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湄潭原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区域内文化遗产调查探析

2022-01-01赵晓东刘芳赵天霞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茶场湄潭天福

赵晓东,刘芳,赵天霞

1.贵州省遵义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2.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自然资源局;3.贵州省遵义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湄潭原中央实验茶场(不含象山老茶园)的相关历史

1939年5月,为提高战时经济水平,国民政府在重庆召开了一场全国生产会议,会议上一份《关于发展西南五省茶业生产的提案》资料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注意。该提案编写人是“中国现代十大茶人“之一的张天福教授,他是中国著名的茶学家,制茶专家和审评专家,有着“中华茶寿星”的荣誉称号,当时的他作为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的校长兼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的厂长,在同年四月份便接到了农业部给予他的任务——成立考察组,与中农所课长王涛一起筹建中央实验茶场。

出于对茶业的热爱,张天福义无反顾地接下了任务,带领考察组便前往西南五省的传统老茶区选址进行勘察。

考察组先后考察了成都宜宾、雅安、昆明、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可调查多地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茶区选址,就在一切都一筹莫展之时,时任贵州省主席吴鼎昌极力地向张天福推荐湄潭。果不其然,湄潭此地山清水秀,气候温润,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是相较于茶文化来说,不可多得的宝地之一。

湄潭真正吸引张天福的特点在于它相较于其他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此地气候湿润,地势开阔,山坡坡度不大,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大规模地种植茶树,湄潭也是一座古老的茶城,此地拥有着丰富的产茶经验,交通也还算便利,此外,吴鼎昌也为张天福介绍了时任县长严浦泉,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张天福便将湄潭作为茶区选址,再经过多次勘察,他就向“农业部”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写出了上文所提到的方案。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天福在方案中分析了当今茶业的局势,提出设立茶业改良场的建议,受到了蒋介石等多名国民党高层干部的重视。

就这样,1939年9月,中农所及中茶公司联合派遣了四十多位专家前往湄潭开始了茶场的筹建工作,原本张天福也应前往,可他在别人的邀请下回到家乡,开展了创办示范农场的事宜,而湄潭这边,刘淦芝接替了张天福的工作。但张天福仍心系着中央实验茶场的进展情况,他竭尽全力地调动身边人脉,终于推荐了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好友李联标湄潭来协助场长刘淦芝进行筹建工作,而张天福内心的巨石也随之落下。

1940年的春天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正式成立,众人把湄潭义泉万寿宫作为办公及临时居住的场所,湄潭义泉万寿宫始建于清乾隆末期至嘉庆中期,是江西商人修建的会馆,咸同年间曾毁于战火,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现专门用了纪念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及茶叶史,这里也成为贵州乃至中国现代茶业伊始的一处重要见证。

二、湄潭地区有关茶文化的主要遗产资源

原中央实验茶场区域(不含象山老茶园)保存了大量自民国时期以来的历史遗址,涉及科研,生产,人文等诸多方面,具体遗址如下: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旧址中的义泉万寿宫,水府祠,桐子坡全国茶树品种园,杨柳湖,龙井坝蓄水库遗址,中央实验茶场职工宿舍(土墙房)等。

(一)义泉万寿宫

位于湄江南路象山半岛南端。东邻湄水河,西邻湄江河,南邻水府祠,北邻湄潭茶场职工宿舍。该建筑主要是两殿一楼两进木结构,一楼一底,四周有砖砌空斗猫拱式围墙,总占地面积约933平方米。建于清乾隆末期至嘉庆中期,后因年久失修,光绪六年又进行重建。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落户于湄潭,在此依次建立场部办公室、茶叶炒制车间、场长住居等多处设施及房屋。1940年,在浙大蔡邦华、卢守耕、罗登义、陈洪逵等多名教授的鼎力相助下,完成《湄潭茶树土壤之化学研究》《湄潭茶病害之研究》等10多个科研课题,并按湄潭传统制茶工艺研制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湄红”“湄绿”“湄潭龙井”“玉露”“桂花茶”等知名茶叶品牌。收集制作务川大树茶、湄潭茶叶等多种标本,数量多且种类齐全,浙大还在此研制“五眼名茶杀青灶”“悬挂式多层萎凋簾”等10多种茶叶初、精制加工设备,为后世研究茶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前身本为湄潭桐茶实验场,后改为湄潭茶场职工宿舍。2013年9月,又将此处改为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该建筑群是黔北东部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江西会馆,是研究贵州开发史、商业史、茶叶科研史等的重要实物之一。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潭浙江大学旧址(浙大研究生院旧址)。2014年完成全面修缮工程。

(二)水府祠

位于义泉万寿宫的正后方,其东邻湄水河,西邻湄江河,西南紧邻紧挨湄江南路。该建筑采用一正两厢三合院的建造结构,砖木为基底,整体总面积越占326平方米。该地建于清康熙早期,咸丰、同治年间焚毁一次,随后修复。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落户在湄潭之上,在该地建造绿茶炒制车间、医务室等多处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后,与义泉万寿宫一同改为贵州省湄潭茶场职工宿舍。该建筑群是研究湄潭宗教史、茶叶科研史等的重要实物之一对于后世研究当地茶业历史具有特殊价值。2015年5月,此处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桐子坡全国茶树品种园

紧邻义泉万寿宫,水府祠,与湄水河相对相望。1942年,在李联标教授的主持下,征集了全国13个省的茶树品种197份,育苗133份,成为我国当时茶树品种最多的品种园。

桐子坡同时种植了桂花,紫薇等树八百余株,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继续将此地设为研究基地,并在此创造出累累成果,这里见证过茶叶改进的辉煌历史,对于研究湄潭茶叶技术有着重要的价值,2013年,湄潭县人民政府还在此处的桐子坡半腰平台小路处建立了一座石碑,以表纪念。

(四)杨柳湖

第一任场长刘淦芝率众在此修堤种柳,有“莲台柳浪”等美称,1957年,在杨柳湖畔建立起了东方红水电站,形成了现存规模,此湖不仅见证了湄潭茶叶改进的历史,也见证了东方红水电站的起源,2013年8月,湄潭人民政府在此也设立了一个石碑,以示纪念。

(五)龙井坝蓄水库遗址

位于龙井湾,被三山环抱。1946年,在此修建发展茶业所需的水库,原先前方原有一长约20米的夯土堤坝,现中间已有缺陷;堤坝西侧有一座水塔,上面原有木桥一座,现均已不存。目前公路都从其东,南两面经过,东面转角处原属湄潭茶场职工宿舍。水库后面有一片水果树林,在中间有一处水井,终年流水不断。此水库是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场在龙井坝修筑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其产生和存在都见证了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的历史,对研究湄潭水利工程历史和茶叶种植发展历史具有极其特殊的价值。

(六)中央实验茶场职工宿舍(土墙房)

位于龙井湾半山腰,被树林掩映其中,属于中央实验茶场用来供给工人的临时住房,这里也是县城内少见的土墙房,与上文所述相同,它对于中央实验茶场来说,对研究湄潭建筑历史及茶叶发展史具有特殊价值。

(七)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旧址

这里主要包括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老办公大楼等地,位于茶城社区桐子坡,属于典型的仿苏式建筑风格。这是湄潭保存较好的一处近代遗址,在这里曾经诞生出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引领了贵州茶业的发展,培养出多名专家,对于后世茶文化的研究起到了重大影响,是研究贵州茶叶发展史最重要的遗址之一,也是湄潭地区特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八)贵州省湄潭茶场旧址

位于杨柳湖畔,桐子坡西处,东邻斜坡树林,有砖木,砖混等多种结构建筑,其产生和存在对研究贵州省湄潭茶场发展历程及茶工业发展史均具有重要价值,其部分历史厂房现已成为贵州省茶工业博物馆,2015年5月,湄潭县人民政府将其纳入湄潭中央实验茶场旧址体系,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东方红电站相关遗址

位于杨柳湖下湖堤坝之上,是湄潭最早的水力发电站、水轮泵站,曾被湄潭茶场管理及使用,见证了湄潭电力和茶叶的发展史,这里对于研究湄潭水利工程灌溉史具有重要价值。

(十)老湄水桥

位于湄水河之上,西面便是湄水河及湄江河交汇处,谓之“二水颠倒流”,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光绪年间,曾留下过“两岸踏歌声,士女采茶工且艳”等佳句,在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期间,苏步青的妻子经常来桥的下岸边浣衣洗菜,从而给湄潭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桥的造型美观典雅,石材考究,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之美,加之拱桥、流水、老树、石阶,古风犹存,韵味自然十分特别,对研究县城历史和县域交通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结语

本文选取了湄潭原中央实验茶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及建筑物,具有不全面及待考究性,还望可以作为辅佐材料来更好地进行研究湄潭历史,从而更好地进行对于湄潭茶场相关遗址的研究。

本文也从保护历史文化物质空间载体的角度对湄潭中央实验茶场的相关建筑物进行了相关调查及浅析,可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基础材料,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工作可以更近一步。

作为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份佐证材料,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为我国地方性文物保护增添一丝活力。

猜你喜欢

茶场湄潭天福
北宋茶场探析
新伟茶场
凝心聚力,传播幸福
湄窖酒业大事记
姚天福力驳忽必烈
鉴赏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伊马茶场
黎平家庭茶场首个“头像+姓名”商标注册成功
义魂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