企业难以对之进行有效解决,势必阻碍生产运营的正常开展,资金流转受阻将影响投入再生产、工资发放等[2]。

(4)资金管理缺乏多元化方式。钢铁企业开展资金管理,主要依赖财会工作人员的经验,财会工作人员与生产技术人员缺乏沟通联系,沿用较为单一的方式实施资金管理。钢铁企业未能将融资渠道拓宽和技术工艺提升有效结合起来,未能实现多元化的资金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钢铁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据着重要地位和较大比例。固定资产耗资巨大,对固定资产实施维修保养,也会耗费高昂的费用。钢铁企业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能减少企业开支,并促进固定资产实现良性运行。钢铁企业经过产能升级,采用日益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废旧固定资产缺乏合理处理。钢铁企业对废旧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遵循原定标准实施简单核算,未能对废旧固定资产具备的价值进行真实反映。钢铁企业实施产能升级后,部分固定资产不再使用,成为闲置资产,其资产价值逐渐流失,或者尚未达到使用期限,即将之报废变卖[3]。

(2)固定资产台账与财务核算不及时。钢铁企业改造生产线或者升级生产工艺后,部分固定资产不再使用,若超出使用期限,或者出现严重折损,可考虑对之进行报废处理;若未超出使用期限,且不存在严重折损,可对之进行改装利用,对于此类固定资产,其台账和财务核算不及时,较为混乱。

(3)固定资产盘点难度较大。钢铁企业具有巨大的资产额,且具有较大的固定资产数目,经过升级改造的固定资产较多,加上固定资产台账混乱,导致固定资产盘点难度较大。

二、改善与提升钢铁企业资产管理质量的策略分析

(一)改善提升资金管理的策略

钢铁企业对资金管理进行改善提升,应构建专业的财务会计团队,契合企业资金流动具备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对流动资金实施高效良好管理,对闲散资金进行综合管理,增强闲散资金运用的灵活性,有效缓解资金风险压力。钢铁企业应详细制定科学的财务考核相关制度,对资金管理作出贡献的财会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将资金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钢铁企业应对资金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实现对资金管理效果的有效改善。钢铁企业要契合自身实际,合理组织生产,要实时关注国家对于产业发展颁布施行的政策,避免产量过剩以及资金拥堵,从长远出发,合理控制钢铁产量[4]。钢铁企业应加强产能升级和技术改造,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并降低成本,实现利润增长。

钢铁企业应对资金占用加强管理,并与绩效考评形成挂钩,对应收资金和预付资金加强管理,对资金占用实施绩效考核。钢铁企业应构建现金管理平台,并对资金实施信息化管理,对资金收付管理和资金流动性管理进行强化,对账目“浮游资金”进行优化配置,统一管理现金账户[5]。对各类报表数据进行自定义,与业务链相配合,实现对资金的多维度分析。对接财务系统数据,促进资金数据链与财务系统数据链实现高度的资源共享。

(二)改善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钢铁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改善,应针对固定资产构建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督促财务、审批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明确各部门肩负的职责,对固定资产开展有序管理。钢铁企业应合理购买固定资产。钢铁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购买前,应开展深入的市场调查,并契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从性能、规模等方面详细计划和科学分析固定资产;在购置固定资产的环节,应对采购行为和增量进行监控,秉承对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的原则,对购置固定资产的具体计划进行合理编制[6]。对于经费预算,应针对固定资产分设专项预算,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批审查,杜绝各类暗箱操作,实现对固定资产采购纪律的良好维护。

钢铁企业应针对固定资产报废、改装、折旧等构建完善的处置制度,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用途、使用年限以及折损程度,遵循相关程序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在处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加强监督。在必要情况下,可对固定资产进行公开招标或者拍卖。钢铁企业应对固定资产加强盘点和财务核算,对于超出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可实施折旧报废,或者对固定资产进行改装、升级,并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做好相关记录,对台账进行及时更新。钢铁企业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并及时做好财务核算,避免出现账实不符。钢铁企业盘点固定资产,应注意细节,对账目、损益不符等现象进行纠正,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钢铁企业应依托现有的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系统,针对固定资产构建高效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统一金融系统与实物资产,促进信息同步和数据共享,实现账卡一致,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各项业务流程,实现对业务负担的有效减轻。钢铁企业对于固定资产使用应加强监督管理,对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程度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固定资产使用存在的问题,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分析和严谨考核,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和浪费。钢铁企业应深入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实现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提升。

钢铁企业应高度重视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加强管理。应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状况进行适时反馈,构建良好的反馈机制。应对固定资产加强实时监控,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真实情况进行及时反映。钢铁企业应对固定资产形成的后续支出进行正确核算。若后续支出能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并为企业增加经济利益,则应对之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对于其他情况,应在发生后续支出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应针对固定资产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固定资产报废、改造和折旧构建完善的处置制度,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加强财务核算,并对固定资产使用加强监督,据此改善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同时,钢铁企业应构建专业的财务会计团队,详细制定科学的财务考核相关制度,动态关注国家颁布施行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强财务管理与技术改造的紧密结合,以此改善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盘点钢铁企业核算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睁眼瞎盘点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盘点与展望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2014 年终·盘点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
1~5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关于钢铁企业转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