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及其产业化发展

2022-01-01张良祥宋智梁张大伟

关键词:嫩江流域民族

张良祥,修 月,宋智梁,张大伟

(1.齐齐哈尔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呼伦贝尔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嫩江流域中下游地势较为平缓,多为草原和湿地,土壤肥沃,草原茂盛,湖泊棋布;上游多为山林峡谷,河谷狭窄,森林茂密,这种绿色生态环境是各种飞禽、水生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理想生存和栖息之地,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丰富生态资源,为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千百年来,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逐江河而生,依青山而立,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书写着自己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多元与融合,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北方民族风情。可见,嫩江流域是我国东北重要的自然-人文区域,既是边疆地区,又是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同时,嫩江流域是丝绸之路东北区的西北部经济带,联通俄罗斯、蒙古,进入新时代,嫩江流域凭借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俄体育旅游也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拥有更广阔的交流与合作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但是,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在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程度上与先进地区、人民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些思想认识需进一步厘清,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优势

(一)民族体育项目资源

嫩江流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少数民族54个,其中世居民族10个。赫哲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三个民族人口总数不超万人,被学术界称之为“黑龙江三小民族”[1]。各民族凭借其特殊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以沿岸沿线城市为支撑点,以流域为空间载体孕育了五大项近二百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民族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小项目,其中独具民族风情的文化符号和赛事品牌,如:曲棍球、珍珠球、颈力、赛马、摔跤、射箭、打布鲁等项目被列入省、自治区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还有部分竞赛项目、表演项目、民间游戏项目入选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受到国内外少数民族同胞的关注和各界游客的青睐。

(二)民族节庆体育旅游资源

节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各地、各民族相互交流的平台,是通过习俗的力量,以约定俗成方式世代相传民族故事的重要载体。嫩江流域作为民族地区,有诸多著名民族节庆活动。

1.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库木勒节是达斡尔族人在旧社会和沙俄入侵战乱年间,用野生柳蒿芽即“库木勒”作为仅有的食物挽救了数以万计达斡尔族人民的生命[2],因而在每年“库木勒”成熟时节,五月末、六月初的一个星期日设立为全体族人的节日。库木勒节上欢快的“哈库麦勒”舞蹈和扳棍、颈力赛、曲棍球等体育项目成为节日体育活动亮点和独具魅力的民族体育品牌。

2.鄂温克族的瑟宾节。瑟宾节是鄂温克族在森林打猎的极其艰苦条件下,鼓舞族民形成的节日活动,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每年的6月17日,在讷河市嘎布喀大草原上,兴旺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族同胞都会举行敖包祭祀、民族歌舞、传统体育竞技和舞火晚会等热闹非凡的欢庆活动。

3.柯尔克孜族的东迁节。东迁节是2009年齐齐哈尔富裕县柯尔克孜族联谊会为纪念民族东迁历史,经富裕县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300多年前柯尔克孜族人从叶尼塞河上游、特斯河流域出发,经由内蒙古草原迁居到嫩江草原上的乌裕尔河畔,被编进八旗,享受旗人待遇。[3]嫩江流域黑龙江段80%的柯尔克孜同胞聚居在富裕县境内,是清朝雍正皇帝亲手下谕旨,每年8月2日为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东迁节。东迁节上人们享受射箭、摔跤、赛马等带来的快乐。

4.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间,蒙古族百姓都要身穿蒙古袍,配上腰带和头饰等节日盛装,相聚在嫩江大草原用传统的体育游戏和歌舞表演来欢庆自己的节日——“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每到节日来临之际都吸引着众多牧民和游客。

(三)民族节庆与民族传统体育相融合产生的社会效应

每逢传统民族节庆,各民族除进行各种传统独具特色的祭祀祈福活动之外,人们还进行原始古朴的歌舞表演、“男儿三艺”等传统体育竞技、游戏活动,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和丰富劳动者生产之余的闲暇时间。民族节庆与民族统体育相运相生、相生相融。相得益彰的民族民俗节庆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载体、舞台并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纷繁多姿的色彩。

民族节庆改善了人际关系,使大家相互亲近,感情融洽,极大的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睦、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嫩江流域的民族节庆活动持续举办,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扩展。民族节庆不仅展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各族人民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还展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成果。1985年达斡尔族同胞在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倡导设立库木勒节以来,其影响已经扩展、传播到外省市区,各地达斡尔族聚居乡镇的节庆活动,吸引了各地各族同胞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讷河市鄂温克族同胞今年举办的第26届瑟宾节,吸引游客4.5万余人次,车辆近1万辆,商户160余户。齐齐哈尔富裕县柯尔克孜族同胞举办的东迁节,吸引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满族等各民族同胞,携诚挚的祝福和精彩节目前往参加。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第26届瑟宾节,带动周边乡镇实现月营业收入1千万元,50余户民族同胞实现了旅游创收,全乡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良好发展。如今那达慕节也已成为民族体育与旅游经济互动的综合性草原盛会。

二、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及其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受西方体育文化因素的影响,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出现衰竭

良好的体育文化是以区域的政治稳定、良好的经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最基本的保障。就现代文明尤其是西方后现代文明而言,区别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新式的娱乐休闲体育文化,使传统体育文化从文化环境、生存土壤到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断裂,造成原有的传承动力和文化认同基因缺失,致使西化的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新时代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流。而以祭祀、祈福、庆丰为活动主题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已不能满足现代大众的体育参与需求,逐渐丧失群众基础,出现“失根断流”,甚至灭绝的危险境地。

(二)基础薄弱,创新驱动不足导致运作模式落后

民族体育旅游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参与人群太少和创意性不足。嫩江流域体育旅游点少分布散,规模效应不突出。道路、交通、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加之,嫩江流域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企业规模小、营销方式陈旧,体育旅游的开发尚流于表面,缺乏区别于其他民族体育旅游的突出内容,项目运作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陈出新,缺乏必要的营销手段,没有充分发挥旅游市场的作用,办节办会的理念和运作模式涵盖的旅游要素还不够充分,除了基础设施条件和相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之外,还没有完善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三) 旅游发展方向不清、活动单一,缺乏整体规划体系和资源整合

旅游活动受地域、季节等因素影响,持续能力不强,活动单一,市场空间狭小,内容有所重复,模式基本雷同,体育作为产业主体的作用不突出,产业主体与市场关联较弱,创意创新不足[4],缺少系统可行的规划和执行,不具备链条式发展思路,且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商旅体旅游产品,更谈不上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产业品牌。多数地域不能积极主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而是希望依托自身资源坐等项目投资者等。

(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力度不够,民族文化主题不够突出

嫩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种类全,花样多,但在节庆活动和景区表演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民族传统体育高品位的主题,没有和民族文化底蕴紧密地结合,虽然看起来热闹,能够吸引人,但是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市场吸引度不高,对消费欲望的引导不到位。

(五)旅游产品开发有限,盈利能力不足

体育旅游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和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嫩江流域各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中政府财政和社会力量投入十分有限,旅游要素匹配缺失,文旅体结合不紧密,缺少能够吸引并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旅游产品,不能有效调动各方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5],真正拉动体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不甚理想。

三、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及产业化发展路径

(一) 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主动融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

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是涉及“三农”、特色村寨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和文化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民族体育旅游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多元共生规划,通过规划设计、统筹协调、借力嫩江流域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资源,借助流域民族村寨舞台,给本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入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打造以现代康体健身、娱乐性等活动和项目为支撑的多元化发展新态势。

在嫩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中,要注重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等三地进行跨界合作,畅通“微循环”。共同研发旅游线路、旅游产品、运营模式,形成以嫩江流域文化为脉络,融入文化、旅游、体育等元素为一体的流域旅游文化产业链。同时,借助“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的推动,成立“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联盟,扩大开放合作融入“双循环”。通过联合、联动方式,共同谋划开发民俗文化村、建设民族体育文化点,开发嫩江流域体验线,让民族体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与旅游和民族民俗节庆相融合,通过跨界跨项融合,打造一个多种文化生态、多个民族、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全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品牌文化传播之路。如:2020年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索伦村、黑河市东北地区最大的民族主题公园“中俄民族风情园”,就是将冰雪文化、民族风情、乡土习俗等元素融入传统村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通过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多方协作、创新模式,用战略思维谋划,用产业思维推进,用市场思维运营,将嫩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力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影响力,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从而共同推进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二)打造民族节庆游,带动民族体育旅游大发展

民族节庆活动是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举办的具有本土风情鲜明、仪式感浓重、观赏性和娱乐性强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它是民族或区域历史、经济以及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理想愿望等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是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化利用民族节庆游就是要深挖流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寻求生存空间,找准定位,扩大民族节庆的时空效应,建立“主客共享”链条,促进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要素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健身、娱乐身心、增强民族自信心等价值功能,实现“差异共舞和多元共生”。通过强化策划和多方市场化运作,将多种属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如将骑马、射箭、摔跤、曲棍球等活动嵌入到地域节庆之中,打造一个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体验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标和体验风情园“打卡”地等示范典型。打好“乡愁”牌,做足体育休闲和体育体验文章,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积累成功经验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以此增加旅游参与人数,带动周围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在体育休闲娱乐和健康养生方面有更多消费和投入,实现传统民族节日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三)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探索民族体育与文旅融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对民族体育节庆活动各参与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处理好相关各方的关系。借鉴发达地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及市场运作的成功模式,积极探索适用于嫩江流域的民族体育节庆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6]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下大力气,有效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扶贫等多行业、多维度融合发展。引进现代市场经营主体,补充民族体育节庆活动和民族区域发展在对外市场开拓和内部资源整合上的发展短板,解决制约民族体育节庆活动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四)完善投入机制,发挥专业队伍优势

民族体育游与文旅融合发展,拉动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能带来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在“十四五规划”及具体实施中,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扶持民族体育旅游与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增强民族体育节庆活动、民族感情、文化交流、民族区域发展和民族同胞增收的联动效应。另外,鼓励、培育、壮大人才队伍。联合相关主管部门、高校、民族学会、研究会和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展民族体育旅游研究;鼓励、支持、引导文艺团体、乡土文化人才、民间艺术大师、文创企业进入民族体育旅游文化领域,运用媒体、网络、论坛等新载体推动民族体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在体育旅游资源及其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由专业人士来做,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既坚持其本体性、朴实性、自觉性,又要以审视、研究、创新的态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改革创新,避免项目的同质化和不伦不类,造成巨大浪费。

总之,我们应把握时与势,用产业思维发展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抓住嫩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因”和“血脉”,充分激发“江”的活力、释放“域”的潜力,从而推动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嵌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 突破现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和瓶颈制约,促进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文旅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嫩江流域民族
我们的民族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推进嫩江市霍龙门镇社会全面振兴 做到“六个坚持”实施“六大战略”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嫩江玛瑙红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