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2022-01-01张娟
张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
1.1 马铃薯主要病害
1.1.1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侵染马铃薯叶片、叶柄、茎块造成危害,其田间表现症状如下:叶片发病时,病原微生物由叶缘开始入侵,扩张到叶柄,引起整个叶片的萎蔫、凋落,病健交界处有稀疏的白色霉层;薯块发病时,形成凹陷的紫色不规则病斑,切开后,内部薯肉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症状;茎部发病时,一般沿叶片交界处扩散,形成长短不一的梭形病斑。该病适宜传播的条件为中温、高湿(20℃~25℃、相对湿度为90%时扩散最快)。马铃薯晚疫病的推荐防治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锌水分散粒剂,按照1000~15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或者30%烯酰吗啉·甲霜灵水分散粒剂,按照750~10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1]。
1.1.2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侵染叶片和茎块,其田间病症表现如下:叶片发病时,内部为同心轮纹的干枯卵圆形病斑,发病严重的部位,多个病斑连接到一起,造成叶片的干枯、脱落,湿度较大时,病斑位置覆盖黑色霉层;茎块发病概率较低,其主要症状为形成黑褐色的圆形凹陷病斑。其推荐防治药剂:325 g/L苯醚甲环唑·醚菌酯悬浮剂,按照1500~20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或者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按照2000~25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2]。
1.1.3 马铃薯枯萎病
马铃薯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的真菌型病害,其田危害间症状为:地上茎叶出现枯萎,将茎部切开,内部维管束变褐色。其推荐防治药剂为15%混合氨基酸铜·多菌灵悬浮剂,按照500~75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或者20%恶霉灵·多菌灵乳油,按照1000~15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3]。
1.1.4 马铃薯茎基腐病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侵染马铃薯茎基部以及幼芽,其田间病症表现为:幼芽发病,薯芽腐烂,不出苗;茎基部发病时,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黑褐色凹陷病斑,部分植株发病部位有点状或片状菌核分布,上部叶片卷曲、萎蔫。其推荐防治药剂为:30%精甲霜灵·恶霉灵水剂,按照1000~15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或者50%硫磺·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照750~10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
1.1.5 马铃薯炭疽病
马铃薯炭疽病是由球炭疽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叶片造成侵染,其田间病症为:在叶片上形成深褐色的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明显,发病严重的叶片,多个病斑汇合到一起,造成叶片的死亡。其推荐防治药剂为:30%咪鲜胺·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按照75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或者60%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按照750~10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4]。
1.1.6 马铃薯根结线虫病
马铃薯根结线虫病是由咖啡短体线虫或者伤残短体线虫侵染马铃薯根部引起的土传病害。其田间症状表现为:地上部分病株较健壮,植株严重矮化,患病薯块表皮形成黑褐色病斑;线虫侵染造成的伤口,为枯萎病、黄萎病的病原菌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重了其他土传病害的威胁。马铃薯根结线虫病的推荐防治药剂为: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按照3000~3500 g/667 m2的用量进行土壤撒施;或者35%威百亩水剂,按照5000~6000 mL/667 m2的用量,拌土后进行撒施[5]。
1.1.7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或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茎亚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侵染生长后期或者储藏期的马铃薯薯块,其主要病症表现为:茎块表皮出现稍凹陷的褐色水渍状病斑,其病健交界处相对明显,内部软腐后为棕褐色。其推荐防治药剂为:68%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按照2000~30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或者21.4%络氨铜·柠檬酸铜水剂,按照500~75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
1.2 马铃薯主要虫害
1.2.1 蛴螬
蛴螬主要是通过幼虫对马铃薯造成危害。其田间危害症状为:啃食幼苗的茎秆,造成倒伏、缺苗;啃食薯块造成孔眼,导致薯块腐烂,失去商品价值。防治蛴螬的推荐药剂为4.5%敌百虫·毒死蜱颗粒剂,按照3000~3500 g/667 m2的浓度进行撒施;或者3%辛硫磷颗粒剂,按照6000~8000 g/667 m2的浓度进行撒施。
1.2.2 地老虎
地老虎的危害主要是其幼虫取食马铃薯的根茎部,导致缺苗断垅。推荐防治药剂与蛴螬相同。
1.2.3 蚜虫
危害马铃薯的蚜虫种类主要是半翅目的桃蚜。其田间危害症状为:桃蚜在马铃薯叶片、茎部取食营养,造成营养物质的缺失;分泌蜜露,影响马铃薯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传播马铃薯病毒病。针对蚜虫的推荐防治药剂为20%烯啶虫胺·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按照1500~20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或者5%阿维菌素·吡虫啉乳油,按照2000~3000倍液的浓度进行叶面喷雾[6]。
2 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2.1 病虫害的精准识别
病虫害的精准识别是进行马铃薯病虫害科学防治,将有害生物的基数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该类病虫害对马铃薯造成的损失低于防治成本)的关键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种植人员要定期到马铃薯种植区进行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田间调查;②将马铃薯病叶、靶标害虫及时带回该地的技术服务部门,借助显微镜、解剖镜等工具进行精准的识别,进一步预测发生趋势。
2.2 科学用药技术
科学用药技术是指在病虫害发生以后,通过喷施对有害生物防效较高、对有益生物相对安全、在环境中易于降解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上文已经进行了相关药剂的推荐)。在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农药轮换使用,避免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害虫出现抗药性;②要严格遵守《农药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的相关规定,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合理安排农药的使用量,对于农药包装材料进行及时回收和统一处理,避免污染环境甚至引起人畜中毒。
2.3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相对成熟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栽培抗病虫的马铃薯品种;②合理规划马铃薯的栽培时间,有效地规避马铃薯生长的关键期与病虫害危害盛期;③合理铺设滴灌、微喷等现代化灌溉管道,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取代传统的大水漫灌技术,一来有效避免土传病原菌随水传播,二来降低田间的湿度,抑制病原菌的繁殖;④要加强水肥管理,满足马铃薯各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的需求,增强马铃薯的长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⑤对于病枝、病叶以及长势较弱的植株进行及时的清理,减少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害虫的传播源。
2.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喷施生物农药来进行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从马铃薯苗期开始,定期喷施植物生长诱抗剂(芸苔素内酯、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等),增强马铃薯的长势以及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的能力;②可以在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初期,喷施淡紫拟青霉(寄生根结线虫的卵、幼虫以及成虫)、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竞争、拮抗、溶菌作用抑制多种土传病原菌的传播)、苏云金杆菌(对地老虎幼虫进行寄生)等,持续控制多种病虫害。
2.5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依据马铃薯虫害的某些特性,对其进行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通过悬挂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黑光灯或者摆放糖醋液(糖∶酒∶醋∶水=1∶1∶1∶1)对地老虎成虫进行诱捕,降低其交配、产卵的几率,从而显著降低幼虫的基数;②通过悬挂黄板对蚜虫进行诱捕。
3 结语
伴随着农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马铃薯对于稳定农业经济发展、保证粮食供给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各地农业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马铃薯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方案,为马铃薯的有效供给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