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版画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探析

2022-01-01

关键词:版画红色创作

殷 实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自1931年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展以来,我国版画创作才正式起航。从木刻版画诞生时起,其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息息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载体,红色版画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及震撼人心的真实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艺术作品类型中,红色版画是人们对过去历史、艺术作品的展示,其价值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1]从该角度来看,目前研究关于红色版画的认知较为一致,内容表现包括展示革命历史场景、歌颂伟人事迹及刻画伟人形象等内容,画面具有高大全、红光亮等特征。作为在特殊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红色版画艺术,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美术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但相对而言,在一定研究范围内,红色版画的定义及范畴依然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国外美术史研究方法引入国内,扩充了我国美术历史研究思路,丰富了有关美术研究的方法。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红色版画的艺术特色,不仅在艺术图像学本身有极强的价值,也对社会历史发展有史鉴意义。

一、红色版画内涵及发展历程

20世纪的中国,是在充满动荡与激变的环境中艰难前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新美术运动倡导者与诸多美术家,在新兴版画导师鲁迅先生的倡议下,已然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为此,该时期美术家们果断抛弃传统文人画家遁迹山林以逃离现实及“为艺术而艺术”的错误主张,而以“民族”、“民主”为主题开始创作。自此,中国版画运动兴起,红色版画应运而生,承担起宣传思想、鼓舞士气、启蒙大众的职责。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红色版画都具有显著的革命性与政治性,且充分发挥了社会价值与社会功能的作用。

(一)红色版画的概念与主题

1.红色版画的界定

从概念上来说,红色版画是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用于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的一种现代创作艺术形式。[2]这种新型艺术形式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在中国抗战时期获得迅猛发展,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作为一种与时代主题相应的文化产物,红色版画是外来艺术与传统艺术融合并经过碰撞而成,是艺术家在“艺术为大众服务”思想指导下,最终创造出一种兼顾艺术性、思想性、民族性的具有统一审美内涵的经典图式。[3]该经典图式在视觉形象创作上与大众审美融合,并充分体现了一种全新的革命思想,为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认知。综合来看,红色版画是将反帝反封建、求得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等革命思想融合的一种无产阶级的革命艺术。

2.红色版画的主题

从主题反映的内容来看,红色版画反映如下方面的主题内容。第一,揭示“民族”与“民主”思想。中国近代史始终以民族独立与民主解放为核心议题开展,这个阶段的斗争与革命也是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红色版画通过图像记录民争取“民族”与“民主”的奋斗史,体现了其特有的境界,更是艺术家寻求救国途径、革命家寻求革命工具相结合的革命产物。第二,反映“文艺大众化”内涵。从无产阶级立场关注普罗大众的苦难生活,是新兴木刻版画发展的根源。并且,木刻版画主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符合无产阶级大众渴望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需求。[4]另外,红色版画揭示了黑暗现实,并以反映帝国主义侵略和阶级压迫下人民大众苦难遭遇为创作依据,承担了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发挥启蒙和宣传先进思想的社会功能。第三,展示“民主主义”的价值。这一时期主题主要表现为,肯定与赞美了国家主人和历史创造者,并表述了对无产阶级人民解放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尽管艺术重新回归专业化,此时红色版画艺术不是唯一主流艺术形式,但涌现出大批肯定与赞美无产阶级和新中国的红色版画作品,在民族化进程中迈进了一大步。

(二)红色版画的变迁历程

1.萌芽期(1929年-1937年)

这一时期红色版画创作有如下特征:一是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基本状态,且人民大众已完全成为画面表现主体。红色版画真实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的贫困和悲惨状态,并进一步突出他们被压迫的表现,以及他们觉醒、挣扎、反抗压迫的整体内容。这一过程中,红色版画是为革命斗争服务的艺术,与人民大众状态息息相关。二是饱含激情且风格粗犷悲壮。在这个阶段,红色版画虽不成熟但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放到今天来看,这些作品仍然具备当初那种激情浸染的震撼。这种震撼与激情,主要体现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来自深深的对敌人的憎恨。[5]不可否认的是,红色版画处于萌芽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技法风格未能摆脱国外版画影响,未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总体上来说,萌芽期的红色版画创作成就很明显,其作为革命思想的宣传手段起到了历史性作用,迅速成为了当时宣传革命、鼓舞人民的文化武器。

2.发展期(1937年-1949年)

在这一阶段,红色版画发展到达了一个小的高峰期。在新兴木刻运动导师鲁迅先生辞世后,19世纪30年代,文艺队伍中的木刻家们继续探索中国现代木刻道路。这一时期,解放区支持红色版画创作,使其处于蓬勃发展态势。同时,红色版画的创作开始摆脱欧化实现民族化,从创作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方面,都开始利用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展示当代人民生活,而且因《讲话》作品的出现,代表了红色版画的创作观念的成熟。发展期的红色版画不仅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审美价值,还依然保留萌芽期的革命精神,从而使红色版画图式逐步达到经典化的一个小巅峰。另外,红色版画在解放区担负宣传政治政策任务,服务于建立新意识形态,为进入全新国家制度做好准备。所以说,这个时期的红色版画的“红”更加纯粹。

3.繁荣期(1949年-1966年)

这一时期,红色版画进入了创作繁荣阶段。作为无产阶级的经典艺术,红色版画已成为当时官方主流艺术之一。[6]新中国成立背景下,红色版画创作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一是歌颂的创作态度。红色版画创作主题内容侧重于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工农兵无产阶级的勤劳、领袖的英明领导,抒发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二是增加了大量风景套色作品。建国后,我国红色版画风景题材和套色版画发展蓬勃。红色版画对于风景的表现开始大量出现,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景象,同时更加频繁融入套色方法。三是彰显了积极热烈与浪漫抒情的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人民更倾向于选择优美抒情之美和浪漫热烈之美。此时,这种民族艺术追求的升华,塑造构成红色版画艺术的崭新面貌。

4.非常期(1966年-1976年)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中,红色版画的战斗性、教化性功能迅速成为思想武器,成为当时政治的工具。这一时期,本着政治先行的原则,红色版画创作过度强调红色版画的社会功能,并没有突出其艺术本性,这导致红色版画总体艺术性与审美价值处于发展的低水平阶段。随着政治环境的发展,此阶段红色版画逐步摒弃了原有面貌,创作题材千篇一律,其艺术性和创作性逐步被磨灭。而后,红色版画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二、红色版画的艺术特色及其流变

红色版画属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拥有统一审美内涵及形式规律,而且兼顾民族性、政治性与艺术性等表征,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为贯彻文艺为大众的目的,红色版画以叙事及主题进行创作,形成通俗易懂的“可读”图式,渗透着先进的思想性。从表征来看,红色版画作为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实现了艺术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作为图像化了解历史,真实反映了革命性、时代性与真实性;作为一种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采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使得图像内容具备了典型性与符号性。经过几十年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大众审美需求相融合,红色版画形成鲜明的形象体系,这个持续过程体现了红色版画的流变。

(一)红色版画的艺术特色

1.艺术性与民族性

红色版画具有刀木之美、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均体现了其高度的艺术性。同时,红色版画在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使用本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本民族生活,体现了自身的民族性。红色版画在创作过程中,以刀代笔、以木代纸的独特创作方式使红色版画具有了极大的创造性。黑白和套色两种形式是红色版画的两种方式,而且在色彩运用上,红色版画这两种方式的色彩都十分单纯且对比强烈,用最简洁色彩表现丰富的世界,以单纯质朴的艺术方式表现着那段红色的历史。此外,红色版画追求民族化的价值、理念,因而其创作从人物造型、地域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极力表现民族特色与民族气派。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环境过程中,红色版画需要高度凝练典型性甚至是类型化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们深入人民群生活,观察各色人物的眼神、衣着、相貌,并对不同区域风光或普通家具进行分析,最终在内容表现方面体现出民族特色。

2.真实性与时代性

红色版画创作的基础之一就是历史的真实性。鉴于历史现象错综复染,创作者需要透过复杂现实挖掘事件本质,并遵循真实的社会现实,使其具备历史真实性。具言之,红色版画主要采用典型化方法,概括总结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以此为集聚进行主题内容的表现。由于创作素材是当时社会现实的浓缩,因而红色版画作品可以真实折射特定时代文化特征。不仅如此,红色版画创作还具有时代性。红色版画以图画形式展示中国近代革命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及政治面貌,有着极强的时代性。文化艺术无法脱离特定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家观念都对作品时代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的红色版画经典作品都是艺术家对当时时代的真实观察和体验。

3.典型性与符号性

红色版画在塑造人物形象、构建场景情节方面,具有典型化和符号性特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版画画种属性所致。红色版画在肩负政治宣传功能同时,还要求画面高度概括与简洁,因此需要在有限画幅中尽力表现出多元感情及传达的政治思想。在这种情况下,红色版画需要高度提炼概括素材并重新组织架构,采用典型化手法使画面简练概括且通俗易懂。二是革命斗争的目的性使然。红色版画的典型性与符号性离不开与革命斗争相关的内容,即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因而,作为革命斗争、阶级斗争的必备武器,红色版画自然要如实反映各阶级特征,使人物特征更具典型性和符号性,从而教育和鼓舞广大群众。

(二)红色版画艺术特色的流变

1.主题内容的流变

从诞生背景来看,中国红色版画是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出现。这一时期,红色版画创作者一直关注人民大众苦难境遇,且作品创作基础以历史真实性为基准。抗战时期,红色版画作品通过揭示侵略者罪行,以激发人民反抗侵略和反抗压迫。而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矛盾转为社会生产与人民需求不足之间的问题,红色版画创作主题也向之转移,即歌颂劳动、美好生活等内容。可以说,红色版画创作内容方向与时代发展、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创作主题随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时代生活的不断变化,使得红色版画的创作内容发生了较大转变。

2.画面情节图像组织方式的流变

各时期,红色版画的画面情节图像组织方式也各有不同。萌芽期,红色版画在图像组织上的画面情节性不强,单纯表述作者的一种直接思想。发展期,红色版画作为一种宣传工具,特别重视创作戏剧的冲突性。为增加这种效果,红色版画图像形成了具有强烈的情节性创作方式,利用画面叙事以求最简单的方式宣扬革命思想。繁荣期,红色版画逐渐摆脱利用画面“讲故事”,脱离文本叙事的方式,更倾向于通过艺术性表达方式,展示语言的审美价值。此时,红色版画便以抒情性更强的内容,替换客观叙事、重视戏剧冲突的情景描述,也不再以教化为主要目的。综合来看,红色版画的画面情节意境由弱增强,主要是图像组织的情节性增强所导致。

3.技法表现及艺术语言的流变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观点一直以来是红色版画创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受当时特殊政治环境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社会经济、文化有了大幅度的进步,此时人民群众审美需求日渐增长,这要求红色版画创作需要进行改革,不断推出新的技法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们开始体现语言审美价值,并不断丰富红色版画的绘画语言,从而更加追求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其中,1942年《讲话》的发表,表示红色版画艺术语言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该作品提出版画创作的新观点,即继承典型化、艺术遗产,始终要通过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在此观点号召下,红色版画家深入探究了艺术民族化的课题,自此之后,红色版画技法及艺术语言逐步实现大众化、民族化。

4.作品面貌风格的流变

在时代环境转为和平时代主题转为经济建设、人民大众审美需求增加的客观环境下,以及版画艺术发展的现实需求,都使得红色版画的作品风格发生了流变。从艺术角度来看,红色版画风格形成特有面貌,主要是因为主题内容、形式语言、图像组织的共同作用而来。在这种情形下,红色版画创作家在社会现实基础上探索并创新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并由此取得了大批量好的成果,使得红色版画在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面貌。

三、红色版画的价值与启示

无论是抗战时期或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红色版画都反映了当时生活景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时代感,主要来自那时投入伟大事业的创作者们对人民生活体验及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深入挖掘红色版画对中华民族的感情及价值,对于现代绘画创作有较大指导意义。

(一)红色版画的价值

作为现代版画主题创作成功的一种探索,其提供的经验延续至今,颇具现实应用价值。红色版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帮助人民接收先进的革命思想,为满足现实需要提供了莫大帮助;在当今中国和平建设时期,红色版画的历史内容可以为创造出民族性的经典美术作品、认知文艺与政治关系提供有力的经验支撑。

1.历史价值

红色版画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斗争进程中出现的革命战争英雄人物、大众生活等场景。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通过图像化革命历史让人们了解当时情况。同时,红色版画的主题内容及风格特征,主要遵循社会历史现实原则,其内容是当时社会现实的浓缩与概括,可以折射特定时代的特征,对历史具有纪实意义。此外,经历几十年历史变迁,当时经典的红色版画是见证新中国美术历史发展和变革的重要依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2.精神价值

红色版画是以直观形象性的艺术形式凝聚了社会精神力,其显著美学特征和核心价值就是精神价值,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旨在教育民众、唤醒人的灵魂。对于历史的真实再现,红色版画不仅是描绘中国革命历史上人或事件,更以历史为依托,以艺术创作为手段,揭示当时的精神与教育的本质。更多价值体现是,人们可以通过红色版画作品,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以此继承前辈优良传统。同时,红色版画通过将抽象的精神进行艺术处理,使之变得更为具体;以抽象内容通过具化形象传达给观赏者,可以实现通俗易懂,更好地理解当时的革命精神。当代,红色版画再现历史场景与人物,可以让观众了解悲壮或激越的历史情境,体会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有利于民族精神传承。

3.艺术价值

红色版画作品充分融合了艺术的教育、认识和审美功能,对纪念革命历史、教育后代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在内容方面,红色版画已具备了明确的思想主旨;在形式方面,其通过特有的艺术语言、刻镂刀法、木材选择,形成了特殊美感的作品,呈现独特的审美特征。红色版画创作者通过挖掘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并拓展审美领域,具备了现代意义的高度艺术性,既有刚健和质朴特性,也具有简洁概括且富有张力的特征,这种特征使红色版画作品表现出深沉的魅力。

(二)红色版画发展对艺术民族化的启示

1.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

当前,我国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汲取传统艺术中的营养,并从群众所推崇、热爱的内容中加以筛选,纳入自身文化中。红色版画是一种优秀民族艺术,其内容素材来源于真实生活,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反映了当时革命斗争精神;其形式方面摆脱了教条主义、思想传播僵化的限制,用人们喜爱和熟悉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引导人民走向团结奋斗的道路。有鉴于此,我国民族艺术作品应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并借助于年画、剪纸等艺术元素进行创作。同时,可以借鉴国画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借用山水画的构图,以水墨般效果表现风景,以线条造型,在山水之间点缀人物,增加自己的特色。

2.保持艺术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现代社会背景已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与文艺创作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无论在何种时代环境下,优秀的民族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源自当时的真实观察、体验和认知。虽然红色版画成为了过去式,但其艺术创作者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及拓展创新精神是可以被继承与发扬的。因而,民族艺术作品创作者也应发扬这种精神,与当前时代环境相融合。目前而言,当代民族艺术作品不会专门强调艺术的社会责任,但创作者应该实时关注现实生活,保持与时代并行的状态,这对民族文艺作品创作有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承接社会责任。

3.维护艺术审美的独特性

现实而言,当前环境下民族艺术创作与政治内容并不冲突,一定程度上政治内容也可以作为文艺创作的来源。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文化艺术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形态。就红色版画而言,前期完全关注艺术性,终因过于空蒙远离了现实而被淘汰;后期因政治性过强严重偏离艺术本质,使得艺术本性衰落。有鉴于此,我国民族艺术作品始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并在一定范围内展现自由的艺术创作,从而提高艺术的自律性和价值性。

总之,红色版画历史距今有半世纪之多,但其创作对我国艺术的民族性追求,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展示时代精神的活力永存,而且它所产生的精神、历史、艺术三方面的价值影响甚远。同时,研究红色版画的历史,对于认清文艺与政治关系,遵循民族艺术发展规律、创作创新民族特色的文艺产品都有着重要的导航作用。针对于此,应与时俱进研究红色版画思想及历史价值,这对于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激励美术创作家走向未来有着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版画红色创作
版画作品选登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追忆红色浪漫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