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研究
2022-01-01杨红卫
杨红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规模化养猪场可以提升猪群养殖经济效益,提高养猪设备与猪群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实现养殖成本控制。应用保育猪养殖技术可以帮助规模化猪场树立正确的饲养管理观念,提高保育猪成活率,保证产出猪肉数量和质量,提高规模化猪场养殖效益。因此,需要对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1 保育猪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保育猪表现出生长速度快,疾病易感性较高的特征,其养殖技术应用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规模化猪场养殖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保育猪养殖技术应用要求规模化猪场改变传统的保育模式,实现精细化养殖,根据猪场保育猪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养殖手段,提高保育猪养殖管理科学性,为后续生猪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猪群健康生长。二是可以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保育猪养殖技术应用促使猪场关注保育猪料槽清理现状,关注保育猪饲料供给情况,加强保育猪饮水、通风系统检查,为保育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成生物安全体系,促使保育猪育成率和生长速度提高,实现整体饲养水平提升,保证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获得。
2 保育猪养殖常见问题
2.1 断奶应激反应强烈
部分保育猪断奶应激反应较为强烈,表现出腹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问题,应激反应整体持续时间在1 周左右。保育猪应激因素通常包括以下三种:一是饲料应激。保育猪断奶前食物来源为母乳,断奶后食物转变为包含纤维素、植物蛋白等物质的饲料,保育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难以适应饲料转变,出现腹泻、饲料摄取量降低等应激反应。二是环境应激。保育猪断奶后进行分群喂养,与母猪分开生活,环境变化引起保育猪应激反应,表现出烦躁不安、嘶叫等情况。在根据保育猪体重等因素进行分群喂养后,保育猪群体会形成新的等级关系,在此过程中保育猪应激反应过大可能会出现保育猪群内打斗,严重时出现猪仔死亡现象。三是疫苗免疫应激。为降低保育猪患传染病概率,需要对保育猪进行疫苗注射,提高保育猪免疫力,保育猪在疫苗注射期间可能出现严重应激反应,部分仔猪出现休克现象。
2.2 免疫力较差
断奶仔猪存在免疫空白期,此阶段保育猪体内抗体数量不足,对于疾病抵抗防范能力不足,保育猪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部分仔猪抗体指数较低,仔猪群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表现出采食量不固定、呕吐、咳嗽等现象。保育猪免疫力较差,容易出现“混感”现象,保育猪群体常见疾病包括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等等。保育猪免疫力较差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生产时期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由于母乳喂养为仔猪提供保护,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但在保育阶段存在免疫空白期,保育猪抗体保护不足。二是应激因素。适当应激可以培养保育猪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但应激严重导致保育猪难以自行调节,免疫系统受损。例如:保育猪因应激反应严重出现生长速度与器官发育速度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其组织器官难以负担日常生活需要,保育猪身体机能减退,免疫力下降。三是药物使用不规范。部分养猪场存在过度使用药物的情况,保育猪养殖全过程药物使用泛滥,药物对保育猪身体机能造成危害,影响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2.3 断奶时体重较小
保育猪养殖问题还包括仔猪断奶时体重较小,成活率较低,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保育猪出生体重轻,体质弱,在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后体重仍然较小。二是母猪哺乳阶段母乳不足,或患有无乳症。仔猪无法通过母乳喂养获取足够营养物质促进自身生长。三是饲料喂养和生活环境管理不善。仔猪饲料适口性不佳,质量较差均会降低仔猪饲料摄食率,仔猪营养不足,难以长大。仔猪生活环境较为恶劣,通风性、保暖性不佳,导致仔猪出现腹泻现象,仔猪体重下降。
2.4 保育猪生长缓慢
保育猪生长发育较快、代谢旺盛,但断奶初期阶段保育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部分保育猪养殖过程中表现出生长较为缓慢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断奶应激反应较为强烈。断奶时间过早,断奶后护理不佳,导致保育猪应激反应过重,免疫力低下,生长速度缓慢。二是保育猪生长环境温度、湿度难以满足生长需求。保育猪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温度每上下浮动1℃,保育猪需要多消耗15~30 g 的饲料,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速度放缓。湿度过高不利于猪体散热,病原微生物数量激增,保育猪疾病感染率上升,影响仔猪生长速度。三是保育猪猪群圈养密度不合理。圈养密度过高,猪群冲突和患病率增加,导致保育猪饲料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四是采食饲料存在问题。饲料粉尘较多、营养配比不均衡、适口性较差等问题均会影响保育猪生长速度。
3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地方畜牧兽医站要掌握规模猪场疫病控制扑灭情况,定期组织动物防疫工作和市场检疫工作,向规模化猪场进行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规模化猪场积极配合地方畜牧兽医站工作,努力提高保育猪养殖技术水平,发挥地方畜牧兽医站与规模化猪场协同作用,促进地方畜牧业提速增效发展。
3.1 加强保育猪饲料管理
地方畜牧兽医站要定期对市场上保育猪饲料进行抽查,为规模化猪场仔猪饲料品质提供保障,还要对规模化猪场饲养情况进行抽查,规范猪场饲养行为。规模化猪场加强保育猪饲料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要保证采食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为降低因饲料变化导致的保育猪应激反应,可以通过饲料过渡方式进行喂养。保育猪在断奶后一周左右仍然使用在产房使用的教槽料,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保育猪生长所需的保育饲料。提高保育猪饲养水平需要保证保育猪饲料的新鲜度,定期进行料槽清洗,避免出现结块、霉变现象,需要注意投喂次数和投喂数量,避免单次饲料过多,下次食用时饲料新鲜度下降,增加肠道疾病发生风险。采食饲料形状大小也会影响保育猪采食情况,因此要结合保育猪进食量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饲料选择,如可以选用颗粒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避免饲料浪费造成额外成本支出。保育猪饲料还要根据仔猪营养摄入需求进行选择,应包含蛋白质、氨基酸、油脂等物质,投喂要按照“少食多餐、干湿混合”原则,并要根据仔猪体质量变化进行饲料能量对应变化。二是加强猪群饮水系统管理。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安装饮水器,通过保障保育猪水分摄入和饮水温度,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猪体温度稳定。规模化猪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饮用水中投放适量的抗生素等物质,提高保育猪的免疫力。
3.2 加强保育猪免疫管理
保育猪养殖技术要求规模化猪场严格按照地方畜牧业发展方针政策,做好保育猪疫病防治工作,加强保育猪免疫管理,地方畜牧兽医站要定期对猪场防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地方市场上兽药的订购渠道、兽药真伪、生产厂家等进行检查。加强保育猪免疫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保证防疫工作。猪场要了解保育猪整体免疫情况,对保育猪进行免疫力检测,要总结猪场过往猪病规律,做好疫病防治前提准备,明确防疫工作程序,严格控制传染性疾病传入。猪场要根据保育猪实际情况进行疫苗接种工作,从正规渠道获取疫苗,要对疫苗进行低温保存,在有效期内按照规范接种技术进行猪群疫苗接种。地方畜牧兽医站定期对规模化猪场接种疫苗和接种率进行检查,检查猪场防疫工作成效,提高猪场养殖水平。二是科学用药,提高保育猪免疫力。要对保育猪进行定期检疫和预防性投药,及时隔离患病个体,避免疾病传播,在保育猪出现明显病症时要请正规兽医或与地方兽医工作站联系,进行保育猪整体治疗。在对保育猪进行药物保健时,要遵循优先饮用水,其次饲料,最次注射的药物投放思路,尽量减少抗生素等化学药品使用,重视保育猪自身免疫屏障作用。
3.3 加强保育猪猪群管理
提高保育猪养殖水平,需要加强保育猪猪群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要做好保育猪分群管理。保育猪分群尽可能保证原窝同圈,降低环境变化对保育猪的不良影响,保证保育猪体型、体重相近,方便日常管理。保育猪分群后要训练保育猪摄食、排泄习惯,减轻养殖小环境的清洁整理负担,通常情况下转栏时间不超过7 d的保育猪需要经过3~7 d的调教才能养成条件反射。饲养员需要定期对保育猪活动情况、饲料采食情况、排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保证保育猪可以健康生长。二是要加强保育猪养殖环境建设管理。要制定保育猪舍卫生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消毒制度要求定期对猪舍、隔离舍、料槽等处进行消毒,对保育猪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养殖环境湿度、温度符合保育猪生长发育的要求,保证猪舍整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养殖密度调节,避免养殖密度过大,猪舍粪便量增加导致病原扩散问题。地方畜牧兽医工作站要定期检查规模化猪场管理工作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保育猪猪群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