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摘要)

2022-01-01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1 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一是粮食生产保持总体稳定。二是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三是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四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六是农村改革激发新活力。七是产业帮扶取得新成效。

2 着眼长远乘势而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一,要把握好“一区两带三山”重大布局。《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布局。“一区”,就是建设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覆盖100多个县(市、区),占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90%;重点是打造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撑全省1 300 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两带”,就是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沿线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包括沿黄25个县(市、区)和南水北调沿线(含水源地)24个县(市、区);重点是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优先布局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绿色农业发展上走前头、做表率。“三山”,就是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产业优势区,涉及44 个县(市、区);重点是发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第二,要把握好长期中期近期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高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家园”,即:现代农业强省、现代畜牧业强省、现代种业强省、绿色食品业强省和幸福美好农民新家园,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三,要把握好九项重大任务。一是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四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五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六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七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八是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九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3 稳字当头积极作为,抓实今年各项工作

“四稳”:一是粮食生产要稳。落实总书记和党中央“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要求,确保全省粮食面积稳定在1.6 亿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 300 亿斤以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二是重要农产品供给要稳。落实总书记“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重要指示,巩固生猪产能、稳定蔬菜生产,防止“菜篮子”供给大起大落。三是脱贫地区产业支撑要稳。落实党中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求,确保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政策资金不少于上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四是农业农村大局要稳。聚焦重大自然灾害防范、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防止发生系统性安全风险;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乡村建设,稳定农村发展大局。

“五进”:一是在产业发展上稳中有进。实施“五十百”培育工程,打造主导产业示范链,在全产业链构建上取得突破,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二是在种业振兴上稳中有进。实施育种创新攻关等“六大行动”,推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取得新进展,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展现河南作为。三是在乡村建设上稳中有进。高质量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扎实抓好“十县百镇千村”创建和农村改厕,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模式,带动农村尽快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四是在深化改革上稳中有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五是在农民增收上稳中有进。以脱贫县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盘活用好脱贫攻坚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开门红目标:一是突出晚播弱苗管理,严把“五个关口”,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实现粮食生产开门红。二是以生猪、“两牛”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力争“菜篮子”产品稳中有增,实现稳产保供开门红。三是完成Ⅱ类水毁高标准农田修复、Ⅲ类修复工程验收,高质量推进新建任务,扎实推进水毁棚室设施重建,实现灾后重建开门红。四是“五十百”培育工程、种业振兴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现重大项目建设开门红。五是“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圆满完成,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开门红。六是农林牧渔增加值稳步增长,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门红。

为扎实做好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工作要点,从8 个方面明确了45 项重点任务,并建立了128项工作项目台账。

3.1 坚持稳字当头,完成底线任务

一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 300亿斤以上,既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的首要底线,必须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扛牢粮食安全重任。要力夺夏粮丰收。夏粮是粮食生产的第一仗、重头戏,全年粮食生产能否稳住,首战至关重要。当务之急是抓好1 900万亩弱苗管理,突出一个“早”字,及早开展肥水管理、中耕化除,搞好化肥、农药等农资稳产保供,加快苗情转化升级,打牢丰产基础。重中之重是严把小麦拔节期干旱、孕穗期“倒春寒”、扬花期赤霉病、灌浆期“干热风”、成熟期“烂场雨”五个关口,一环紧扣一环抓管理抓落实,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要扩大秋粮面积。尽管今年全省小麦面积保持在8 500万亩以上,但仍有一些地块没有种上,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必须在秋粮上下功夫,以秋补夏。省里将继续实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把面积和产量任务分解到市县,各地要统筹利用撂荒耕地、间套作潜力,能多种一亩是一亩,努力扩大秋粮面积,确保全年粮食面积不减少,力争有增加。要抓好大豆生产。发展1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中央安排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讨价还价,必须高质量完成。省厅已经把具体任务下达到市县,编印了技术指南,开展了种植机具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近期还将印发实施方案。具体补助标准每亩150元左右,省里计划统筹其他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各地要大力宣传发动,尽快将任务落实到经营主体、落实到具体地块;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宜种植模式和品种,提前调配所需种子;要分区抓好技术培训,确保农民能种、会种、种好。目前,专用的播种、喷药、收获机具缺口大,要通过改装现有机具,降低劳动强度和投入成本。

二要牢牢守住重要农产品供给底线。我省是“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和消费大省,必须紧盯不放。要持续稳定生猪生产。重点是巩固产能、完善调控机制。要落实好生猪稳产保供责任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行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猪场保有量目标管理,2月底前完成省级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挂牌,确保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00万头。要加强监测预警和指导服务,防止出现大的波动。要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推广集约养猪和智慧养猪模式,优化屠宰布局,推进生产和屠宰加工配套,提升“调猪”向“调肉”转变水平。要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省里正在研究制定“两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各地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要突出抓好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倍增,培育适度规模母牛养殖经营主体,稳步扩大存栏数量。要围绕产粮大县和加工龙头企业,新建扩建一批肉牛存栏500 头、奶牛存栏300 头以上养殖场。要加快培育养牛大县,推广“户繁、企育、龙头带动”“规模养殖、集群发展”等模式。要建设饲草料基地,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加快发展黄河滩区百万亩优质草业带。要巩固提升油料产能。持续打造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和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优势区,稳面积、提产能。在信阳、南阳等油菜生产保护区,支持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提高油料供给保障水平。持续打造豫东南、豫西南两大芝麻优势区,引导向豫西丘陵旱地发展。要切实稳定蔬菜生产。抓好40个蔬菜大县和中心城市周边设施蔬菜生产,稳定提高蔬菜产能,增强冬春供应能力。紧盯重大节日活动和极端灾害天气,强化监测预警,抓好茬口衔接和品种调剂,防止阶段性、结构性短缺。实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支持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改造升级,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同时,要继续抓好家禽、肉羊等畜产品生产,稳定水产养殖。

三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底线。坚决贯彻总书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重要指示,确保数量、提高质量、管控用途。要稳住耕地数量。耕地数量主要是自然资源部门在干,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是做好配合。今年国家将全面推开“三区三线”划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入位、积极配合做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同时,要继续落实“大棚房”问题常态化监管措施,防止反弹。要提升耕地质量。坚持数量质量并举,注重用地养地相结合,统筹秸秆还田、深耕深松、轮作间作、测土配方施肥、退化耕地治理等措施,开展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优化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提升耕地内在质量。要强化用途管控。去年,省里开展了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分别负责,排查梳理了“非农化”“非粮化”和流转不规范三类问题清单,建立了整改台账,有的已整改到位,存量问题正在整改。各地要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对存量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稳妥有序、分类处置,把任务量化到年度,今年要有明显进展;要加强流转用途监管,特别是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耕地审查审核、风险防范机制必须建立到位;要严防新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耕地主要用于农作物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来种粮。

四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杜绝规模性返贫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是抓好产业发展。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省里已明确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资金,60%用于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各地要做实脱贫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建设原料基地,布局加工产能和流通设施,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要加强产销衔接,促进脱贫地区与流通企业、电商平台、批发市场精准对接,建立稳定产销关系,让扶贫产品产得出、卖得好。要管好用好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2016 年以来,我省各级财政投入脱贫攻坚形成的经营性资产近180亿元,各地要尽快将这些资产移交村集体管理,今后财政投入乡村振兴形成的集体资产也要及时移交登记。要盘活用好这些资产,引导村集体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开展股份合作,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解决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偏低难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对脱贫地区的产业支持涉及各个部门,各级党委农办要发挥牵头作用,根据脱贫产业规划,协调成员单位加大支持、精准支持,合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五要牢牢守住防灾减灾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安全生产风险,是必须守住的底线。要扎实做好防汛抗灾。各地要深刻汲取7·20特大洪涝灾害的沉痛教训,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未雨绸缪、提前研判,扎实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力量准备、组织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全面提升抗灾减灾能力。要加快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去年特大洪涝灾害中,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排灌体系完善,有效避免了设施损毁。今年756万亩建设任务,各地要抓紧完成前期工作,及早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前主体工程完工;按照每亩3 000 元左右标准,打造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分类抓好水毁农田修复重建,确保年底前164 万亩I类水毁高标准农田重建项目大头落地,6月底前完成232.5万亩Ⅱ类恢复建设项目,及时组织开展Ⅱ类和176 万亩Ⅲ类水毁高标准农田项目评估和验收。把187.5 万亩水毁非高标准农田纳入今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计划。要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以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为重点,统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推动构建“分区防控、无疫小区建设、净化场创建”三位一体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格局。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强化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确保单一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六要牢牢守住问题整改到位底线。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行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农田水利设施整改基本完成,问题厕所已整改97.4%。但从了解的情况看,个别地方还存在机井出不了水、厕所冲不了水等情况,这说明工作中还存在着站位不高、重视不够、作风不实、整改不力等问题。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各地要高度重视,巩固问题整改成果,对未整改到位的要抓紧整改、限期完成,对整改过的要再排查再整改,对照问题清单、逐项销号,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整改高质量完成,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群众满意一个,经得起检验。今后,农田水利设施、农村改厕上再出大的问题,包括这轮排查还有遗漏的,一经查实毫不客气,该通报通报,该约谈约谈,该处理处理。

3.2 坚持项目为王,抓好载体建设

在推进产业发展上,要着力抓好“五十百”培育工程。一要实施产业园区重大项目,打造五大产业集群。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是培育五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平台。要持续打造肉牛、香菇、怀药、优质小麦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继续争创新的集群项目和示范区。突出抓好8个国家级、8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今年要新创建国家级2 个以上、省级20 个。抓好69 个国家级和60 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支持漯河争创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加快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二要实施延链补链重大项目,构建“十大”产业链。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持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抓好64 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今年要建成20个,打造好11 个国家级、33 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1 500个冷藏保鲜设施;抓好延津小麦、泌阳夏南牛、浉河区茶叶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推进双汇国家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争创一批全国重点链和典型县。要突出酒业、奶业、药业,推进药食同源和豫酒振兴,促进双汇、牧原深度合作。三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培育百家链主企业。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选定100家左右作为培育对象,积极争取加大项目、资金、信贷和基金等方面的支持,打造链主企业。重点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推进企业间经济联合,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家庭农场、金融保险等机构,完善336 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舰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销关系。

在推进乡村建设上,要着力抓好“十百千”示范创建。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多个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牵头作用、统筹推进。一要启动开展“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创建。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每年打造1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100个美丽小镇、1 000个四美乡村,以示范创建为引领,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整体提升。二要深入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在前阶段整治基础上,紧盯陈年垃圾清不走、污水乱排治不了、乱搭违建拆不动等难点攻坚,着力抓好村庄周边、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垃圾治理,着力抓好污水管控和沟塘治理,着力抓好镇区市场乱堆乱放问题整治。省里将坚持专班推进和调度排名推进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集中整治方案,扎实推动整治,力争用半年时间彻底扭转农村脏乱差局面。三要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整村推进、集中建设,合理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全年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0万户。突出抓好改厕质量和后期管护服务,鼓励以乡镇或联村为单位建立农村改厕服务站,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3.3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发展水平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省十大战略之首,也是稳中求进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抓住种子这个要害、农机这个支撑、技术集成运用这个关键,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向科技要产能、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

一要推动种业振兴。我省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已经印发,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抓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抢救性收集保护珍稀濒危农业种质资源,加快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等省级资源库,年内收集提交国家种质资源2 000份。要实施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周口农高区、小麦工程国家实验室等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建设“中原农谷”。要启动联合良种攻关。以企业为主体、优势育种创新团队为支撑,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实施一批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要打造种业企业阵型。筛选有综合实力、有研发能力、有市场潜力的种业企业,围绕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梳理三大优势企业构成的企业阵型,给予精准扶持,加快培育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今年,争取更多种业企业进入国家阵型管理,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取得新进展。要加快建设育制种基地。推动建设国家级小麦、花生育种制种基地,启动建设一批省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启动河南省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落实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

二要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围绕农机装备短板,配合工信部门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大短板弱项农机具补贴力度,推动设施农业、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和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围绕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机研发推广,推动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力争创建5 个以上全国示范县,打造一批农机农艺融合高标准应用基地。

三要强化科技集成应用。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构建和完善1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研发,集成推广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能新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施农技推广效能提升工程,健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保持在95%以上。推进3 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16 个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共建工作,树立科技赋能示范样板。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设施栽培、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等种养技术模式研究,明确技术路线图,将其作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方向来抓。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先行先试、探索路子、打造样板。

四要重点培养技能人才。“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是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厅联合人社厅印发了农业农村系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实施方案。各级要围绕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工作,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加快建立作物栽培种植、畜禽产品养殖繁育、农产品检验等职业工种评价办法,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机构,持续推进农业行业特有工种颁证工作。力争今年构建完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完成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0 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

五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突出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沿线,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支持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30万亩,提高农田用水效率;组织开展“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抓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生态农场建设;实施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整县综合治理,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县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创建,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推动网格化监管,动态管理60个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深入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力争新增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200 个以上,加快打造“豫农优品”整体品牌。扎实推进长江禁渔工作,及时发布禁用渔具目录,建立健全禁捕区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适时开展省内长江流域三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调查。

六要推动建设数字乡村。继续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抓好30个省级示范县建设,新创建10个省级示范县,打造“一村九园”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典型和样板。加强数字农业建设,加快3个国家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落实落地。筹办2022年数字乡村大会。

七要改进乡村治理方式。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支持各地选择乡镇、村先行探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县推进。持续抓好5 个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132 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以县乡为单位,细化实化村规民约操作细则,发挥好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逐步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现实问题。做好中原农耕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办好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

3.4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与全国相比,我省农民收入增速仍然较低,差距还在逐步拉大。今年,省委省政府将专题研究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支持政策,各地要抓紧谋划,拿出真招实招,尽快补上这个短板。

一要抓产业带动,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要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多重价值,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二要抓就业拉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农业农村领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培养家政、厨师、工匠等需求量大的从业人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能工巧匠、传统艺人,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围绕高标准农田、农村道路、小型水利等领域,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多渠道增加低收入农民就业机会。要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农民返乡创业。

三要抓改革驱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增加农民租金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加农民分红收入,全省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达到80%以上。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抓好26 个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设、20 个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和4个国家级、29个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经营主体联合合作,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产业增值收益。

四要抓政策推动,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惠农政策。要争取更多财政扶持,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要争取更多金融支持,推广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扩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规模。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实现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