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分流的探索与实践
——以N学院“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为例

2021-12-3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流学院专业

林 琳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和基本职能。“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强调高等教育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办学方向,把握重点形成合力,适应新发展格局。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迈进普及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本科高校应主动变革,重新审视面临的问题以及肩负的使命,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勇于创新,持续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贡献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一、N学院专业分流的背景与动因

(一)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给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智能科学和技术正以迅猛之势对各行各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个性化和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探索高等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带来了机遇,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已成为坚定的共识。作为助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生力军,地方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已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地方高校应把特色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发展的战略选择,形成独有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二)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缺乏对内涵式发展的深层探索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是由于政策资源、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供给不平衡,地区之间仍存在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突出矛盾。这一矛盾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最大瓶颈,致使地方高校大多着眼于学校规模的扩张,缺乏对内涵式发展的深层探索。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提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影响,改革开放后,各类大学纷纷以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学习范本。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仍然阻碍大学的创新发展,地方高校尤为明显。究其缘由,除了资源配置差异化机制导致简单复制办学模式的惯性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既有的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未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模式指引[1]。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智能科技改变了世界,也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度成为当务之急。

3.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有待强化

普及化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应呈现更为突出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等特征。而地方高校发展大多停留在向优质高校模仿阶段,同质化严重,特色不足,创新乏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问题必然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不强,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N学院专业分流的理念与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2]N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高校,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逐渐发展成为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但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仍遇到一些屏障。为响应时代召唤,N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每个学生,促进自主建构与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多方位挖掘,不断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革,探索基于教育公平的专业分流机制,以期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基于教育公平的专业分流

1.教育公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经给教育公平定义:“公平意味着所有孩子不受任何歧视、偏见或者不公,享有生存、发展并充分实现其潜能的机会。”[3]教育公平理论研究大多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公平理论的研究转向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为目标的教育结果公平[4]。这一理论确立的背景也即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满意的培养路径。但过程公平却是结果公平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而“过程公平”也不是让所有人接受相同的教育,应是所有人被公平对待,接受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新时期,教育公平理念应以“人”为核心,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让每个个体在结果上有更真切的获得感。

2.专业分流

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目的,本质上是扶持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和力量[5]。高等教育分流是髙等教育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分流对象的意愿和条件,由分流机构实施操作的对分流对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差别的培养高层次专口人才的活动[6]。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大学的根本职责,教育分流的宗旨应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育分流制度的建立也为探索专业分流提供了方向。专业分流是整个大类招生培养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主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资源及学生意愿与条件,由分流机构实施的对分流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区分专业归属之活动[7]。在教育结果公平理念指引下,专业分流应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聚焦不同类型人才的核心素养,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响应时代召唤,N学院通过探索创新“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动态的专业分流机制,成为践行教育结果公平的一种范例。

(二)“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N学院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系列探索,用“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秉承“以人为本、综合改革、社会合作、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探索“分类别指导、分阶段培养、分模块推进”的“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旨在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发展预期,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别指导”立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围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成长的多样化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并构建了深造型、创业型、就业型三种人才培养类别通道(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通道类型)。深造型以培养基础知识宽厚,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技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夯实基础;创业型以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有良好创新创业意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就业型以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学习能力和发展定位,自主选择人才培养类别通道学习,实施分类别培养,不同培养类别通道之间亦可横向流动。

“分阶段培养、分模块推进”着眼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分阶段培养”指向人才培养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实施“121”分阶段培养模式,解决什么时段学什么的问题:第一阶段“1”指第1学年,为通识教育阶段;第二阶段“2”指第2-3学年,为专业教育阶段;第三阶段“1”指第4学年,为能力提升阶段。

“分模块推进”解决教什么(学什么)与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强调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方向,分模块设计课程体系。以学分改革为契机,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通道,增加选修课学分,减少必修课学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创业型、就业型学生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专业分流,专业分流机制构建的有效性和发展性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效。

三、N学院专业分流的路径与特点

(一)N学院专业分流的举措

近几年来,N学院以部分专业和课程为试点,开始试行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首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考核的教学改革思路。其次,依托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推动分类培养。再次,“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等通识必修课程逐步实行分级、分类教学。

在前期教学改革基础上,N学院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开始探索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主要采取按院系学科和专业大类招生的模式,例如,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3个专业方向,外国语言文学类包括英语、翻译、商务英语3个专业方向,化学类包括化学、应用化学2个专业方向。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实施专业分流,并在专业内引导“发展方向分流”。

1.专业分流的方案制订

分流方案是专业分流的关键要素。试点专业需提前制订“三分式”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目的和意义、分流的依据和标准、流通机制、保障措施等。其中,分流的标准主要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学习成绩,以学生志愿为主,导师指导为辅。第1学年,学生通过对广泛知识领域的学习了解,探寻个人志向与专业契合的最佳路径,确定专业方向和学习通道,进入“深造型”通道的学生,学习成绩原则上必须高于该专业方向学生的平均成绩;第2-3学年,学生进入分类培养阶段,导师持续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评估学生的发展潜能,通过学习成绩和效果的分析判断,如果发现学生不适合原有培养通道的学习(如几门专业发展方向课程的学习成绩远低于专业方向的平均成绩),允许学生调整培养通道的选择。第3学年,原则上不再调整专业分流的通道了。

2.专业分流的流程

首先是分流解读。入学教育阶段,各学院通过专题讲座、辅导员解读、导师指导等形式帮助新生了解专业选择和专业分流的相关事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评判的意识。

其次是志愿选择。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结束前,各学院发布专业选择通知,规定选择的流程与要求,学生提交申请。例如,教育学类的学生可以在教育学、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3个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化学类的学生可以在化学、应用化学2个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在专业方向选择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学习能力和发展定位,自主选择深造型、创业型、就业型3个人才培养通道。

再次是综合测评。各学院结合学生志愿申请和第一学年学习成绩综合评估,确定学生的人才培养通道。

最后是结果公示。各学院对专业分流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分流结果。

(二)N学院专业分流的路径

N学院专业分流路径与“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相匹配,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通识教育阶段(“1”),学生通过大类招生录取入校后,进入为期1年的大类培养阶段。同一专业门类下的学生,修读相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全人”奠定基础,学科基础课主要由各学院根据培养目标具体负责建设。

第二阶段,即专业教育阶段(“2”),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两年的分类培养阶段。本阶段的课程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发展方向课为主,旨在夯实相关专业基础与能力,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能力。不同人才培养通道的学生修读的课程模块各有侧重。“深造型”通道偏重理论学习和考研辅导,增强学生理论素养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型”通道侧重创新意识与能力、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模块,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就业型”通道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为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专业工作者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三个通道之间可以横向流通。

第三阶段,即能力提升阶段(“1”),提升各类通道人才的综合能力阶段。学生通过第一、二阶段的学习,发展方向已基本确定,根据三个人才培养通道设置的特点,对学生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素质训练和专门能力培养。“深造型”主要侧重学科专业综合知识体系与学科专业综合问题的解决,“创业型”主要侧重专业应用问题与应用开发问题的解决,而“就业型”主要侧重专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综合训练与实践等问题的解决。这三类不同的选择与学生毕业论文相结合,作为综合能力提升的统一要求。

(三)N学院专业分流的特点

“大学的职责就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8]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发展时代,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成为时代的召唤。N学院的专业分流是在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基础上开创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道路。

1.积极探索分类培养特色

结合“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通道的不同目标定位,N学院在专业分流过程中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造型”通道的培养,教师通过把科研项目带入课堂或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创业型”“就业型”通道的培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人才培养通道的课程模块组成不同。所有学生修读共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发展方向课的必修课,体现个性差异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发展方向课的选修课程。以2018级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开设“深造型”和“就业型”两个通道,暂未开设“创业型”通道。“深造型”通道的专业发展方向选修课主要包括渔业资源学、细胞生物学、水产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等;“就业型”通道主要设置了水产增养殖、水产动物医学、水产营养和营销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2)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N学院改革原有的考核评价模式,学业评价由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逐步转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或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评价方式多元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3)导师指导持续跟进。N学院强化落实导师制,每个学生均配有导师,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指导。第一学年,导师的主要职责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熟悉了解专业情况,对自我发展潜力和方向有一定认识,以选择相宜的培养通道;进入第二学年,导师着重引导学生在相应的课程模块中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协助学生评估是否适应课程模块的修读。同时“创业型”和“就业型”培养通道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除高校导师指导外,学校在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骨干人员作为校外导师,推动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在第四学年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创作)中,尤其强调双导师的协同指导。

3.横向流通提供再次选择机会

如前所述,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前选择培养通道,分别修读“深造型”“就业型”“创业型”的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三个通道之间可以横向流通,即学生有一个再次选择和筛选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申请,重新选择学习通道。改变培养通道后,也即修读的课程模块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分模块推进”的原则,N学院试点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实现模块化,因此学生只需在课程模块的选择上进行调整即可。同时,由于此阶段的课程主要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发展方向课为主,已修课程学分基本可以互认,部分专业发展方向课需要补修。这种横向流通机制体现了N学院专业分流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为学生提供再次选择的机会。

四、结语

大学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本位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与未来挑战,高等院校需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多重使命与特殊使命,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9]。地方高校领导者站在教育重塑的重要关口,必须突破既定思维,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引领学校快速升级发展。地方高校应把特色化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发展的战略选择,形成独有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加快地方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也是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积极回应。

猜你喜欢

分流学院专业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NSA架构分流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长江河口南北槽分流口工程及瑞丰沙地形变化对分流比的影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