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刑事合规的几个基本问题

2022-01-01北京理工大学李晨睿

区域治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防犯罪合规犯罪

北京理工大学 李晨睿

2018年以来,企业合规开始被国内各界所知悉。让人们体会到跨国企业经营中合规制度的重要性。虽然这两起案件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但这种披着合规法律形式外衣实施打压的方式还是引起了我国法学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当前对于刑事合规的定义学界还未达成一致,但从字面来看,刑事合规无外乎“符合刑事法律规定”之意。相较于民事和行政风险而言,刑事犯罪风险更容易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生或死”的因素,所以刑事合规是整个合规计划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因此,厘清企业刑事合规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繁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刑事合规的内涵和功能

(一)企业刑事合规的内涵

企业刑事合规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理解:对内而言,需要企业自身优化内部治理机制,防控犯罪行为发生;对外而言,要保证企业运行同法律法规等外部刑事法律规范相一致,从而达到推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双重目的。企业合规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企业的内部治理方式,换言之,从企业诞生之初合规就已经存在。但真正将合规作为一项专门的制度与外部法律法规相连接,最早是在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末,《反腐败法》和《联邦组织体量刑指南》的颁布使得美国的企业合规制度成为世界样板。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OS)发布了《合规管理体系指南》,使合规成为了世界通行的衡量企业规范管理的标准。2018年,随着一系列部委的指导意见出台,企业合规在我国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

虽然域内域外对于合规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但实际上存在一些共性,即企业合规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行为同外部规范之间的一种“映射”,使企业经营管理不违背外部规范。当然,此处所讲的外部规范是广义上的,也包括民事行政领域的规范,但毋庸置疑刑事法律规范是企业应当首要关注的。其基本理念在于在刑事合规中吸收刑事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预防犯罪的注意义务,从而增强企业整体防控犯罪的能力。因此,企业刑事合规的内涵是一种防控犯罪的治理机制。对内,其能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企业内个人或单位集体犯罪风险,对外,通过符合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从而达到避免承担刑事责任、保持健康发展的目的。从价值理念上来看,企业刑事合规和刑事立法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即都有为了预防犯罪的目的。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刑事合规制度能够有效避免犯罪风险,为其正常经营“保驾护航”,从而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企业刑事合规的功能

在具体设计刑事合规机制时,首先要明确该种机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从域外域内经验来看,主要包括主要功能和附加功能两种。

主要功能便是降低刑事犯罪的风险。如前所述,企业之所以实施刑事合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公司经营行为,预防犯罪。一套行之有效的刑事合规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更加趋于标准合理,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犯罪的可能性。实践中企业目前对于民事和行政法律风险的防范相对重视,对于刑事犯罪风险却关注不够,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省经营成本而直接忽略了刑事合规,这也导致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家跌入犯罪深渊。民事和行政领域的纠纷尚且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解决,而一旦涉及刑事犯罪,企业往往被直接宣判“死刑”。因此,降低刑事犯罪风险是企业合规的主要功能。

附加功能是推动企业形成良好企业文化,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社会中主要有两种角色:一是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为社会提供商品,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作为组织体提供就业岗位并对企业职工进行管理,保障社会稳定。刑事合规对于企业更好地扮演上述两种角色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刑事合规的目的是降低刑事犯罪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稳定运行,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另一方面,有效的刑事合规有利于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经营氛围,承担预防犯罪、宣传法治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刑事合规的基本内容

理论的完善为实际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支撑,根据美国《联邦组织体量刑指南》的标准,有效的企业合规应当包括七个标准:A.建立合规政策和标准;B.指定高层人员监督;C.禁止聘用有犯罪前科的高管;D.以培训等方式向所有员工普及合规政策和标准;E.采取合理措施以实现合规政策和标准;F.设置适当的惩戒机制保障执行;G.设置应对机制以应对犯罪发生。具体到刑事合规领域,要明确其一般内容以实现制度设计的目的。

具体而言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建立全面调查机制。企业刑事合规要求对经营管理行为和具体的业务项目进行定期的全面调查,一方面使企业上下认识到合规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摸索企业经营业务的法律风险点,从而进一步设置具体的预防机制。其次,建立风险预防机制。事先防范是防控企业犯罪风险中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它在企业实施具体经营行为前设置一个前置程序,用于考察该行为是否具有犯罪风险,形成“防患于未然”的企业文化氛围。再次,建立固定培训机制。企业合规的落实最终需要内部人员的配合执行,因此对于内部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对高管人员进行合规培训,更要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考虑到法律法规的变更以及企业内部人员变动情况,此种培训应当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从次,建立重大决策合规参与机制。当前不少海外跨国公司的高管团队中都有资深律师担任合规官或相近职务,在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参与讨论,并就法律方面的事项发表重要意见。这是由于现代企业高管大多商业市场经验丰富,有决策力和执行力,但其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系统的法律观念,在进行商业决断时难免会受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制,从而导致产生法律风险的不利后果。最后,建立犯罪应对和回应机制。尽管刑事合规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刑事犯罪风险,但绝对消除刑事犯罪也不现实,因此合规计划不仅仅要预防,在风险真正来临时更需要合理地面对和处理,尽可能化解。例如,当某企业高管被限制处境、冻结个人账号等情况出现时,标志着刑事犯罪风险有高概率即将爆发,此时合规机制应当马上介入,对风险进行整体把握和预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出可行的化解方案,即使无法完全消除风险,也能避免进一步扩大。另外,当企业集体或个人涉嫌实施犯罪进入到刑事诉讼程序后,合规机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帮助企业设计合理的应诉方案,积极为企业争取实体上从优、程序上从简的待遇,将刑事案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三、构建有效企业刑事合规的一般方案

合规制度是多学科融合交叉的产物,总体而言是企业管理和法学两学科的融合交叉所产生的。刑事合规更重要的在于在复杂的经济法领域内应当如何执行,而并不只是是否要执行的问题,因此设计一套具有可知执行的合规方案更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承认的是,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范围、组织结构、运营机制均有所不同,合规计划也往往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设置。但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逻辑,也可以从差异中提取一些共性,作为设置合规方案的指引。

首先,定位刑事风险点是基础。企业要想预防犯罪风险,首先要清楚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哪些风险,这就是定位刑事风险点。企业通常会面临一般和特殊风险两种:一般风险是指所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的犯罪风险,例如,商业贿赂犯罪、知识产权类犯罪。特殊风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特殊性而可能产生的风险,例如,药品企业可能面临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的刑事指控。

其次,评估刑事法律风险是起点。通过刑事风险点有了“方向”后,进入到刑事合规的正式阶段,要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零散的刑事风险进行梳理,然后进行逐一分析。借助大数据将分析的结果汇总成章,能够为后续有效制定合规计划提供指引。

再次,制定刑事合规计划是关键。刑事合规计划是企业刑事合规的总纲领,其地位相当于企业的“内部立法”。一般而言,有效的刑事合规计划应当符合三个基本标准:一是合规防范机制,包括风险评估、定期更新以及完整的培训制度;二是违规行为识别机制,主要指违规报告制度;三是合规危机的应对机制,包括内部调查、违规行为披露、惩戒等。

最后,执行刑事合规计划是保障。刑事合规能否最终发生实效,关键在于执行。不少企业在设立之初均有预防犯罪的意识,但在实际运行中流于形式,不加落实,最终逐渐被弃用。在建立了具体的刑事合规计划后,应当加强对执行的重视,完善日常审查和问责机制。同时,将合规作为专项成本列入收支计划之中,设置专项经费。对于有条件的大企业,适当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势在必行。此外,由于执行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后续的检测和评估也十分重要,为了达到预设效果,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

猜你喜欢

预防犯罪合规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八年级《预防犯罪》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履职看清单 用权受监督
法治中国语境下的积极预防犯罪
不只是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