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

2021-12-31杜亦欣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立场中心群众

杜亦欣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学报编辑部,浙江 宁波 315032)

0 引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是百年大党的历史总结,也是继续前行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历史,是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党、强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就在于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高度发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坚持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方能江山永固、长治久安。本文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伟力、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检验标准和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坚持并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提供一定的理论武装和实践参考。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立场是决定观点、方法以及其他一切要素的前提,坚持什么样的立场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则性的问题,是一个关乎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立场,就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干事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建党百年来,我们党的人民立场是一以贯之、旗帜鲜明的。建党之初,中共二大通过的章程决案就阐明了我们党是来自人民、代表人民、维护人民的政党,要做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先锋队。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全党与全国人民的利益的立场是我们党的唯一根本立场,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同党的立场、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的统一性。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绳”。[1]25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努力工作。[2]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无论历史时期和历史方位怎样变化,党的人民立场从未动摇,党的人民情怀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以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向人民表明了我们的坚定立场。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党的发展壮大,没有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功。一个政党和人一样,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历经风雨沧桑,还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坚持从人民立场谋划发展,从人民立场办好实事,从人民立场协调利益。从人民立场谋划发展,要求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要求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动机和依据,让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使党和人民同向而行,向统一的目标前进。从人民立场办好实事,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真正把事情办到位,让人民看到实效,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从人民立场协调利益,必须在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时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唯有如此,党的根基才能牢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求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把党的政治追求同人民群众的追求一致起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正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并深化和丰富群众路线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提出了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最广大的群众之中。中共四大指出了“组织群众”和“引导群众”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决定性作用。中共六大作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论断。1943年,毛泽东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899在党的七大上,群众路线被提升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的新高度。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指明:“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1]152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围绕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4]27

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群众路线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法宝,走好群众路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永恒的课题。要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不仅要把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之中,更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切实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一是要倾听人民呼声。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在此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了解社情民意的方式方法,如宁波市的“村民说事”制度就提供了一种接地气的民意沟通样板。它既为群众提供了有效的反映渠道,也为党员干部了解群众需求开出了一个窗口。二是要回应人民期待。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统筹,抓牢主要矛盾,从关键和突出问题着手,疏解民怨,排解民忧。在集中群众需要和意志的同时,更要充分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善于引导群众自治。三是要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新时代新形势下,在传承好原有的群众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必须积极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党员干部要提高媒介素养和网络理政的本领,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通过互联网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收集信息,更好回应人民的关切,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才有威信,才能为贯彻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伟力: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要确保激发和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伟力。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群众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在百年历史中,我们党始终相信人民的力量,重视人民的力量,不断深化着对人民力量的认识,不断思考着如何去结合好、运用好人民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和创新的活力来自人民,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5]

要发挥好人民的主体作用,让人民享有人生发展和出彩的机会,一是要深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意愿,顺应人民期待,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引导人民积极支持改革;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人民踊跃投身改革,同我们党一道把改革向前推进。二是要深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充分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利于创造创新的环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愿望,支持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及时总结、提炼并积极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优秀做法和基层创新实践成果,使党的决策和部署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营养,把人民群众创造创新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国家创新发展的巨大浪潮。三是要深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我们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这也需要我们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需要我们带领着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起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把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4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检验标准:人民是我们党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检验我们实践的标准就是人民的满意度,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让人民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判和检验。1944年,毛泽东在同中外记者谈话时提到:“我们任何一项政策的正确性都必须由群众来检验。”[6]188他提出要用“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的标准来评价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其本质是让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力这一指标对党的政策进行检验。[3]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民检验党的工作的指标发展到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人民标准”和“人民评判”,并提出要用“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7]来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成效。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我们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评判和监督。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我们党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他们看得很清楚。我们要主动让人民检验我们的各项工作,首先要做到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要全面、准确、及时地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在做什么,让党的各项工作可感可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次要畅通与人民沟通联系的渠道,让人民能够参与。如宁波市组织开展的大型电视问政节目《民生问政服务问效》,就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给予及时回应和反馈、积极听取民众建议和意愿并跟踪督办落实解决的创新渠道。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构建更加科学健全的人民评价体系。结合运用大数据,将人民评价从定性评价逐渐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转变,对评价和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细化,把握人民评价的动态变化,在有利于后期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的同时,更加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只有真诚地让人民评判我们的工作,把人民评判作为党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得到改进,才能越做越好;只有经受住了人民的检验,我们才有执政的底气,方能行稳致远。

5 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和一切奋斗的根本旨归,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追求。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十分关注和重视人民幸福。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中国革命时期的目的是实现解放和民族独立并“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8]邓小平同志说,人民跟着共产党,一求翻身解放,二求富裕幸福。他说:“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1]216这一时期人民幸福的主要奋斗向度和内涵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从短缺走向充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幸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

为人民谋幸福,要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三点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经过八年的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攻坚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当前,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返贫,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人民谋幸福,必须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发展出了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基于此,我们应当以民生热点和重点为抓手,着力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补齐民生发展的短板,多管齐下,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稳步开展,让人民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好党的基本路线这条“幸福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稳步向共同富裕迈进。

6 结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理念和情感符号,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凝萃和升华。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葆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伟力,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检验标准,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让人民的江山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猜你喜欢

立场中心群众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