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

2022-01-01邓西谋

中学语文 2022年30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康桥剑桥

邓西谋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一篇经典之作。诗歌中描绘的康桥指的是英国剑桥,作者曾游学于此,并且那段游学时光也是徐志摩醉心文学、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时期。徐志摩曾三次回到剑桥缅怀这段难忘的时光,1928 年,诗人重游此地,随后在回国的路上创作了这首传世之作。不得不说最后的离别之中,诗人的内心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满心的抱负。

一、离别康桥美景的意蕴之美

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曾大力倡导现代诗歌要崇尚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而《再别康桥》堪称三种美尽皆具备,这也是这首诗歌得以广泛传颂的重要原因之一。徐志摩最后一次回到剑桥,一个人徜徉在康河的柔波里,心中是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周边是剑桥独特的建筑,有夕阳、有流水、有花草树木,而这些只可远观的景象从诗人细腻的笔触中缓缓流出。

诗中描写的“云彩”仿佛是一位故友,而诗人与之挥手作别。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等景物在诗人的眼中,就像新娘一样,一个“荡漾”、一个“招摇”,那种温柔触达内心的感觉让人不舍别离,更不舍打扰。那黄昏的余晖、茂盛的田野、波光粼粼的流水以及道路桥梁,在这幅画中到处洋溢着清澈、庄重、温馨和舒适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在诗人眼中,两年的游学时光和多次的故地重游,是自己的青春、张扬、勇敢、自由和爱情的见证。所以诗人发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感慨,淡淡的一句,是诗人对剑桥、对青春满腹的赞美和留恋。

在诗人的自述中曾提到,如果不是康桥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感染,徐志摩就不会爱上文学、爱上诗歌。所以说,康桥在徐志摩短暂的人生之旅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剑桥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康桥清幽美丽的自然风景,使得作者对其怀念不已。

二、离别康桥故人的意蕴之美

剑桥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康桥清幽美丽的自然风景激发着徐志摩走进了诗歌的世界,开始了诗歌创作。而作者与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林徽因的那段令人唏嘘的情感,就成为了他诗情迸发的灵感与契机。徐志摩与林徽因在康桥相识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她,但林徽因却另有所爱,爱而不得的徐志摩在爱情的幻灭中备受打击。康河两岸映射在夕阳下的柳树,幻化成徐志摩梦中的新娘,康河清澈的水中倒影出新娘的剪影,在徐志摩的心中摇曳荡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志摩对故人的眷恋与不舍,柳树幻化成的“新娘”意象其实就是林徽因的影射。从意象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新娘”这个意象暗合了现实生活中作者与心上人的离别。“新娘”意象出现在夕阳中,被夕阳染上了无尽的金黄,在这里,金黄色与夕阳一方面表现了“新娘”在作者眼中的无比圣洁与无限纯真,一方面也表现了这种美好即将转瞬而逝。如果说这一句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还不够明显,那么下一句就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更加强烈。“新娘”意象在清澈河水中的剪影随波荡漾,给读者一种“水中捞月”的不安定感。即使如此,作者对故人的执着、怀恋也一刻不曾减弱。作者在诗中进行了直接抒情的告白,说“新娘”一直在自己的心头飘荡。下一句,作者为了与“新娘”永远相伴竟然想化身为康河里的一条水草。

当诗人再次来到与恋人相识的康桥,虽然现实生活中二人已经是有缘无份,但这刻骨铭心的情感却长久地在心间回荡,一种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之情和离别的哀愁情绪开始不断地蔓延开来,甘愿成为康河里的水草相伴梦中新娘的诗句,将作者面对爱情的卑微刻画得我见犹怜。正如张爱玲所说,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是可以为了她把自己卑微到尘土中的。此刻再次来到康桥,故人不见,孤身一人的作者只能在幻想的如彩虹般的梦境中去回忆曾经的美好。作者想要在梦中歌颂曾经的那份真挚的爱情,却又忽然惊醒,现在那个梦中的女神已经成为了别人的新娘。为了她,作者是不能放声高歌的,为了不给诗歌中“新娘”意象的现实生活原型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作者必须保持情感上的克制,只能自己一个人吹着那首离别的笙箫。不仅如此诗人还使用了一个“悄悄”进行了强调,这个“悄悄”既能显现出诗人的无可奈何,又能体现出诗人对于梦中“新娘”的理解与包容。“笙箫”在中国诗歌中自古以来就是表现“离别”与“哀愁”的典型意象。两相结合之下,作者对于旧日恋人深刻的怀念、温柔的善意、离别的哀愁的复杂情感,透过诗句悄无声息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总的来说,诗人在康桥故人的刻画上,将意象进行了巧妙的连接与转化,形成了一种如康河水一般肆意流淌的轻动流畅的美学意蕴。比如首句的“云彩”与后边诗句中的“彩虹”相互呼应,拓展了这首诗歌的视角角度,拔高了这首诗歌的宏观意境表达。比如“金柳”的意象先是转化的“新娘”的意象,再是借助自然界中水的倒影转化成“艳影”的意象,再将这种意象的影响转化成对诗人心灵的影响。一连串意象的转化通过自然景象进行了巧妙的连接,可谓是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三、离别康桥理想的意蕴之美

与鲁迅先生因为爱国情怀“弃医从文”一样,徐志摩也为了报效自己的国家而“弃经从文”。徐志摩“弃经从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和契机:第一,自身认识的改变。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他最初认为只有经济的腾飞才能改变国家长久的积贫积弱,使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但随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下奴役人民的精神,徐志摩认识到要想改变经济首先要打破奴役人民的精神枷锁才可为之。第二,康桥厚重文化底蕴与人文氛围的影响。在英国剑桥期间,徐志摩结识了狄更斯、罗素等文学家,并在康桥厚重的文化底蕴影响之下,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第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梁启超希望徐志摩能够参与到中国文学的新创造中来,归国不久后,徐志摩就成为了新月社的主要成员,在新诗建设方面作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徐志摩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如《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等。

其实诗人在诗歌第五节中所谓的“寻梦”不仅仅是描述自己对于爱情的追求,还表达着对于理想的追求。这节诗歌所展现的昂扬向上的、积极欢快的情感倾向与全诗沉静哀伤的整体基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借由“撑船探索”“满载星光”的意象寓意着作者虽然与美好的爱情失之交臂,但幸运的是他找到了报效国家的理想实践路径。在康桥,不仅产生了一个伟大而有灵性的诗人,更产生了一个敢于正视现实的有灵魂、有热血的中国青年。徐志摩的一生没有坚持什么确切的政治理想,但有一件事情是徐志摩终其一生都在坚持的,那就是爱国,这种力量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康桥剑桥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风格鲜明、实用易搭的基本款Cambriage Audio剑桥SX系列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剑桥现象成功的秘诀
剑桥是最好的起飞平台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