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对策探究

2022-01-01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平阴分局陈文东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植树造林造林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平阴分局 陈文东

造林绿化是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造林绿化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而且还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1]。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稳定的不断巩固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们新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协调生态环境对社会的重要性。

一、造林绿化生态工程概述

实施造林绿化为的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造林绿化与生态工程是基于生态学、林业学和生物基础理论的工程设计,以木本植物为核心的人力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基础构建。加强造林绿化建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完成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建设的实效。造林绿化可以改善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减少土地资源消耗,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社会矛盾。造林绿化、园林绿化可以为当地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因此,造林绿化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民生工程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生态家园的基础建设。现阶段,造林绿化工程已在全国开展。在具体的造林绿化基础建设中,要选择耐寒、耐旱植物,采用灵活多样的种植方式,做好日常管理,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二、造林绿化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荒山原有植被不得破坏

山地的纯天然植物群落可以有效保证土壤资源的稳定,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使空气质量得到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保护[2]。造林绿化工程的另一个关键标准是保持原有植物群落,使外来物种不能侵入初始种群,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充分利用林地生态环境的缓冲作用。

(二)造林绿化要符合地理适宜性

造林绿化的基本要素是绿色生态适宜性和自然地理适宜性。绿化植物只有在适宜的区域,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作用,提高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在造林绿化工程环节,要调查造林绿化工程的地理气候要素,掌握绿化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布局,营造优质林地,选择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好的绿色植物。

三、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工程的发展

现如今我国大力倡导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不能仅仅靠喊口号来取得成功,必须采取实际行动。造林绿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绿色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这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将会促进中国生态保护项目的发展。

(二)防风固沙,有效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近年来,自然环境持续发生恶化,沙尘暴、滑坡、水土流失等洪涝灾害频发。为了防止这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做好植树造林工作。研究表明,大量的植树造林会减弱风力。当风穿过树林时,它会被森林植被挡住,从而减慢风的速度。因此,建设防护林有利于减弱风,改变风的方向[3]。一方面,造林绿化可以更好地调节气候条件,减少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大量的绿色植被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总而言之,造林绿化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有效避免土地退化以及沙漠化。

(三)加强造林绿化缓解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大量的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的环境污染。例如,造纸厂消耗大量木材,产生有害气体和液体,对自然环境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形成很多有害的空气污染。因此,有必要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因为树木可以在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同时,森林或林带可以有效阻隔、保留和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烟尘碳颗粒和铅、汞等金属颗粒,根据调查数据,绿化区和非绿化区域的灰尘含量相差10%-15%。为加强林业发展,林业部门可以带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增加植树造林数量,并加强制定植树造林规划,使森林覆盖率达到标准,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

(四)满足社会需求

由于传统粗放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各个领域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明显的生态资源污染和破坏。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利用森林资源缓解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开发、设计和维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共识。全民参与林业快速发展的全过程,也有利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传播,为未来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提供木材资源,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现有的空气和环境,在其绿化中种植树木也是生活中较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树木可用于建造房屋、桥梁和造纸等。而且,植树造林的过程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果实,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造林绿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制定造林绿化目标和方案

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绿化目标和实施方案,是保证造林绿化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造林绿化质量的重要保障。还要确保科学规范造林绿化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以当地生态环保设施的短期方向和长期总体规划为重点,综合考虑当地绿色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气候和环境要素,并负责各方面的总体规划以及造林绿化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确保总体规划符合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根据绿化目标和实施计划,安排和部署责任人、工作组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加强新绿化技术的应用,确保绿化效果达到预期目标[4]。

(二)科技与林业相结合

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我国传统的经济模式需要及时转变,这也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污染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科技与林业经济的融合,可以加快完成可持续发展。因此,利用科技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林业基础建设的技术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步是建立林业科技体系,体系的核心服务对象是林业,体系的发展方向是市场需求,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发展,有利于林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增长。构建“数字林业”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林业管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及时完成林业的快速发展,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提高优质育苗水平;有必要对传统木材加工进行研究,科学合理地利用高新技术转化技术,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价值。

(三)优化整合林业结构

培育树木优良品种,为树木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林业部门要加强监管,做好产品的生产加工,避免在原材料低水平的情况下流入市场,如果原材料经过简单的加工进入市场,无疑是对林业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保护非常不利。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同步发展林业绿化和林业旅游,优化森林品种配置,增加花卉种植和园林种植,使它不仅能保护环境而且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5]。

(四)重视森林资源培育

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既能减少水土流失,又能加快绿化速度,具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我国应持续坚持这两项政策措施,通过培育森林资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为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需要加强幼林养护。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禁止在育林区内进行砍伐和放牧。退耕还林要根据情况制定造林绿化规划,有序恢复山地森林植被。重点改善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以植树造林为目的,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五)完善造林绿化理论

从国外造林发展的经验看,国外造林对当前多学科理论指导体系经历了单一的学科和理论指导。理论指导体系的缺失也导致了相关的理论体系的缺失,如植树造林和绿化的定义等,最终导致人们认识到植树造林和绿化仅仅相当于对有一定绿地的道路的理解。因此,在未来区域造林绿化的发展趋势中,有必要完善造林绿化的理论体系。基于多学科交叉,完善造林绿化理论体系,使其真正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在完善造林绿化理论体系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树立一定的造林绿化理念,保护生态,使造林绿化建设更加便利。

五、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提出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造林绿化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平衡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水土流失,而且可以控制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林绿化是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要加大绿化造林的力度,最大化地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植树造林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
植树造林共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