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讲好思政课的本“道术学效”
2022-01-01郭巍巍
郭巍巍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佛山 52823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1]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铸魂育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国之大课”,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面对“两个大局”,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高校要自觉承担“课之大者”的责任,考量思政课“变”与“不变”的关系,把握新时代特征,坚持新发展理念,探索新教学模式,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讲好思政课要固本:着眼大局,固本培元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办好思政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思政课不管怎么改革创新,都不能忘本,不能脱离“五个一”(即一个根本立场、一个根本问题、一个根本任务、一个根本目标、一个根本思想),这是不变的。
(一)把握好一个根本立场
高校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因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讲好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搞清楚思政课姓什么的问题,搞清楚思政课站在什么立场的问题,搞清楚思政课为谁服务的问题。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毫不动摇站稳党的立场、国家立场、民族立场、人民立场,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讲好思政课,必须增强政治意识。习近平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任何时候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
站在育人导向的角度,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唯有坚持问题导向、政治引领,才能实现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三个培养”,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任务。只有牢牢把握、紧紧围绕、着力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这是高校思政课的根本遵循。
(三)落实好一个根本任务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核心任务和教育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站在思政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国家责任的角度,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唯有把握关键、坚持任务驱动、做好价值引领,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才能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人。
(四)实现好一个根本目标
站在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角度,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唯有坚持目标导向、做好党建引领,才能担负起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是什么要搞清楚,现在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我们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作为“国之大课”,虽然课程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教学目标相同,就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抓住了这个根本,我们的思政课才能办好。
(五)贯彻好一个根本思想
站在思想引领的角度,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唯有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不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新时代讲好思政课,就要学习新思想,研究新思想,贯彻新思想,落实新思想;要用新思想指导教学,融入教学,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
二、讲好思政课要悟道:遵规守纪,传大道授大业解大惑
文以载道。思政课的道是什么?“蒙以养正,圣功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责任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1]人间正道是沧桑。讲好思政课要深刻悟道、正确传道、坚定引道。不能无道、反道、错道。
(一)守教育之道: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讲好思政课要遵规守纪,遵规就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守纪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住政治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2]
(二)传大道:传播信仰之道,树立民族自信
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引路人必须有信仰,讲信仰,传播信仰之道。思政课不仅传播知识,更要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讲好思政课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四史”教育,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仰,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先生,传播大道大德大爱大美,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思政课要解决自信问题。始终传播爱党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之道。思政课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课程,讲好思政课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高校思政课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政课要解决世界观问题。始终传播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之道。思政课要教会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打开学生看世界的正确方式。引导学生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更好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层面上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透彻地观察认识世界、读懂中国、把握时代,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授大业:把握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
建党百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圆梦在即,思政课意义更为凸显。思政课教师更要把握时代命题,与时代同频共振,把教案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进学生的心田里。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教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实现高度耦合,深度讲好中国故事。那些体现中国力量的时代叙事、壮美画卷,都是最鲜活的教材,最生动的课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待问题、推动实践,更要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引领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四)解大惑:回应青年关切,播撒精神养料
青年时期是思维最活跃、对社会问题最敏感的时期。近年来,“佛系”、“丧文化”、“自我中心”等成为90后、00后的标签。但是,在抗击疫情面前、在脱贫攻坚面前,他们作为新生力量,勇毅逆行,奔赴一线,成为战疫战贫的主力军之一。青年学生既充满个性,保持好奇,也能担当重任,富有情怀。新时代新青年的疑问自然不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只有回应青年人的问题,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讲清楚“三个为什么”问题,守护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净土,思政课才能真正入脑入心。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突破既有的理论框架和思维定式。在坚持思政课定位的基础上适时转换角色,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及时回应解答学生困惑和疑问,讲清楚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让思政课更符合青年人思维特点和新时代需要。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善于用青年话语,讲述青年故事,回应青年关切,引领青年思想。增强思想的穿透力、震撼力,播撒精神养料,打开思政课堂的大门,让思政课赢得青年一代。
三、讲好思政课要懂术:启智润心,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教学科研
(一)创新:准确把握“八个统一”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创新是思政课的活力之源。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1]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1.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加强内容创新,让思政课实起来
思政课具有政治导向功能,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思政课的立场是落在教学内容上的。思政课需要内容深化和学理支撑。只有讲透思政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讲好思政课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用好鲜活教材,把时事政治更好融入思政课堂,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切实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紧贴学生,常讲常新;要融入最新内容、最新思想、最新表述、最新案例;要用新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要注重政治引导、思想引领、理论学习,做到有根有魂、有血有肉、有理有据。
思政课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拿着文件宣读,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对象,教学内容应有不同。如高职学生就要以启迪思维为主,讲清讲深讲透两三个重点问题。如果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到;与其伸出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找到重点,做好选择。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学什么。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教师要实事求是,分对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永远教不完,要着眼于教思想、教方法。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启迪学生思想、塑造学生灵魂。做到少一点多一点紧密结合。少一点逻辑,多一点实证;少一点论断,多一点佐证;少一点自夸,多一点对比;少一点抽象,多一点具体。
2.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注重形式创新,让思政课活起来
除了丰富教学内容,思政课要也在配方、工艺和包装上下功夫,追求形美,注重教法创优。课堂教学要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给学生提供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让他们喜欢吃。思政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课堂。捕捉学生兴趣点和亮点做好形式包装,做到有声有色。思政课老师要发扬民主,给学生平等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把问题提出来、把课堂活起来。不能死气沉沉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带着专业参与课堂,这样课堂才能热气腾腾。思政课教学要与学生特点紧密结合。寻找适合学校特点、专业特点、课程特点的方式方法,讲授要切入学生实际关注点,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客观叙事变成日常小事。抬头率是手段,点头率是目的。思政课教师不能高大上,不能把自己当圣人。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搞清楚对象,了解尊重赞扬契合学生特点,吸引学生,接近学生,讲授落地,接地气,形式新颖,思政课才能真正赢得学生。
思政课要通过专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百花齐放的探索。思政课要开辟多种课堂,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把艺术元素、专业元素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书记思政第一课等主题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新闻评述、榜样力量、微视频大赛、红歌会、红色经典诵读、红色革命题材音乐剧话剧、画出我和我的祖国作品展、脱贫攻坚成果展、建党百年作品展、乡村振兴画展、志愿服务活动、文艺展演、爱国修身立志博学报国比赛、暑期三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3.有虚有实,有悟有行:注重手段创新,让思政课潮起来
讲好思政课要用好信息技术。善于融入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融合发展。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信息时代,青年学生的认知习惯、学习方式、信息接受偏好等都在发生巨大改变,我们不仅要实现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还必须注重对互联网技术的熟练驾驭和运用,用好“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运用智慧教室、VR技术等,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学生受启迪、受教育,让课堂不晦涩、教育不死板,让有意义变成有意思。
(二)协调: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一体化建设,构建同心圆
讲好思政课要坚持统筹规划,注重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增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度挖掘高校课程思政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优化主体育人,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落实课程育人,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深化科研育人,增强思政课科研含量;推进文化育人,提升思政课文化涵养;强化实践育人,丰富思政课社会实践;推动网络育人,拓宽思政课网络阵地。
(三)绿色:挖掘教育资源,用好“大思政课”,激活双课堂
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鲜活的思政课素材,正是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要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舞台搬到祖国大地上,讲出温度,以情感人。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办好思政课,要充分运用地方文化教育资源,立足职业特色、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立足学生专业特点,设计好每门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和“大思政课”的课外实践教学,使小课堂无缝对接社会大课堂,在“两个课堂”中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要教育引导带领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祖国大地,在社会大舞台实现人生价值和青春梦想;要教育引导带领青年学生走向农村,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开放: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思维
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思政课教学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切入,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正确的问题思维。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思政课教师要敢于直面学生的思想困惑,经得起学生的追问,要讲清楚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现实热点焦点问题;不回避尖锐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真问题、正确解答重点难点痛点问题;注重启发式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道德与法治问题等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
(五)共享:拓宽思政阵地,优化整合配置,共商共建共享
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思政课网络阵地,共建共享。建设思政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联合建设慕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建立思政课联盟,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培训。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交流机制。
四、讲好思政课要强学:对标“四有六要”,强学赋能,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习近平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6]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其所教授课程的特点和所承担的使命,使作为引路人的思政课教师有更严格更高的岗位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视野、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育人先育己。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只有教师自身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中央的重要精神讲清楚、讲透彻,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说服学生,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研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实践研修,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信息化能力等综合素养,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教师,才能讲好思政课,才能赢得学生。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也要引导学生学。用精神鼓舞精神,用灵魂来塑造灵魂,用德行引领德行、用生命启迪生命。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自己讲,也要组织学生讲。开辟学生讲思政课的课堂,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五、讲好思政课要重效:提质增效,让学生有获得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思政课真正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青年学生是接班人,思政课教师是引路人。思政课的效果不在于学生会背多少政治理论知识,而应体现在是否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好的思政课,标准只有一条,就是学生有获得感、真正喜爱、真正信服、终身受益。只有契合学生需要、契合政治方向、契合时代要求、契合国家发展的思政课,才是思政金课。新时代讲好思政课,必须打好组合拳,讲出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引导学生做到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这样思政课才能真正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本立则道生,道生则学强,学强则术成、术成则效达。思政课教育教学不仅仅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讲好思政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多思固本之要,不忘立德树人教育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多悟成功之道,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认知规律;多握创新求变之术,把握新时代、用好新技术、坚持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多学强基之理,传播真理传播正道、塑造灵魂塑造新人。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真正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有效实现学生有获得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最终成长为党和国家有用之大才、堪当民族复兴重任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