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困境与破解对策

2022-01-01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竞赛大赛

王 庚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教育部在《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强调“要完善制度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大赛格局,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3]。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宏观层面推进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在中观层面上强化了高职院校“教与学”互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微观层面建立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技术技能的潜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疑正在成为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载体”和“抓手”之一。

从已有的文献看,研究大多集中在技能大赛的运行机制、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互动模式以及专业技能大赛案例教学等方面,尚未系统地结合技能大赛建立一种比较普遍适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视角入手,系统地探讨基于技能大赛的“赛教融合”模式及其实施路径,这种模式对我国开展技能大赛和创新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职业技能大赛一般包括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竞赛活动。

(一)“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

“赛教融合”育人模式是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精湛技能培养进行有机融合,将创新素质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竞赛训练的全过程。“赛”是指国家各部委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通过“赛”的环节,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是指教育教学,通过“教”的环节,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技术技能的创新奠定基础。“赛教融合”育人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的目的。

“赛教融合”的本质是育人。首先技能大赛作为培养和选拔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经,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意识,对培养高职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创新技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技能大赛是一种强有力、高效率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技能大赛的理念是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提升。通过对实践教学、大赛内容及大赛设备的有机整合,将实践教学、教学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进行有机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特点

“赛教融合”育人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大赛模式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借助竞赛平台,将真实生产项目以及“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二是大赛标准和教学标准的融通。高职院校可根据大赛内容规范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将赛项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到课程标准,使得课程标准具体化、精准化,从而做到实际大赛项目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的有效对接。三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融通。在技能大赛培训的全过程,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校企合作,增进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协同育人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竞赛项目团队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二、“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功能价值

“赛教融合”模式是对“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学习模式的提升[4],是对学生实训、教师科研、团队创业等活动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和造就国家经济社会急需的,具备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其功能价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赛教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赛教融合”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5]。“赛教融合”育人模式正是以技能大赛作为有效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赛项活动与人才培养活动的结合,达到“赛教融合”、教学相长。在“赛教融合”的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利用技能大赛具有挑战性和对抗性的真实情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潜能,培养其精湛的技术技能和创造精神,特别体现在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层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二)“赛教融合”,在竞赛实战中培养学生的精湛技艺

在竞赛实战中,学生面对的是更加贴近较高难度工作实际的挑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湛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2020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场上选手奋力拼搏,“火花”四溅。他们有的“平地建高楼”,3 天之内将一堆土石木方打造成精美的花园;有的精雕细琢,让手中的木雕、图纸和面团雕刻成栩栩如生、精度误差低至1 毫米的艺术品[6]。学生在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比赛之后,收获的不仅是一张张证书,更是在工匠精神、精湛技艺等综合素质上的提升。以竞赛实战为载体,将“创新、创业、创意”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专业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精益求精和形成精湛的技艺。

(三)“赛教融合”,在竞赛指导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赛教融合”育人模式中,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和竞赛实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方法的改革、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以技能大赛的开展为契机,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充分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并探索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职业能力相互融通的模式,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担任技能大赛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综合实践能力、高超的技艺水平和超凡的职业教育实践教育能力。此外,通过技能大赛,建设满足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开发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均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困境

鉴于技能大赛受困于传统的管理机制、教育理念和激励机制等因素条件的制约,本文以历年来技能大赛中的赛项为研究基础,对相关教育管理模式和育人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固有的管理模式:难以突破的管理壁垒

传统的管理鸿沟制约了“产教赛”融合模式的创新。“产教赛”融合模式需要高职院校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技能大赛的行政管理有机融合,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因此,深化“赛教融合”育人模式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高职院校传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一是整体设计的缺失。由于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及目标认识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尚未从顶层设计层面构建一种能将生产、教学、竞赛紧密融合的教育模式,存在相关教学单位、部门之间在组织和承办技能大赛中发生“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彼此争功”的情况。二是企业参与的弱化。囿于职业院校的培养质量、行业企业对竞赛的认识度以及利益分配等原因,存在企业参与不够、学校教学机制不畅、竞赛机制失灵等问题。

(二)功利的奖牌主义:大赛与教学融合不足

奖牌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制约了技能大赛的正确发展方向。当前一方面存在新式的“应试教育”,即过分夸大为竞赛为荣誉而战的作用,盲目投入竞赛工作的人、财、物资源。另一方面又存在否定技能竞赛与教学工作的融合关系,只重视在大赛中取得多大成就,忽略大赛与教学的相互融合和协同育人功能。以近年开展的几届技能大赛为例,尽管竞赛主办方在成果展示会和洽谈会内容丰富多样,但依托技能大赛形成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却停留表层,究其原因,主要是参赛院校和学生往往将重心放在大赛成绩上,而不是深度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层面。

(三)刻板的激励导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是各类技能大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部分高校参与到技能大赛指导工作中的教师力量非常分散,受专业素质、人格特征的影响,教师不主动探索在实施技能大赛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模式和新课堂方法。当前技能大赛成绩在教师成果认定和学生成绩评定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影响了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阻碍了竞赛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四、“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改进路径

科学构建实施“赛教融合”育人模式是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有效开展的前提保障。它包括重塑技能竞赛管理体系、构建适应技能竞赛的教育体系以及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打破机制藩篱:重塑技能大赛管理机制

完善的技能大赛运行机制,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高职院校必须从组织管理、保障机制、大赛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技能大赛管理体系,完善职业技能提升机制。

一是构建良好的技能大赛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舆论宣传阵地,强调技能大赛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对技能大赛的正确认识,鼓励学生以参加技能大赛为兴趣点,突破竞赛名次的束缚,潜心技术技能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养成。

二是校企共建大赛组织平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都是最热门技术,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如影相随。”[7]“赛教融合”的本质是根植区域产业需求,培养对接关键设备和技术技能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集专业教学、实践实训、素质培养、技能提升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赛教深度融合平台。此外,技能大赛引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推动了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

三是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以技能大赛为载体,推进行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协同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大赛组织管理办法等。

(二)创新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技能大赛把实现“五个对接”作为赛项设置与竞赛内容选择的目标,在大赛实施过程中真正落实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8]。因此要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和探索,建立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促进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是加强职业能力大赛命题的研究与探索。深入研究技能大赛命题与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设计能力、工艺操作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参赛学生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全面评价和促进,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强,动手能力高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将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把竞赛项目或任务融入教学内容。把课堂搬到竞赛训练场,通过技能大赛任务驱动,实施融技能竞赛与学习于一体的情景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工作本位的学习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比赛中身体力行获取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渗透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聚焦技能大赛创新能力、跨界能力的培养,重构蕴含技能大赛考核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并加强隐性知识的引导与学习,凸显学生个人知识技能体系的构建。以技能大赛要求、职业岗位标准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为基础,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先进元素纳入培养规格和课程实施中,将“创新、创业、创意”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专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着力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

(三)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作为“赛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特别加强培养,使其具备扎实的大赛设计开发能力和精湛的技艺水平。在目前参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中,能够满足上述能力要求的竞赛指导教师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高水平、高职称教师和校外教师投入到技能大赛的意愿不够强烈。因此要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调动参赛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一是要从制度层面制定出台对技能大赛参赛和获奖教师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从大赛指导教师工作量确定、职称晋升、选树评优等方面制定落实落地的指导意见,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推动工作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遴选培养工作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二是要建立指导教师分类培养机制。依托各校教师发展中心,根据职业特点和能力素养的不同,分类培养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校内专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上具备优势,可结合技能大师的标准,确立赛项指导教师的培养标准、对象和路径。培养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以及实践经历的积累和丰富上,特别是要用竞赛标准或规范、训练方法,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技能形成,养成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企业兼职教师在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上具备优势,但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培养重点应该放在职业教育认知水平、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等教师基本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上。

三是建立技能大师引入机制。职业院校可通过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吸引行业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高水平技能人才到学校传艺带徒,或设立特聘岗位,招聘在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与学校各学院、系、所的专家教授,共同组建一个专业结构和职称层次都比较科学的指导教师库,根据不同赛事的专业特点和要求,聘任不同的教师团队参与竞赛指导。

四是开展教学能力比赛激励教师深化教法改革。组织教师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激励教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探索“课堂即赛场、赛场即课堂”的情景教学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教法改革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竞赛指导水平。

五、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激发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技术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赛教融合”育人模式将参与技能大赛的兴趣培养和实践志向,工匠精神、持续的创新能力、精湛技能的标准作为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使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更清晰地体现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其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内涵和教学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教师更注重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竞赛大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