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4期总目录
2021-12-31
第1期
经济学
马维胜 马振斌“枫桥经验”青海化路径研究 //001
李 明 吕潇俭 曹佳俊 田万霞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生态畜牧业特区的可行性研究 //007
王淑婕 青海省社会组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SWOT分析视角 //013
刘星明 佤族人力资本变动与人口发展研究(1990-2010)——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019
人类学
胡鸿保 口述史之难:品读祁进玉《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027
马成俊 方玮蓉 陪嫁:彩礼流动的回馈机制——基于循化县婚姻支付的田野调查 //031
杨 凯 双重语境下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悖论性的民族主义文本 //038
丁木乃“同类不相食”:基于凉山彝族食俗的饮食人类学阐释 //047
潘艳花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汉语语言探源 //054
民族学
戴 妍 王奕迪 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058
董志强 青海省“一圈、两道、三大片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思考 //066
朱韶晖 青海农牧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现状研究 //072
民俗学
林继富 王 祺 花儿研究的基本态势与热点问题的知识图谱——基于1999-2019年计量可视化分析 //080
米海萍 西王母神话西传蠡测 //093
邢海燕 谭雪一 文化资本视角下土族绣娘的非遗传承与实践赋能研究 //101
陶鸿宇 贺卫光 现代语境下裕固族民间神话资源的转化路径研究 //110
张静轩 音乐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研究——以青海花儿为例 //117
赵世昌 过渡与洁净:黄河流域丧葬仪式“阈限”属性研究——基于三地田野调查分析 //123
历史学
吴楚克 王 浩 藏传佛教僧帽源流和象征研究 //129
陆 离 关于浙藏敦114号《肃州府主致沙州令公书状》的几个问题 //134
张弘毅 汉唐河湟屯田绩效研究 //140
刘森垚 张掖乌氏考论 //146
第2期
特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杨文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001
杨虎得 韩喜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意义探析 //015
李 静 候玉婷 自我与他者:清末民初严复译文语境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性建构 //021
张海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青海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基于海西州职校的个案调查 //028
胡 静“大一统”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036
王 航 竞争·互鉴·冲击·延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动力 //043
特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王连杰 丁晓强 理解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三重维度——基于对百年历程中三次文化论争的考察 //051
高 帅 从马克思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逻辑——基于《共产党宣言》与《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等文献的理解 //062
姚金海 邹家骏 国内恩格斯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基于文献计量与关键词趋势预测 //070
管理学研究
武 宁 王 娅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与反思——基于内蒙古牧区田野调查的研究 //083
徐世栋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效性分析——以青海省六个民族自治州为例 //090
张天浩 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现代化: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103
社会学研究
孙东山 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三重向度 //112
马玉秀 伍麦叶王朝的社会变革探究 //117
文化人类学研究
邓 苗 中国民间生活中的防疫观念与抗病避灾的文化实践 //124
韩 璐 明庆忠 刘宏芳 基于空间生产的少数民族仪式空间结构与机制研究——以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例 //133
马成明 市场经济、人口流动与移民饮食文化的在地化——基于宁夏银川的人类学考察 //141
民族艺术研究
熊晓辉 土家族音乐知识谱系研究:文本与田野交织的价值性知识维度 //149
龙珠多杰 王晓晶 诗意的建筑:《格萨尔》史诗中的城堡建筑文化解读 //158
第3期
人类学
汤夺先 王 荞 我国餐桌食物浪费问题的饮食人类学研究 //001
雷俊霞 汇融中和与河南烩面——基于饮食人类学视角的解读 //011
张伟豪 人类学视域下文化理论研究的特征与趋势 //020
马 强 宋维君 刁 玮 巴基斯坦人类学历史与现状 //025
黄长彬 非洲伊博族祖先崇拜文化现象及社会功能研究 //033
李丽琴 新西兰毛利人“豪”(hau)的人类学解读——以《毛利人与现代性:鲁亚塔拉之死》为中心 //041
民族学
雷 鸣 李晓光 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和族际交往 //048
张 欣 冯雪红 美好生活研究回顾与前瞻 //057
羊中太 羊 措 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构建 //066
杨海潮 纳西语khɑ31“皇帝”的语源 //073
经济学
刘煜泽 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民国青海烟草史研究 //080
张 义 张东昕 中国消费者外族中心主义作用机制研究 //087
历史学
邓 涛 延续与变革——清代嘉峪关长城功能辨析 //096
何文华 左 茜 清代治藏视域下的藏北达木蒙古 //102
民俗学
刘 薇“么些先生”的文化实践——李霖灿的纳西族民俗研究 //108
徐长菊 从“娘娘崇拜”看互助土族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交融 //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张志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与问题探究 //124
琼 英“非遗”保护视角下的嘉那嘛呢石刻文化研究 //132
兰 倩 白玛措 藏族唐卡的群体意识表象 //139
德扬措 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再构——以青海尖扎地区的神箭文化为例 //146
学人与学术
汪洪亮 知人论学:纪念李安宅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评 //153
钟荣帆 于道泉、于式玉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158
郑 莉 张慧敏 发现女性:论于式玉藏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贡献 //165
第4期
特栏·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宋才发 法治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001
张 前 杨 玢 王峥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仪式的空间展演——基于土族“纳顿”庆丰收会的仪式分析 //008
王 坤 仲丹丹 海 路 培育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特征与实践路径——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 //015
经济与管理研究
杨皓然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解析 //021
陈文烈 李小琴 李生芳 兰西城市群助推青海农牧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青海涉藏六州的经验数据 //027
丁翠英 同籍高管身份认同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041
人类学研究
谷家荣“记忆之场”:凉山彝族的历史心性——《鸡鸣之年》的文本进路 //050
田 广 中国经济人类学先驱者学术要旨探析 //056
保跃平 脆弱、流动与风险:中缅边境新冠肺炎疫情跨境传播问题研究 //066
民族学研究
何生海“民族互嵌”与边疆治理 //081
党永芬 阿进录 一个土族村庄的人口变迁及村庄共同体构建——基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巴洪村的调查报告 //089
拓俊杰 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内蒙古牧区的典型分析 //096
法学研究
李 蓉 黄小龙 深度伪造司法渗透的法治风险及应对策略 //107
彭贵才 娄金炜 跨部门协同法治化:定位、困境与进路 //118
周莹莹 权力与权利的相对平衡:捕诉一体模式下审前辩护权保障研究 //127
民俗学研究
冯文开 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135
毛巧晖 文化观念与技术变革:嫦娥神话文本演进的关捩 //142
陈 刚 更新与融合:新文科视阈下民间文学教育的发展路径 //149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周灵颖 传统戏剧类“非遗”群体传承研究——以昆明民间花灯剧团为例 //154
赵尔文达“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现况与展望 //161
邸莎若拉 曹娅丽 格萨尔马背藏戏的演述与文化阐释 //170
学人与学术
黄柏权 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作——《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评介 //177
朱家钰“讲故事的民俗学”——评《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 //181
吕佳翼 从“主体性”到“情本体”——李泽厚哲学的后期进路及其限度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