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符际书写路径研究

2021-12-31王洪林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瓷宁波模态

王洪林

(浙江万里学院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0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探索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变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由不同区域特色文化组成。浙江宁波作为“一带一路”尤其“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宁波与中东欧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逐步走向深入,宁波区域特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步引起世界关注。宁波区域文化对外传播也因此受到学者关注。在此背景下,立足符际翻译和符际书写实践探索宁波特色文化符号对外传播路径意义重大,可为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效果和力度提供案例支撑和理论借鉴。

1 符际翻译与符际书写

为提升中国文化跨外文化传播的效果和力度,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1]然而,从地标性建筑群的标识语翻译到各大宣传片的字幕翻译,总体依然聚焦文字符号的转换,翻译形式单一。对语言符号以外的图画等视觉符号以及音乐等听觉符号关注不够,导致文化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效果欠佳。[2-3]随着符际翻译和多模态翻译形式的增多,鉴于其跨符号、跨模态以及跨媒介特点,语言学范式的翻译研究难以解决多模态文本内视觉、听觉以及身体运动等非语言符号意义生成和再生问题,也难以解决文本之外跨符号和跨媒介文化传播问题。[4-6]在此背景下,从符号学视角尤其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切入探讨跨文化传播问题适切性明显。

为提升宁波特色文化符号的跨文化传播力度,符际翻译和符际书写不失为有效手段。符际翻译概念最早由雅各布森提出,是指将非语言符号转换为语言符号的一种翻译方式。[7]随后,符际翻译概念逐步拓展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相互转换。[3-4]符际翻译作为翻译形式的一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步受到重视。符际书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符际翻译方式,借助跨语言、跨文化、跨模态、跨媒介与跨符际转换等多种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跨文化传播效果。[1]

莫斯科—塔尔图文化符号学派创始人尤里·洛特曼对文本、符号域和文化记忆的研究,对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借鉴价值。[8]文化符号为审视跨文化交流中的符际书写提供重要理论视角。康澄[9]认为洛特曼提出的文本三功能,即“信息传递功能、信息生成功能和信息记忆功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重要理论借鉴价值。具体而言,文本三功能可为中国文化保存、传播与创新研究,以及为文本的信息传递、信息生成和信息记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视角。

2 宁波特色文化符号及其传播现状

近年来,宁波地方文化资源从物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开发成就明显。物质文化遗产从天一阁、天童寺、阿育王寺等到博物馆、南塘老街等,这些文化地标均“以建筑为介、以文化为媒”默默传承且书写着宁波海港城市故事。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从“宁波帮文化”、“十里红妆”到宁波特色地方剧种甬剧等作为宁波特色文化符号,无一不承载着宁波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记忆,对宁波特色文化符号的保存、传递与传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再比如,宁波城市展览馆的建设充分挖掘了宁波当地青瓷文化资源,以越窑青瓷为介,以丝路文化为媒,打造出代表、传递以及传播宁波“丝路经济”和海洋文化的高质量展馆,是对宁波传统文化复兴、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该城市展览馆不仅代表宁波城市形象,对推进和传播宁波特色文化也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好宁波文化”成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命题。[10]

根据笔者近几年对宁波市古建筑群、博物馆和城市展览馆的实地走访与调研,发现目前宁波特色文化符号的挖掘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其对外传播方式和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总体而言,宁波文化符号对外传播尚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宁波文化对外传播途径以文字符号传播为主,对符际翻译和多模态翻译传播形式重视不够,传播形式单一,传播效果欠佳;其次,宁波特色文化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衔接与融合力度不够,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相互隔离,三者缺乏互补、整合式融合与交叉,导致宁波文化语内传播、语际传播和符际传播失调;最后,宁波特色文化传播在文化符号建构、传播模式以及传播路径探索方面缺乏系统性、整合式研究,缺少整合式、系统性理论指导。针对如上3方面问题,下文借鉴文化符号学理论,从符际书写视角切入对跨语言、跨文化、跨模态与跨媒介符际书写展开讨论,并提出构建多维度符际书写路径。

3 中国文化符号跨文化传播的多维度符际书写路径

3.1 语内、语际和符际融通的符际书写路径

突出区域文化符号传播的特点,应用符际书写打通语内、语际和符际三者的界限,将3种类型的翻译活动融合为一体,以提升文化传播效果。现以宁波越窑瓷器为例,讨论3种翻译形式的有效融合。越窑瓷器作为宁波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宁波文化传承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提倡文化自信,地方政府重视当地文化符号开发、发掘与传播。越窑瓷器不仅在宁波市各大博物馆以展品的形式展出,还作为重要的符号元素为宁波城市展览馆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宁波城市展览馆的外墙全部采用越窑青瓷,外形设计采用了宁波“海上丝路”的文化符号,酷似舞动的“丝带”,其寓意为“海上丝路”。

宁波展览馆的设计作为成功的符际书写实践,将青瓷的物质质地、形体颜色与文化符号元素有效融合,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美丽邂逅,在历史与现实的相遇中实现了宁波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如果说展览馆的设计是有效融于青瓷文化符号,是一次跨模态和跨媒介符际书写的尝试,那么展览馆内的展馆介绍则更直接地体现了语内、语际和符际翻译的融通。具体而言,展馆宣传片中的影像资料中有宁波方言,普通话和英语字幕翻译。字幕翻译、图文与视听资料体现了3类翻译形式的有效融合,体现在宁波话到普通话的语内翻译,汉语到英文字幕的语际翻译,以及图、文、声之间跨越符号模态的符际翻译。

3.2 跨模态、跨符号、跨媒介整合式符际书写路径

当前符际翻译实践日益增多,[11-14]翻译边界逐步模糊,翻译内部而言,语内和语际翻译、口笔译等界限日趋模糊。[15]在此背景下,符际书写可借助跨模态、跨符号、跨媒介手段,进一步推进跨文化传播与接收的效果。[11-12]现以宁波瓷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并阐释符际书写的跨模态、跨符号、跨媒介特征。近年宁波围绕越窑瓷器开展了系列衍生文化活动,以瓷器作为一个符号举办各类展览,主办论坛等。比如,2017年11月15日由宁波华茂集团发起,并与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在宁波华茂美术馆开幕,除青瓷展览之外,还举办了《海丝·瓷语》论坛。[16]该展览是将有形物质文化符号和无形文化符号深度融合,将文化符号的展示、解释、传播与接受放置到同一时空的典型案例。通过青瓷实物展览,将宁波瓷器文化与“海上丝路”文化传播有效融合,借助符际书写方式,有效融合视觉、听觉等跨模态传播手段,提升了宁波青瓷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效果。2017年5月,120件上林湖秘色瓷实物亮相故宫博物院。2018年,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国家级文化名片。”方颖[17]以“瓷通四海、器以载道”为题对第五届越窑青瓷文化节进行报道。越窑青瓷文化节的跨模态展览、跨媒介访谈与报道,有效融合展览现场、文字与图片报道,对提升青瓷文化传播的范围与广度发挥重要作用。瓷器展览比较直观地呈现瓷器所代表的文化符号。越窑瓷器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的传播,尤其向世界讲述其悠远的文化故事,从而拓展其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3.3 基于多模态文本的符际书写路径

根据文化符号学的观点,文本作为意义生成机制,对文化意义传承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就文本功能来说,文本有信息储存、记忆、传播等功能。[8]既然文本具有储存文化记忆的功能,瓷器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同样承载文化意义。青瓷作为宁波特色文化符号,对外传播的路径是多元的,除了传统的瓷器展览之外,还可以将国内展览做成跨媒介的视听产品,将瓷器实物做成图文并存的画册等多模态文本,均有助于提升宁波瓷器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与力度。

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理解,推进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交互中推进双方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的基础是文化记忆,而文本是保存、传递和传承文化记忆的主要媒介之一。跨文化传播主要借助翻译活动,译文文本承载原文意义,在新的符号域和文化空间内传播,面对新的文本、符号和文化,在传播和接收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以及抗争不可避免。鉴于此,本文有效融合语内、语际和符际翻译,以实现宁波区域文化构建、传承、创新和传播一体化为切入点,探索宁波特色文化在当地传承、创新和对外传播之间的融合与交互路径,借助文化内部创新与向外传播的深度融合推进宁波区域文化国际化进程,进而实现区域特色文化创新,提升城市形象及其国际化传播与影响。

4 符际书写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

4.1 文化符号跨模态与跨媒介传播的阶段性特点

宁波青瓷展览有效融合现场展览、学术论坛与展览后报道,借助跨模态、跨媒介融合的符际书写方式,讲述了青瓷文化的传承、传播。宁波文化符号传播的符际书写呈现3阶段特点。首先,文化符号传播前,从宁波文化符号中找寻、筛选、提炼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面向当地、外地以及国际人士采取语内、语际和符际翻译形式,实现文化符号的发掘、创新、传承与传播一体化。就青瓷展览而言,展览方对作为文化符号青瓷瓷器的选择,已开启青瓷传播的第一步;其次,文化符号传播过程中,借助多模态翻译、符际翻译以及跨媒介传播等方式,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好宁波声音。越窑青瓷展览中,除实物展览外,还围绕青瓷文化传承及其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界、跨文化传播展开学术论坛,借助视听多模态手段提升青瓷文化传播效果;最后,文化符号传播后的进一步推广、深化与创新以及对宁波文化符号的再创造,不仅有助于推动宁波区域文化国际化传播,也有助于实现宁波文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创新。就青瓷文化展览而言,展览之后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青瓷文化的传播,尤其各类传统纸媒和网络视听新媒体,借助中英文字幕、图片、声音、视频等跨模态与跨媒介传播手段,进一步助推了青瓷文化在海内外的有效传播。由此可见,借助文化符号学理论,从跨模态和跨媒介双重视角切入,通过对宁波青瓷文化传播案例的探讨,发现符际书写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路径之一。

4.2 文化符号跨模态与跨媒介传播的整合性特点

多模态翻译、符际翻译方式有效发挥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听觉符号等多模态符号优势,对提升宁波特色区域文化传播效果具有借鉴价值。翻译、改编、语际和符际书写方式作为重要外宣手段,均有助于增强宁波区域文化在域内以及域外的传播力度。有形符号传播和无形符号的有效融合,尤其将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的跨文化传播与非物质遗产符号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宁波区域特色文化传播效力。借助语内改编、符际翻译以及多模态传播等方式,构建跨语言、跨媒介、跨模态一体化的整合式文化符号传播模式,有助于更有效地实现文化符号传播的范围,提升受众覆盖面与触及度。比如,宁波系列青瓷文化展在丰富宁波当地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普及宁波特色文化符号,为宁波文化名城、国际都市建设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探索宁波特色文化符号的发掘、提炼与传播方式,有利于实现宁波区域文化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而宁波文化符号传播的个案,可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重要案例支撑和经验借鉴。

4.3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跨学科整合的思考

上文在宁波区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探索基础上,借鉴符号学、多模态传播学、翻译研究等跨学科理论,构建文化符号学视角的区域文化传播理论,助推宁波文化走出去。通过进一步提炼宁波文化对外传播经验,为中国文化更好地、更有效地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撑,进而构建跨文化传播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宁波区域文化传播理论,为区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跨学科理论借鉴。

5 结语

本文从文化符号学、符际翻译及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以宁波区域文化尤其青瓷文化符号传播为例,探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多维度符际书写路径。以实践案例分析为基础,探讨区域文化对外传播,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启发意义。通过探寻宁波特色区域文化的语内、语际和符际传播的融合以及不同模态和模态的整合性符际书写路径,以提升宁波特色文化符号在本土与国际的传播效果,推进宁波文化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进而提升宁波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总之,通过借鉴符号学尤其文化符号学理论,对宁波特色文化跨符号、跨媒介和跨文化传播路径的探索,构建宁波特色文化对外传播路径,以“宁波文化走出去”、“传播好宁波声音”和“讲好宁波故事”为切入点,探究提升宁波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力度与效果的路径,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实践案例支撑、经验借鉴和可行建议。

猜你喜欢

青瓷宁波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