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王朝在粟特、吐火罗地区所置羁縻府州的性质以及监制措施

2022-01-01王义康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西突厥

王义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81)

关于唐王朝在粟特、吐火罗地区设置的羁縻府州,早年沙畹、[1]冯承钧、[2]岑仲勉,[3]都对其地望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唐王朝在粟特、吐火罗地区的统治形式以及与西域其它地区的区别。认为唐王朝在西域地区采取了三种管辖制度,粟特、吐火罗地区的广大羁縻府州,不同于伊、庭、西三州,塔里木盆地和西突厥十姓地区。[4]这些地方无汉将镇捍防守,与唐保持朝贡、册封关系。[5]这些论述使得对粟特、吐火罗地区羁縻府州有了基本的认识。然而关于粟特、吐火罗地区羁縻府州的性质以及唐王朝采取的监制措施诸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唐在粟特、吐火罗地区设置府州的经过及情况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帝以西域尽平,遣使分往康国及吐火罗等国,访其风俗物产及古今废置,画图以进。”[6]文中康国与吐火罗并举,则是以康国指代粟特地区。唐在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后,唐高宗随即派人前往粟特、吐火罗地区设置府州。唐在粟特地区设置的府州,两唐书《地理志》失载,只有少数府州名称散见于《唐会要》《新唐书·西域传》《册府元龟》,且多错讹,经考订,其名称及地望可略知其梗概。康国(Samarkand,又作“飒秣建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北),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石国(Tashkend,又作“赭时国”,今塔什干),以瞰羯城(Binkath,今锡尔河支流Chirchik附近)为大宛都督府;史国(Kesh,又作“至羯霜”,今撒马尔罕以南赫里夏勃兹Shahri—Sebz),以其地为佉沙州;安国(Bokhara,又作“捕喝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附近),以阿滥谧 (Aryamithan,今名Ramithan,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附近)为安息州;东安国(kuan,又作“喝捍国”,今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之间,泽拉夫善河Zarfshan之北),置木鹿州;米国(Maimargh,又作“弭秣贺”,今撒马尔罕西南),以其地为南谧州;何国(Koshania,又作“屈霜你迦国”,今撒马尔罕西北六十英里Peishambe处,或谓即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中间之Kashania),以其地为贵霜州;拔汗那(Farghana,又作判汗,今费尔干纳盆地),以渴塞城(Kasan,塔什干东南之卡散Kassan)为休循州都督府。[7]《资治通鉴》记载:“显庆四年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挹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府州百二十七。”[8]以上记述了在粟特地区、葱岭以西吐火罗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设置府州的数量,其中粟特地区的曹国(Kebud,今撒马尔罕西北)也在置府州之列,可以断定,唐高宗时曾在粟特地区遍置府州。

唐在吐火罗地区置都督府十六,即《新唐书·地理志》所说的“西域府十六”。月支都督府,以吐火罗叶护阿缓(Awar,又作“活国”,今阿富汗东北境昆都士Kunduz)城置,领州二十五;大汗都督府,以嚈哒(Ephthalties,又作挹怛)部落活路城置,领州十五;条支都督府,以诃达罗支(Jaguda,今阿富汗之加兹尼Ghazani,武后时改为谢飏)伏宝瑟颠城置,领州九;天马都督府,以解苏(又作“素奚”)数瞒城(Suman,又作愉漫,地在中亚卡菲尔尼甘Kafirnagan河上游,今杜尚别附近)置,领州二;高附都督府,以骨咄(Khotl,在中亚苏尔哈布Surkhab或瓦克什Wakhsb与喷赤Pandi二河之间)施沃沙城置,领州二;修鲜都督府,以罽宾(Kapisa,今阿富汗境内之贝格拉姆Begram)遏纥城置,领州十;写凤都督府,以帆延(Bamiyan,又作“梵衍那”,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部巴米扬城)罗烂城置,领州四;悦般州都督府,以石汗那 (Saghniyan,中亚乌浒河北支苏尔汗Surkhan河上游,今名迭脑Denau)艳城置,领州一;奇沙州都督府,以护时犍(Guzgan,又作“胡寔健”,今阿富汗北境之希巴尔甘Shibergan南)遏蜜城置,领州二;姑墨州都督府,以怛没(Termid,位于Surkhan河注入阿姆河河口处)城置,领州一;旅獒州都督府,以乌拉喝(都乌浒水西)摩羯城置;昆墟州都督府,以多勒建 (Talikan,在阿富汗穆尔加布河Murghab流域)低宝那城置;至拔州都督府,以俱蜜(Kumidh,其地在今Karategin之苏尔哈布Surkhab河流域)褚瑟城置;鸟飞州都督府,以护蜜(Wakhan,今阿富汗东北部的瓦罕)摸逵城置,领州一;王庭州都督府,以久越得犍(Quwadhiyan,今中亚卡菲尔尼甘Kafirnagan河下游之库巴的安Kabadian)步师城置;波斯都督府,以波斯国疾陵城(似为Sejistan之省府Zereng)置。唐在吐火罗十六国地区所置府州、折冲府数目,《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以及佛教文献《法苑珠林》都有记载,但数目不一,都是由于计算方式不同或辗转传抄造成的讹误形成的。[9]

唐在粟特、吐火罗地区设置的府州,均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行经粟特、吐火罗地区分界处铁门关记其为“突厥之关塞”。[10]虽然《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最终成书迟至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但是它追述的仍是贞观时玄奘至西域诸地时的政治形势。而自唐高宗平定西域后,在其地置府州后成书的佛教文献记铁门关为“汉塞之西门”[11]“汉之西屏”。[12]西突厥的属地——粟特、吐火罗地区转而归属唐。诚如藏文史料记载:“彼时,唐朝国威远震,北境突厥等亦归聚于唐,(西)直大食国皆为唐庭辖土。”[13]自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后,粟特、吐火罗地区进入了唐版图。

二、朝贡体系中的朝贡国与府州制下的郡县民

《唐六典》记载:“凡四蕃之国,经朝贡已后,自相诛絶及有罪见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在者,有七十余蕃。谓三姓葛逻禄、处蜜、处月、三姓咽蔑、坚昆、拔悉蜜、窟内有姓杀下突厥、奚、契丹,远蕃靺鞨、渤海靺鞨、室韦、和解、乌罗护、乌素固、达末娄、达垢、日本、新罗、大食、吐蕃、波斯、拔汗那、康国、安国、石国、俱战提、勃律国、罽宾国、东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中天竺、吐火罗、米国、火寻国、骨咄国、诃毗施国、曹国、拂菻国、谢、勃时山屋驮国、狮子国、真腊国、尸科佛誓国、婆利国、葱领国、俱位国、林邑国、护密国、怛没国、悒怛国、乌苌国、迦叶弥罗国、无灵心国、苏都瑟那国、史国、俱蜜国、于建国、可萨国、遏矅国、习阿萨般国、龟兹国、疎勒国、于阗国、焉耆国、突骑施等七十国,各有土境,分为四蕃焉。其朝贡之仪,享燕之数,高下之等,徃来之命,皆载于鸿胪之职焉。”[14]

葱岭国即喝盘陀,因其王叛唐而投吐蕃,[15]开元十年(722年)唐破平喝盘陀,以其为葱岭守捉。[16]杀下突厥即毗伽可汗默棘连在位时的后突厥,默棘连开元四年(716年)即位。所谓远蕃靺鞨,即黑水靺鞨。开元十年,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来朝,玄宗以其地为勃利州,拜其为刺史。安东都护薛泰又请置黑水府,以各部酋长为都督、刺史,朝廷为置长史监临,并赐府都督姓李名献诚,领黑水经略使,隶幽州都督。[17]突骑施,本为西突厥部落。唐扶立的西突厥阿史那氏可汗后裔斛瑟罗在其部落失势后,其部落为突骑施乌质勒统领,乌质勒卒,其子娑葛代统其众。娑葛为后突厥默啜攻灭,西突厥部落归附突骑施苏禄。开元三年(715年)唐册封苏禄为忠顺可汗,承认其统领西突厥部落,然开元十四年(726年)苏禄发兵攻安西四镇,与唐公开决裂。《唐六典》以突骑施指代西突厥应是苏禄统领西突厥部落时期,而且是在其叛唐之前。所以,《唐六典》颁布朝贡诸蕃名单时间在开元四年至十年(722年)间。

《唐六典》所记朝贡诸蕃与唐关系不同,性质不一。与唐有通聘关系的邻国、邻蕃,如日本、大食、拂菻、五天竺等;与唐为舅甥关系、有着尊卑之别的邻蕃吐蕃;向唐朝贡受唐册封的新罗,臣属于唐、与唐有等级之分,但仍为唐邻蕃;其余则为唐都护府统领的诸蕃。

北庭都护府所领诸蕃:三姓葛逻禄,显庆二年(657年)唐以其谋落部置阴山都督府,炽俟部置大漠都督府,踏实部置玄池州都督府。后突厥默啜西侵,三部一度为其控制。开元三年唐重置葛逻禄三府。处月、处蜜为同时降唐的西突厥部落。永徽四年,唐以处月置金满州。三姓咽蔑,唐以其为咽麵州,与玄池州同时置(初隶燕然都护府)。突骑施,显庆二年,唐以其索葛莫贺部置嗢鹿州,阿利施部为洁山都督府。以上诸部所置州府,行政隶属关系前后有所变化,后隶属北庭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所领诸蕃(燕然都护府)所领:坚昆,贞观二十二(648年)年,唐以其为坚昆都督府。拔悉蜜,贞观二十三年(648年)唐以其置新黎州。

营州都督府所领诸蕃:奚、契丹,贞观二十二年,唐以其地分别置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奚、契丹叛乱,附后突厥。后突厥默啜可汗败亡之际,奚、契丹又归附,唐又为其置府州。

幽州都督府所领诸蕃:黑水府。渤海靺鞨,开元元年(713年)二月,唐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统部落为忽汗州(《新唐书·地理志》作“渤海都督府”,误),[18]兼都督。

《唐六典》所记唐朝贡体系中诸蕃,或者说进入唐构建的华夷秩序中诸蕃,包括安西四镇都督府、东北松漠、饶乐都督府等都在唐实际统治之下的诸蕃,唐境外日本、大食、五天竺以及与唐有明确等级尊卑之分的吐蕃、新罗等邻国、邻蕃。即包括唐内部政治秩序中诸蕃以及唐对外关系体制中诸蕃。唐都护府所领诸蕃与唐邻国、邻蕃,均为以唐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下的朝贡国。虽然都护府所领诸蕃与唐邻国、邻蕃被唐并列为朝贡国,并不意味着与唐关系疏远,唐统治力渗透弱。以安西四镇所在地龟兹、疎勒、于阗、焉耆来说,唐在龟兹建有各级地方行政建制、各类管理机构,并推行赋役制度。[19]唐在诸州颁布的宗教政令也在安西四镇所在地羁縻州实施。[20]而且唐羁縻州众多,并不是所有羁縻州都有朝贡或朝集的资格。[21]唐玄宗开元初期,唐在令式上将吐火罗、粟特地区诸蕃,与安西四镇所在地龟兹、疎勒、于阗、焉耆,以及唐邻国、邻蕃列为朝贡国,说明他们在唐的朝贡体系中享有较高的礼遇。

与此同时,吐火罗、粟特地区羁縻州作为唐郡县,唐王朝给予当地居民唐王朝百姓的待遇,且居民原则上也要为唐王朝承担其相应的义务。吐鲁番出土文书当中有武周垂拱元年(685年)来自粟特地区居民康尾义罗施与吐火罗地区的居民吐火罗拂延等申请过所的案卷,这些来自葱岭以西的中亚商人取得边境地区官府的过所后,就可以上京师从事贸易。取得过所的程序和被询问的内容,也同内地州县的普通百姓、商人离开本贯时一样,并没有差别。作为唐羁縻州民的中亚商人入境的时候,并没有入境检查,只要有过所就可以进入唐王朝内地,而周边诸国人员则没有这种特殊待遇。关于羁縻府州的性质,以前很多学者认为是名义上的设置。日本学者荒川正晴据此予以纠正,认为在唐的法律规定中中亚诸国居民作为羁縻州百姓,性质等同于唐内地百姓[22]。

敦煌所出《景云二年(711年)张君义勋告》,反映唐王朝中央对神龙至景云年间安西四镇守军兵募授勋的情况。其兵募除来自陇右、河南、河北、河东、江南东、江南西、剑南诸道正州外,还有来自河北道东北诸族羁縻州、关内道六胡州的兵募,更有兵募龟兹白野那、波斯沙钵那二人。[23]波斯沙钵那等二人是来自波斯都督府的兵募。龙朔元年(651年)唐以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为都督。仪凤三年(678年),裴行俭以册送卑路斯子泥涅师为波斯王的名义,至碎叶平定西突厥叛乱,泥涅师独返,客居吐火罗二十余年,有部落数千人。景龙二年(708年),泥涅师身亡,而部众犹存。[24]波斯兵募即为唐从波斯都督府泥涅师余众中征集的士兵。兵募是征发制兵役,[25]是州县百姓普遍为国家应尽的义务,它与召募制下的职业雇佣兵的性质迥异。唐从波斯都督府征发兵募,与唐在法律上给予葱岭以西中亚诸国居民与唐内地百姓相同的身份是一致的。

因此,吐火罗、粟特地区羁縻州,一方面是唐朝贡体系中的朝贡国,另一方面作为唐郡县,其居民身份同于唐内地百姓,兼具朝贡国与郡县的双重身份。

三、都护府体制的监制方式及特点

唐代都护府主官“都护”的职责是“掌所统诸蕃慰抚、征讨、斥堠,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录功勋,总判府事。”[26]即以都护监制所统诸蕃。唐在粟特、吐火罗地区所置羁縻州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自然由安西都护监制。然而唐在西突厥及其属国置府州之初即面临困境。唐在西域的镇防力量不足。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后置西州,于其地置安西都护府,“岁调千人,谪罪人以戍。”[27]即使后来置安西四镇也只有少量番上防人而无镇军。直到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地,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兵三万镇守”,[28]方才结束安西四镇屡次弃置、安西都护府后撤的被动局面。至长寿元年前,唐在西域戍守的兵力是很有限的,既不足以防御外寇入侵,亦不足以镇抚安西都护府所辖诸蕃。在这种情况下,唐要对遥远的粟特、吐火罗地区实施监护,不得不借助西突厥原有监制属国的方式。这并非向壁虚构,近人已觉察突厥监制属国制度对唐的影响。“盖突厥于其所属之国,皆授其王或首领以己国官职,故唐灭东西突厥,即于其故地及属国置羁縻州,并命其王为都督刺史,盖即用突厥旧制也。”[29]或认为“突厥模式并没有随着突厥汗国的瓦解而消失。它以变异的形式,被吸纳到唐朝的羁縻系统之中。”[30]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具体到粟特、吐火罗地区来说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保留西突厥统治时期的统治基础。贞观年间玄奘法师到达吐火罗地区时,此地二十七国,“总役属突厥”,其中忽露摩、愉漫(数瞒)国王为奚素(解苏)突厥。[31]挹怛,“先时国乱,突厥遣通设字诘强领其国。”[32]挹怛王统也转换为突厥种姓。叶护可汗长子呾度设居于活国统治着吐火罗地区。[33]吐火罗地区诸国,一部分由土著王统治,一部分已是由突厥种姓为王统治,但他们均由叶护可汗长子呾度设节制。高宗显庆三年,唐以吐火罗地区阿缓城(活国)为月氏都督府,析小城为二十四州,授王阿史那都督。[34]开元六年(718年)阿史那仆罗特勤上书诉曰:“仆罗兄吐火罗叶护部下管诸国王、都督、刺史总二百一十二人。谢 国王统领兵马二十万众,罽宾国王统领兵马二十万众,骨吐国王、石汗那国王、解苏国王、石匿国王、悒达国王、护密国王、护时健国王、范延国王、久越德建国王、勃特山主,各领五万众。仆罗祖父已来,并是上件诸国之王,蕃望尊重。仆罗兄般都泥利承嫡继袭,先蒙恩敕差使持节就本国册立为王。然火罗叶护积代以来,于大唐忠赤,朝贡不绝。本国缘接近大食、吐蕃,东界又是西镇,仆罗兄每征发部落下兵马,讨击诸贼,与汉军相知,声援应接,在於边境,所以免有侵渔。”[35]仆罗上书时已来长安十四年,所说其兄率吐火罗地区诸国王与唐军相犄防御大食、吐蕃入侵已是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以前的事。仆罗所说的国王、都督、刺史总二百一十二人,是长安四年前唐在吐火罗地区所置府州的都督、刺史。沙畹以粟特、吐火罗地区诸国,“当其臣属西突厥之时,尚保有一种半独立形势,及至六五七至六五九年中国征服西突厥以后,诸国重再解散,不复再有共同之关系。”[36]然而吐火罗叶护能够率领诸国王、都督、刺史抵御大食、吐蕃,表明唐在吐火罗地区所置府州虽隶属安西都护府,但并没有改变这一地区的权力结构,大食未占领吐火罗地区时,他们处在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族裔的统领之下。

粟特地区,《隋书》记载康、安、钹汗(拔汗那)、史、何、乌那曷、穆,其王姓昭武,米城主姓昭武,曹由康国王子统领,当地的统治者均为昭武支庶。石国,王姓石,因贰于西突厥的缘故,射匮可汗攻灭其王,令特勤匐职摄其国事,从而改变其王统。[37]而唐在康国所置康居都督府,安国所置安息州,东安所置木鹿州,米国所置南谧州,何国所置贵霜州,史国所置佉沙州,均以昭武姓氏为都督、刺史。唐以石国所置大宛都督府,以其王瞰土屯摄舍提于屈昭穆为都督,仍以西突厥首领统领石国。拔汗那,贞观中,王契苾为西突厥瞰莫贺咄所杀,后契苾兄子阿了参为王,唐置休循州,授阿了参刺史。[38]至贞观时,拔汗那王统已是铁勒契苾姓氏,贞观中虽有变故,但王统仍为契苾氏。粟特地区属唐后,唐保留了西突厥统治时诸胡国王包括土著昭武姓氏王、突厥种姓王的地位,也是在原有的权力基础上置府州,建立统治秩序。

第二,以内附的西突厥十姓部落监护粟特、吐火罗地区。自突厥东西分立以来,西突厥统治范围东拒都斤,西越金山,龟兹、铁勒、伊吾及西域诸胡悉附属西突厥。处罗可汗时,大多时驻牙乌孙故地,“复立二小可汗,分统所部。一在石国北,以制诸胡国。一居龟兹北,其地名应娑。”[39]处罗可汗以小可汗监制诸胡国。统叶护可汗时,又移汗庭于石国北之千泉。“其西域诸国王悉授颉利发,并遣吐屯一人监统之,督其征赋。”[40]统叶护可汗不仅将西域诸胡国王纳入突厥职官体系,而且派人监管征税。唐平贺鲁叛乱后,依然是按照西突厥统治之下的西域权力格局来监制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锡尔河以南地区。即唐在统治西突厥诸部基础上,仍由降唐的西突厥首领协助安西都护府镇抚、监制西域十六国与粟特胡国,实现对这一地区的间接控制。

显庆四年(659年)十一月,发生了西突厥首领都曼叛乱事件。[41]《旧唐书·苏定方传》记载苏定方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后,“俄有思结阙俟斤都曼先镇诸胡,拥其所部及疏勒、朱俱般、葱岭三国复叛。”[42]唐再次派苏定方入西域平定叛乱。同事《册府元龟》记载:“既平贺鲁,思结阙俟斤都曼分镇其地,以弥射、步真不〔能〕绥抚之,遂率疏勒、朱俱般、[喝][盤]陀三国复叛,击破于阗。”[43]“诸胡”指原西突厥统治下的西域诸胡国。显庆四年九月,唐在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第所置州县府百二十七,是在西突厥诸部之外设置的州县、军府。思结阙俟斤即阿悉结阙俟斤,为西突厥五弩失毕部落,在十姓部落中阿悉结阙俟斤最为强盛。有人认为苏定方平贺鲁时阿悉结阙俟斤都曼并未降附。[44]此说难以成立。唐平贺鲁叛乱后,在五弩失毕部落置有千泉、俱兰、颉利都督府,阿悉结阙俟斤部即为俱兰都督府,[45]其中心在怛罗斯与碎叶之间。千泉、俱兰在平定贺鲁的进军路线上,苏定方岂有经其地而未降附五弩失毕部落之前,随即班师回朝,再次劳师远征?诸书记载都曼“复叛”,说明都曼已经归降。至于都曼再次叛乱,乃是阿史那弥射、步真不能绥抚的缘故。都曼除统领西突厥阿悉结阙俟斤部外,又“镇诸胡”,即在平定贺鲁叛乱后“分镇”西突厥的属地。远在俱兰的都曼能够率领葱岭东缘、塔里木盆地西缘胡国叛乱,自是与此前唐允许西突厥阿悉结阙俟斤部镇抚西域部分胡国直接关联。两相参照,唐平贺鲁叛乱后,由于唐在西域镇防力量的不足,保留了西突厥首领监制胡国的权力,由归唐的西突厥余部协助唐镇抚西域原西突厥属国。

此外,乾陵石人像衔名中有“吐火罗叶护咄伽十姓大首领盐泊都督阿史那忠节”。[46]盐泊州是以西突厥五咄陆胡禄屋所置,忠节职衔既为吐火罗叶护又为盐泊州都督,显然是与唐以西突厥首领兼领吐火罗地区诸胡国事务有关。在五咄陆诸部中,唐扶立的弥射系可汗与胡禄屋部的关系较为特殊。突骑施苏禄在西突厥部落中崛起之际,开元五年(717年)唐册封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仍在为盐泊州都督府判补府史,[47]胡禄屋部仍隶属于献。唐中宗神龙二年(708年)安西都护郭元振曾向朝廷诉郭虔瓘与阿史那阙啜忠节入拔汗那税甲税马事之利害。[48]郭元振旨在告诫朝廷在拔汗那税甲税马,不但不能解决安西地区军需供应问题,反而会引起拔汗那叛唐,但说出了另外一个事实。忠节本人身为盐泊州都督却常在拔汗那一带活动,并非是个人所为;当时的情形是拔汗那并未受到入侵。反言之,当拔汗那受到入侵时,忠节有义务协助唐西域镇将实施监护。郭元振指责的是忠节滥用了唐赋予的权力,与郭虔瓘在拔汗那恣意所为。后来唐欲令忠节入朝宿卫却命留部落于瓜、沙安置,其部落是随忠节的行踪而迁徙。唐授忠节吐火罗叶护,应是委其分镇吐火罗有关。后来突骑施苏禄能够向吐火罗地区发展(见下文骨咄背苏禄),固然有其恢复西突厥领地野心的驱使,也是得益于唐以西突厥余部监制吐火罗地区做法之便。

正是粟特、吐火罗地区这种权力结构,面对大食的入侵,诸胡国请求唐玄宗命突骑施发兵救援。开元七年(719年),安国王笃萨波提遣使请求唐玄宗“仍请敕下突厥(骑)施令救臣等”。[49]开元十五年(727年)吐火罗叶护遣使上书:“又承天可汗处分突厥(骑)施可汗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其事。”[50]对此研究者认为,“他(唐玄宗)似乎曾唆使突骑施扩张在西域的影响,以收复陷入大食手中的领地。”进而又认为“因为这些表文透露了突骑施与唐之间的密约。”[51]这是一种误解,是将西突厥、粟特、吐火罗地区与唐关系割裂来看。唐将西突厥本部及其粟特、吐火罗地区属国收入版图后,仍保留了西突厥部落监制在粟特、吐火罗地区属国的权力。突骑施苏禄在西突厥部落中崛起,唐册封苏禄为可汗,取代了唐扶立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后裔在西突厥的统治地位,此前西突厥部落监制粟特、吐火罗地区的权力自然转移至突骑施苏禄,救援诸胡国自应是其义务。诸胡国也只是根据粟特、吐火罗地区权力结构惯例请求唐玄宗命突骑施苏禄发兵救援而已,并不存在唐玄宗唆使突骑施进攻大食,或唐与突骑施之间有密约的问题。也有人以为在显庆至天宝年间,唐廷有在中亚抵制大食东扩的战略,建立起一个先后以突骑施、康国为中心,粟特地区胡国基本上加入的针对大食的防御体系。[52]姑且不说天宝时这一防御体系是否还存在,这种认识应该说将唐、西突厥部落与粟特、吐火罗地区诸胡国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简单地理解为防御体系。唐以西突厥余部监制诸胡国,宗旨在于维持粟特、吐火罗地区的稳定,并非直接针对大食。巴尔托里德认为中国人(唐王朝)支持了当地(粟特、吐火罗地区)统治者反抗阿拉伯人,却未曾对阿拉伯人公开作战。[53]这是有道理的。唐能够册封苏禄为可汗,承认苏禄在西突厥部落中的统治地位,自然有希望以苏禄的军事量使粟特、吐火罗地区曾经属唐的诸胡国免遭侵食的一面。只不过由于突骑施苏禄羽翼渐丰,野心膨胀,不仅要恢复西突厥曾在粟特、吐火罗地区的领地,而且联合吐蕃、大食谋取唐安西四镇,唐对其失去控制,甚至迫使唐欲与大食计会连兵,共击突骑施。虽然唐与大食连兵计划并未实现,但最终还是由唐将其剪除。当时唐迫于吐蕃、突骑施的压力,很难说有暇在中亚地区建立防御大食的体系。苏禄能够统治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以及诸国请求玄宗命突骑施苏禄讨伐大食,除这一地区原是西突厥固有属地外,显然与此前唐委任内附西突厥首领镇抚西域诸胡国是直接关联的。沙畹以为药杀、信度水间诸国,自659年以后不能视为西突厥的属国。[54]这一结论有正确的一面,但是仍需要补充、修正。唐平定贺鲁叛乱后,在西突厥、粟特、吐火罗所置府州,虽然行政上隶属安西都护府,政治上归属唐,但是基本上未改变这一地区的权力结构,由属唐西突厥余部镇抚葱岭以西诸国,仍然保留了之前西突厥在这一地区享有的权力。

以归降突厥监管归降诸蕃早见于隋代。北朝末至隋初,东北诸族多属突厥,但自沙钵略可汗向隋称臣以后,东北诸族或附隋或朝贡。启民可汗是隋扶立的突厥可汗,为隋保塞。[55]启民南徙之初,隋文帝授长孙晟左勋卫骠骑将军,“持节护突厥”。[56]隋炀帝时,裴矩又任“护北蕃军事”。[57]魏晋置护军管理四夷诸部,五胡诸国因袭魏晋护军制度,凡非己族类,又非汉人也置护军统领。[58]隋置护北蕃军事,无疑是沿袭魏晋旧制监护突厥,此时的突厥与隋已是实质性的政治归属关系。开皇末,契丹四千余家背突厥来降,当时正是启民可汗归降之时,隋文帝既不愿让启民失去颜面,又不愿让契丹失望,“悉令给粮还本蕃,勅突厥抚纳之”,[59]仍让契丹隶启民。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六月,“(炀)帝欲出塞耀兵,径突厥中,指于涿郡。恐启民惊惧,先遣武卫将军长孙晟谕旨。启民奉诏,因召所部诸国奚、霫、室韦等酋长数十人咸集。”[60]即奚、霫、室韦受启民统领。后来契丹抄寇营州,隋炀帝命韦云起监护突厥兵讨契丹,“契丹本事突厥,情无猜忌”,[61]乘其不备,将其击破。隋炀帝时东北诸族仍多隶属于启民。隋王朝是通过启民可汗来实现对东北诸族的统治的。通过归降突厥监管诸蕃,显然是出于减少行政成本的考虑,这一做法为唐所吸收,所不同的是唐在西突厥与葱岭以西诸国建立了府州,将唐行政制度移植于原有的统治体制中。

以属唐的西突厥监护粟特、吐火罗地区,也可从开元后期石国王的表文中得到证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石国王伊吐屯屈勒上唐玄宗书:“奴自千代以来,于国忠赤。秖如突厥骑施可汗忠赤之中(日),部落安贴,后背天可汗,脚底大(火)起。今突厥已属天可汗,在于西头为患,惟有大食,莫逾突厥。伏乞天恩不弃突厥部落,讨得大食,诸国自然安贴。”[62]“突厥骑施可汗”应是指突骑施苏禄。突骑施协同中亚胡国曾有效地抵御过大食的入侵。[63]石国王的表文说出两个事实:一是当唐能够控制西突厥,西突厥顺服之时,粟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二是请求再次属唐后的西突厥征讨大食,表明唐曾经的确是以西突厥部落监护诸胡国。隋代以来,西突厥可汗委派首领监制葱岭以西诸胡国做法,被唐王朝吸收到在西突厥故地及粟特、吐火罗地区的羁縻统治体制中。

唐将粟特、吐火罗地区纳入版图后,所置府州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诸蕃与唐保持朝贡、册封关系,唐并未直接驻军控制这一地区。唐代的羁縻州通常由中央派遣长吏监管,[64]但粟特、吐火罗地区迄今尚未发现这种事例。白寿彝曾经概括唐与葱岭以西中亚诸国关系的性质:“(唐)虽不能尽保护的责任,但如有胡国,对于唐有所妨害,或‘无藩臣礼’的时候,安西都护府是会代表唐政府执行讨伐责任的。”[65]白寿彝对唐与这一地区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外在表象的概括无疑是正确的,但仍可以作进一步的补充。唐与这一地区的关系并不仅仅停留在朝贡、册封层面上,仅为一种名义上的君臣关系,唐也是进行实际监管的,以属唐西突厥余部协助唐监制粟特、吐火罗地区。唐王朝塑造的这种权力结构能否确保对粟特、吐火罗地区有效控制,往往取决于唐对西突厥的控制,西突厥部落的向背是重要因素。唐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后,虽然将西突厥故地及其粟特、吐火罗地区属国悉数收入到唐版图,但是由于在朝鲜半岛的征伐,吐蕃在西方的崛起,突厥降户叛乱,后突厥兴起,使唐无法集中力量经营西域。而西突厥余部又竭力恢复旧有的势力范围,甚至不惜与吐蕃连兵,屡次发生叛乱,唐绝不允许并全力制止这种企图。西突厥余部的动乱削弱了唐在西域的统治,也影响及粟特、吐火罗地区的政局的稳定。当粟特、吐火罗地区遭受大食侵吞时,唐往往是无力应对。虽然唐廷以属唐西突厥监制诸胡国做法效果有限,难以确保粟特、吐火罗地区政局的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唐在粟特、吐火罗地区置府州后,在这一地区采取了相应的监护措施。当然借助以属唐的西突厥监护,这是唐王朝在西域镇防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唐王朝采取的“慑服四夷”政策,武力挞伐后,仅靠都护府体制的监护,是不能让边地免受威胁。于是新的边防体系出现于边地,形成了统一指挥的节度使体制。都护府亦合并于节度使体制,安西都护例由安西节度使兼任。[66]随着节度使制度在西域的建立,唐对粟特、吐火罗地区的监制进入新的阶段。

四、安西节度使监制粟特、吐火罗地区

节度使体制下由安西节度使监制粟特、吐火罗地区诸蕃,这在开元二十七年以后至为明显。

粟特、吐火罗地区自唐高宗显庆以后一直处在唐、大食、吐蕃几股势力的争夺之下,因此这一地区诸国政治归属极不稳定。唐设置在这一区域内的羁縻府州也就时存时亡,不断变化。开元七年(719年),俱密国王那罗延告知唐玄宗“吐火罗及安国、石国、拔汗那国并属大食”。[67]开元十五年(727年),新罗僧人慧超经行粟特、吐火罗地区记载了诸胡国归属情况。吐火罗地区,吐火罗、骨咄、胡蜜(护密),已属大食所管,罽宾为建驮罗所管,谢、犯引(帆延)既不属于建驮罗,也不属于大食。粟特地区胡国,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石国)、米国、何国、康国,为大食所管。至于跋贺那(拔汗那)一分为二,“河南一王属大食,河北一王属突厥。”[68]此所谓“突厥”实际上是指突骑施,即真珠河南属大食,以北属突骑施。慧超看到唐只有葱岭以南的小勃律属唐管辖;葱岭以西、护密以北的识匿两窟王投唐,“使命安西,往来〔不〕绝”,[69]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葱岭以西唐所置羁縻府州,由于大食东侵,突骑施苏禄脱离唐的统治,此时唐几乎失去了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张九龄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冬为玄宗所作敕书云:“至如骨咄王子来投,已是其效;何国胡不受处分,亦是明征。其下离心,已至如此,可令间谍,更诱其众,此贼败亡,将从内溃。”[70]虽然敕文旨在说明苏禄的统治趋于崩溃之势,但是从中不难看到,其时粟特、吐火罗地区胡国归属又发生变化,吐火罗地区的骨咄又转投于唐,而此前骨咄已从大食转入苏禄统治下,粟特地区的何国也由苏禄统治。至开元后期,粟特、吐火罗地区唐曾置府州的胡国大多数处于突骑施苏禄及大食的控制之下。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是唐在这一地区重新实现统治的转折点。此年八月唐将蓋嘉运率唐军及石国、史国王扫荡苏禄余孽,兵锋直达怛罗斯。其年九月,之前西突厥拔塞干、鼠尼施、阿悉吉、弓月、哥系(舒)等部隶属突骑施者,“皆帅众内附,仍请徙居安西管内。”[71]所谓“仍请徙居安西管内”,非迁徙安西四镇地区,而是西突厥诸部请求仍隶属安西都护府,其境又为安西都护府辖区。从此唐的统治不仅重回西突厥本土,又将势力扩张至乌浒水之北[72]。粟特地区部分胡国又成为唐的属国。

唐消灭突骑施苏禄余部后,又开始在西突厥本土及粟特、吐火罗地区重建统治秩序。唐廷采取以前惯用的做法,以西突厥阿史那氏可汗后裔统领西突厥部落,册立右武卫大将军、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子昕为十姓可汗。唐廷此举遭到突骑施首领莫贺达干反对,阿史那昕在赴任途中行至俱兰为莫贺达干袭杀,并自立为突骑施可汗。随即唐廷命安西节度使夫蒙灵詧发兵讨伐,诛杀莫贺达干。天宝七载(748年),西突厥余部又遭北庭节度使王正见讨伐,并摧毁碎叶城。唐廷以阿史那氏可汗后裔统领西突厥部落虽然未能如愿,但是此时的西突厥余部已处唐的控制之下。随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弹劾石国无蕃臣礼,请求唐廷允其发兵讨伐。天宝十载(751年)正月,高仙芝将被俘的突骑施可汗、石国王执送至京。[73]高仙芝以石国王无蕃臣礼奏请朝廷讨伐石国,而同时擒获的还有突骑施可汗,即出兵的对象还包括突骑施。对此,法国学者认为石国王特勒(勤)曾经介入突骑施的内争,最后迫使唐廷派遣安西节度使讨平突骑施与石国。[74]此举显示,唐在西突厥本土及粟特地区胡国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做法,由安西节度使直接监制西突厥部落与胡国。当然这是建立唐在西域实力的增强、统治稳固的基础之上,相较而言,唐高宗在西突厥属国置府州后,由于唐在西域镇防力量的不足,只有借助西突厥余部力量监制粟特、吐火罗地区,这是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

唐重新控制西突厥后,葱岭及其以南地区(包括吐火罗地区)成为吐蕃与唐争夺的焦点地区。直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仍在这一地区占据优势。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吐蕃攻破小勃律,“故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贡献不入”。[75]安西都护三讨小勃律,虽然未夺回小勃律,但是至天宝元年九月重新控制了识匿、护蜜等国。俱位(Syamaka,今巴基斯坦北境马斯图季Mastuj)也为“中国候”,[76]即归属了唐。天宝七载高仙芝讨平小勃律后,唐在其地置归仁军,募兵镇守。这一举措,既阻止了吐蕃进入吐火罗地区,又对吐火罗地区起到监护作用,也可遏阻大食东侵。随后,葱岭地区的劫又称劫师(阿富汗卡菲里斯坦),[77]“谋引吐蕃攻吐火罗”,[78]吐火罗叶护失里忙伽罗请求唐玄宗发安西兵征讨,玄宗应允。天宝九载(750年)年,高仙芝破劫师虏其王,为其册立新王,将其置于唐控制之下。有迹象显示唐又在这一地区置府州。天宝六载(747年)识匿王从高仙芝讨勃律战死,“擢其子都督、左武威将军、给禄居藩。”[79]按唐制,都督府主官为都督。唐授识匿王都督理应置有府州。天宝六至十三载(747—754年)载,高仙芝、封常清对吐蕃的反击取得了全面胜利,帕米尔诸国复归唐廷,[80]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达到极盛。此时,唐改变了显庆三年以来由属唐的西突厥部落监护吐火罗地区的方式,而由唐安西节度使监制。

《通鉴》记载天宝十二载(753年)时,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胡三省云:“长安城西面北来第一门曰安远门,本隋之开远门也。西尽唐境万二千里,并西域内属诸国言之。”[81]四镇都督府中最西的疏勒都督府距离长安只有九千余里[82]。唐长安城以西至其辖境一万二千里远过葱岭,葱岭以西部分地区是包括在内的。劫师“去京师万二千里”、护蜜“东南直京师九千里而赢”,[83]这并非其时唐西部疆域的里距,帕米尔或吐火罗地区部分胡国均在其覆盖范围之内。唐在怛罗斯战败后,不仅中国国势未随之绝迹于西方,[84]唐西部疆域也未因此而大幅收缩。继高仙芝后,封常清任安西节度使。其时拔汗那仍在唐安西四镇管辖范围内,封常清派人与拔汗那协办向中央进奉事宜,[85]中亚真珠河以北仍在唐统治之下。《通鉴》记载的天宝十二载唐西部疆域里距,其范围包括西突厥本土,真珠河以北的胡国,帕米尔诸国以及吐火罗地区部分胡国。

开元二十七年唐攻灭苏禄余孽后,与当初唐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后的情景相仿,唐不仅重新统治了西突厥本土,而且突骑施控制的粟特、吐火罗地区诸胡国又转归唐统治,只不过此时是由唐与大食分别控制了粟特、吐火罗地区。天宝年间,唐西部疆域虽未达到唐高宗时显庆三年以来在粟特、吐火罗地区置府州的范围,但这时无论西突厥余部,还是粟特、吐火罗地区诸胡国都直接处于安西节度使的监制之下,改变了唐在粟特、吐火罗地区初置府州时的监制方式,唐对这两地属国的控制力加强了。如果检讨唐在粟特、吐火罗地区监制方式的变化,恰恰说明开天时期因唐国力强盛而在西域势力增强。但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由安西节度使直接监制原西突厥属国,使唐不得不直面大食,最终引发怛逻斯战役。然而安禄山叛乱前,唐从未自西域后退,[86]这正是安西节度使监制的作用,促使唐在西域势力衰落的不是怛罗斯战役的失败,正是这场叛乱。

综上所述,唐在粟特、吐火罗地区设置的羁縻府州,既是唐王朝朝贡体系中的朝贡国,又是唐王朝的郡县,兼具朝贡国与郡县的双重身份。唐在这一地区的监制方式经历了两个阶段:都护府体制下,保留了原西突厥统治属国的权力结构,安西都护借助其统属的西突厥部落监制粟特、吐火罗地区;节度使体制下,则由安西节度使对这一地区实施监护。虽然唐在这一地区既无派军驻守,又不施政理民,但是统辖、监护权力还是存在的,这也是唐一直宣称这一地区为其版图的缘故。

猜你喜欢

安西突厥
试论唐代安西的屯田*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箭双雕
雄枭隼之死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要钱还是要命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