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2-01-01陈亚琼
陈亚琼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胜境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富源 6555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它是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需要养殖户提高对该种疾病的重视程度。一般情况下,传染性胃肠炎在不同年龄的猪群中都可以传播流行,其中对哺乳阶段的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10 日龄以下的新生仔猪发病率较高,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有时高达100%。90 日龄以上的仔猪受到病毒感染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较为缓和,往往只会出现厌食症状,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从当前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以传染性胃肠炎为代表的病毒性腹泻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和制约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就需要我们加快研究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的成员。该种病毒属于RNA 病毒,病毒粒子外观呈球形,直径在90~100 nm,外观包裹有囊膜,在囊膜表面会形成20 nm 的棒状纤突。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各个毒株之间具有紧密的抗原关系,在自然条件之下,病毒不耐热,56℃45 min、65℃10 min 就可以将其灭活处理。在低温条件下,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能够长时间被保存。该类病毒耐酸性环境,在pH值4~8的环境下比较稳定,经过乳酸发酵处理的肉制品仍然能够存活,紫外线照射30 min就可以将其灭活处理。该类病毒对光照比较敏感,6 h光照条件下就可以将其杀死。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大多数冠状病毒的特征比较相似,对常用的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常用的消毒剂短时间内就可以将其杀死。研究结果表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够威胁不同年龄的猪群,在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发生流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圈舍比较密闭,该类疾病发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而中小规模养殖户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不同年龄的猪群对该种病毒都具有很强的易感性,其中新生仔猪、断奶仔猪对该种病毒的易感性更强,感染病毒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病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会经粪便、尿液、乳汁、呕吐物、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之后,通过间接接触造成病毒的传播感染。一般情况下,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在未发生过该种疾病的养殖场发生流行该类疾病之后,大多呈现急性发病经过,往往会迅速引发不同年龄的猪群发病,尤其是冬春季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很多发病的养殖场大多呈现周期性的流行,以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为主。
2 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不同年龄的猪群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周龄以内的新生哺乳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之后,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先是出现呕吐,呕吐物中夹杂很多没有被消化的乳块,随后出现了严重的腹泻现象,先是排出糊状的腹泻物,后排出水样的腹泻物,粪便颜色呈黄白色并散发恶臭味,夹杂很多没有消化的凝乳块,患病仔猪在短时间内机体脱水,体重逐渐下降,发病2~7 d之后逐渐死亡,死亡率高达100%。断奶阶段的仔猪受到病毒感染之后,表现出水样腹泻,腹泻物呈喷射状排出,粪便颜色呈褐色或灰黄色,背毛杂乱,生长发育不良,身体逐渐消瘦,精神萎靡不振,一部分年龄较小的猪群会出现呕吐现象,一般在发病5~8 d之后会逐渐停止腹泻,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很多患病仔猪恢复健康之后,表现为体重减轻,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成为僵猪,淘汰率显著升高。成年阶段的母猪受到病毒感染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一般不会出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发病严重时表现为不能正常采食,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听诊能够发现肠鸣音显著增强,体温不断升高,泌乳量逐渐下降,大多数患病猪不需要进行用药就能够耐过,部分妊娠早期的母猪会出现流产现象。
3 病理变化
通过病理解剖能够发现胃肠道病变最为明显,胃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充血和出血现象,黏膜大量脱落,黏膜表面有时会附着很多的黏液,并在黏膜表面存在很多的点状出血现象。肠黏膜潮红充血严重,外观肿胀,有时会散发出很多斑点状或者线状的出血现象,黏膜表面附着很多的炎性渗出。肠壁淋巴结显著肿胀,呈现堤坝状的隆起,失去弹性,质地变薄,肠道中充满黄色的水样内容物,有时还会夹杂没有被吸收的乳块和大量的气泡。由于肠绒毛损坏比较严重,肠壁严重变薄。心脏、肺脏和肾脏表面没有出现肉眼的病变。结合上述特征性病变可以确定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腹泻疾病,但由于该类疾病和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比较相似,所以可以采集病死猪的病变肠道组织进行荧光染色,结合荧光的变化来判断是哪种病毒感染,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清中和实验、病毒分离鉴定等。
4 科学治疗
当前该种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只能根据患病猪的症状实施对症治疗。一般按照抗病毒预防激发感染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防控,首先可以选择使用8万IU 的硫酸庆大霉素进行肌肉注射,也可以按照每千克体质量0.5 g 的比例在饮水当中添加诺氟沙星进行灌服,每天使用两次,预防继发感染细菌性腹泻疾病。同时对患病猪肌肉注射干扰素、黄芪多糖注射液,使用剂量分别为2 mL和1 mL/kg体质量,上述药物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 d;预防呕吐症状,可以注射2 mL 维生素B1。对于脱水比较明显的患病猪,每天灌服20 mL 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直到临床症状好转。
5 预防措施
防范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流行,需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管理模式,要从正规的渠道引进猪群,禁止从发病养殖场或发病地区引进猪群。定期对猪群进行全面的检疫检验,掌握猪群的身体健康情况。所有外来的猪群必须放置在隔离圈舍当中,单独隔离养殖30 d以上,确定不存在疫病感染之后才能混合养殖。另外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确保仔猪出生之后能够从乳汁当中摄入抗体,增强身体素质,有效预防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疾病。一般在母猪分娩前的5周和2周,选择使用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每头猪肌肉注射4 mL,对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帮助。冬春季节需要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特别是刚出生的新生仔猪,一定要做好产房环境温度的调控工作,保证温度适宜,温度达标,能够满足猪群的生长发育所需,一般情况下,新生仔猪猪舍的温度调控到30℃,并随着猪群年龄的增加,每周下降1~2℃,直到圈舍的温度调控到20~24℃。另外,冬春季节还需要做好圈舍的适量通风换气工作,避免养殖密度较大,控制合理的养殖环境,及时将圈舍的高温高湿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排出。在每次通风换气之前应该提前升高猪舍温度1~2℃,通过升温处理,有效缓解突然降温导致猪群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仔猪阶段应该密切监测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6 体会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发生流行的高发期,每年都会有很多仔猪死于该类传染性疾病,尤其是7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过程相对较短,往往会造成大批量的猪群发病死亡,有些养殖场发病率能够达到60%以上,常常表现为整窝哺乳仔猪发病。发病之后有的死亡,耐过急性期的猪群逐渐康复,但会表现出严重的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期间,为了有效降低上述几种疾病发生流行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每年入冬之前需要对猪群进行一次免疫接种,一般在10~11月份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使猪群能够获得较强的免疫抗体,更好地抵御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针对养殖场感染的猪群,主要的保护重点在于养殖场的哺乳仔猪,要谨防哺乳仔猪机体严重脱水造成酸中毒死亡。由于该类疾病传播迅速,发病过程较快,传播范围较为广泛,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为了使猪群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对于发病初期阶段的猪群应该做到早隔离、早诊断,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确保在短时间缓解患病猪的临床症状,确保其快速恢复健康。另外,在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要将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充分融入整个治疗方案当中,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体系,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病猪的临床症状,确保猪群能够健康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