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12-31于春晓蒋贤涛

科技资讯 2021年29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应对措施

于春晓 蒋贤涛

摘  要:伴隨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先进的医疗器械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诊疗之中,而医疗器械的频繁应用,也使得各类医疗器械出现故障的次数不断增多,这就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很多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中发生了许些问题,例如维修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维修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强、维修资金支持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该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为解决医疗器械维修中的问题建言献策,以保障医院的医疗器械利用最大化。

关键词:医疗器械   维修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0(b)-0000-00

Problems Existing in Medical Instrument Maintenance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YU Chunxiao  JIANG Xiantao*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Lianyung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222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in China, a variety of advanced medical instrume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the frequent application of medical instruments also makes the number of failures of various medical instruments increase, which requires the maintenance of medical instruments.Many hospitals on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ke some problems, such as maintenance personnel lack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aintenance personnel subjective initiative is not strong, maintenance funding is insufficient,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imperfect etc., in this paper, thes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targe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to ensure the maximum use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the hospital.

Key Words:Medical instrument; Maintenance; Existing problem; Corresponding measures

我国医疗事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医疗设备种类逐渐繁多与先进,提高了临床诊断时的准确性与主治医师对于疾病观察的直观性,保障了我国民生健康与人民经济效益。医疗机构的不断发展与整体建设规划,均离不开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医疗器械是医院治疗水平的保证也是医院固定资产的储备,在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但是目前对于设备的维修存在着一些实质性问题需要整改,以免对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该文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刍议,旨在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进一步维护好医疗器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应对措施。因此,该文特别对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综述。

1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维修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下,医疗设施也在积极发展,民生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需求逐渐升高,致使医疗水平与医疗设备更加先进,设备逐渐趋向智能化。但是智能化的器械设备内部结构复杂,所以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性需求更高,需要整体的配合才能完成整体操作,若是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美配合,将直接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与养护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了整个维修进度以及对维修判断的准确性[1]。

1.2对医疗器械的日常养护不足

医院对医疗器械的日常养护不够重视,或者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有些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小毛病,而使用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反馈给维修人员,结果小问题不及时维修,最终导致医疗器械出现大问题,不能正常使用时才反馈给维修人员,这时再维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维修费用也会大幅度提高。

1.3维修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强

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没有完全重视。其中,管理制度不明确,医疗器械在长时间未使用或者启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主观性忽略,使医疗器械上时间得不到积极的养护与维修,对于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条件[2]。而且医院内部对于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较少,未明确指出工作相关开展内容,对于完成度也未做出明确要求,致使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医疗器械维修养护意识。

1.4维修资金支持不足

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医院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医疗机构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很多都已经超过了质保期,如果出现故障,很多维修是需要更换零部件,而有些原厂零部件的价格是比较高的[3]。而医疗机构的维修资金有限,所以有不少的零部件在更换时,就采用了非原厂的零部件进行更换,这种维修方法可以应付一时,但后续还会经常出现发生故障的情况[4]。

1.5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医院的整体规划发展中,未将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相关管理制度纳入医院整体规划中[5]。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没有明文规定设备维修的正确方式与整改措施,这就非常不利于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稳定开展,加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自我要求不高,对医疗器械维修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应对措施

2.1成立专业维修机构

在医院内部需要将专业人员组成维修小组,对专业人员的总体复制进行考核,以保障维修质量。小组成员在执行为主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以及养护有着相关要求,对于维修小组内的成员在发生疑难问题时,需开会探讨解决方法与应对策略,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感,有利于工作更好地完成[6]。由于医院器械管理的过程中种类较多,如果只是单一的管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与养护是不够的,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医疗器械的管理中,对于日常医疗器械使用时应该更加注意,存在问题时及时报修,以促使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顺利进行,维修管理工作更加圆满。

2.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来要求以及约束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加强执法强度,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且明确自身目标,在工作范围内的规划与发展均得到显著提升[7]。期间,对依旧停留在维修方式落后的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应该积极地完成资源共享,减少单一的维修方式,全员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维修工作。与此同时,维修人员需要针对正在正常使用且未发生维修问题的医疗器械积极养护,增加使用寿命,给予不定期检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影响医疗器械检测准确性的威胁因素,避免因为检测数据错误对主治医师对于病情的判断,造成医疗事故[8]。在工作中,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宣导,确保全部工作人员共同发展,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医疗事业提供更大的帮助。在目前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中,以超声、电子技术为主要器械,所以内部结构复杂,需要增加维修知识的创新以及全新的认识,才可以更好地对智能医疗器械进行维护,也可对相关管理制度有着新的认识,将自身专业知识与管理制度相结合,實现维修、养护、整改一体化。

2.3加强日常维护

在日常使用工作结束以后,每次均需一般消毒。在医疗器械中添加含氯消毒液,进行为期15 min分钟消毒,而后将消毒液清理干净,并使用清水彻底对其进行清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消毒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医疗器械及时擦拭,避免浸泡时间过长,对机器造成腐蚀性伤害。还需要在器械每日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洗,在清洗时注意动作幅度轻缓,用力均匀,减少对医疗器械关节或轴节部分的碰撞,首先使用柔软清洁毛刷将死角残留物彻底清洗,避免出现卫生死角,在使用清水将大面积擦拭干净,这样序偶的好处是,既能减少金属器械发生化学反应,也可增加器械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体验。

2.4加强日常检查

在日常维修与养护结束后,管理人员应该对维修器械表面是否存在遗留物,以及整洁程度进行严格检查,并将此项检查纳入日常考核标准。每7 天对于电压以及电源时候正常运行检查,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日常检查与维修时维修人员应该填写维修人、维修时间、结束时间、维修问题做好相应数据存档,方便出现问题时将责任划分,也可以将实际情况上报至相关部门。在每日使用医疗器械结束时,应该将其表面使用医用一次性无菌布进行遮盖,减少细菌灰尘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带来影响。如果在日常检查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上报给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不得拖延,以免发生严重后果。需要加强每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将设备维修与养护的重要性向其普及,使其彻底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这样可以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可使医疗设备使用周期增长且安稳运行。

2.5加强对医疗器械维修资金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医院在购买医疗器械,尤其是一些大型医疗器械时,在质量保证方面可以与卖方协商延长质量保证期限,即便为此少量支付一些费用,从长远来看,也是值当的,因为在质保期内,医疗器械出现的故障,会由卖方负责维修,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维修费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有些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会提供很多的维修养护方面的培训,有的是免费,有的虽然收费,但也是很少的培训费,医院在这方面应该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于医疗器械的维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结语

在医疗器械的维修以及日常养护中,增加对器械使用后的消毒工作,可以促使医疗器械使用周期增长,也可间接提升临床治疗准确性。在维修与养护的同时,对于使用医疗器械的最大年限也需要有着明确的控制以及审查,避免使用报废年限的医疗器械。作为医院方,也需要加大对医疗器械维修上的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或专业导师对于现有的维修人员进行定时培训,以保障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医疗器械的更新与时俱进。此外,还需要设立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维修工作完成度以及养护度进行考核,避免过于工作人员工作时过分放松,产生纰漏,对于维修后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械必要时需二次返修,并将此项检测纳入考核标准,避免出现多次返工,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第一时间向相关维修人员进行保修,在此之前,使用者不可私自拆卸。维修人员在维修时需对于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磨损程度进行记录,根据器械目前状态进行精准维修,避免暴力拆卸对于器械精准度造成影响。

该文提供的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对医院医疗器械的安稳运转以及安全使用提供借鉴与参考,希望医疗器械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更好地提高医疗水平以及相关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磊.医院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常见问题与维修保养策略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9):176-178.

[2] 沈戬.医疗器械中的电子设备常见的故障分析以及维修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6):106-107.

[3] 王国利.探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0):188-190.

[4] 张辉,许慧雯,余新华.以创新思路强化医疗器械标准管理[J].中国药事, 2021,35(9):967-971.

[5] 宫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5):193-194.

[6]林益凯.医疗器械维修难点与现代化管理进展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5):161-162.

[7] 任阿可,周晓平,罗腾达,等.某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9):709-711.

[8]李玉龙.医疗器械维修现状及其维修管理[J].科技资讯,2017,15(14):123,125.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维修应对措施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维修简介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