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2021-12-31张娅琼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张娅琼

(1. 甘肃政法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生态发展脆弱,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开发和传承才刚刚起步,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数字化存储技术也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许多新的保护手段,包括通过数据库、磁盘阵列、光盘塔、光纤和网络连接以及一系列相关规定、协议,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1]。因此,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成为甘肃民族地区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事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1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大规模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研究。国外主要聚焦在虚拟现实(AR)数字化技术、数字资源入库、数字复原技术、数字化展示互联网与非物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CHENG Yang等利用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实现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复原和文化活动的展示,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参与主动性和参与深度[2]。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数字化建设领域的共同特点是对艺术品进行数字化存储,并进行数字资源入库。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复原、再现、漫游数字影视展示等。

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方式、思路、采集、元数据、存储、数据库构建等数字化问题的探讨;基于数字化处理、辅助设计、复原、再现与展示等数字化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数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中,主要涉及开发利用、展示、传播、传承问题[3]。总体来看,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在增进现实与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利用、传承结合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向实践应用开发的转化阶段。

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现状及数字化建设

肃南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目前,裕固族语言被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列为“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工程”全国试点抢救保护项目,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裕固族婚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等12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列入市级保护名录的22项,列入县级保护名录的34项;共认定命名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32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1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9名。形成了覆盖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各民族、各级政府和各研究机构的关注和重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承和发展的过程所涉及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保存和再现的具体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信息化存储、虚拟场景协调展示、对手工艺品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传播传承方式等的文化存在方式进行再现成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数字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3 数字化的特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3.1 数字化的特征

1) 跨越时空性。对于文化遗址遗存来说,往往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但是难以跨越空间。数字化则意味着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实现空间变换;数字化也可以穿越时间,保留最真实的历史记录。数字化不仅改变着文化和信息的物理记录,更加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物理距离,实现实时传播,在传播速度和效率上要优于实物传播。

2) 虚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子,这些文化因子可以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转化成为体现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使之重新融入现实社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最具文化延续性和创造力的保护[4]。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将越来越人性化。通过虚拟的数字化世界,利用先进的技术做到对原型的复原,通过电子途径直接与人们的生物神经网络连接起来,为受众创建了一个动态逼真的世界。尤其是人机交互感应和信息的实时更新,会让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3) 低成本复制性。以传统的方式对实物物品的复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达到和原件完全一致的程度。数字化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虚拟现实;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转换可以实现反复复制和利用,使复制品呈现出与原件没有区别的效果。数字化低成本复制性的特征大大节约了物质和人力成本,数字资源制作完成也是一劳永逸,只需通过网络传播就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1) 对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媒体传播和数字化技术手段,让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原和永久保存,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对改革传统传承、宣传方式和效果上具有借鉴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传承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虚拟再现,人们就能自由的在虚拟情境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现场,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资料。可以说,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3) 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大多数以民间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以数字化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相结合,在推动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4) 对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将推动各级职能部门制定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和发展战略规划,针对甘肃其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建构具有长期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化传承体系。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困境

1) 数字线上技术不完善,缺乏资金支持。数据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重要的资源信息库,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方式大多是以图书、文献、纪录片、唱片等传统的文献形式进行保护,仅限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容的储存和记录,这些方式造成了记录信息不同程度的失真,影响长期的保存和利用,无法保证受众通过简单的方式查阅非遗文化信息。相关部门也无法利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和管理,且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没有相关有力的法律保障措施,阻碍了后期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工作主要由肃南自治县委宣传部裕固族文化研究室负责,数字化探索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制度化的建设和高效管理的标准。在资金来源方面,通过政府和文化部门予以资金支持和购买文化服务形式进行,但是力度和效果不佳,导致聘请专业团队维护网站和建设资源库成为头等难题,相关研究机构数字化创新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技术、数字化软件的开发应用。

2) 传播形式单一,传播内容媚俗化。目前,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真实的记录和保存、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字化时代的非遗文化传播主要体现在新媒体(或称为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上[5]。主要通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快手APP应用软件等形式拓宽了传播渠道,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互动性。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形式单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结合VR技术实现了全景看展技术,为非遗文化推广和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由于受众接触媒体的多样性,探索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成为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有效方式。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已经通过数字化方式在传播,但一方面是非遗文化内容更新速度慢,有些传播流于表面、注重形式,大多数是以民间自发的内容,导致文化传承的内涵出现偏差;另一方面,随着全媒体娱乐化的趋势增强,文化的娱乐化渐渐成为一种潮流,个别素质底下的传播者将少数民族特色的婚礼加入更多媚俗的成分,因此导致大众媒介在承担非文化遗产传播中无法还原真实面貌。

3) 网站建设相对滞后,专业人才不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建立起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一是缺乏必要的维护经费,无法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后续管理维护;二是缺乏专业操作人员,无法对资料进行更新、完善。目前,“肃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裕固族语言智能学习系统”“尧熬尔文化”网站均已停用。肃南裕固族文化研究室在搜集现有的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中,整理出版了《裕固族原生态民歌档案》《裕固歌魂》《中国裕固族民歌》《中国裕固族服饰》《中国裕固族婚俗》音像品,只是初步完成数据管理的部分建设,该体系中包含的名录项目数据库、传承人数据库、保护工作数据库等子库成为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最大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和持续性相当强的工作,由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领域缺乏相关数字化技术专家,导致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深层次文化内涵的链接成为数字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人才队伍培养也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关键。目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引进技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文化人才,对数字化资源采集、数据记录、保存方面难以保证有性效和准确性,还只是停留在书籍出版、文化培训、旅游产业等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1) 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途径,提升文化内涵。新闻媒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影响力也促进了非遗数字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新媒体、网络直播、纪录片、电视栏目、VR技术、短视频、网红效应等新型渠道进行多样式、全方位、分层次的文化传播。准确把握好利用新闻媒体报道宣传的度,加强非遗文化传播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媒体传播的正面作用,进而让更多的受众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文化的真实魅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数字化优势技术,例如最常见的利用数字摄影、录音、摄像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数字化保存,动作捕捉、激光扫描等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非遗数字化保存的方式中;将采集和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软件处理和3D打印技术进行修复完善;创新数字动画形式,将连续播放静止图像的方法产生物体运动的效果。借助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数字终端设备上,可增强受众的兴趣和扩大选择的范围,实现快速传播的目的。在公共文化平台上利用数字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能够增强受众的现场感和参与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载体固然重要,也不可忽视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即非遗内容本身。这就对传播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本民族非遗文化遗产非常熟悉,还要潜心研究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避免庸俗化和媚俗化的文化信息对民众的理解造成困扰。因此,不论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传播者,都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内容为王”的信息时代,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传承与发展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2) 加快非遗网站建设,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激励制度,逐步提高非遗文化专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提高民众、传承人、高校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参与非遗数字化传承和发展的积极性,尤其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的专项培养,将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融合民族、人文、艺术、工程、计算机等学科资源,建立多渠道培养、多元化激励、全方位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决定了专业型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优势技术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本民族区域文化和理论有一定的理解和热爱,才能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重要价值。“数字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把关人、实施者和议程设置的新型主体,是除民间传承人、地方政府、学者、大众媒介等参与之外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成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发展新生力量。

3) 建立数字化分类资源库,提高非遗的数字化影响力。数字化资源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以实现对珍贵资料的永久性保存和传播[6]。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总和。依托云记录、云分析、云储存、云播放等先进的云技术,建立便捷、可视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成为必要选择。应建立非遗资源的多层次分类体系、信息化储存,以便科学地建立非遗数据库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7]。首先,数字化传承与发展要遵循整体性、以人为本和多方参与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生存空间的系统保护,同时要满足民众对非物质文化的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整体性和传统性的特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诸如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规律,充分发挥数字化传播与传承的直观性、创新性、多维性和审美性,积极实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与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长期发展之路。其次,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保证数字化资源采集与分类的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整体水平。分层明细的数字化资源库和储存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影响力,也能更加长久、安全地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4)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和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传播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发具有创意元素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也就是说,面对多元化的受众,数字化的内容越丰富,信息的共享度越高,就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和投资中来。相关部门、文化单位和当地的文化精英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寻求与自媒体、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途径,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数字化发展制度,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建立新型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民俗节庆旅游,呼吁当地民众积极地参与到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中来,培养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现代价值的构建意识,重塑数字化时代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目前,各大高校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大学生利用暑期返乡进行社会实践,通过APP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特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和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应该树立全新的产业发展观,将传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与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使之转化为具有品牌化和独立标识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驱动。

6 结语

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以其革命性的作用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依托数字化技术保护与传承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数字化技术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传播中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非遗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和模式,发挥数字化传播的优势,立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积极实现数字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赢。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ough Nut to Crack