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研究生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目标实现路径
2021-12-31沈艳
沈 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已奏响,“北京指南”的推出标志着新农科建设和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举措、新路径已全面展开。
主动对接“新农科”创新发展新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构建“新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课堂一体化教学体系,拓展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新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教学中,填补“新农科”人才培养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教学环节“三全育人”的缺位,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真正实现“新农科”人才培养“三全育人”的全覆盖,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
二、研究生公共英语育人现状探析
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后,教育部党组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基本任务,各省也陆续推动试点建设,各高校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方面也取得了明显实效,但针对研究生人才培养在公共英语教学环节还存在“断链”情形,“三全育人”的“闭环”没有完全形成。本课题组及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围绕“新农科”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在公共英语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广泛调研,基于调研情况和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研究生人才培养“三全育人”“断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功能定位与“新时代”“新农科”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从宏观上分析,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硕士研究生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博士研究生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其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等语言工具基本使用功能;从涉农高校制定的“新农科”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来分析,其基本定位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语言能力的掌握与基本运用。这与“新时代”“新农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新型农林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育人作用与地位未得到充分彰显。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投入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对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语言能力的掌握与基本运用方面,对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了研究生人才培养在公共英语教学环节的育人“洼地”。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应“新农科”人才培养国际化需求的具有留学经历和从事国际文化研究的师资比较缺乏,激励或约束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师承担育人主体责任的机制尚未健全,提升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师育人能力相关培养培训还未完全到位;二是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还未充分挖掘,课程育人的“思政”元素比较缺乏,以“课程思政”为目标,打造线上、线下“金课”,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的课堂育人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三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的文化育人功能表现不足;四是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基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科研育人作用和能力提升不够。
第三,研究生育人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有着相对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确定了导师对研究生育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对同一学科研究生来讲,导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在协同育人方面,也建立了相对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但在教学全过程育人链条中,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育人环节对研究生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科研育人的作用被忽视。适应新时代“三全育人”格局,有效实现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以及科研育人目标,在育人管理上明显存在脱节现象。以“新农科”研究生教育为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团队所在院系无法有效管理“新农科”所在院系研究生,而“新农科”研究生所在院系又无法有效管理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团队所在院系。同时,因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团队所在院系与“新农科”研究生所在院系在研究生培养规模、培养目标和需求等方面无法进行及时有效衔接,导致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团队所在院系在团队建设规划、培养计划和育人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科学施策,进而影响“新农科”研究生培养目标达成度、育人效果满意度、社会需求适应度的高质量实现。
三、育人功能与“三全育人”匹配构建
以基本知识传授为载体,拓展育人功能,以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为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全面实现“三全育人”格局。
(一)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功能拓展
改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无差别化教学现状,针对不同学科门类分类研究制定相应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培养方案。以“新农科”为例,以“新农科”研究生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传授研究生英语基本知识为载体,结合“新农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重点拓展课堂育人、文化育人和科研育人功能。
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长期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本科阶段英语教学工作,但对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总有一些“鸡肋”的味道,其课程体系设置与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及本学科专业知识需求有机衔接不够[2],联系不紧密,某种程度上来讲,形成了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的“孤岛”现象。以“新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作为试点,改革的重点,积极探索与本科教育阶段有效衔接、与专业英语知识传授紧密衔接、与“新农科”专业知识背景适当衔接。
更新教学理念,积极从事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以“新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第一,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文化价值教育缺乏的现状[3],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研究生继续扣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粒扣子;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东西文化比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探讨,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一切正能量知识;第三,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例如,结合本学科专业前沿领域知识,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相关外文文献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和科研论文,提升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实现科研育人功能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二)师资队伍育人能力建设
基于师资队伍现状,有效整合本、硕、博及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组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与研究团队,加强“课程思政”研讨,打造“金课”,示范引领;探索组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师教学团队联合党支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政理论水平;加强师资培训,重点组织参加师德师风专项培训、思政专项培训等;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学习、“新农科”相关背景知识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素养学习,全面培养造就一支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能力于一身的研究生公共英语师资团队。
(三)完善研究生育人机制,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针对研究生“三全育人”在公共英语教育环节存在的管理“断链”现象,重点从三个方面探索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破岛”“接链”,打造三位一体管理和育人的闭环,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一是完善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培养院系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组织实施院系的沟通协调机制。以“新农科”为例,重点围绕培养方案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定位、“三全育人”组织实施和人才培养需求教学与育人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形成“三全育人”管理与组织实施闭环。二是建立研究生管理部门、师资管理部门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组织实施院系的沟通保障机制。以“新农科”为例,结合研究生培养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需求,重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以公共英语“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等育人能力为目标的师资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形成“三全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与组织实施闭环。三是健全导师、辅导员、课程教师协同育人考核反馈机制。以“新农科”为例,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达成度、育人效果满意度、社会需求适应度等因素,重点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的组织实施,制定协同育人组织实施和考核办法,明确各环节实施主体的责权利,特别是在组织实施“三全育人”过程中,被忽视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必须纳入协同育人链,形成完整的“三全育人”闭环。
四、结束语
高校研究生教育承载着达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重要功能,随着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研究生人才培养对接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服务国家需求的重要使命,“新农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强农兴农,提升国家农业全球竞争力,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丽地球村提供了可靠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资源需求保障。因此,“新农科”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愈加重要,必须全面实现“三全育人”,在全员育人方面不能“缺位”,在全程育人方面不能“断链”,在全方位育人方面不能形成“孤岛”或“洼地”。特别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不只是实现语言教学需求,同时也承担着培养研究生中国优秀文化素养,拓宽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和科研素养的重要职责,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力促进当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拓展育人功能,挖掘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梳理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健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等体系及育人机制,匹配构建研究生“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高质量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现服务国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