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1-12-31张昌爱杨乙元

关键词:六盘水体育产业融合

张昌爱,杨乙元

(六盘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4)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产生的绿色健康产业.近年来,体育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价值逐步显现,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各级政府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1].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促进中国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2009)、《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2016)等文件,提出通过对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创新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并在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促使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对于落实国家政策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六盘水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夏季与冬季平均温度分别为19.7℃和3℃,整体气候舒适宜人,非常适合居住.六盘水也是我国的“凉都”,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本世纪初,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盘水从2004年开始将体育列入服务产业,而在2006年还将体育列为独立产业,通过它来引导地方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与卫生保健等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体育事业,构建一套完善的服务性消费需求体系.近10年来,在六盘水市体育行政部门体育产业科的引领下,市内针对体育产业的专项研究与开发工作也正式展开,这使得六盘水成为贵州省内领先的旅游型地级市,特别是体育旅游产业融合逐渐形成了城市重要的经济核心支柱产业,发挥了极大的产业辐射效应.本文认为,六盘水当前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六盘水的体育彩票事业发展快速,其工作站连年呈现消费额稳定增长趋势,2018年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2.2亿元,始终保持着平均每年增长20%的发展趋势快速发展.近10年来六盘水的彩票事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整个贵州省的体育彩票营销大户,而这些体育彩票的销售成果也都陆续转化为上千万元的社会返还金,主要用作城市修建新的健身工程项目、城市体育公益场所等,全方位发展地方体育产业.

(2)六盘水在成功打造“凉都”品牌以后,目前在每年7月都会举办“消夏文化节”.持续举办的消夏文化节,作为六盘水文体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六盘水市打造“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品牌的重要载体.在文化节期间,除了精彩纷呈的文娱节目,最重要的活动便是马拉松赛事.自2013年首届六盘水马拉松举办以来,从“铜牌—银牌—金牌”赛事再升级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国际田联铜标赛事”,现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展示出了六盘水的城市魅力,同时,赛事的不断优化使得“六马”已成为六盘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实现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除马拉松赛事外,六盘水还举办了其他特色鲜明的品牌赛事,如2017年“中国凉都·生态水城”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和“画廊六枝·梦境牂牁”全国皮划艇静水冠军赛等.

(3)六盘水还采用“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筹集资金,成功修建了体育休闲小广场、游泳健身馆,这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与健身场所,盘活了地方体育经济,也为地方体育部门融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总体来讲,当前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已经相当成熟,拥有较强的造血能力,且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相当规范,在项目建设上也有所突破.

2 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六盘水作为西部地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落后于国内大部分地区,但借助得天独厚的山地自然资源优势与山地旅游项目优势,山地体育旅游产业也成为了省内最为重要的朝阳产业,其所面临的不利因素相当多,例如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人民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少、群众体育消费意识相对薄弱等等.再加上六盘水作为地级市建设规模较小,目前全市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是面临许多问题的.

2.1 理论研究与政策支持不到位

贵州省体育产业化理论研究是相对滞后的,这导致在体育产业化发展政策方面也无法做到有效跟进,整体上缺乏引导体育产业健康向前发展的产业及经济政策.首先,六盘水本身的地方经济发展就存在诸多不利,对自身的综合经济价值评估不足,且未能制定出一套可强有力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再加之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在地方政府部门发展体系中无足轻重,相比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诸多方面问题均导致了体育旅游融合产业无法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容易阻碍了六盘水体育旅游产业的长久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地区及全身必须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

2.2 经济发展基础过于薄弱

六盘水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水平偏低、导致规模整体建设较小、地区发展不够平衡.作为一座贵州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六盘水迟迟无法实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好融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地方产业发展规模产值偏低.据统计,六盘水2017年生产总值为1 461.71亿元,2018年为1 525.69 亿元,而西南地区经济较发达城市成都2018年生产总值达15 342.77亿元.六盘水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作支撑,在体育赛事承办方面无法体现其应有优势,无法实现产业良性突破.

2.3 群众体育消费意识欠缺

如上所述,群众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是会阻碍城市体育发展的.在六盘水,群众的健身意识与消费意识明显偏弱.体育商品本身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在现代物质精神极大化的社会环境中,体育商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开拓的体育市场巨大且极具潜能,人们对体育产品需求的“非渴求性”表现更为突出.据统计,六盘水体育消费人群平均水平不足10%,说明群众体育消费意识相当欠缺[2].

3 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六盘水气候地理条件都相当优越,在当地政府多年的评估与实践运作下,证明地方发展体育旅游融合产业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从旅游资源看,六盘水拥有岩博村、水城县百车河景区等著名景点,它们作为六盘水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与体育资源的契合产物,人文文化韵律十足,也是当地发展山地体育旅游产业优势的关键.其次注重对绿色产业的优化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基于上级政府指示,打造“世界级生态观光区”,争取将生态体育旅游产业作为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山地运动、民族体育为特色抓好工作”的要求,努力实现体育生态化、生态体育化、体育旅游化、旅游体育化[3].

通过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地域性文化资源.六盘水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市共有少数民族44个.其中,人口数在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水族.各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进行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性文化.这种文化融合使得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时代特征,能够为六盘水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资源的支撑与保障.

所以整体来讲,结合地方地理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再配合六盘水市政府及上级政府的发展政策,六盘水未来发展体育旅游融合产业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4 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的基础是丰富、多元、天然的地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同时也包括六盘水及其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六盘水应该正确定位,积极发展,做到体育品牌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体育产业与旅游品牌的融合、体育市场与旅游产品的融合、体育项目与旅游市场的融合以及区域内部体育旅游资源的综合产业融合.结合这5点,本文探讨了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产业发展的多种模式及其相关方法、内容.

4.1 体育品牌与旅游资源融合

体育品牌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强调旅游资源品牌化优化,六盘水希望将地方旅游资源与民族体育品牌融合起来,在积极开发地方体育资源的同时强调它与体育品牌潜移默化的融合过程.六盘水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文化悠久且价值重大,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有:盘县会议会址、鹅毛寨魁星阁、郎岱“三·三”暴动遗址、盘县鲁番战斗遗址、六枝窗子洞剿匪遗址、水城杨家洞剿匪遗址.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开发,造成六盘水红色旅游的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积极利用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与体育品牌结合起来,构建全面且立体化的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品牌,例如将经典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作为是旅游资源亮点,将其与山体体育品牌相结合,利用革命先辈遗留下的红色文化作为主要支点,实现红色教育文化的对外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

积极构建以品牌特色为主导,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为互补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格局.将教育活动、体育竞技、休闲娱乐贯穿于打造特色体育品牌赛事的始终,建议举办包括“红色体育运动会”、“红色铁人三项”、“红色体育文化大会”等创意性体育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积极融入到地方旅游产业中,实现体育与旅游的跨领域相互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多种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将六盘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资源融合发展,创建优势.将大量的体育品牌吸引进来,参与到地方旅游产业项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体育旅游品牌,同时融入到地方的人文品牌文化氛围中.

这一融合丰富了六盘水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更为六盘水打造了体育文化旅游形象,结合物质宣传与精神教育重新解读了地方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核心思想内容,改变了游客的心理期待与社会价值观,同时兼顾深邃的、值得令人品位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与社会价值,满足人们对于贵州省山地体育旅游项目与产业发展的无限憧憬.

4.2 体育产业与旅游品牌融合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市场化融合发展,希望体育产业与地方旅游品牌能够融为一体.伴随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市场经济发展体系逐渐成型,基于体育产业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赞助融资以及国家原始体育彩票融资发展都异常火爆.六盘水可以借鉴这些模式,大力推动地方体育产业向前发展,并能够建立体育旅游品牌,实现又一种融合.

六盘水的一大体育产业融资方式就是体育彩票融资,它主要通过体育彩票销售金额的返还和再利用带动六盘水体育事业向前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体育产业的向前发展.另外,借助“BOT”融资模式在市内建设体育馆、游泳馆、休闲广场也是六盘水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旅游品牌融合的一大举措.而除了BOT融资模式外,六盘水还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地方体育产业发展以及与旅游品牌的有效融合.

首先是体育品牌赞助融资,近10年来六盘水积极招揽举办各项大型赛事,在举办赛事前后也采用了丰富的融资方法,例如利用大型山地体育赛事项目吸引、回报大量游客与赞助商,为比赛项目本身筹集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达到双赢效果.2017年六盘水越野汽车拉力锦标赛采用了全市场运行合作模式,与贵州省诸多企业合作,由企业负责前期资金筹措,而体育局则负责推广旅游品牌,获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与收益,为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广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战略先机.

在六盘水,基于体育旅游融合产业发展的BOT模式已经成为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柱,而它与体育品牌的联动发展更体现了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OT”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政府建设资金匮乏以及基础建设的矛盾问题.比如,六盘水在修建体育休闲小广场过程中就通过旅游品牌宣传力量盘活了周边健身馆、游泳馆等体育盈利设施,这也是旅游品牌资源发展建设反哺体育产业的鲜活案例,说明在六盘水体育产业与旅游品牌的融合已初具成效.

4.3 体育市场与旅游产品融合

严格来讲,六盘水的体育市场建设规模并不大,但它的旅游产品非常丰富,这些产品都是地方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积淀下来的重要产物,这说明六盘水是拥有潜在的体育文化市场的.为了发展地方体育旅游融合产业,六盘水也希望打造全新体育市场,将更多旅游产品展示出来,为更多游客所了解,并参与到消费活动当中.

当前六盘水群众体育发展方兴未艾,所以发展壮大体育市场还应当获得来自于旅游产业的更大支持.目前基于地方体育旅游产业的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组织等已经纷纷建立.像体育社团在整个六盘水市就已注册34家,其中包括25家单项协会,9家俱乐部,还包括200多家健身站点.体育社团的组织开展促进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无形的旅游产品,为丰富六盘水旅游市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六盘水目前在城市内所组织举办的各种山地体育指导员培训机构异常火爆,希望在面向大众宣传六盘水旅游产品与体育旅游融合产业概念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人们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壮大体育市场.截止目前,全市已经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6 000人,他们不但宣传了六盘水体育旅游产品,也实现了体育市场本身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

4.4 体育项目与旅游市场融合

六盘水国际体育项目发展的进程已经相当之快,六盘水国际马拉松博览馆就六盘水的这一国际体育赛事品牌做了专门宣传,它也是目前国内首家以城市马拉松为主题的展览馆.在六盘水,基于体育项目的旅游市场发展建设已经相当普遍,也成为六盘水打造山地体育旅游品牌,丰富“凉都”体育旅游产业事业内涵的重要载体,是体育旅游项目与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投资契机融合的最重要平台,真正确立了六盘水城市体育文化核心品牌.

具体来讲,六盘水所推崇的“体育+旅游”结构与构建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围绕中国体育特色小镇、传媒视角下的“马拉松+旅游”、“体育+旅游”产业投资机制也已经初步形成.近年来,六盘水已经就“马拉松+旅游”这一体育旅游融合项目组织承办了多次会议、运动赛事,通过每一次的互动交流来分享城市马拉松结合体育旅游产品的诸多开发经验,探讨六盘水上下游的旅游发展联合机制,逐步构建六盘水的体育旅游融合产业链.

4.5 区域内部体育旅游资源融合

区域内部体育旅游资源产业融合也是当前六盘水所推崇和追求的,结合体育资源、旅游资源,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将“马拉松+旅游”、“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项目完美融入到小镇产业建设中,在区域内部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产业融合优势[4],目前六盘水已有的经典体育旅游发展路线已经很多.在区域内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对外宣传方面,像六盘水比较著名的玉舍雪山滑雪场已经为外来游客设计提供了多条体育旅游路线,例如客运专线、六盘水自驾游等,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展示六盘水体育旅游资源,实现体育旅游融合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优化.把握生态文明理念,做好体育产业,持续提升六盘水作为“中国凉都”的品牌影响力,特别注重康养产业的培育,注重区域辐射全域的发展规律,将滑雪、山地、公路等旅游模式作为自身未来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突破口.另外就是加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山地旅游发展与时俱进的发展体系与发展目标,让六盘水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最有吸引力的健康体育旅游型城市.

5 六盘水体育旅游发展的路径

六盘水体育旅游发展路径应该越走越长、越走越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城市体育旅游项目建设还应当基于体育旅游品牌构建、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和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打造这3点来做.

5.1 构建六盘水体育旅游品牌

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的关键还是利用好当地的天时地利及资源优势,将生态及人文文化资源作为六盘水体育旅游品牌体系构建的重要砝码.比如说六盘水目前正在建设“绿道休闲体育旅游”项目,该项目所打造的是六盘水的休闲绿道活动区域,在绿道上开展各项休闲体育活动,同时融入大量旅游元素,充分利用六盘水的山区、平原地理优势构建一条“一环、五圈、十五纵、多点”的绿道,贯穿六盘水东西140公里景观道,充分借鉴了“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的成功经验,真正基于绿道特色建设新体育旅游发展区域.客观讲,这就形成了六盘水经典的体育旅游品牌,它不但凸显“休闲”、“自行车体育运动”,还强调“绿色体育旅游”概念,整体来看项目建设非常健康环保.该品牌的建设与投入运营可吸引大批游客,培养大批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为他们在健康绿道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六盘水还可以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等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开发基础,将自身已有的地方少数民族体育品牌融入到旅游项目中,也可以结合现代水上体育项目如水上摩托、皮划艇等,真正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品位,打造当地著名的水上休闲体育旅游胜地[5],积极推动了六盘水水上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的向前发展.

5.2 开发六盘水体育旅游市场

六盘水的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目前正在发展进程中,当地希望通过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融合优化自身第三产业结构,刺激和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内需,从物质经济层面讲,当前的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已经相当深入,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到体育旅游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资源方面所呈现的特殊属性,因为体育旅游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局限性较大,这导致其市场开发进程陷入到缓慢进程中.笔者认为,未来六盘水的体育旅游市场开发还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例如将体育旅游项目拓展到学校当中,专门建立体育旅游专业、体育旅游市场经济专业等,通过教育机构研究地方体育旅游市场开发进程,再通过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综合型人才,全面实现地方体育旅游市场人才机制建设与人才培育[6].再一点就是将体育产业作为维护六盘水人民健康的重要产业发展,发挥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建设的民生产业效应,鼓励更多人群参与到体育旅游产业当中,基于体育产业发展程度构建健康良好的体育消费指标与环境,即通过体育旅游市场开发衡量整个六盘水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质量.

在未来,六盘水的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当地每年举办研讨会、开设论坛,注重对地方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希望始终秉持开放性思维与战略性眼光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努力把握“中国凉都”这一经典品牌,迅速发展六盘水山地体育旅游市场影响力,更加注重体育旅游融合产业中康养理念的发挥.所以当前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市场、项目发展已经逐步延伸到“医养、康养”领域,并围绕它们展开度假疗养、山地体育运动旅游、滑雪运动旅游等项目,努力将六盘水打造成为一个国内一流的山地体育旅游胜地.为此,六盘水也十分注重加大对旅游供给侧结构的结构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推动山地旅游发展升级路线,确保六盘水成为以健康体育旅游为目的的贵州重要地级市.

5.3 打造六盘水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随着近年来六盘水特色体育旅游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其体育旅游特色项目发展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通过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贵州(老王山)国家多梯度运动训练示范基地等项目,以户外运动中的冰雪、徒步、露营、攀岩等为突破口,打造山地民族特色的户外运动品牌,培育特色体育精品赛事,打造国际性或全国性山地户外民族特色体育品牌赛事,坚持走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发展之路,深化“体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真正实现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与地方生态旅游资源的完美融合[7].

在特色体育项目市场建设这一方面,六盘水主要按照体育赛事管办分离实施相关改革.具体做法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体育赛事的市场化发展运营改革,将赛事作为是六盘水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的核心,深挖体育赛事活动的潜力.积极申办、举办和引进较高层次的国内、国际大型赛事;依托六盘水市气候、山地、场馆等优势,定期举办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国际滑翔伞赛、山地自行车及汽车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拓展、宣传地方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例如 “六马”赛事资金部分来自于政府,其他则来自于市场赞助商,这说明六盘水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平台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和层次,它所提供的旅游服务项目内容丰富、多元且具有吸引力,统筹监管并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并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赛事运营模式.所以就这一融合可以理解为三方共同推动发展,即政府监管、社会承办和市场运营[8].六盘水特别注重市场运营部分,不断通过加强市场运营配合政府支持,实现更多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9],希望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

六盘水还围绕旅游特色项目建立了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像六盘水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等.2018年,六盘水当地还建设了卧龙湖水上运动基地,并成功举办了凉都·六盘水国际滑翔伞大赛、六盘水全国鞭陀大赛,这些赛事都推动了地方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六盘水景区体育旅游综合体,在不断挖掘自身已有旅游资源、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其他体育元素与赛事元素.持续推动贵州省的“3个100工程”建设(100个汽车露营基地、100个生态体育公园、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六盘水为一点辐射整个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方位打造地方体育旅游特色项目建设.目前,六盘水已经有多个项目被列为贵州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其中包括10余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健身步道以及体育休闲运动基地.

6 结束语

贵州省六盘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了体育产业为人们提供的健身运动、消遣娱乐内容,实现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提高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标准,同时也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与体育健康的消费数量比例,客观平衡六盘水体育经济与综合经济的并行发展进程.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六盘水乃至整个贵州省在新世纪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推动了贵州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为六盘水市打造了相当可观的人文文化与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借助我国整体体育产业发展兴盛的东风,希望全面提高地方人民的体育热情,通过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地方群众的就业难题,刺激拉动地方内需发展,持续保持城市GDP的良性健康增长,提高六盘水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契合度.可以说在未来的大部分时期内,六盘水还需要继续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将“中国凉都”的名号通过体育、旅游融合产业打响,确保六盘水成为西部体育产业大市.

猜你喜欢

六盘水体育产业融合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体育产业之篮球
诗书画苑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