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与企业营运管理创新的思考
2022-01-01万胤岳
万胤岳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在原工业制造模式上予以突破,智能制造将数字化、智能化等融为一体实现智能制造生产。和传统工业制造相比,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与理念上的创新,更是我国工业制造升级转型的关键。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应及时创新传统营运管理方法模式,和智能制造有机结合,在实现成本控制、数字化生产的同时,提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整体营运管理水平。
一、智能制造对企业营运管理的影响
1.提高生产管理灵活性
在智能制造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的,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主流。与传统生产模式相对比,这种生产模式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由于传统生产模式批量较大,品种比较单一,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而智能制造的到来则改变了这一现状,促使企业发展更加顺利、高效。在生产管理中融入了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这是传统企业生产管理不具备的先进之处,确保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能得到有力保障,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展开资源规划[1]。自从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后,可以通过生产排程模块中的相关信息给出最佳计划,从而提高生产执行率,既可以有效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又可以充分调动人员潜能,使整个工作链运行起来十分顺畅高效。除此之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产品信息构建关系。比如,根据产品属性、功能等建立相似或差异关系,并将各产品工艺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产品工艺流程在相同规范、生产环境中实现生产制造,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灵活性。这些都是智能制造所带来的优势。
2.促进产品升级创新
在文件《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表示,我国应当抓住机遇,以创新为主要手段开展生产制造,从传统制造全面转变为智能制造。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必须全面转变生产模式,企业的创新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内整体工业制造创新水平。智能制造更重视品质管理,其核心在于产品品质管理输出。智能制造能够对生产设备使用情况加以约束,并对用户权限形成制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人为影响失误。而且,通过智能制造,当生产制造突发异常情况时,智能制造系统会及时停止运行,并快速将异常情况反馈至管理部,帮助管理部做出调整,在完成生产目标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二、加强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营运管理创新的对策
1.明确智能制造核心目的
企业应当意识到智能制造并不只是一种目的,更是手段上的体现。之所以实现工业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业附加值、转变生产制造方式、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等。这是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此背景下,工业制造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政府决策纲领为导向贯彻营运创新工作,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企业营运管理创新,坚决不能只落实表面工作,而是要在正确认识智能制造的基础上,将理念转变为实际行为,在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能够看到显著成长[2]。
2.实现精益生产制造
要想实现全面智能制造生产,企业就必须实现精益生产制造。精益生产制造是指在适当的时间生产适量产品,既能有效减少原材料成本浪费,又可大大保证质量符合客户需求,打造供应相当协调的生产局面,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对于企业智能制造而言,通过将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加以结合,给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提供支持。虽然在传统工业制造过程中也有精益生产理念,但传统精益生产更依赖于工作人员经验,要想以工作人员的经验来确保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现精准控制非常难。但在智能制造理念下则可以高效解决该问题。企业中所有产品的信息都会录入系统中实施分类管理,如果发现产品存在浪费现象,系统会及时指出,帮助管理者展开调整,从而实现全生产制造过程精益化管理。与此同时,在实现精益生产制造后,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展开生产工作,并不会存在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的情况,既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无用生产,又使企业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有力保障。
3.坚持以人为本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营运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生产制造时关注员工潜能激发。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时,基本上都是一个员工操作多台智能设备,也只有这一个工作人员具有设备操控权限,实现工作人员和设备间的互通互融[3]。在实际的智能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智能系统会将多个工作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生产任务。这种模式更具人文性,工作人员除了可以操控智能设备之外,还能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这是我国传统工业制造企业不具备的工作机制。而通过全新工作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员工作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在积极性得到激发后可以提高企业劳动率,最终可对企业营运管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智能制造下企业应当关注员工群体,以人性化工作机制构建绿色生产模式,从而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同样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纲领所提倡的。从我国工业制造领域能源消耗情况来看,该行业所消耗的能源占总消耗的70%左右,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必须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才能推动经济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工业制造行业来说,在实现绿色生产后能够推动企业营运管理创新。企业必须抓住智能制造机遇,以此为契机利用智能化技术展开驱动创新,引入和开发节能技术、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为自身营运管理创新的高效进行提供条件。
4.通过智能制造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
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就必须调高产品售价。但从目前市场来看,如果将产品的销售价格调得过高,就会使消费者市场缩小,甚至可能会使企业丢失老顾客。在智能制造下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无论在原材料还是技术方面都能实现高效控制,确保在根源处减少成本开支,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润。在企业生产制造全过程中都会进行智能化监测,智能制造理念提倡的是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生产,而且这些思想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对成本展开前、中、后管理。对于各环节成本现状会及时反馈给管理者,给管理者做出决策、规划提供有力依据,还大大避免了重复、过度生产情况出现。因此,在实际生产制造时,企业要密切结合智能化技术展开成本管理。比如,可以融入标准成本法与ABC相结合、SWOT与BSC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4]。这些方法既满足智能化要求,又和当前我国工业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相协调,可以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5.整合运营
自从我国在提出和实施智能制造概念后,传统工业制造就面临巨大挑战。因为传统生产模式无法适应新动态,问题也随之而来,如部门之间无法展开高效沟通,产品订单、供应链、生产过程等都逐渐出现动摇现象。甚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资料丢失、“三哑”问题等,这会严重制约营运管理创新。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纲领下,整合运营是企业创新营运管理的必要路径之一[5]。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敏捷协同供应链加以整合,将企业整体营运效率加以提高。企业还需构建预测体系,对智能制造前、中、后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预测,制定应急方案。同时,在服务质量上也需得到提高,企业可以建立共享平台,使用户可以参与到生产制造监督过程中来,构建一条用户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使用户可以了解智能制造模式,为今后展开合作奠定基础,更好地服务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反响,以此来全面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管理灵活性,还促进了产品升级创新。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明确智能制造核心目的、实现精益生产制造、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智能制造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整合运营等对策,创新营运管理,促进智能制造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国内制造业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