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2022-01-01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
文 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文杰
众所周知,每年发布的“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榜单,都会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为它极具风向标意义,是对我国年度公路交通优秀科技成果的汇总和对创新能力的全面审视。
在当前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变局中,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保障能力提升所处地位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显现。随之而来的,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示范价值和产业孵化能力也要有更深、更新的认识。
从2021年度的获奖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显著特征:一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已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陆续攻克了多年冻土、膨胀土、沙漠、岩溶等公路建设世界级难题的基础上,我们在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及沿海地区相继建成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特大桥梁、隧道工程,技术上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二是随着“中国桥”“中国路”成为国家名片,“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为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服务过程中,我国的装备制造和智能建造技术进步快速。以大型盾构机、架桥机为代表的先进装备,以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先进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全面开启产业化之路;三是智慧交通、绿色交通技术发展方兴未艾。获奖技术依托的五峰山大桥、济青高速改扩建、西部地区隧道群等工程均备受瞩目,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普遍应用且成效斐然。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低碳技术持续应用,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建设、绿色运维水平不断提升,运输组织水平和运输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进步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我国交通运输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迈入了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新阶段,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物流出行安全高效,服务保障能力也得到巩固完善。公路交通经历了“瓶颈制约”“初步缓解”“基本适应”,正在向“适度超前”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开路先锋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5月24日,《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开始实施,为行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其他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范本。《办法》对科技成果的产生方式、成果类别及奖励等作了明确界定,为科技工作者围绕科技成果开展的建设开发、转让、许可、咨询和服务等活动提供了支持。
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创新的热情去创造,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转化为建设交通强国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