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西宁市生态保护与管控初探

2022-01-01赵文洁刘银帮乔婉莹赵得军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宁市西宁山体

◆ 赵文洁 刘银帮 乔婉莹 赵得军

(1.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0; 2.西宁市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0 3.西宁市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青海西宁 810000)

西宁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节点。西宁是典型山地城市,具有丰富独特的地理单元,总体气候特征为“高海拔、高纬度、半干旱”。西宁市作为青海省东北部日月山东麓的湟水谷地,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兼具二者特色。西宁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仅占到全域面积的5.8%左右,全域以自然山体、河流、林地、草地等自然资源为主,形成了“九分山地半分城,五分田草五分林”的用地格局。

自然资源部成立开启了自然资源保护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为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一套适应空间治理改革要求、可操作的规则,同时对生态保护工作有了更高、更新的工作要求。西宁作为青海省省会,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也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在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中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同时西宁市是“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生态问题的关注逐步加强,生态保护和管控是新时期西宁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西宁市生态现状问题

西宁围绕保护好“中华水塔”“牢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不断探索适合高原城市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路径,努力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多年来通过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积极推进“高原绿”“河湖清”“西宁蓝”建设行动,相继在中心城区开展海绵工程建设试点等工作,成效卓越。由于西宁生态环境单一脆弱敏感,具有黄土高原湿陷性黄土易引发水土流失的特性,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仍面临着重点生态问题。

1.1 水土流失问题

西宁市坡陡沟深、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降雨分布不均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沟底下切,沟岸坍塌,使农林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变得更加严酷,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困难,制约西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阻碍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

1.2 裸露山体问题

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且多暴雨。由于地表缺乏植被的拦截,使降水直接冲击地面,而后迅速形成径流,极易造成山体水土流失。同时,受山体不同坡向雨水蒸发和常年太阳直射影响,在山体阳坡地段多容易形成裸露山体。

1.3 水体污染问题

西宁市域范围内河流众多,河流水体面临着水体污染问题。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存在生活污水分散式直排入河的问题,对上游河流水体带来大量污染。城郊河流受到垃圾堆放、畜禽粪便、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外源污染问题,使河水的污染负荷加大。受地形条件和土壤条件限制,湟水河、北川河及南川河作为众多河流主要受纳水体,承接各支流的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高,局部水域流速过缓,出现堆积形成河漫。

1.4 自然生态空间重叠问题

西宁自然生态空间与农牧业空间高度重叠,在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中会出现与农牧生产生活的矛盾。自然保护地中散落的村庄居民点和农牧活动,存在村庄居民点与自然保护地管控、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矛盾。季节性放养的畜牧活动无固定范围,面临着生态保护与“流动性”畜牧活动的冲突。

2 西宁市生态空间保护与管控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各类保护线,在保障西宁城市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研究结合西宁城市空间特点,促进生态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生态空间与城市功能融合,强化公园、森林、湿地生态体系的保护与建设,立足西宁山地城市特点,结合现状山水林田湖草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单一要素管控,保障西宁全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1 城镇开发边界内,分类进行自然要素保护与管控

自然山体以分类保护,游憩利用为主。南北两山已建成的山体公园主要用于游憩、休闲、观赏、教育,部分历史文化保护建筑预留好历史文化建筑的建控地带,其他地段的自然山体逐步营建生态向好的生态空间。

河流水系采取分段保护,分级管控方式。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等水系加强主要水面及内陆滩涂的保护,结合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对海湖湿地公园段、火烧沟湿地公园段、宁湖湿地公园段和北川河湿地公园段河道两岸林地、湿地水系通廊的保护,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人工林地以分类保护,分级管控为主。公园绿地以城市公园的利用管控为主,重点发挥林地的生态、休闲、科普教育功能。生态隔离绿地以保护管控为主,避免过多人为活动和建设干扰,发挥生态隔离林地的隔离功能。道路周边防护林地以保护为主,明确防护林地的边界范围和规模,加强林地水源的供给,严禁砍伐和破坏,并定期开展病虫害的治理。

2.2 城镇开发边界外,构建西宁市域“流域”生态管理单元

研究立足西宁山地城市特点,构建“流域”生态管理单元,将非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要素进行统筹管控,以保障西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探索“流域”自然资源保护、管控方法。

2.2.1 高海拔生态小流域

流域内平均海拔在3200米以上,沟谷情况相对稳定,水土流失情况较少,土壤存水、积温情况较差,区域分布大片裸岩和草甸,生态环境脆弱,较为难以进行经济利用。该流域应因地制宜制定生态保护措施,以封育为主,严格管理人为活动,依靠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发挥植被的生态功能涵养水源,辅以适当的林草措施及必要的工程措施,控制生产活动。

2.2.2 中海拔高蚀生态流域

流域内平均海拔在2700~3200m之间,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等人为活动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流域管控主要原则为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在坡度较大,远离居民区、人类活动较少的地段,以自然封育、退耕还林草为主恢复生态,在坡度较缓,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营造水土保林,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实施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2.2.3 川滩高侵蚀弱人类活动流域

流域整体坡度较缓、地势平坦,分布着较为集中的聚居点,小流域单元中的原始径流通道、小型湿地、自然植被、栖息地等资源将会受到严重破坏,周边分布着密度较高的沟壑,地形较为破碎。此类型小流域应通过生态修复手段修复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综合治理污水、沟道等生态问题。通过建立小流域景观安全格局,营造水系生态廊道,控制周围基质的无序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空间形态秩序,完善城市边缘和城市之间的道路体系,促进呈现一体化建设。

3 结语

自然山体、林地、草原、河谷等自然生态空间是西宁市主要用地资源类型,其自然价值的保护与利用对西宁国土空间健康有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探索全域全要素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控为主要目标,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背景下,分区域提出城镇开发边界内外不同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和管控思路,区分生态问题类型提出生态修复思路和策略,明确西宁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及内容,通过研究引导城市规划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西宁市西宁山体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