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对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与策略*

2022-01-01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一涵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精准思政数字化

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一涵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最为根本的保障和基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思政课程的理论输入与思想武装,思政课教学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主要责任和必尽义务。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各方面的构成要素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验是财富也是桎梏,经验的传承需要秉承扬弃的辩证思考,进行扬弃的实践探索,经验的扬弃即开拓进取。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信息化大潮,成为作用于高校课程教学模式信息化改革的动力源与承载平台。

针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来说,一场基于智慧课堂的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教改实践拉开帷幕,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渐成热点,本研究基于打造智慧课堂的视域,探研智慧课堂对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建构的价值与策略,旨在借鉴这方面已经推出的有益观点、有效实践,加以思考,将个人认可的观点提炼出来,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进行交流互动。

一、智慧课堂对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价值

打造智慧课堂与构建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目的都在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智慧课堂有其本身含义,但又包容于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之中,所以,智慧课堂对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价值在于这种教学课堂本身所具有的教学功效。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生发于信息化手段投入课堂教学,发展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初的智慧课堂起源于20世纪末,是指将电脑、光盘、视频等媒体手段嵌入课堂教学。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智慧课堂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从对简单媒体的利用升级到对多媒体的利用,再升级到互联化、物联化、数据化、智能化等复合式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而且,智慧课堂含义不再仅仅以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片面论之,而是将教育理念融入,将智慧课堂的品质同学习者“智慧教育”相联系,实现了智慧课堂理念由工具性表征向人本性表征的转变。借鉴相应的研究成果,对智慧课堂的含义特点概括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与重构教学模式,创设教学信息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由识入智、转识成智,知识、能力与美德同步发展的课堂。智慧课堂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巧学妙练、智慧生成、知识育人”,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将教学活动中知识传递、知识习得的轨迹延展至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发展自我。智慧课堂不是简单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某种媒体的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媒体的整合利用,将人的智慧与技术智能融为一体,提高教学主体与信息技术互动的教学效果。智慧课堂简约凝练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在情境化、形象化、可视化、互动化中开展教学活动,活跃教学过程、破解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二)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的价值

促进并实现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是当前党和国家对高校立德树人的高标准严要求,亦称之为精准思政。精准思政是将高校思政课与学生墩品修身紧密联系的活学、精学、真用、实用,是针对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的精准供给,是上承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下承高校智慧思政改革的衔接环节和必然环节,由课程思政而来,向智慧思政而发展。课程思政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机制化举措,精准思政是高校秉承生本理念的标的性举措,智慧思政是高校追求思政课可测量、可计算、可预测的技术性举措。

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需求为打造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对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价值,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提供思政课精准教学数据计算范式。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的认识、构建与运用限制在思辨式范式中,思辨式范式是思政课教学范式的基本范式,但拘泥于这种范式就是僵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下,信息技术契入高校教学模式已成客观必然,其效能就显现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手段的利用上,将思政课精准教学由单一的思辨式转为复合的数据计算范式。其二,给予思政课精准教学仿真情境。思政课精准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其目的是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学做特点。智慧课堂是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可视化效用可建立仿真的情境体验,智能化的学习情境,在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之间转换,在人机互动促学中形成人际互动促学。其三,支持思政课精准教学资源供给。教学资源为教学效果注入能量,充足的、合适的、优化的教学资源供给是实现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保障。智慧课堂可以以数据资源提供和优化的形式支持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如借助数字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校际共享资源、互联网资源、物联网资源,充实和优化教学资源的总量与质量,可以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要进行个性化资源推送,高效分析学习过程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实现技术支撑下对方方面面教学资源的精准供给。

二、利用智慧课堂促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策略

智慧课堂的整体架构为“云——台——端”,打造智慧课堂,利用智慧课堂促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策略,应基于这一整体架构,促进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交互化。

(一)促进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网络化,优化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一切”皆有可能、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改革发展运行模式中焕发出高效能的实践验证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深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取向。智慧课堂基于利用互联网实施教学活动的突出特征,决定了其对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网络化的实现作用。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网络化的最大功效是优化活化教学内容。毫无疑问,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但一直以来,教师利用教材施教的弊端多有显现,突出问题是教学效果的教条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应试化,将一门墩品课程缩水成死记硬背的课程。利用智慧课堂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网上拓展,以网上教学内容充实教材内容,以网上教学的灵活优势、实践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内化教学内容。而且,基于智慧课堂对网络教学内容的活化优化,有别于过往思政课教学利用网络的做法,这里加入了智慧课堂的“智慧教学”效用。

(二)促进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数字化,优化教学设计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精准教学设计取向应包括以不同情境下的多元数据为采集来源,以建立学习者模型为逻辑起点,以教学信息实时处理为过程支持,以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为技术支持。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利用智慧课堂能够更好地依托数字化手段,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将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授课经验置于数字化教学平台中,形成课程教研大格局、大环境、大舆论、大氛围。可以基于数字化平台与数字化教学设计进行慕课教学、微课教学、视频公开课、随机考评。可以数字化、数据化手段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具体到每一名学生,了解其个体差异,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与分层教学,将教师囿于传统经验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转向为运用数据指导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而数字化、数据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具有更为精准、更为规范、更为科学的教学效能,会促进思政课育人效能更为突出,更能面向全体学生。

(三)促进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互动化,优化教学过程

智慧课堂的教室是移动开放的,教师不再限于满堂课口授+板书的讲课形式,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开展情境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在人机对话中实现,也可以在人际互动中实现,每名学生的互动需求都可以随时被满足,这样的教学过程十分适合高校精准思政课教学的需要,将精准需要对接到每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建构与共商建构中,有效破解思政课学习不入脑、不走心、不见行等问题。而且,随着智慧课堂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广泛普及,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开发与投入使用已成现实,这类教学系统提供了智能化、交互化的智慧课堂版本,采用全自动录播、常态录播、随堂录、多屏互动、移动授课、无线投屏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形态的交互手段,有益于高校智慧课堂建设的选择与参考,有益于思政课教师的选用与借鉴。促进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互动化既是智慧课堂的突出效能,也是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成分,两者相互支持、共同支撑。

猜你喜欢

精准思政数字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