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中药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21-12-31刘平润李孝敏
文 波 刘平润 李孝敏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园艺技术推广所,云南 昭通 657000)
昭阳区境内特别是金沙江河谷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生物产业有利于推进昭通中心城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发展,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安排部署,昭阳区重视中药材种生物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生物培育为促进乡村居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1.发展前景
1.1 政策背景
十八大以来,国家将中药材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中医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云南省也先后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向产地倾斜,扶持资金指向偏僻农村。昭阳区按照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部署,把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推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故发展中药材产业大有前途。
1.2 市场需求
中药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灿烂的瑰宝,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中医药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疗效等受到人们的认可,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上涨,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区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使其正在成为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2.发展优势和现状
2.1 发展优势
一是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我区属温带气候类型,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年日照1902.2 小时,年平均气温11.7℃,全年大于10℃的天数191.3 天,大于10℃活动积温3417℃,年降雨量738.2mm,分布于秋季的降雨量较充足,最热月7 月的月平均气温19.8℃,为中药材的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水资源及土壤的有利条件。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渔洞水库”等,这些水库的水都来自天然降雨,主要几条河流的水质较好;土壤以沙壤土为主,中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宜耕性好,是种植中药材较理想的土壤类型。三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好。内昆铁路通车,航空运输在1996 年就已通航,银昆、宜昭、都香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通信网络遍及全区所有乡村,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方便快捷。
2.2 发展现状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昭通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战略”要求,昭阳区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绿色食品牌”建设,大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一是种植稳定发展。2020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7300 多亩,收获面积2500 亩,实现产值6650 万元,其中:天麻种植面积2000 亩,半夏、黄精、党参、当归、桔梗、重楼、黄连、黄草乌、金铁锁、紫丹参等其他中药材种植面积5300 亩。天麻种植主要分布在盘河、大寨、青岗岭、苏家院、苏甲等5 个乡镇,半夏等中药材种植主要布在苏家院、洒渔、靖安等乡镇。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引领示范明显。采用公司+专业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逐步引进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昭阳区天韵天麻种植等一批专业合作社,加快现代转型发展,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有机化基地建设,靖安镇大耆老村种植基地规模已达1260 亩、洒渔镇新立村种植基地规模已达1000 亩。三是强化“三标一品”认证和可追溯。积极开展“三标一品”、可追溯政策宣传,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三标一品”认证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流通追溯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可控可溯,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目前,1000 亩中药材(党参)有机食品认证已经申报,获得1330 亩黄精、桔梗、滇重楼、三七的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分布分散,商品规模小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长远科学的规划引领,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大户和农户自发种植状态,基地示范作用小,连片种植的仅有靖安镇大耆老村1260 亩、洒渔镇新立村党参种植300 亩,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其他中药材种植均为农户零星种植,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较为分散,种植面积小,形不成规模,致使种植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商品规模小,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同时,一些在外出务工、经商的部分农村居民,对土地宁可荒芜也不愿流转,造成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承包土地流转困难,规模化连片发展难度较大。
3.2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基地发展困难
昭阳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中药材种植区域都在二半山区、高寒山区,道路基础状况差、给排灌水渠不畅是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目前,除了静安、洒渔等几个基地外,其他乡镇基本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3.3 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服务体系不健全
生产水平总体不高,生产供给能力需要加快提升。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3.4 科学引导和市场衔接仍需强化
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基地引领示范作用尚未显现。流通体系建设相对迟缓,外销中药材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投资回报较慢,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而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生产预警的能力和市场产品结构的分析能力不强,市场、价格、供求方面信息传导机制未真正建立。组织化程度低,产销协会发展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生产者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对接。
4.对策和建议
以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契机,发挥区位优势,突出特色,推动中药材生物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
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契机,把加快中药材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来抓,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建议成立区级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高位推动,积极推进中药材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各涉及中药材种植的乡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做到有人抓、 有人管。明确目标,强化责任,领导组加强与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联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坚持市场引导和行政推动相结合,创新机制,稳步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规划引领,根据省、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区级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
4.2 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议区级级财政从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产业化发展。70%用于良种良法推广、科技培训、标准化、示范样板及基地建设等环节,30%用于“以奖代补”——扶持龙头企业、市场开拓、品牌创建、加工、流通等环节。二是整合支农资金。积极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安排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在用途不变的前题下重点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三是创新金融担保机制。对能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建议政府对其所流转土地进行确权并与金融部门协调,允许其以流动资产、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贷款,鼓励农户之间、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互相联保,充分发挥小额信贷作用。四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昭阳版本,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引进绿色生态防控种植技术和试验示范推广。
4.3 完善人才保障政策
一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服务咨询、技术承包等形式,直接参与中药材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或领办中药材产业化项目,领建或合建中药材规模化基地和加工企业。二是制定好年度培训计划,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中药材产业化知识培训,着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管理、技术、龙头企业家队伍,优化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三是设立中药材产业带头人和产业辅导员。产业带头人可在昭阳区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将科技人员优化组合到区确定的基地中,并在行政村设立产业辅导员,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四是按照中药材产业发展要求,确定优势产品发展项目。根据项目规模,投入一定比例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整个项目可移交给产业带头人或农业科技人员,由他们按照产业规划,自主开发。
4.4 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技术”的应用,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培育龙头等。在具有中药材优势的靖安、洒渔等乡镇,大力发展以农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中药材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种植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合理利益。借助信息网络平台,为中药材的产、供、 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
4.5 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增加科技人员编制,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服务。通过实践、示范、引导,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降低发展成本和风险,适度扩大靖安镇大耆老村和洒渔镇新立村中药材基地面积,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发展中药材,扩大种植面积。加快引进推广一批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加强对农户的培训,通过科技入户、重大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实施,培养菜农的科学生产观念,提高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生产方式的自觉性。支持相关中药材生产技术单位和基地每年引进新品种,筛选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品种。
4.6 大力推进品牌创建
引导中药材企业对产品“三标一品”的申报及认定,制定区级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做大做强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品牌。找准受市场欢迎品种,联合中药材企业、媒体集中人力、物力,利用新闻媒体扩大政策宣传面,在舆论宣传方面予以正确引导,宣传到位,使企业或个人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吃透政策,充分调动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全力打造昭阳中药材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重点是引进加工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以保证一二三产业链的有机融合,稳定价格,提高附加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