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度调查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2-01-01广西大学胡峰覃爱玲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思政

广西大学 胡峰,覃爱玲

一、引言

课堂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舞台,亦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营垒,应着力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功能应,实现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及达到“思政育人”的授课目的。“课程思政”实质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目标而深入研究各类课程在教学时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引导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以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融合了“思政元素”,授课中使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自然有效地结合起来,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授课教师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元素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等的认知需求会影响到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深入探析,以切实掌握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知情况,为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从专业课和非专业课中挖掘和提炼出最根本、最权威、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思政元素,用来指导“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构建“课程思政”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研究,马任杰(2019)研究发现调查对象认为“课程思政”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扩展思政教育途径还可以实现课程育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特点、内容和授课方式。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方面。杨林宏等(2020)研究发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同等重要,将思政元素融入非思政课程对学生提高个人能力具有正面影响。“课程思政”认知影响方面,研究表明对专业课程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思政化”的认知态度。而在课程思政元素方面,学生认为专业课应融入国家国际形势、时事新闻、社会正能量例子、党指导思想、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等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面,结合课外实践、课堂内外同行,情景模拟、案例价值辨析,师生互动等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以广西、广东、上海、湖北等12所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兼顾人文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和农科等专业。期望通过调查准确判断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态度、需求及偏好,以探讨既符合学生需求,又能实现专业课的德育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及实践。

(二)调查方法

本文在参考相关学者调查问卷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编了“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调查问卷”,这一问卷主要分由以下几个模块内容构成:①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级、专业;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意识;③“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④“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标准。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有950份,有效回收率达95%。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描述性分析

在调查样本的结构特征构成中,女生以及低年级的学生的占比较大,男生仅占39.26%,而女生则占了60.74%;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占了87.36%,而大三大四的却只占了12.64%。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人文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和农科等专业。

(二)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

针对是否听闻“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48.21%的学生表示曾有听闻,26.32%的学生从未听闻,25.47%的学生不了解“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理念。部分学生虽有听闻,但他们认为课程思政只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60.63%的学生表示学校的专业课程授课虽有穿插些“课程思政”的内容,但传统的教学形式存在内容枯燥、方法单调且理论脱离实际、情感体验不足、获得感不佳、信息化水平不高、在线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尚未完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难以有效融合等问题。关于学院对待“课程思政”工作的态度,13.26%的学生表示学院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工作,比较重视占41.05%,重视程度一般占37.37%。

(三)“课程思政”元素内容分析

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关切需求,学生表示“课程思政”应关注学生对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解读、对前途和定位迷茫的解读等多方面的需求。专业课适合体现的思政元素有时政新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拼搏精神、敬业奉献、职业道德、生态文明、国际视野、经济观念、创新创业观、人文情怀、美学知识,但仍有近2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只应专注于知识点讲授。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分析

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针对思政内容占专业课时间比例问题,32.84%的学生认为10%及以下最合适,47.79%的学生认为占比在11%-20%之间最合适。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以后,59.47%学生表示对专业课的学习的时间精力投入会根据实际情况变化。27.47%的学生表示会适当增加。学生表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有效的教学方式有角色扮演教学、情景剧演练教学、把学生分组讨论式教学,其中最感兴趣的是案例式教学。学生喜欢教师在讲授主修课程专业知识或案例时穿插讲授一些思政内容,或者是在开始上课前先讲一些思政内容,然后再讲专业课程内容。思政内容的引入方式务求多样化、趣味化,可以多些课外活动、讲时事热点新闻、增加案例故事的导入、增加自主实践环节、聆听个人或小组的感悟分享等,使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能更加紧密。

2.“课程思政”教学考核

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考核,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中思政部分的成绩评价中最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讨论的情况,同时参考考试试题、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小组互评等方式。对于目前开展“课程思政”最大的困难,59.68%的学生认为是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倾向不了解,其次是思政教学资源不充分,再次是学校各部门之间团队协作程度较低,思政教学资源获取难度大。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流于表面,认知度偏低

调查发现,50%的调查对象未听闻或未了解过“课程思政”,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认知度都偏低。针对在学位课/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22.42%的学生表示非常必要,42.95表示比较必要,27.05%表示一般,部分学生存在非常不必要的态度。因此可得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态度存在偏低问题,“课程思政”并未引起学生的兴趣,此类教学未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

2.学生对课程思政具有多元化的诉求

学生认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应关注的需求按重要性程度前三位依次是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解读、对前途和定位迷茫的解读。专业课体现的思政元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时政新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及职业道德。可知学生在学习中更看重课程对职业素养的提升,而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大量获取。在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会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大打折扣,更使在专业课教学中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基于此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考核中,思政部分的成绩评价中最应注重学生在课堂参与讨论的情况。

3.学生更强调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自然融入

调查发现学生要求思政元素能够在教学模式上的自觉融入,教学方法上的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的全面融入,教学设计中的全面融入,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中的自觉融入等,学生更加强调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管理建议

1.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学生要提升个人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意识,从更大的格局与高度来认知“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学校、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宣传“课程思政”,如在课堂中通过值观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含义、学习内容的感知程度和认知程度,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深化概念和萌发新的联想。

2.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自然融合的教学设计

针对思政资源的加工与整合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关切需求,把碎片化的知识结构整合,不仅是讲好专业课那么简单,更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跨界的文化积淀、揉碎、整理、融合、再形成系统。各类课程要保持专业课程的独立性和特有优势,并适度融入素养和思政教育的观点。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对于课程思政的渗入更体系化。

3.结合思政的创新化、多样化教学手段

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德育与智育教学工作的实现要靠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来实现。一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重视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为此设计活泼、有趣的课程教学形式。例如最典型的形式是案例教学,其次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情感模拟体验,以及有趣的实践活动——翻转课堂。通过开展各式各样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其情感共鸣与行为认同,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二要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给学生留下任务栏,让其课后自主完成,例如让学生自己主动查找与课程思政的有关教育教学内容、资料并进行独立分析与思考,并把感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从而提高知识获取能力。

4.及时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与资源

学生是否及时掌握专业课理论知识、是否接受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否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课堂讲授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检测与反馈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与思政的理解程度。此外,需要结合教学进度与教学环境,及时更新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资源,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完整掌握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又能接受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