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驻马店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对策
2022-01-01胡洪艳
胡洪艳
(驻马店市农业经营指导站,河南 驻马店 463800)
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驻马店市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之以恒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 驻马店市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驻马店市辖乡镇(街道)201个,村2445个、社区449个(含农村社区154个);现有农村党员14.1万名。截至目前,全市有村级集体经济的村(社区)2894个,实现100%,同比提升32.1%;其中,年收入5万~10万的有1946个、占67.2%,同比提高39.8%;年收入10万以上的758个、占26.2%,同比提高15.7%;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190个、占6.6%,同比提高2.3%。建档立卡贫困村(含已脱贫)928个,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2016年-2021年,全市累计争取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380个,其中2016年37个、2017年26个、2018年22个、2019年101个、2020年101个、2021年93个,扶持资金2.80亿元,其中2016年每个村下拨130万;2017年、2018年每个村下拨1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分别按照10%比例进行配套;2019年、2020年、2021年每个村省级财政下拨4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各配套5万元。2021年省财政扶持的93个村中,新蔡县13个村、正阳县7个村扶持资金直接下拨到县财政,市财政共接收省财政扶持资金2920万元、配套资金365万元(不含新蔡县、正阳县配套的100万元),所有资金年初全部拨付到位。
2 驻马店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措施
近年来,驻马店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布局,认真学习山东烟台等地区的成熟做法经验,持之以恒强功能、提质量、树导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1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打造过硬党支部
驻马店市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开展“十面红旗村”试点、“五面红旗村”创建,着力打造标杆、提升一般、整顿后进。推广“产业链支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联合体中建立党组织620多个。第一,实行了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村联居抓支部”制度,开展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例如,上蔡县邵店镇籽粒村与省发改委开展“手拉手”活动,在省派第一书记孙文生的带领下,帮助返乡创业人才兴办蒲公英茶厂、玫瑰酒厂和制鞋加工厂,有力地助推了该村产业发展。第二,实施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专项行动,2019年、2020年举办市级村(社区)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5期、省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8期 、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期,实现了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至少培训1次以上,实现农村带头人队伍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同时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村党组织书记评先评优、夺旗争星考评内容,由各县区授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产业发展旗”,将其评为“星级党支部”,实行差异化工作报酬,给予村“两委”班子20%到60%不等的工资上浮奖励,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基层党建、抓集体经济的鲜明导向。
2.2 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增强发展凝聚力
该市585个村级组织建立集体经济服务社(合作社),通过“服务社(合作社)+企业、光伏发电、扶贫工厂、订单农业”等模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充分发挥服务社人才集聚的平台作用,累计吸纳优秀村干部、外出发展成功人士、专业合作组织人才9452人,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开展外出返乡人员联络和回归活动,着力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让返乡者成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金凤凰”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不断汇聚发展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例如,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通过“党群创业服务社+果园种植合作社+农户入股+林果深加工企业”等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万元;新蔡县黄楼镇鲁庄村退伍军人王新社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新蔡县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1000亩,建成“一园七区”加工园区,带动300多名群众务工就业,为当地群众增收150余万元。
2.3 全面规范盘活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摸清家底。全市201个乡办,2445个行政村,完成清产核资单位占比为100%,共清理账面资产31.0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95亿元;核实资产总额123.55亿元,清理集体土地面积1804.60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610.32万亩,林地面积176.38万亩。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排查行动,全面解决村集体资产低价发包或者无偿占用等问题,通过法律手段和“四议两公开”程序,依法废除无效合同51个,调整修改77个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低价合同,对46个承包项目拖欠未交工程依法清缴,增加集体收入2600余万元。西平县盆尧镇盆西村通过清产核资,解除村集体200余亩土地低价转让无效合同,通过入股合作社,目前年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二是改造盘活。对闲置的农村校舍、厂房、老村部办公用房等集体资产逐一评估,对具有商用价值的先整修、后出租,对荒弃的坑塘、荒坡进行规划整治开发,实现村内“无闲房”、集体“无闲产”。全市先后有247个村的闲置资产得到处置,增加集体收入940余万元。汝南县老君庙乡肖屯村村集体150亩坑塘进行清淤、蓄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年收益增加3.1万元,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集体收入。三是统筹整合。为解决集体经济长期发展启动资金的问题,该市各县区对省重点扶持项目村进行配套后,由县级财政出资,整改各类涉农资金,分批投放给有发展潜质的村,全市累计投放61批次,涉及892个行政村。泌阳县先后整合各类资金3.1亿元,分6批投放到215个村,其中102个贫困村每村扶持资金150万元,113个非贫困村每村扶持资金50万元。遂平县采取“集约利用、集中建设、集群发展”模式,由县发改委牵头,分批次对193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注资30万元进行扶持,首批被扶持的125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每社10万元发展资金已经到位。
2.4 选准村级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
一是依托项目资源,走“产业发展”路子。围绕菌、茶、果、蔬等农业主导产业,打造农产品特色产业,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泌阳县杨家集镇郭庄村采取“党群创业服务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村企联姻”形式,把1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投入大地菌业有限公司,共建食用菌大棚100个,村集体获得保底15万元收入加效益分红收入。二是依托乡村振兴,走“服务增收”路子。引导村级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提供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等全程服务,取得有偿报酬。利用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驿城区诸市镇魏庄村集,争取了上级扶持资金167万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立新佳园农业种植合作社,建成观光休闲、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经济园区,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三是依托产权改革,走“入股分红”路子。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村级组织把农村集体资产以及财政补贴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量化析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山县新安店镇丁楼村以流转土地入股驻马店市鸿胜食品有限公司,投建鸿胜艾草种植产业基地,已完成种植面积3000亩,培育确山本地优质艾草种苗,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3万。
2.5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组织推动机制。各县区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谋划安排、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各地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县乡领导分包联系薄弱村制度,实行“一村一台账”“一月一调度”,做到销号管理,限期转化。二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驻马店市关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村级经济3年目标任务,在发展路径和推进措施上予以精准指导。各级各部门从产业、土地、税收和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三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各地在实践探索中总结了“源头、过程、结果”“三防控”工作机制。在源头防控方面,坚持集体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三不”原则,即不接受高息资金投入、不直接参与投资办厂、人员不领工资报酬,严防债务风险;在过程防控方面,建立健全项目评估、招标投标、“三资审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决策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在结果防控方面,严格落实村财乡管制度,明确集体收益支出范围和程序,切实避免“集体经济上去、‘两委’干部倒下”的现象发生。
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量资金、项目和政策资源向农村倾斜,该市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村级集体经济不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思想有顾虑
有的村干部主观发展意愿不强,发展热情不高,认为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存在怕失误、面临问责不敢发展的心态,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部分村民只顾眼前利益,赞成集体经济收益用光分光,在调研中有52%的村民对土地流转、村集体土地使用存在顾虑,有31%的村民不信任、不同意以各种资源入股的形式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
3.2 发展不均衡
县与县、乡与乡、村之村之间发展不均衡,西部山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较东部平原县区较好,仅泌阳、确山两县发展村级集体项目达611个,占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33.5%。交通方便、资源丰富的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好村与差村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3.3 模式单一化
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28.7%的村靠传统单一的资源、资产增收,55.9%的贫困村主要借助脱贫攻坚扶贫车间和光伏电站收益,43.2%的村将集体土地、山地、林地、坑塘、房屋等资产资源长期租赁、承包或直接一次性转让出去,将资源“吃干榨尽”,后继发展乏力,没有形成产业链,缺少高附加值产业融入。
4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4.1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大农村产业链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充分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未承包到户或确权后收回的集体耕地、林地、果园、养殖水面、“四荒”地等资源资产,通过独资、入股、合作等方式开展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确保村集体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入。
4.2 分类指导添加动力
指导各县区编制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推行“一村一策”,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情况,综合考虑村庄规模、交通区位、资源优势等生产要素,因地制宜推行资源经济、产业经济、观光经济、租赁经济等,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径。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前提下,盘活闲置办公用房、厂房、仓库等各类设施,利用乡村闲置土地、空闲场地、废弃整理节余建设用地等资源资产,结合本地优势发展资源经济、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借力扶贫项目、服务经济、租赁经济等载体,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
4.3 结对帮扶凝聚合力
把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精准帮扶的重要任务,在规划、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市、县区直单位对所联系村开展重点帮扶,从村级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项目协调、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帮扶指导。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争取发展资源、拓宽发展路子,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提升。加强科研机构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支持科研人员带资金技术与村集体合作开发,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的技术指导作用。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强村与弱村之间的结对帮扶,鼓励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设备、带原料与村集体合作开发,互利共赢,引导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和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
4.4 严格奖惩强化压力
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选准集体经济产业和项目,科学制定集体经济发展年度增收计划,依法依规组织实施。强化监管,建立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凡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大经营事项均须经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监督管理委员会集体决策后方实施。强化考核评价,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党建综合考评体系,作为县乡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评先评优、考评奖励、村“两委”干部工作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对集体经济发展好、增速快、后劲大的村给予评先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予以选拔重用,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