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2022-01-01许群
许群
1.江西理工大学;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工业、制造业、牧业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排放了一些污染水资源的物质,使得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矛盾,如何治理和保护流域环境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应是科学发展环境管理工作,协调经济、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流域环境质量,目前许多流域环境受到工业、农业和生活的影响,导致许多受污染的水体直接排入流域,流域水质严重下降[1]。通过加强受污染流域的保护,重点治理造成污染的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可以改善流域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受污染流域的综合治理过程中,重点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从源头避免水污染,确保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取得预期成效,能很好地推动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流域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水污染日益严重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违规排放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大量的废水排放到江河流域,会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污水和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河中,河水含氧量越来越低[2]。医院废水在处理中,未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入流域,河流本身自净能力有限,会导致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景观受到破坏
在枯水期,流域严重缺水,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物种繁殖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通航会严重破坏水生植物,风景区水源林面积急剧减少,流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3]。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的边界相对模糊,动植物资源种类划分不够明确,保护区范围存在盲区,容易对流域景观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不足之处
(一)环境调查工作不到位
流域生态系统包括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三种类型[4]。在这三种生态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运行良好的流域生态系统。因此,加强流域环境的综合管理,实质上是协调三大系统的关系。在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污染源的治理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问题。从当前治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流域环境治理往往只关注水质本身的问题,而未对造成污染的具体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环境问题。
(二)综合治理体系不健全
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涉及水利、水文、水环境、经济、规划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建立流域治理工作体系势在必行。但目前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仍然存在问题,治理工作没有从大局出发,管理体制不健全,治理工作分散,导致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严重影响了流域保护综合治理工作的时效性。
(三)综合治理方法落后
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保护环保、水利、住房、建设等多个部门,关联到上游和下游等多个行政区域。流域环境治理需要多部门合作,开展联合治理工作。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未发挥“1+1>2”的效应。同时缺乏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使得流域保护综合治理效率低下。此外,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难以落实,导致治理工作进展缓慢,治理效果不佳。
(四)治理技术手段薄弱
在流域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体制的制定,还是流域环境治理的具体实施,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专业技术人员是顺利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存在不足,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稀缺,不能满足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需求,导致治理方案的实施大打折扣[5]。
四、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
(一)完善综合治理机制
为了保护治理流域环境,减少污水、废水肆意排放,必须加强对流域的全面保护。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应从多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区域政策,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进各项保护治理工作的实施,保证流域保护治理的可持续发展[6]。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污染方面,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因此应适当完善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法律法规,确保保护治理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完善污染控制机制,不仅要考虑我国流域污染的总体情况,还要关注各地区的实际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流域环境环保意识。此外,要强化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完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各级部门要共同努力,开展“环境保卫战”,实现流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我国大部分流域地区都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但大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管理。许多流域经过区、县、村等行政区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各种资源和设施进行科学管理十分必要。同时,加强执法力度,落实责任制,确定各自的行政职能,并在实践中加以体现,有利于流域环境的规范管理。此外,对于违法行为或不良风俗,一经查实及时制止和处罚,确保流域风景名胜不受到侵害,有效保护国家利益。
(三)加强湿地景观建设
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是一个包括生态、景观和水利在内的综合性工作,应根据流域治理工程的生态建设标准,科学开展综合性治理,充分发挥生态、水利和环境工程措施的作用。湿地景观在流域环境的防洪、蓄水和净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准确分析流域整体、局部、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关系,在流域及蓄水区上游建设湿地景观[7]。一般而言,流域内有天然的湿地景观,生态型景观主要体现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上,应利用流域周围的土壤、沙石材料,结合流域实际情况进行建设,科学地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以达到净化水目的。
(四)建立健全调蓄系统
在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中,必须考虑流域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流域水量达到一定的标准。首先,为了保护上游水源林,应该使上游水源地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得以实施并发挥真正的作用。其次,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行政管理,建立健全的调蓄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蓄水方案,有效地解决流域枯水期问题。同时,有必要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调度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在保证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节水计划。
(五)截污控源
流域污染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点源污染,主要是污水通过排水口进入流域,原因在于排水口的防污格网系统不完善,加上暴雨冲水等,导致格网中污染物大量增加,区域污染源容量也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应仔细检查排水系统,增加截流设备,以确保流域环境不受污染。二是面源污染,在降雨过程中,大量污染物随雨水流入河流或渗入地下,从而造成水污染。对于这种现象,建设海绵城市是治理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雨水的净化来实现污水处理。三是内源污染。由于污染物在流域中长期积累,沉入河底形成淤泥,易造成流域的二次污染,给污染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必要利用污泥抽提设备对河道进行清理,并对水域进行修复,以改善水污染问题。
(六)构建监测网络系统
目前,流域环境保护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监测环境,需要充分发挥监测作用,以满足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网络监测系统,整合技术资源和物质资源,形成“国家、省、市、县”网络体系。为了提高流域保护综合治理的效率,应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建立预警系统,并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反映流域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发现综合治理的不足之处,保证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8]。
(七)建立人工净化工程
随着流域污染逐渐积累,环境自身的修复能力不能净化或分解污染,并出现缺氧、黑臭和营养退化等不良现象,导致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对于这种情况,需要人工进行通气、换水,并通过微生物活化来净化水体,增强流域的自我修复功能。其中,换水工程是将流域环境中的水放掉,然后清理污染物,以改善流域环境。曝气增氧是将污染物进行降解,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水源的溶解能力。微生物活化系统需要加入一些活化剂,在清除污染物的同时,恢复水域生态系统。
(八)完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
针对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困境,有必要从利益平衡、管理信息和治理主体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有效协调流域内的利益。二是完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首先,在流域环境治理工作中,信息交流是必要前提,应健全流域环境治理信息公开和意见公开机制,实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其次,建立反馈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科学调整流域环境治理决策。最后,加强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促进流域环境治理信息化的建设,使治理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协调各方治理主体。首先,要加强政府间的协调治理,整合多部门的相关职能,确保流域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联动性。其次,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垃圾处理、污水净化等环保设施建设,实行污水集中处理、规范操作和倒排工期。最后,政府和公众共同治理。各级政府要积极宣传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树立政府服务理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流域环境治理体系,理顺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听取公众意见,调动群众参与流域环境保护治理的积极性[9]。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流域环境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保护治理流域环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在控制流域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修复为核心,对造成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增加水中微生物的数量,提升流域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恢复流域生态平衡,真正实现流域保护综合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