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调查研究*——以铜仁三所高校为例
2022-01-0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李应芝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李应芝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传承以自在传承为主。随着城乡二元体制下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乡村地域文化出现凋敝、流失的现象,通过自觉传承来实现地域文化复兴已迫在眉睫,教育传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而教育传承师资培养是首要突破点。
一、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的必要性
地域文化的自在传承是一种广义的非教育传承,由其文化载体无意识的日常实践为主的传承模式。
然而,随着全球化及现代化的发展,地域文化的实践场域也发生了变化,自在传承已无法承载文化传承的重任,需要其他手段来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以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地域文化的教育传承,教育传承师资的培养首当其冲,因为师资是教育传承的主导者。
二、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的铜仁实践
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地方院校在传承地域文化时,在遵循宏观层面的要求及文化传承规律的基础上,都会形成各自的经验模式和特色,经调查研究铜仁三所地方高校,认为三所学校的传承实践各有侧重点。
(一)铜仁学院:注重搭建平台,教育传承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研究引领教育传承师资培养
铜仁学院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平台,二是专业建设。
铜仁学院建成有贵州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等,以研究地域文化为主要特色,是培养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的重要平台。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有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艺术、区域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学者专家,该团队以地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产出地域文化相关专著、论文和地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策划等成果,是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的培训者。同时,建设以地域文化元素为基本文化元素、专注于地域文化创意设计的视角传达专业是教育传承师资培养的另一个重要平台,在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等方面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元素,提取地域文化IP,并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创新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创新传承师资。
(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新服务途径多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有省级大学生文化修养师资团队1个(负责人侯长林)、省级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团队1个(负责人谭子安)、传统针灸理疗大师工作室1个(负责人杨军雄)、民族中兽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民委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创设“五元文化”(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职业文化、传统文化和黔东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立德树人,地域文化创新服务是一大特色亮点。以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育人与地域文化教育传承融合,经过几年努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教育团队于2010年获得贵州省“精品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同时,《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课程也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5年贵州省职业院校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项目申报工作开展,黔东傩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团队成立,开展多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传承人进校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进校园、傩戏展演进校园、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傩文化傩对联创意书法大赛等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活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培养教育传承师资,教育传承地域文化。2017年,传承土家族传统针灸理疗大师工作室立项,地域传统针灸理疗教育传承师资得到培养,能提升医疗水平,造福地方民众。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文化创新服务培养教育传承师资,教育传承师资培养又促进地域文化的教育传承。
(三)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地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升师资教育传承能力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因其学科结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领域科研课题(以贵州省人文社科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为例)、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等方面的融入。近几年的教育传承师资培养实践具体如下:2015年,“民族文化剪纸艺术融入幼师课程的研究”课题立项,贵州省职业院校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项目立项三项,分别是:贵州土家族儿歌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获得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创新团队项目,百囍文化剪纸艺术获得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名师工作室项目,民族舞蹈教育获得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学科)项目。2016年立项的地域文化相关课题有“本土民间文学融入地方高职课堂的教学研究--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沿河土家族山歌在高职高专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铜仁幼儿师专为例”“基于黔东土家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铜仁市碧江区为例”等。2018年立项的科研课题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贵州高职教育路径研究”“铜仁市古法造纸的创新性传承研究”,专著《贵州土家族儿歌研究》《贵州土家族儿歌绘本》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来自高楼坪幼儿园的经验》获得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地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课堂,教师通过科研课题、课程资源开发和课堂教学等实践培养地域文化素养,成为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队伍的主力。
三、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
因教育传承的场域与实践场域的分离,地方院校培养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存在师资队伍建设难、高层次科研成果少、地域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师资的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场域错位
地方院校师资是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师资,然而,地方院校师资的学校教育场域与实践主体的实践场域并未形成广义上的传承场域,以教研平台、科研课题、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等形式培养的师资,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及实践与实践主体不同,师资队伍凝聚力不强,教育传承辐射普及面不广。
(二)师资的高层次研究成果较少
地方院校受资源平台等因素限制,教师的高层次研究成果不多,影响教育传承师资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实践主体对教育传承师资信任度的提升。
(三)师资地域文化创新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师资地域文化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铜仁教育传承师资在地域文化创新服务方面的成效并不突出,地域文化创新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的对策
地域文化教育传承是地域文化传承时空结构和传承主体及传承途径的拓展,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实质上是符合当代主流价值的地域文化甄选与创新的过程。因此,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本质上也是地域文化实践主体的拓展,可从实践场域的融合、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实践路径的多样化等角度培养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
(一)地域文化传承实践场域融合
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的实践场域与地域文化传承的实践场域是一体的,主要是校园传承场域和实践主体生活时空场域,这两个地域文化传承实践场域的融合可以从校园内实践主体生活时空场域氛围的构建及实践主体生活时空场域的教育教学场景化,通过教育传承师资培养这一事项实现二者的融合,这二者的融合则为教育传承培养师资。
(二)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主体多元化
校园师资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缺乏实践传承经验,而实践主体具备实践传承经验却缺乏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可从把师资当作“地域文化校园传承人”师资培养,实践主体则可到校园接受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以提升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能力。校园教师群体“实践化”与实践主体的“教育化”(也可称“师范化”)的互动,可以实现地域文化教育传承主体的多元化。
(三)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途径多样化
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的培养既要注重校园师资的“实践化”,也要引导好实践主体的“教育化”,教育传承与非教育传承结合,广义的传承保护与活态、活化传承结合,静态传承与动态传承结合等,多途径培养师资。
五、结语
地域文化教育传承师资培养是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可以创新传承地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