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12-31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政治思想

刘 欣

(忻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统计报告调查,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9.04亿,相比2018年增长7 5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4.5%,相比2018年增加4.9%。由此可见,网络在人们的日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中间力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办法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办法,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网络阵地最活跃的群体,在享受网络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因此,要深入探讨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1 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 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消解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网络本身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其信息储备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望尘莫及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传播方式的制约,其信息量是有限的,而网络存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无限扩张,这种完全碾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媒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量得到扩展,但庞大的信息量也导致了内容的鱼龙混杂,“网络空间信息发布的‘无门槛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导致网络空间充斥着海量信息[1]”,给教育对象有目的的获取知识带来不便和疑惑,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首先要剔除良莠不齐的信息,过滤无关的信息,否则主体无法在庞大的网络信息中去筛选对自身成长和发展有利的信息。如何在庞大的信息中进行筛选,维护网络传播的正能量导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传统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同时,网络社会作为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空间,凭借其虚拟性、交互性、现实性等特点解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秩序,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是显性的,主体的价值目标和情感导向是具有鲜明的导向的。而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存在的,在虚拟空间受到碎片化的网络信息的影响,如果受众缺乏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人云亦云。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空间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传播其意识形态,推销其价值观。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三观的可塑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体系,政治辨别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于网络空间带有迷惑性的言论缺乏基本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一些虚假信息或言论会趁虚而入,使大学生逐渐“对西方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产生由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达到认同感[2]”,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2) 网络空间的“集体狂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力进行挑战。

网络虚拟的特性使得大众的权利意识得到显现,从微信平台到微博,从抖音到快手,网络的互动性为大众的“集体狂欢”以及情绪化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和广阔的空间,大学生极度追求个性和自由,在这个没有等级、没有权威、没有政府的公共空间,个人情感在这里显现得淋漓尽致,网络狂欢是当代大学生在网络虚拟平台中精神救济和自我狂欢的虚拟表现和“乌托邦”式的慰籍。比如网络视频中的弹幕,这样的互动方式使天南海北的人们聚集在网络平台,它打破了阶层、财富、年龄、学历的界限,人们可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许多人垫付元素原本的意义、内涵和故事框架,逐渐形成了新的网络社会文化,大学生十分乐意参与这样的网络狂欢。虽然绝大数人的诉求并未掺杂政治意图和阶级属性,仅仅是出于娱乐的目的,但青年群体在网络的“集体狂欢”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 从“现实”到“虚拟”的阵地转变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布局。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发生了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可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为主要平台,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辅助手段,其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有具体的、现实的、感性的人进行指引的,传教者凭借其坚定的政治导向、崇高的道德情操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引导。学生作为受教者,其知识的来源较为单一,受各种外界思潮的影响较小,而网络的开放性和其包含的丰富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互不相识,彼此独立,他们在这里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碎片化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逐渐使得网络虚拟平台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布局,同时也削弱了以课堂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1)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

第一,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近些年来,我国网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对网络的监管也逐渐规范,这也体现了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争锋的主要阵地,从网络平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首先,要强化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3]。”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有的具有明显的政治导向,煽动性很强,要从源头上杜绝负面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传播,强化对网络信息的筛选。从管理上看,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学生群体的保护;要建立专门的举报和监督机构,为网民提供便捷畅通的举报途径,使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以抑制虚假消息的传播和散布。

第二,要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引领主流话语权。首先,高校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3]”,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坚决不能让高校成为不良信息的庇护所。其次,要不断创新传播渠道,积极探索自媒体传播途径,多形式地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当然,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和内容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按照学生的需求构建叙事话语。再次,将有影响力、有威望的学生培育为网络意见代表,要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把他们当作和学生连接的纽带和桥梁,将学生代表意见纳入到学校的管理机构,尊重他们的意见,反映学生的价值诉求。

第三,网络空间的治理应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当今社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尘嚣尘上,在多元文化充斥的社会背景下,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网络空间治理做出指示,提出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社会,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4]”。由此可见,网络空间的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一种内在的契合,网络空间的治理也必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目标一致。

2) 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第一,要建立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巨大的信息储备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依托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特征,传教者和受教者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共享信息红利,因此,可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不仅仅只能在课堂获得知识,由此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第二,强化与媒体的密切联系。现如今,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众展现个性、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而大学生作为使用自媒体频率最高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平台,将教学内容与自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进行表达,从而拓展课堂教学;同时利用自媒体平台及时推送各种资源和信息,强化师生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第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单靠一个部门或一群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现代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发挥多元化治理主体的作用,彼此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是要发挥政府、社会、高校、网络、教师和学生多方面主体的作用,将协同育人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得各主体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 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第一,提升教师网络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网络大数据知识,积极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课堂效率,同时,要建立大数据分析处理意识,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有及时的了解。

第二,及时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使其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思政工作的引导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承担主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可以说教师的水平和素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并结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挑选有特色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该有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要筛选什么样的内容,以便在网络巨大的信息库中合理地取舍相关数据。由于网络数据鱼龙混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寻找科学的方法筛选可靠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在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党的新理论和新政策,将时事及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打造学生喜欢的思政课。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采集信息,实现网络资源的互通有无,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第三,构建师生沟通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师生沟通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通过沟通平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通过课后的知识拓展进而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当然,师生沟通平台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师生的交流方式,学生的问题会促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共同的疑问,进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可见,沟通平台的建立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3 结语

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网络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如果缺乏甄别和判断,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总结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经验,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等有效的应对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此外,要因势利导,积极把握网络时代的机遇,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