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多重障碍儿童辅导案例

2022-01-01马利敏

中小学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自闭症障碍笔者

◎马利敏

多重障碍是指生理、心理或感官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障碍合并出现的状况。一般把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的儿童称为多重障碍儿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即使是重度和多重障碍者,也可以在正常化的融合环境中通过适当的教育,使潜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案例描述】

小A是一名伴随轻度自闭症的听障孩子,属于典型的多重障碍儿童。学习生活中,他常出现各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习惯于某物体或某状态。他偏爱地铁,喜欢画轨道。他不太适应环境带来的变化,如班级定期调整座位或升级调换教室,都会让他烦躁不安。

总是重复某种行为。他能在集体中生活,有时会主动接近他人,但不懂如何与人友好地交往,行为多是单向的,倾向于用固化的方式表达诉求。

社会互动缺陷明显。虽然他佩戴人工耳蜗,并接受过早期言语康复,口语表达较为清晰,但在与人沟通时缺乏眼神交流,不善于对话互动,习惯于重复别人所说的话。

【辅导过程】

自闭症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流缺陷的心理疾病,而听力障碍让小A与社会交流更加困难。据此,应多关注自闭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客观空间和社交氛围对其行为产生良好的诱导、疗愈作用,缓解、平复环境变化带给患童的焦虑。

(一)提升环境的融合度

一是微改造客观环境 。首先,笔者通过实地家访,了解小A的居家环境及其喜恶;与家长坦诚交流,允许小A带一些熟悉的物品回学校。然后笔者在其座位上适当做一些小布置,例如在桌面右上角贴上名字卡片,卡片上画上其喜欢的地铁图案;在课桌旁边挂上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其喜欢的地铁宣传册、拼接玩具等。笔者还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诚意,从而积极配合。在教室图书角设置“暖心格”,摆上绿色植物,插一瓶鲜花或放置一瓶空气清香剂,还用一些小物品进行美化,例如放置毛茸茸的公仔、粗糙的麻布饰品、光滑的小铃铛等。自闭症儿童对不同质地的物品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好,因此这种暖心布置能大大提升其班级归属感。这些客观环境的微改造和小布设巧妙而不着痕迹,不至于让同学们觉得“该生很特别”。

二是构建和谐的社交环境。完成客观环境的改造布置后,还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社交环境。针对小A的多重障碍,教师要正确引导班级舆论,既不遮掩也不过于强调他的特殊性,不能让学生觉得他就是“有问题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行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的“特殊性”和世界的“多元性”。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发现对方优点,互相学习;共同克服缺点,彼此接纳。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回家与父母分享这种宽容友善的思想。如此才能让家校共育方向明晰统一。

(二)教授对情境的替代性反应

小A有一个明显的固化行为,即在听到上课铃响后,无论身处哪个位置,总要先走上讲台,然后从教室的中间走回自己的座位。在回座位的路上,经过某同学的座位时,他总要用手肘碰一下该同学的肩膀。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首先让小A明确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引起他人的不满,然后引导他熟悉对情境的替代性反应。每次发生上述情况时,笔者都会让被碰到的学生告诉小A“我不喜欢你做xxx”。然后在笔者的带领下,小A用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手的手肘沿着同样的路线重新走一遍。这样用实际行动告知小A,他需要改变自己的某种行为。同时教育小A,如果需要引起同学的注意,可以用敲桌子、招手等方式。

许多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会表现出某种特殊的行为,这些行为大多是单向的,他们不会在乎这种行为带给别人的影响,只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这会对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大影响,因此笔者在生活中抓住契机对其进行教育,一点一滴纠正其不合适的行为,努力让他体会到:这样做是不好的,别人不喜欢。

(三)持续强化和鼓励积极行为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会侧重对其行为的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孩子认知发展的期望也会有所提高。为此,笔者通过持续强化和鼓励小A的积极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与融合发展。

第一,发挥同伴支持力量。首先,在不同活动中为小A确定结对帮扶同伴,人选会据不同时间、不同任务进行指定。当全班同学都轮流做过小A的支持同伴后,他就会明确自己的哪些行为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同,哪些行为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如此就可进一步巩固他的正向行为。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

第二,发挥亲子积极作用。对于多重障碍学生,我们更倾向于通过生动实践提升能力。为此,一方面笔者每周与小A家长进行沟通,对其亲子活动给予具体指导。例如:一起做水果茶,一起坐地铁到某地,一起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一起去品尝广州美食……活动不需太繁琐,任务也不需太复杂,一起完成后以拍照、录制视频、画画或者写一句话的形式进行记录,力求形式多样并不断丰富。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生活经历的增多,老师要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鼓励,也可结合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加工,在师生互动中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

【案例反思】

实践证明,大多数多重障碍儿童经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是可以获得发展的,即他们同样具有学习能力。小A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多重启示。

(一)创设条件,促进融合发展

对多重障碍儿童而言,温暖的环境和情感氛围会让他们倍感安心。尤其对自闭症儿童来说,熟悉的人和物能明显缓解他们的焦虑与烦躁。引导多重障碍学生适应不同的环境,学会面对不同的人,这是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笔者在辅导小A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客观环境布置、主观情感引导等方式,为他融入集体做好了铺垫与准备。教育要发挥作用,需把人和事置于集体生活当中,因为每个人都将在集体中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包容;集体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设了条件,既能让个体在集体中融合发展,又可在融合发展中彰显个体个性特点。

(二)抓住契机,发挥正向作用

多重障碍儿童由于行为的特殊性,应尽可能让其在自然情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而并不需要被特殊对待。小A在与别人的沟通交往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对此我们不逃避,不标签,勇于面对,积极干预。我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细心观察,抓住教育契机,在具体情境中积极探索替代性行为,发挥正向干预作用,避免小A的行为引起别人的不满,并努力让他融入生活,回归社会。

(三)紧扣生活,设立适宜目标

多重障碍学生的发展需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生活中检验教育成效。为此笔者为他设立适宜的发展目标,从他的兴趣爱好出发,制定个性化作业;结合生活内容开展学习,注重实际效果,不操之过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互动沟通,避免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探索创新中促进其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自闭症障碍笔者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跟踪导练(四)2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